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铁柄鲨鱼皮鞘腰刀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铁柄鲨鱼皮鞘腰刀 |
时代 | |
门类 | 武备仪仗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7047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铁柄鲨鱼皮鞘腰刀❖图片
遏必隆腰刀
遏必隆腰刀局部
铁柄鲨鱼皮鞘腰刀❖简介
遏必隆腰刀,清康熙,鞘长94厘米,刀长60厘米。清宫旧藏。
刀鞘木质,外蒙绿鲨鱼皮,紫呢刀套。刀把上系一咸丰年制象牙牌,一面镌:“遏必隆玲珑刀一,乾隆十三年赐经略大学士公傅恒平定金川用过”;另一面刻“咸丰”印一方,并“神锋握胜”四字。
此刀最早的持有者为康熙初年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刀因人而得名。遏必隆死后,刀入宫中。
乾隆十二年(1747年),第一次金川之战爆发,遏必隆之孙,时任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要职的讷亲以经略大臣的身份率兵出征,兵败,乾隆怒夺其职,派大学士傅恒取而代之,并赐遏必隆刀。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命傅恒在军前用遏必隆刀将讷亲正法。
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咸丰帝派大学士赛尚阿为钦差大臣率军出征,行前,特赐遏必隆刀,以壮军威。然而遏必隆刀并未给战局带来转机,不久,赛尚阿也因指挥不利被夺职。
相关知识科普
遏必隆
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顺治皇帝遗命的四辅臣之一。遏必隆之父额亦都为清朝开国功臣,其母为努尔哈赤四公主,一门均为清初重臣。天聪八年(1643年)遏必隆袭一等昂邦章京,授侍卫。顺治八年(1651年)袭一等公,顺治十八年(1661年)受世祖遗诏为辅政大臣。康熙为孤立鳌拜,将遏必隆两个女儿纳为妃,其中之一后来成为康熙帝的孝昭皇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卒,赐祭葬,谥恪僖,御制碑文,勒石墓道。
大学士
官名,唐始设,宋设置渐广。明太祖废丞相,以大学士充顾问,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政令,批答奏章,官品虽低却握宰相之权。清代大学士的品级提高了,职任反而不重要了。乾隆十年(1745年)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名,均为文臣最高的官位。
傅恒
傅恒(?—1770年),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高宗孝贤皇后之弟。乾隆时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师。在军机处20余年,为乾隆皇帝所倚重。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金川之战,降服莎罗本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清军攻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后任《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正总裁。撰写《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等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在缅甸战役中染病,次年卒,乾隆皇帝亲临其府奠酒,谥文忠。嘉庆元年(1796年)赠郡王衔。
金川
土司名。唐代即置金川州,辖境约当今四川大小金川地区。明封哈伊拉木为金川寺演化禅师,世领其地。清康熙五年(1666年)授嘉纳巴演化禅师印。其庶孙莎罗奔因将兵从岳钟祺作战有功,雍正元年(1723年)为金川安抚司,即金川土司。莎罗奔自号大金川,而以旧土司泽旺为小土司,于是有大小金川之称。
金川之战
金川地处金沙江上游,分为大金川和小金川,属藏族,是清政府下属的土司。长年以来,大、小金川及附近土司之间纷争不断,屡兴刀兵,严重破坏了这一地区的社会秩序,打破了各土司之间的相互平衡。大金川更是变本加厉,必欲灭小金川而后快。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军赴四川平叛,乾隆十四年(1749年),大金川首领莎罗奔戴罪乞降,第一次金川之战宣告结束。
保和殿
尚书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讷亲
讷亲,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孙。雍正五年(1727年)袭公爵,授散秩大臣,乾隆二年(1737年)授兵部尚书及军机大臣,十三年(1748年)授经略大臣统兵平金川叛乱。讷亲不懂军事,损兵折将,乾隆帝震怒,以其祖遏必隆遗刀斩其于军前。
赛尚阿
赛尚阿(?—1875年),字鹤汀,姓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状元崇绮之父,穆宗毅皇后之祖父,清代蒙古族翻译家、军事家。自幼学习满蒙汉文,父亲景煇为清嘉庆七年(1802年)翻译举人。景煇在供职理藩院时,指导儿子赛尚阿用满文翻译蒙文公文、文件等。受父亲多年的熏陶,赛尚阿精通满蒙汉文,同时也学会了处理公事。他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中翻译举人,从此受到道光、咸丰二帝重用,自道光三年(1823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历任军机章京、内阁学士、侍郎、尚书、都统、军机大臣、文化殿大学士、理藩院尚书、钦差大臣等要职,此外自道光十二年(1832年)始,他还充任国史馆总校、国史馆副总裁、翻译会试考官、经筵讲官、稽察会四译馆大臣、实录馆总裁等文职,曾主持编撰《钦定理藩院则例》、《钦定回疆则例》等政书,并撰写了《蒙文指要》、《清文指要》、《蒙文汇书》等语言学作品。光绪元年(1875年)卒。
指挥
军事编制单位。五代时的后唐已有此编制,即营的组织。至宋代,指挥成为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军事编制单位。军队的屯戍和调动往往打乱军与厢的编制而以指挥为基本军事单位,额定兵员500人。宋代指挥的统兵官为指挥使与副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