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10-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202022)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图片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简介

《仿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卷,明,沈周作,纸本,设色,纵36.8厘米,横855厘米。

本幅自题:“大痴翁此段山水殆天造地设,平生不见多作,作辍凡三年始成,笔迹墨华当与巨然乱真,其自识亦甚惜。此卷尝为余所藏,因请题于人遂为其子干没,其子后不能有,出以售人,余贫又不能为直以复之,徒系于思耳!即其思之不忘,乃以意貌之,物远失真,临纸惘然。成化丁未中秋日,长洲沈周识。”

此图为沈周背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作。图中坡岗起伏,景物疏朗,布局开合有度,用笔方圆兼顾,刚柔并济,结合了披麻皴法与矾头皴法,对原作的临摹达到了形神兼似的境界,而笔法间又流露出沈周自己个人的特色。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后被焚毁作两段,分别辗转流传,今前一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一段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沈周此幅临作基本上保留了原作被毁以前的面貌,故这幅作品除具有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重现黄氏原作的重要意义。尾纸姚绶董其昌吴宽文彭周天球谢凇洲诸家题跋。


相关知识科普


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本姓陆,名坚。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晚号井西老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富春山

在今浙江桐庐县西,相传汉代严子陵曾耕钓于此,因而有名,又称“严陵山”。

沈周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吉、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巨然

巨然,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唐亡,至开封(今属河南省),为开元寺僧。多以长披麻皴画山水,山顶多作矾头(石块),与董源并称“董巨”,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背临

根据记忆、不看原作的临摹方法。

披麻皴

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

矾头

山水画技法名。指山顶上的石块,因形如矾石顶部的结晶,故名。以矾头表现山峦的叠嶂之貌始见于北宋巨然的画作, 米芾《画史》谓:“巨然少年时多作礬(矾)头。”该技法至今仍然在山水画界延续。

尾纸

又名“拖尾”,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位于后隔水之后。用镶料纸接成,主要用以加大手卷的轴心圆周,以适于在手中把玩并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同时可供鉴赏者题写跋语。

姚绶

姚绶(1422—1495年),字公绶,号穀庵,别号丹丘子、云东逸史,晚号仙痴,浙江嘉兴人。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授监察御史,后谪江西永宁知县,辞官归隐,筑室曰丹丘,人称丹丘先生。乘“沧江虹月”之舟,泛游吴越间。书法师魏晋,风格淡雅劲婉。绘画善山水,好作沙坳水曲,重林远汀,宗吴镇、王蒙、赵孟頫诸家,水墨苍润,妙得神髓。间写竹石,潇洒可爱,酷似吴镇。擅古文诗赋,有《谷庵集选》10卷。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吴宽

吴宽(1435—1504年),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会试、廷试均得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弘治八年(1495年)擢吏部右侍郎。后任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入内阁,专任典诰。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礼部尚书,十七年七月卒于官,谥文定,赠太子太保。行履高洁而自守以正。工诗文,有《匏庵家藏集》。善书法,规模苏轼,自成一格,为明代著名书法家。

文彭

文彭(1498—1573年),明代篆刻家、书画家。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苏州)人。文徵明长子。精研六书,又汲取秦汉玺印营养,其篆刻风格质朴典雅,篆法方折浑厚,章法疏朗清新,对当时和后世文人篆刻流派的创作有极大影响。兼善书法,篆、隶、真、行、草各体皆有很深的功力。亦工绘画,善写墨竹,笔法纵横,得文同三昧。

周天球

周天球(1514—1595年),字公瑕,号幼海,又号六止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少游文徵明门下,学习书法。文徵明称赞他:“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能画兰,善篆古隶行楷。晚年能自辟蹊径,吴中丰碑大碣,多出其手。

谢凇洲

谢凇洲,字沧湄,号林村,清长洲人。工诗,擅画山水,学倪黄兼元人笔意,精于鉴别,雍正年间特命召其鉴别内府所藏法书名画。

相关文章

  • 缪炳泰《乾隆皇帝朝服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缪炳泰《乾隆皇帝朝服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皇帝朝服像》轴,清乾隆,缪炳泰绘,绢本,设色,纵253厘米,横146.2厘米。此图绘乾隆皇帝身着冬朝服的正襟危坐画像。按照帝后朝服像,不著作者名款的惯例,本幅属佚名之作。依据其画套上的旧黄签墨题:“乾隆五十六年十月吉日,清人画弘历朝服像轴”而知,此图绘于1791年,乾隆皇帝时年应80岁(虚岁81),所以这是幅专门为祝乾隆皇帝八旬万寿所绘制的生日画像。由...

    255 皇帝朝服
  • 帝王名臣像册之王羲之 - 故宫绘画藏品
    帝王名臣像册之王羲之 - 故宫绘画藏品

    帝王名臣像册之王羲之,清,纸本,墨笔,纵25.1厘米,横20厘米。...

    819 王羲之
  • 徐悲鸿双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徐悲鸿双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双鹊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60.7厘米,横53厘米。自题:“镜涵先生六十寿。壬午春仲妙香国中写。悲鸿。”钤“东海王孙”白文方印。壬午年为1942年,徐悲鸿时年47岁。“妙香国”是云南大理的古称,旨在赞扬大理佛教盛行和家家鸟语花香的太平景象,因此,这里又称“佛国”。1942年,徐悲鸿曾来此举办个人书画展,闲暇之余游览了当地的神坛庙宇及绚丽的...

    392 徐悲鸿 透视
  • 吴昌硕紫藤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吴昌硕紫藤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紫藤图》轴,清,吴昌硕绘,纸本,设色,纵132.5厘米,横41.2厘米。吴昌硕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因此他在绘画创作上能够以书入画,曾自言:“草书作葡萄,笔动走蛟龙”,又言:“临抚石鼓琅玡笔,戏为幽兰一写真。”此图便是他以狂草笔法创作的写意画佳作。其画意而不画形的洒脱笔墨,显现出书法中气贯神通的审美意趣,同时也生动地展现出紫藤沐浴春光的勃勃生机。...

    1044 吴昌硕 石鼓
  • 陈道复牡丹花卉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道复牡丹花卉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牡丹花卉图》轴,明,陈道復绘,纸本,墨笔,纵54.8厘米,横30.8厘米。本幅上部行草书自题:“春是花时节,红紫各自赋。勿言薄脂粉,适足表贞素。道復。”后钤“陈道復氏”、“陈淳之印”印。作品画折枝牡丹花,以淡墨逸笔勾写盛开的花头,以深浅不一的墨色描写枝叶,表现出牡丹摇曳春风的优美姿态,并通过题诗表达了不慕繁华、甘于清静、孤芳自赏的心境。陈道復创作过许多以牡...

    1932 陈道復 陈淳 折枝 李日华
  • 华喦钟馗秤鬼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华喦钟馗秤鬼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钟馗秤鬼图》轴,清乾隆,华喦绘,纸本,设色,纵137厘米,横66.8厘米。图绘钟馗秤鬼的故事,钟馗气质儒雅刚正,被绑缚称量的小鬼则丑陋惊恐,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以正压邪的主旨。场景中所绘人物皆刻画细腻,面部神情尤为精致,极好地表现了正、邪人物不同的心理特征。此图笔墨苍秀,气韵生动,当为华喦晚年人物画佳作。按《梦溪笔谈》所载,唐明皇李隆基一日入梦,梦中...

    1030 华喦 吴道子
  •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兰亭修禊图》卷,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文徵明绘,金笺地,设色,纵24.2厘米,横60.1厘米。此图表现的是广为流传的文坛佳话“兰亭修禊”。文徵明的这幅画反映了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景象。图绘崇山峻岭,溪流蜿蜒,溪畔众多文士或坐或卧,观赏着山光水色间淙淙溪水送来的酒觞,潜心构思。水榭上相对而坐的王羲之等三人正在评点已写毕的诗文。林木荫翳,丛竹泛翠,...

    1087 文徵明 王羲之 兰亭序 青绿山水 渲染 尾纸 王穀祥 陆师道
  • 康熙帝读书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康熙帝读书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康熙帝读书像》轴,清,宫廷画家绘,绢本,设色,纵138厘米,横106.5厘米。康熙皇帝自幼便广泛学习汉族传统文化知识,亲政后更是举行日讲和经筵以充实自己,他一方面身体力行地潜心钻研儒家经书,从历代丰富的典籍中汲取有益于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知识,一方面通过与日讲和经筵的讲官讨论治国安邦之道逐步将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确立为统治全国的官方正统思想,借以笼络汉族士大夫,...

    1876 日讲 经筵 渲染 透视
  • 印版五子夺莲年画 - 故宫绘画藏品
    印版五子夺莲年画 - 故宫绘画藏品

    印版五子夺莲年画,印版,设色,纵60.5厘米,横105厘米。此图为典型的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年画,以其风格、笔法、用色较为粗犷判断,似为山东潍坊产年画。所绘内容为五童子嬉戏追逐,争夺莲蓬。童子淳朴古拙,憨态可掬。五子夺莲为传统吉祥题材,多为民间年画、器物制造工艺所采用。莲子与“连子”谐音,寓意连生贵子,多子多福。此画由叶又新先生捐献。...

    130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傅抱石苏武牧羊图横幅 - 故宫绘画藏品
    傅抱石苏武牧羊图横幅 - 故宫绘画藏品

    《苏武牧羊图》横幅,近现代,傅抱石绘,纸本,设色,纵62厘米,横84. 8厘米。本幅自题:“癸未十二月,傅抱石重庆西郊写。”钤“抱石私印”白文方印、“抱石得心之作”朱文方印、“往往醉后”朱文长方印。癸未为1943年。传统题材“苏武牧羊”是傅抱石“历史故实”绘画作品里常见的表现对象,此幅是较早的一幅。西汉时期苏武于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

    132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项圣谟雨满山斋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项圣谟雨满山斋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雨满山斋图》轴,明崇祯八年(1635年),项圣谟绘,纸本,墨笔,纵121.4厘米,横32.4厘米。本幅行书自题:“雨满山斋九月秋,翠烟常傍研池流。朝朝睡起研些墨,写幅林泉寄短讴。乙亥秋,项圣谟作。”后钤“林泉肆志”、“别号易庵”印。“乙亥”为明崇祯八年(1635年),作者时年39岁。图绘高山深壑,飞瀑清流,寺庙掩映在繁密的林木和耸峻的峰峦间,高士执杖步桥寻...

    1104 项圣谟 黄公望
  • 陈师曾墨荷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墨荷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墨荷图》轴,近现代,陈师曾、张大千绘,纸本,墨笔,纵178.5厘米,横47.4厘米。画面右侧张大千题:“水殿风来暗香满。师曾画荷,大千补茨荘水草。”钤“张大千”、“大风堂”印。图中陈师曾画荷用笔粗放,富有拙趣,而张大千画的水草笔触伶俐潇洒,英气勃勃,二人之画风差异明显,但相互补充,配合颇为默契。画面突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令人观之似觉暗香浮动。...

    441 陈师曾 张大千
  • 十骏犬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十骏犬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清,艾启蒙绘,纸本,设色。纵25.2厘米,横30厘米艾启蒙是供职于宫廷的外国画家。他用西洋画法绘制了这套图册,画中背景山水为中国画家所补绘。对开有词臣梁师正、汪由敦撰,嵇璜书写的题赞。图中猎犬神采飞扬,身材瘦削,姿态各异。从造型上看应为欧洲纯种猎犬。...

    1918 艾启蒙 汪由敦
  • 清人画戏剧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清人画戏剧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清人画戏剧图》清晚期,纸本设色,画心纵93.5,横165.3厘米本卷轴描绘了皮黄戏《取荥阳》的一个演出场面。《取荥阳》,又名《楚汉争》《火烧纪信》《纪信替主》,演的是项羽大兵围困荥阳,刘邦、张良、陈平无计解围。张良忽忆起春秋时期逄丑父代齐顷公受缚赴难的故事,遂定计摆宴,席间以之激励诸将,将军纪信容貌与刘邦酷似,慨然应允乔装代刘邦出降,刘邦则趁机假扮小卒逃走...

    1239 画心 项羽 武场 文场
  • 叶欣黄河晓渡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叶欣黄河晓渡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此幅表现的是黄河岸边民众生活的场景。图中远山仅以淡花青色一抹,没有勾画出山石的体积感及坚硬的质感;人物仅以精简的线条勾勒出大致的体态动势,面部的五官被略去;辽阔的水域,亦仅以轻柔的笔墨绘数条水纹,借以代表水势的走向。叶欣的山水画素以“工细幽淡”著称。...

    1295 黄河 叶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