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在位于黄河上游的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李思瑶伏案创作。 魏涛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4日电 (魏涛 刘彦令)世家从事面塑技艺,且从小受到父辈们手工艺加工的环境影响,李思瑶痴迷面塑技艺,尤其对古典人物形象的塑造甚是见解独到,她因此致力于指尖塑非遗,进而传承传统文化。
如今,已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的李思瑶,在位于黄河上游的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拥有一间工作室。青城古镇距今有千年历史,作为军事要塞始建于唐,在宋仁宗年间秦州刺史狄青巡边时加筑,故名青城。和兰州一衣带水的青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也是黄土高原上稀有的鱼米之乡、水烟之乡。
李思瑶一家三代塑造的面塑作品在当地一带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享有很高声誉。李思瑶的面塑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独特、外形精美,经常活跃在近几年的青城民俗文化节上。彼时的她会携带很多面塑作品,和游客们一起互动,让大家了解和学习,传承面塑传统文化。
图为李思瑶创作的面塑作品展示。 刘彦令 摄
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花鸟、鱼虫、景物、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捏面人。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早已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说起自己的面塑作品,李思瑶坦言,自家三代传承,面塑是一门古老的传承艺术,虽然好多地方已经失传,但她仍然非常喜欢这门民间艺术,每次坐在面塑桌前,就感觉能够完全静下心来,细心做好人物的每一个神态,衣服的每一个褶皱,鲜花的每一个纹理,鸟儿的每一片羽毛。
“正因为喜欢,所以一直在坚持。”李思瑶说,以后还会带着面塑作品走进学校,走进百姓家中,让老百姓和孩子们认识面塑,感知面塑,把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
如今,随着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面塑艺术品成为当地热销的旅游产品。这些面塑的背后包含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象征着美好的祝福,承载着当地人的精神寄托。“以前,面塑用于祭祀仪式中,如今正逐渐向收藏品、玩具方向发展,用途发生改变,制作内容也在悄然变化。”李思瑶说。
近年来,像李思瑶这样的手艺人悉心研究,对面塑配方进行多次改良,使得成型后的作品可长久保存。或横刀立马、或睥睨望天,个个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经过艺人娴熟的技艺塑造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逐步走入艺术殿堂,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