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20202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图片
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简介
《仿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卷,明,沈周作,纸本,设色,纵36.8厘米,横855厘米。
本幅自题:“大痴翁此段山水殆天造地设,平生不见多作,作辍凡三年始成,笔迹墨华当与巨然乱真,其自识亦甚惜。此卷尝为余所藏,因请题于人遂为其子干没,其子后不能有,出以售人,余贫又不能为直以复之,徒系于思耳!即其思之不忘,乃以意貌之,物远失真,临纸惘然。成化丁未中秋日,长洲沈周识。”
此图为沈周背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作。图中坡岗起伏,景物疏朗,布局开合有度,用笔方圆兼顾,刚柔并济,结合了披麻皴法与矾头皴法,对原作的临摹达到了形神兼似的境界,而笔法间又流露出沈周自己个人的特色。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后被焚毁作两段,分别辗转流传,今前一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一段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沈周此幅临作基本上保留了原作被毁以前的面貌,故这幅作品除具有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还具有重现黄氏原作的重要意义。尾纸有姚绶、董其昌、吴宽、文彭、周天球、谢凇洲诸家题跋。
相关知识科普
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本姓陆,名坚。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晚号井西老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富春山
在今浙江桐庐县西,相传汉代严子陵曾耕钓于此,因而有名,又称“严陵山”。
沈周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吉、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巨然
巨然,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唐亡,至开封(今属河南省),为开元寺僧。多以长披麻皴画山水,山顶多作矾头(石块),与董源并称“董巨”,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背临
根据记忆、不看原作的临摹方法。
披麻皴
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
矾头
山水画技法名。指山顶上的石块,因形如矾石顶部的结晶,故名。以矾头表现山峦的叠嶂之貌始见于北宋巨然的画作, 米芾《画史》谓:“巨然少年时多作礬(矾)头。”该技法至今仍然在山水画界延续。
尾纸
又名“拖尾”,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位于后隔水之后。用镶料纸接成,主要用以加大手卷的轴心圆周,以适于在手中把玩并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同时可供鉴赏者题写跋语。
姚绶
姚绶(1422—1495年),字公绶,号穀庵,别号丹丘子、云东逸史,晚号仙痴,浙江嘉兴人。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授监察御史,后谪江西永宁知县,辞官归隐,筑室曰丹丘,人称丹丘先生。乘“沧江虹月”之舟,泛游吴越间。书法师魏晋,风格淡雅劲婉。绘画善山水,好作沙坳水曲,重林远汀,宗吴镇、王蒙、赵孟頫诸家,水墨苍润,妙得神髓。间写竹石,潇洒可爱,酷似吴镇。擅古文诗赋,有《谷庵集选》10卷。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吴宽
吴宽(1435—1504年),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会试、廷试均得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弘治八年(1495年)擢吏部右侍郎。后任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入内阁,专任典诰。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礼部尚书,十七年七月卒于官,谥文定,赠太子太保。行履高洁而自守以正。工诗文,有《匏庵家藏集》。善书法,规模苏轼,自成一格,为明代著名书法家。
文彭
文彭(1498—1573年),明代篆刻家、书画家。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苏州)人。文徵明长子。精研六书,又汲取秦汉玺印营养,其篆刻风格质朴典雅,篆法方折浑厚,章法疏朗清新,对当时和后世文人篆刻流派的创作有极大影响。兼善书法,篆、隶、真、行、草各体皆有很深的功力。亦工绘画,善写墨竹,笔法纵横,得文同三昧。
周天球
周天球(1514—1595年),字公瑕,号幼海,又号六止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少游文徵明门下,学习书法。文徵明称赞他:“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能画兰,善篆古隶行楷。晚年能自辟蹊径,吴中丰碑大碣,多出其手。
谢凇洲
谢凇洲,字沧湄,号林村,清长洲人。工诗,擅画山水,学倪黄兼元人笔意,精于鉴别,雍正年间特命召其鉴别内府所藏法书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