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由清朝皇帝大婚看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图文]

时间 : 06-11 投稿人 : 丑丑 点击 :

由清朝皇帝大婚看中外文化交流融合 | 艺术品知识

皇帝继位后迎娶皇后的典礼仪式称为“大婚礼”,满文旧作“ambasadulambi”,意为“大结亲仪式”,或称“hvwangheogaimbi”,意为“迎娶皇后”。

在清朝入关后到清亡的十位皇帝中,除了继位后将原配嫡福晋册立为皇后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其他的五位年幼继位的皇帝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宣统在紫禁城内都举行过大婚册立皇后典礼。其中顺治皇帝比较特殊,举行过两次大婚。第一次大婚册立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因与他“志意不协”,被降为静妃,不久他又迎娶册立了废后的侄女即后来的孝惠章皇后。末代皇帝溥仪在清亡十年后才成人迎娶皇后,那次仪式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真正的“皇帝大婚”。总之,顺治皇帝的两次大婚加上康熙皇帝与孝诚仁皇后、同治皇帝与孝哲毅皇后、光绪皇帝与孝定景皇后的大婚仪式,有清一代一共有四位皇帝举行过五次大婚仪式。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婚礼,清代大婚的花销巨大。光绪大婚共花费银550万两,按当时的粮价折算,这些银两可购买近400万石粮食,足够190万人吃一年。逊帝溥仪的婚礼按照同治帝大婚的规模来办,花费银元40多万。

清代的大婚仪式脱胎于周代以来的婚礼中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六个过程。清代因其独特的选秀女制度,皇后从秀女中指立,故未有“问名”与“纳吉”之礼。“纳采”和“纳征”即民间的订婚礼和聘礼。为体现皇家典礼的气势恢宏,“纳征”改为“大征”。宋代开始,为了突出皇家至高无上的地位,告知婚礼时间称“告期”而不是“请期”,皇帝大婚不“迎亲”而派使节“奉迎”。皇家大婚与民间婚礼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奉迎”前要举行“册立”仪式确立皇后身份。成婚“朝见”后要颁诏,昭告天下皇后已为后宫之主,天下之母。

清代的大婚可分为三个礼仪阶段,婚前礼、婚成礼、婚后礼,一般持续时间为20天左右。婚前礼主要包括“纳采礼”“大征礼”。婚成礼主要包括“册立礼”“奉迎礼”“合卺礼”。婚后礼主要包括“朝见礼”“颁诏礼”“庆贺礼”“赐宴礼”这几部分。在这三个阶段九个礼仪过程中,每一个具体的礼仪都能体现清代满蒙汉民族文化的差异与融合。

由清朝皇帝大婚看中外文化交流融合 | 艺术品知识

英国画家笔下的同治皇帝大婚——迎亲队伍

婚前礼

从复选的秀女中确立皇后及妃嫔后,皇帝的大婚便进入准备阶段。准皇后与准妃嫔都入住皇后娘家,不能与家人接触,只能由宫中的太监来服侍。

具有订婚意义的纳采礼是向皇后家赠送赏赐的第一批物品。礼物一般包括马匹、甲胄、妆缎、布帛,早期还有金茶桶和银盆。汉人的纳采礼中需有大雁,寓意女子守节,而满洲纳采礼中有甲胄、鞍马,展现了少数民族不忘骑射的尚武精神。举行纳采礼的当日上午,正副使在太和殿前跪听大学士传旨:“皇帝钦奉皇太后懿旨,纳某氏女为后,命卿等持节行礼纳采。”正使从大学士手中领节,带副使率领仪仗队出太和门、东华门到皇后府邸。正副使到来时皇后的父亲早已穿好朝服率家人在大门外跪迎。内务府官员将纳采礼摆在左右两边案上后,正副使将象征皇帝的节安放于客厅中央大案,分立于两侧。此时皇后之父率家族子弟跪于客厅中门之外听正副使传制,众人再朝皇宫方向行三跪九叩大礼谢恩。为庆贺纳采礼成功,皇后家会被赏赐一场宴会,按照满族的饮食习惯布置筵席。来宾先喝奶茶之后,吃饽饽和羊肉等酒菜。

之后相隔两三天左右,正式迎娶皇后入宫之前,还要进行大征礼,再向皇后家送一次大婚礼物。礼物除了马匹、缎、金银茶具和银盆之外还有黄金二百两、白银一万两。这次仪式均与纳采礼相同。

婚成礼

皇家大婚中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仪式便是册立、奉迎、合卺礼,约在大征礼举行后十几天内举行。行册立礼前一天皇帝要派遣官员告祭天、地和太庙。举行册立礼当日清晨,皇帝先从养心殿到慈宁宫,向太后行礼禀告即将迎娶皇后,再亲临太和殿任命使臣(一般是两位和硕亲王),交予使臣皇后册、宝,之后便前往乾清宫等待迎娶皇后。正副使率仪仗队出太和门,紧随其后的是盛放金册、宝的龙亭。之前在此等待的凤舆跟在龙亭之后一同随队伍出午门、大清门前往皇后府邸。

按照满洲风俗,婚礼是在夜间举行,子夜时分,迎亲队伍才到达皇后府邸。正副使依然是先向跪拜的皇后父宣读迎娶皇后制文,然后将金册、宝置于中门案上。皇后在案前面北而立,听女官宣读册文宝文后,皇后接受金册、宝,行六肃三跪三拜后册立礼成。

子时三刻(册立礼当日23点45分)左右,女官提醒皇后上轿,被命妇打扮一新的皇后身着龙凤合袍,盖着缎绣龙凤纹盖头,手中拿着两个象征平安的苹果,母亲将其送至凤舆前,父亲在大门口跪送。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中,先行的是正副使,后为皇后仪驾、册亭、宝亭,正中为凤舆,凤舆前后有命妇骑马扈从,左右有内监扶舆步行,对位是护送的内大臣和侍卫。民国时期,逊帝溥仪的大婚增添了新的元素。伴随仪仗队的还有民国来的骑、步兵卫队,禁卫军警察中队,以及两支中外乐队。

热闹喜庆的队伍护卫着16人抬的凤舆穿过大清门,于寅初(第二日凌晨3时)左右到达乾清门。此时的紫禁城各处张灯结彩,装饰一新。各处宫殿都搭起彩架,贴满双喜和吉祥话语。皇后在乾清宫下凤舆,亲王福晋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交给她装有金、银、珍珠、米谷、小如意的宝瓶。

新娘抱着宝瓶从殿内火盆上跨过,象征富贵平安如意。满族民间亦有此习俗。接着,经过交泰殿,再跨过坤宁宫门坎上的马鞍,下面放着皇后拿过的苹果,寓意平平安安。跨马鞍这一婚俗并非满洲原生习俗,而是源于唐代时期汉人对北方游牧民族骑马婚嫁的模仿。

举行合卺礼的大婚洞房在坤宁宫的东暖阁。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满洲入关以后,结合本民族的习惯,西边的大部分空间被改造为萨满教祭坛,而东暖阁成为皇帝大婚临时居住的洞房。在这里的龙凤喜床上,皇帝揭去新娘的盖头。之后双方端坐于床上,男左女右。这时,内务府女官让两人吃子孙饽饽(煮熟的饺子),吃的时候会问双方:

“生不生?”标准的回答是“生”。这一双关语包含着对夫妻双方子孙满堂的祝福与期盼。而末代皇帝溥仪在新婚之夜的回答令新娘花容失色,他十分诚实地说:“是熟的。”吃完子孙饽饽后皇后要重新梳妆打扮,把少女头梳成贵妇头,戴上凤钿,换明黄龙凤八团龙褂,表明身份从少女到少妇、从平民到皇后的转变。之后,帝后模仿古人席地而坐的习俗举行合卺礼,在龙凤喜床的床沿下相向而坐,相对而食,共饮交杯酒。此时,需有结发侍卫夫妇在房外屋檐下用满语唱交祝萨满神歌,祈求神明保佑婚姻幸福美满。之后帝后面向南方同坐龙凤喜床,举行坐帐礼。在吃完长寿面之后迎接两人的洞房花烛夜。

由清朝皇帝大婚看中外文化交流融合 | 艺术品知识

光绪大婚典礼图——赐宴图

婚后礼

根据传统汉人的礼俗,新娘在婚后要拜见包括祖先、公婆在内的夫家的家族成员,以取得家族的接纳。这被称为“庙见礼”和“拜舅姑礼”。清帝大婚中相应的礼仪则为“庙见礼”“朝见礼”。婚后次日,皇帝皇后在供奉祖先御容的寿皇殿和宫内各殿拈香跪拜。大婚之后第三天举行“朝见礼”。民间传统的“拜舅姑”即拜见公婆,而皇帝继位之始父亲已崩逝,故皇家的“朝见礼”只向太后行礼。朝见太后时皇后和妃嫔要向太后献如意,而不是像传统汉人朝见礼中那样要献“枣”“栗”“腵脩”,当然她们也会遵从汉俗向太后进汤和酒。

朝见礼举行后一两天,皇太后、皇帝分别于慈宁宫太和殿接受皇后、嫔妃、文武百官的进表拜贺。颁诏礼也和庆贺礼同一天举行,官员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满汉两种语言宣读皇帝大婚诏书,之后放入金凤衔彩云匣中,从悬挂在城楼上缓缓而降的金凤中取出的诏书会被颁行到全国各地,正式昭告天下这一喜事。

颁诏之后是庆贺礼,皇帝大婚属于国礼,由王公大臣进献贺表,三跪九叩,群呼万岁,虽然与平常的国礼基本一致,但还是略有差别,庆贺的来宾中还包括国外的使臣。他们当中既有传统朝贡贸易体系中朝鲜、安南、缅甸、暹罗等国的使臣,也有不属于朝贡贸易体系的欧美国家的外交使节。同治十一年九月,同治皇帝大婚时,当时的朝鲜国王李 便遣使臣奉表庆贺,并进贡了贺礼。清廷给与了赏赐并让使臣参加婚后赐宴。光绪十五年光绪帝大婚时,朝鲜国王也派了使臣前来奉表庆贺送礼,清廷也同样安排了赐宴,并向朝鲜国王、王妃赏赐了缎匹。

同治皇帝大婚的庆贺礼使节的范围仅限于朝贡贸易体系,而光绪帝的庆贺礼和使节则更为国际化,欧美各国君主纷纷发来国书贺文并赠送贺礼。欧美国家这样做是为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并和清廷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笼络并缓和与清廷的关系,以便利用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瓦解人民的反抗情绪,达到进一步瓜分中国的目的。光绪十五年正月皇帝大婚,德国君主威廉二世发来贺电,并寄瓷瓶两尊。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派使节前来庆贺并送了刻着中国对联的西洋钟表作为贺礼。关于这件贺礼还闹出了点小误会,当时皇太后慈禧对使节送钟表犯了中国传统的“送终”谐音忌讳就略有不悦,当她看到钟上对联竟然有“日月同明”四个字更是火冒三丈,突然变了脸色,命人将钟抬出了房间。原来“日月同明”本来是日月同辉的含义,可是到了清朝统治者慈禧的眼里便有了反清复明的意味。英女王和使节因为文化的差异并不知道其中犯了“送终”和文字狱的忌讳。可见中外文化交流中不仅存在着互相模仿吸收,也存在着差异和误解。

婚后第五天,为庆祝皇帝完婚,皇帝在太和殿、皇太后在慈宁宫会分别赐宴,邀请皇后的亲族及各少数民族首领以及朝鲜、安南、欧美等地的外国来使赴宴。宴会上会表演满族传统的庆隆舞及蒙古乐器、高丽筋斗、回子乐、粗缅甸乐等各项节目。宴罢,全部大婚礼成。

我们可以发现,清代的大婚礼俗中既包含着单一的满俗或单一的汉俗、蒙俗,也包含着在汉俗基础上加上满洲文化精神的满汉杂糅礼俗,还有像过火堆、下马鞍、坐帐这样的原北方民族旧俗,它们在被中原汉人借鉴并赋予新的文化寓意之后,以相似的礼仪形式被重新纳入同一礼仪体系之下,甚至还有高丽筋斗、粗缅甸乐这种隶属朝贡贸易体系下的外国文化,也被纳入典礼仪式之中。通过庆贺礼,外邦使节纷纷呈送贺表和贺礼,中外文化之间又频繁交流融合,虽然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文化差异和误会,但是瑕不掩瑜,不妨碍中外文化主要方面的交流。由此可见,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是单一的一方传播影响另一方的模式,而是双方彼此交融,互相借鉴、影响,再创造出新文化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清代大婚中包含的满汉礼俗的形式与内涵有何种差异,它们都表达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期盼夫妻生活幸福平安,子孙繁衍。正是人类心理思维上的这种趋同性促成了丰富灿烂、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相关文章

  • 胡榕娜和伙伴与鹤共舞[图文]
    胡榕娜和伙伴与鹤共舞[图文]

    左二为胡榕娜人民美术网综合报道 本月10日,来自江西景德镇的10岁女孩胡榕娜和她小舞伴们在鄱阳湖湿地公园与鹤“共舞”,倡导人们珍爱动物,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 时下正是大批候鸟飞越鄱阳湖过冬的时节,胡榕娜在父母和老师的陪同下,来到鄱阳湖湿地公园与越冬候鸟以及世界濒危动物麋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共舞”,演绎了一出人与动物和谐共融、天人合一的美丽景象。据了解,胡榕娜出生在鄱阳湖畔,她曾获得201...

    407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不可放弃的公共教育功能[图文]
    不可放弃的公共教育功能[图文]

    暑期来临,国内各大美术馆颇有被小观众“占领”的趋势。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本是非常美好有趣的地方,而优质展览和讲解师资的稀缺,成为不少家长的烦恼。限于各种条件,家长带孩子去参观,往往只是走马观花似地看一遍,留下“到此一游”的浮浅记忆。在此情形下的游览,对公众特别是孩子而言,这些馆所本应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启蒙功能,未能得以体现和发挥。这是颇为令人遗憾的,也会造成公共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国际博物馆界...

    496 美术品欣赏 美术品市场 艺术品杂谈
  • 研究者称达芬奇曾画两幅《蒙娜丽莎》[图文]
    研究者称达芬奇曾画两幅《蒙娜丽莎》[图文]

    《蒙娜丽莎》德国研究者克劳斯-克里斯蒂安·卡本和维拉·海斯林格声称,达芬奇著名画作《蒙娜丽莎》可能是世界上首幅3D图画,原因是达芬奇当年画了两个不同的版本,当这两幅画像相互覆盖时,在构图上无论是人物的肖像细节还是背景画面的描绘都显示出了一个立体的3D效果。两幅画合起来就是一幅3D画像两位德国专家提出这一理论的依据是2012年亮相的一幅画作,这幅画作与《蒙娜丽莎》...

    680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5人合伙街头兜售假十二生肖古董 已被湖北警方抓获[图文]
    5人合伙街头兜售假十二生肖古董 已被湖北警方抓获[图文]

    据湖北省黄石市公安局官方微博10月31日通报,10月29日,湖北警方告破一起涉案金额达4万余元的假古董诈骗案,抓获5名犯罪嫌疑人。近日,民警接到报案称,有5人合伙在街头兜售假古董诈骗钱财。他们分工明确,有人假扮老板在街头兜售“古董”,有人混在购买人群中扮“托儿”,有人充当“路人专家”进行鉴定,有人负责假意抢购……当购买者掏钱买下“古董”后,几人便迅速“打包”物品,消失在人海中。购买者发现被骗再来找...

    435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北京出现首家相声“连锁店” 近百演员加盟[图文]
    北京出现首家相声“连锁店” 近百演员加盟[图文]

    宽和茶园的掌柜李宽,有着自己对京派相声的思考。本报记者方非摄6月28日,紧邻北京的河北沧州,宽和茶园的沧州分部正式揭牌。即使对于京城的相声爱好者来说,宽和茶园都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这个成立仅有三个月的相声场,打着北京第一个连锁相声场品牌的旗号,已在京冀两地连开四家分号。本月,宽和茶园还将有三个相声场要开张,最远的一家生意已经做到了辽宁沈阳。京城小剧场相声市场多变幻,这样一个连锁相声场的急速扩张...

    281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P-Lav创意厕所:很艺术很有趣[图文]
    P-Lav创意厕所:很艺术很有趣[图文]

    当你关上厕所门正准备如厕时,却看到一个人正透过门缝,露出窥探的神情向内张望,你会不会马上被吓得大叫?不必紧张,它可能只是一张逼真的招贴画。最近,广州跨界艺术家Upman发起一个名为“P-Lav创意厕所”的项目,召集创意年轻人,以厕所为载体,创作用于贴在公共厕所门上的创意招贴画,并计划在明年春天在广州一些文化艺术场所的厕所推广。当艺术遇上厕所,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记者日前...

    812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拍卖史上最血腥的画3.5万英镑成交[图文]
    拍卖史上最血腥的画3.5万英镑成交[图文]

    AmyWinehouseandPeteDoherty'bloodpainting'sellsfor£35,000英国音乐人艾米-怀恩豪斯和皮特-多赫提共同创作的“血画”卖了3.5万英镑,成交价还不到拍卖行最高估价的一半。在伦敦的Cob画廊,音乐人多赫提展出了以“血”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而这幅售价3.5万英镑的“Ladylike&rdq...

    1349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波普艺术大师钱财被侵吞导致生前晚年生活窘迫[图文]
    波普艺术大师钱财被侵吞导致生前晚年生活窘迫[图文]

    2012年,罗伯特·印第安纳在家中。遗产执行人起诉其看护人卷走超过百万美元艺术家遗产及作品,致艺术家晚年生活困窘。被誉为美国波普艺术运动“英雄”、以装置作品“Love”(爱)闻名于世的艺术家罗伯特·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已经去世一年,但关于其遗产和作品版权的诉讼却尚未停息。一年前,美国图像艺术公司与艺术家代理人杰米·托马斯等被指控涉嫌对艺术家作品进行未经授权的复制,近日,印第...

    714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锦绣中国年·龙年说龙|“动感龙”:古瓷器龙纹活力满满
    锦绣中国年·龙年说龙|“动感龙”:古瓷器龙纹活力满满

    在中国,龙的地位无可替代。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中国龙”,附身于各式各样的精美文物。论及制作工艺之精、艺术造诣之高,饰有龙纹的瓷器算是大宗。一条白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龙头昂起,嘴张、舌翘,龙鳞细密,龙的周身辅以四朵火焰形云纹。在瓶身霁蓝釉的衬托下,整条白龙叱咤风云之气势呼之欲出。眼睛以霁蓝釉点缀,神韵又添几分。这条“飞天龙”是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上的龙纹,此梅瓶是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霁蓝釉白龙...

    923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书法家韩宁宁慰问国旗护卫队官兵[图文]
    书法家韩宁宁慰问国旗护卫队官兵[图文]

    国旗护卫队--你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11月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东城区书协副主席韩宁宁一行六人冒雨来到武警天安门支队,慰问国旗护卫队的官兵们。为了这次的慰问活动,韩宁宁书写了《红旗飘飘》的歌词贈送给了这支神武部队的官兵们,并现场为官兵创作了《博学笃行》、《宁静致远》、《上善若水》、《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等作品。表达了她对国旗护卫队的尊敬和五星红旗的热爱。“五星红旗,...

    839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他只画一条线 就征服了谷歌 华盛顿邮报的大佬[图文]
    他只画一条线 就征服了谷歌 华盛顿邮报的大佬[图文]

    见过不少插画师喜欢将整个画面糊满,因为这样不仅显得画面丰满完整,还能显得画师本人的脑袋不那么空洞,我猜。相比之下,意大利插画家Jonathan Calugi,用最少的线条和色块创作出极具个性的人物画,干净又精致,而你并不会觉得:这画没画完。JC 的抽象线条画既有艺术美,同时又像符号化的招牌,具备着商用可能性。果然,在成为Google和Shuttershock的合作者之后,他的作品又成功吸引了华盛...

    1751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昆明工艺品店店主倒卖虎皮象牙[图文]
    昆明工艺品店店主倒卖虎皮象牙[图文]

    从境外收购野生动物制品以及死体,通过加工后出售。为谋取巨额利润,昆明一工艺品店店主丁某竟暗中倒卖虎皮、象牙雕件、盘羊头等濒危野生动物制品。被警方查获的还包括2张孟加拉虎虎皮在内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制品及标本,涉案价值超百万。日前,盘龙区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店主丁某等4人均获刑,其中丁某获刑八年,并处罚金50万元。交易未成返回途中车里查获2张虎皮31岁的丁某是昆明人,是昆明园博花鸟市场一家工艺品...

    1280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美国摆肉大叔制作生肉雕塑:现龙猫等神造型[图文]
    美国摆肉大叔制作生肉雕塑:现龙猫等神造型[图文]

    火影忍者前不久,南京金润发超市大妈的商品摆设作品红遍网络,曾令无数网友惊呼“超市大妈要逆天!”。长江后浪推前浪,南京大妈献了手艺后,美国超市生鲜柜台的大叔表示不服。近日,在新浪微博热传美国Uwajimaya市场的生肉区照片。在Uwajimaya市场里,你可以看到由职员KieranGormley制作的生肉雕塑。宠物小精灵、索尼克、龙猫、超级玛丽大叔…&hel...

    1958 美术品鉴赏 艺术品百科 艺术品文摘
  • 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抢眼太原街头[图文]
    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抢眼太原街头[图文]

    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抢眼太原街头4月25日,山西太原街头正在喷水的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格外的吸引市民的目光。圆明园十二兽首是著名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兽首流失海外,截至2014年,仅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马首、猴首、猪首回到大陆,龙首在台湾,蛇首、羊首、鸡首、狗首下落不明,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中新社发 泱波 摄 山寨版圆明园十二兽首抢眼太...

    654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当名人“换脸”将军像[图文]
    当名人“换脸”将军像[图文]

    “换脸”是由英国数字艺术家Steve Payne创作的一个惊人的系列。Steve 使用乔治·达维(一位以创作俄罗斯将军肖像而闻名的英国肖像画家)的一幅作品,用数字拷贝技术将当代名人的面孔完美的融入在这19世纪的绘画之中,使用photoshop创造出融合了新旧元素的现实构图。...

    761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