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桌子一盏灯,一坐下来一整天。”是大吴泥塑艺人的真实写照。大吴泥塑的制作工序繁多、步奏讲究,往往需要十天乃至半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总有一些人,甘愿忍受寂寞,凭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热情,挺过寒冬一路坚守。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了非遗传承人吴漫,他在传承父亲手艺的基础上,一直致力于创新,研究如何将传统技法融入到生活中。
黄忠与夏侯渊
毅然放弃在广州的工作
回到家乡跟父亲学大吴泥塑
吴漫大学里学的是艺术设计,毕业后在广州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他却选择了放弃了,回到家乡跟父亲吴维新学泥塑。“回来的契机是随父亲参加2010上海世博会的“广东活动周”的展演活动,可能是盛夏原因,在高强度的活动中显得格外疲惫,之前从没发现原来父亲已经年迈,觉得很有需要回来帮忙,那时打心底这样想,也就义无反顾地回来了。”
吴漫的父亲吴维清是大吴泥塑第25代传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其作品曾获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在全国性及省级工艺美术展中获银奖、铜奖多项,还有多套作品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收藏,被授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跟父亲学泥塑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难点很多,比如要熟知泥塑人物的体态、掌控泥塑人物的脸部表情、还有最后人物的开脸和彩绘点缀等等,每一项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对技巧的熟练掌握。”吴漫的父亲吴维清特别严厉,“他觉得我的作品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但吴漫发现,只要自己用心去做,父亲对他还是比较认可的,“平时跟父亲在同一个工作室里创作,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很多时候都会一个作品持不同意见而争辩,觉得有道理还是会很欣然接受他的看法,多尝试未必不可,也许会有新火花也说不准。”2018年9月,吴漫在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现场制作融入贴塑技艺的作品《泥之舞》收获奖项,困顿已久的大吴泥塑再次向世人展现别样魅力,父亲吴维清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创新是大吴泥塑的基因密码
把大吴泥塑“搬上”挂盘
“大吴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三大泥塑,吴漫觉得大吴泥塑最大的不同在于贴塑技法,“以前大吴泥塑分很多种类,如文景、武景、文寸、纱灯头等等,我们的祖辈创造出了最具特色的贴塑技法,重点表现人物的衣冠袍甲,结合作品人物动作,可以更夸张表达这些穿着,作品更具张力,是一种技艺水平的体现,也是大吴泥塑最独到的技法。”
吴漫的父亲吴维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很重视创新,传统大吴泥塑取材于潮剧及民间传说,还有就是农家常用的“喜童”。“为何不能反映我们现实的生活呢?”这是大吴泥塑七百年来从没有的事。吴维清尝试制作出了《弈棋》、《挑刺》、《食茶》一系列散发着强烈乡土气息的作品,它们充满生活情趣,形态夸张而不失神韵。“有时看到身边的场景或做梦梦到的,我都可做出来!”吴维清终于形成了他独特的泥塑风格。
而吴漫的创新则更为大胆,他把大吴泥塑“搬上”挂盘,创造出了泥塑挂幅,使泥塑不局限于摆设在柜子里,还能悬挂在墙壁上,更方便收藏、携带和展示,让大吴泥塑发展之路越走越广。
将传统技法融入生活
糅合其它优秀传统工艺技法
吴漫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非遗生活化、年轻化?“我试着在题材、形式、展示方式等方面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现主要任务也是在研究如何将传统技法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能在生活中有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这门技艺的现状。”吴漫说的现状是指“大吴泥塑”的衰落,这项在当地代代相传800多年的手工艺,鼎盛时期几乎“户户有作坊,人人会泥塑”。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吴泥塑步入寒冬,繁荣的景象不复存在。
吴漫在大学里学的是艺术设计,他也在考虑把当代艺术的理念运用到传统非遗创作中,“传统非遗更多的是在技艺方面的体现,当代艺术跟非遗技艺可以碰撞出很亮眼的火花。传统与当代审美有机结合可以拓宽创作思路,是值得去探索的,潮州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工艺,还可以不局限在泥塑这个品类中去做创新,还可以糅合其它优秀传统工艺的技法,表现可以更加多元。”
吴漫也在尝试做一些周边或者文创作品,“从去年跟一个IP形象合作创作出来的“兔爷”形象,从作品完成到展览期间得到了比较多专业人士的认可,开发周边和文创产品我觉得有比较大的潜力,传统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也可以更大胆去尝试。”
非遗从娃娃抓起
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大吴泥塑”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和小朋友爱上非遗,吴漫和父亲一直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的活动,“在一百个小孩当中,只要有一个人对大吴泥塑感兴趣,想学习,那传承就算成功了一大步。”大吴泥塑往日的兴盛可能难以再现,但在吴维清看来,这项古老的手艺,一定要保留下去,传承下去。
吴漫觉得每个人与生俱来都会捏泥,“我们有尝试过让幼儿园的小朋友捏泥,他们也可以捏得非常不错,甚至有些会让人意想不到;大吴泥塑进校园更大的意义是让小朋友们多了解这门优秀的传统工艺,我们在课程中传承技艺的同时会穿插一些历史,传承的同时也让我们的传统工艺在校园中落地生根,提高传统文化自信。绝大多数小朋友在课程中会很投入,一个作品从无到有,从一团泥到最后成型,会有满满的收获感。”
“现在年轻人可以选择的东西太丰富了,一个传统非遗项目能够吸引人的地方可能靠一个年轻人或几个年轻人来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多需要培养一个氛围。如果一个项目有足够的创新活力,能产生不错的效益,我相信吸引的就不仅仅是年轻人了。”
非遗小科普:
“大吴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三大泥塑,因发源于广东潮州市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村而得名。“大吴泥塑”盛于清末与民国初期,目前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大吴泥塑”以戏剧人物组合以及人物头像为主,传统的大吴泥塑工艺包括挖泥、炼泥、捏泥、烧胚和彩绘,会用到捏、塑、贴、修、烧、绘等等多种创作技法,最大特点在贴塑部分,让人物衣饰表现得更加飘逸灵动。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许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