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章草书出师颂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10-2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章草书出师颂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章草书出师颂卷
时代
门类 书法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20249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章草书出师颂卷❖图片

章草书出师颂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章草书出师颂卷❖简介

《出师颂》卷,隋人书,纸本,章草书,纵21.2厘米,横29.1厘米。

《出师颂》释文

本幅无款。鉴藏印记有22方,计为:唐太平公主梵文“三藐母驮”,唐邵王李约“约”和“邵约之印”,唐中书侍郎王涯“永存珍秘”(钤两处);宋高宗“绍”、“兴”(联珠印)、宋内府“书印”(半印)和“内府秘书之印”;明以前人之“蓑笠轩印”、“历代永宝”、“刘氏中守”、“刘完私印”、“安元忠印”及二印文不辨之印;清安岐“仪周珍藏”,清内府“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乐寿堂鉴藏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诸玺。

后纸宋米友仁跋:“右出师颂,隋贤书,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审定。”右下钤“监书画博士印”。右鉴藏印记6方,计有:“物”(半印)、“□轩”、“□□山牧”、“古希天子”、“寿”及一印文不辨印。左鉴藏印6方,为“安仪周家珍藏”、“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引首篆书“晋墨”两字及花押“伍”,押上钤“御府图书”,据押和印,前人定为宋高宗书,实为明人仿写。另有清内府鉴藏印“太上皇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宁寿宫续入石渠宝笈”。左上乾隆癸巳(三十八年,1773年)御题一段。

前隔水鉴藏印有:明王世懋“琅琊王敬美氏收藏图书”,清安岐“安”、“仪周鉴赏”,清内府“八徵耄念之宝”。后隔水乾隆戊辰(十三年,1748年)御题一段,下钤“乾”、“隆”印,另有清安岐鉴藏印“麓邨”。

此本见于著录的有:明·詹景凤 《东图玄览》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吴其贞《书画记》、孙鑛《书画跋跋·续》、清·顾复《平生壮观》、安岐《墨缘汇观》、吴升《大观录》、《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阮元 《石渠随笔》、孙岳颁《佩文斋书画谱》、倪涛《六艺之一录》等书。刻入《三希堂法帖》

根据著录书及鉴藏印记,此本称为“绍兴本”《出师颂》,据米友仁跋,多定为隋贤书,也有认为是西晋索靖或南朝梁·萧子云写,乃至唐人作。流传情况大致是:唐代经太平公主、李约、王涯先后鉴藏;南宋绍兴年间入内府;明归王世懋;清初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初九日,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转出宫外,1945年后散落匿于民间不彰60余年;2003年由拍卖公司征得,故宫博物院以巨资购回。

《出师颂》作为流传有绪的章草墨迹曾留存有两本,一为此“绍兴本”,一为“宣和本”,后者曾入北宋内府,有宋徽宗标题“征西司马索靖书”及“宣和”瓢印,一般定为西晋索靖书,也有认为是梁·萧子云书,经北宋《宣和书谱》、明·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清·卞永誉 《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其流传情况大致是:北宋入宣和内府,明代似从严嵩家辗转入文彭手,后售于项元汴,入清后不存。“宣和本”曾刻入董其昌《戏鸿堂帖》,王秉錞《泼墨斋帖》亦曾摹刻,今仅存法帖拓本。

绍兴本《出师颂》本无名款,后人认为是西晋索靖或南朝梁·萧子云作,或谓隋贤或唐人书,并无定论。从本幅中有唐太平公主、李约、王涯等人鉴藏印看,书写不会晚于初唐。据宋·米友仁跋定为“隋贤书”当较可信。此书属较典型的早期章草书体,“蚕头凤尾”带有隶书遗痕,“银钩虿尾”具草书特征,整体书风规整而不失变化,劲健中见自然飞动之势,古朴又典雅,是六朝以来创立规范章草的传统体貌,唯稍增飘逸之势,与隋·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草体大致相近。故定为隋人书是合宜的。


相关知识科普


章草

唐张怀瓘曰“章草即隶书之捷”,也即隶书减省便捷的写法,是介于隶书与今草之间的一种书体。其特点,宋黄伯思曰:“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清段玉裁曰:“其各字不连绵者曰章草。”“章草”一名的由来,解释不一,如:史游作《急就章》有此体,故名;因汉章帝所创,故名;汉章帝喜爱杜度草书,诏使其用于章奏,因而得名;因此体损减隶体,存字梗概,结构彰明,故名,等等。历代章草大家有杜度、史游、崔瑗、皇象、索靖、王羲之、王献之、赵孟頫、邓文原、宋克等。

《出师颂》释文

出师颂。史孝山。 茫茫上天,降祚为汉,作基开业,人神攸讚。五曜宵映,素灵夜叹,皇运未(来)授,万宝增焕。历纪十二,天命中易,西戎不顺,东夷搆逆。廼命上将,授以雄戟,桓桓上将,实天所启。允文允武,明诗阅礼,宪章百揆,为世作楷。昔在孟津,惟师尚父,素旄一麾,浑一区寓。苍生更始,移风变楚,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诗人歌之,犹叹其艰,况(原缺一字,为“我”)将军,穷域极边。鼓无停响,旌不蹔褰,泽沾遐荒,功铭鼎鈜。我出我师,于彼西疆,天子饯我,辂车乘黄。言念伯舅,恩深渭阳,介圭既削,裂壤酬勋。今我将军,启土上郡,传子传孙,显显令闻。

梵文

亦称“梵字”、“梵语“、“梵书”,是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字。相传为大梵天王所造,梵天创造了梵文字母。梵文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同时对汉藏语系有很大的影响。其南北发展各异,行于北者多方形,行于南者多圆形。

“三藐母驮”

此印当是唐武后之女太平公主的梵文印。据考,唐·徐诰《古迹记》曾记:“太平公主取五帙五十卷,别造胡书四字印缝。”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亦曰:“太平公主、驸马武延秀玉印胡书四字,梵音云:三藐母驮。”据《释氏要览》和《续一切经音义》,“母驮”在梵语中亦称“佛陀”,译为“觉”。 “三藐母驮”可解释为正等觉或正遍知。

李约

李约(生卒年不详),据《旧唐书》卷一五○记载,本名溆,唐顺宗第八子。初授国子祭酒,封高平郡王,德宗贞元二十一年或顺宗永贞元年(805年)进封邵王。官至兵部员外郎。善画梅,精楷、隶。“约”和“邵约之印”当为他的鉴藏印。

王涯

王涯,唐德宗至文宗年间(780-840年)人,字广津,祖籍太原。擢进士,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博学,善属文,有雅思,喜藏书画名迹,《新唐书》卷一九二《王涯传》载:“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贷钩致,或私以官,凿垣纳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者。”

安岐

安岐(1683—1745年以后),字仪周,号麓村,别号松泉老人。先世为朝鲜人,后入八旗籍,居天津。其父是康熙年间津门大盐商,家资甚富。安岐酷嗜古今书画名迹,在津建沽水草堂,书斋名古香书屋,中贮历代名家翰墨,一时有“收藏之富,甲于海内”之誉。乾隆七年(1742年)60岁时,他将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汇成一帙,共六卷,名《墨缘汇观》。其藏品后多归入乾隆内府。主要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安岐之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乐寿堂

三希堂

位于紫禁城西六宫之一养心殿内西暖阁,原为乾隆皇帝的书房,名温室。因内府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乾隆皇帝视为稀世之宝,贮藏于此,并撰《三希堂记》,阐释“三希“之深意,遂易名为三希堂。至今仍保持原貌。

米友仁

米友仁(1074—1153年,一作1086—1165年),南宋书画家。一名尹仁,字元晖,晚号嫩拙老人,祖籍太原,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米芾长子,世号“小米”。力学嗜古,善书画,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官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书法学其父,颇似。其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略有变化,别具面目。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构成“烟云变灭,林泉幽壑,生意无穷”的画面,自称“墨戏”,世称“米氏云山“,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五福五代堂

景福宫堂内所悬乾隆御笔匾。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因得玄孙,一堂五世,而书此匾悬于景福宫内。此后复书“五福五代堂”悬于避暑山庄勤政殿之后殿。

八徵耄念之宝

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此玺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圣寿之时,为刻制此玺,乾隆帝曾作《八徵耄念之宝记》。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宁寿宫

前隔水

前隔水是本幅前面一段有装饰性的绫裱。

王世懋

王世懋(1536—1588年),字敬美,号麟州,江苏太仓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之弟。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少卿。精通古文辞,名虽不如其兄,但王世贞以为胜己。富藏书,有“鹤适轩”,“万卷楼”,经史图籍充纫其中,其中多宋版书。著述颇丰,有《王仪部集》《二酋委谭摘录》《名山游记》《奉常集词》《窥天外乘》《艺圃撷余》等。

后隔水

后隔水是本幅后面一段绫裱,与前隔水相对称,是书画手卷装裱形式的一部分。

詹景凤

詹景凤(1532—1602年),字东图,号白岳山人,安徽休宁人。明隆庆元年(1567年)举人。曾为吏部司务。擅诗文书画,有名于时。长于墨竹,画法瘦劲;亦工山水,取法倪瓒、黄公望。深于书学,学王羲之、王献之,精书画鉴赏,与项元汴、王世贞等名家往来交游。著有《画苑》《书苑补益》《东图玄览》《詹氏小辨》。

《东图玄览》

明詹景凤(1532—1602年)撰,詹景凤,字东图,号白岳山人,安徽休宁人。擅画墨竹,亦工山水,取法倪瓒、黄公望。工草书,师发二王。著有《画苑补益》《书苑补益》《詹氏小辨》等。《东图玄览》共四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著者鉴赏法书名画之笔记,第二部分为作品的题跋。其书内容较丰富,既著录书画之本地、内容、画法、题跋、印章、流传等项,又着重于对某家、某派笔墨技法上承袭演变的论述。对有些不同风格的画家和画派的评价持论比较客观公允,不随波逐流,无门户之见。

王世贞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以诗文名于世,工书法,兼善画。书画评论颇多。为明代著名文人,曾与李攀龙共主文坛,李死后独主文坛二十余年,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导复古摹拟,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在当时影响极大。卒赠太子少保。其著述卷帙浩繁,主要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觚不觚录》《书苑》《画苑》等。

《平生壮观》

清代鉴赏家顾复编纂。顾复,字来侯,自号方泾上农,明末遗民。《平生壮观》著录作者所见书画,全书十卷,其中法书五卷,绘画五卷。以时代顺序简录,各件略加评论,辨其真伪,但有误记印记多处。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有徐乾学序及自序。

《墨缘汇观》

中国书画著录书。清安岐编著。正编四卷,法书、名画各二卷;续编二卷,法书、名画各一卷。正编法书著录始自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西晋陆机《平复帖》,止于明代董其昌;名画著录始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展子虔《游春图》,止于明代董其昌。记载作品内容、纸绢,摘录题识、印章。所录宋代以前之画颇多考订。间有论及画家之笔墨或画法特色,可资鉴别真赝。续录一卷名画始自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卷,而迄明陆治《种菊图》止,凡121种,亦多名品。续编仅载标题,略记大概。两编所收书画大都为著者自藏,间有求售而未购之物。是书鉴裁精审而有卓见,颇资参考。

《大观录》

二十卷,清代吴升编著。吴升,字子敏,吴县(今属江苏)人。自幼雅好古物,尤精于鉴赏书画。此书前九卷著录法书,自三国魏起至明代止,记有每件作品的书写字数、行数及本文;第十卷为《元明贤诗翰姓氏》,录有元、明时期最著名的法书家小传;第十一卷至二十卷著录自东晋至明代的名画,详尽地描述画面,记录款识、题跋,并加以客观的评论。书前有宋荦及翁方纲序。

阮元

阮元(1764—1849年),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善书,精研金石,参与编纂《石渠宝笈·续编》《钦定全唐文》等书。有《研经室集》《积古斋钟鼎款识》《两浙金石志》《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四卷等多种著述。

《石渠随笔》

八卷,清代阮元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乾隆朝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太傅。工诗文,精鉴赏,学通百家。曾奉乾隆皇帝敕命与王杰、董诰、金士松等人编纂《石渠宝笈》续编,将所见书画的题跋、真赝之别等随手记下,著成此书。

《三希堂法帖》

清乾隆皇帝将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珍贵书迹贮藏于养心殿西暖阁,颜曰“三希堂”。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皇帝敕命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等人,将内府所藏历代法书名迹刻石,共三十二卷,称“三希堂法帖”,该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清内府所刻丛帖中的翘楚。刻石现藏北海阅古楼。

索靖

索靖(239-303年),字幼安,敦煌(今甘肃敦煌)人,张芝姐之孙,官尚书郎,封安乐亭侯,卒谥“庄“。精章草,承张芝衣钵,其书风险峻坚劲,在保留规范的章草体同时更增遒劲和飘忽之势。前人评其书“遒竦”、“银钩虿尾”、“飘风息举,鸷鸟乍飞”。与卫瓘并称当世,时人称“瓘得伯英之筋,靖得伯英之肉”。

萧子云

萧子云(486-548年),字景乔,南兰陵郡(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齐豫章文献王萧嶷子,,受封新浦县侯,后降爵为子,累迁侍中、国子祭酒。勤奋好学,文采过人,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善草、行、小篆,师法钟繇、王羲之,稍变其体,书法用笔健瘦,纤细而有力。其迹为世所重,远流海外。著有《晋书》(已佚,有辑本1卷)、《东宫新记》等。

《宣和书谱》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徽宗皇帝赵佶命文臣编纂的内府所藏历代法书著录书。20卷,著录宣和时御府所收藏的法书墨迹。其书首列诸帝王书1 卷,以下依次为篆书隶书1 卷、正书4 卷、行书6 卷、草书7 卷、分书1 卷,并附诏制诰命于后。著录历代书家197 人,作品1344 件。每种书体前都有叙论,叙述各种书体的渊源、发展情况;次为书法家小传,记载作者生平,遗文轶事,次及评论其书法的特点、优劣;最后列御府所藏的作品目录。此书体例精善,评论书法亦精审详尽,有很多资料依靠此书得以保存。

文嘉

文嘉(1501—1583年),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次子。初官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政。工诗文书画,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一体。“精于古书画鉴别,有《钤山堂书画记》一卷,乃严嵩家藏书画的清点记录。工篆刻,为明代之冠。著《和州诗》。

卞永誉

卞永誉(1645—1712年),字令之(一作合之),号仙客,盖州(今辽宁盖平)人,隶汉军正白(一作镶红.又作正蓝)旗籍。官至刑部尚书。博学好古,家富藏书籍、碑帖、书画。能书,善画水仙、柏石。精于鉴赏书画,朱彝尊《论画诗》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即指卞氏与另一位鉴藏家宋荦。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60卷采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其所目见耳闻者,汇而成编,上溯魏晋,下迄元明,集著录之大观,尽鉴赏之能事,至今仍是古书画研习者参阅和引征的重要书目之一。另辑有《式古堂朱墨书画纪》80卷。其常用鉴藏印记有:“令之”、“仙客”、“式古堂”、“卞令之鉴定”等。

《式古堂书画汇考》

六十卷,清卞永誉编著。分《书考》、《画考》,著录其目见之清代以前的法书、名画。是书淬取著录书画诸体之长处,又分门别类,先纲后目,先总后分,先本文而后题跋,先本卷而后征引他书,辨其源流,别其真赝,考究详明。又用大小字体、眉注圈识分别正文与外录,条理井然,眉目清楚。自魏晋以来而迄清康熙时所传世之书画于此大备。书画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辑录诸家画论。此书著录宏富,尽管间有谬误,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备之作。

严嵩

严嵩(1480—1567?年),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又字介溪。弘治进士,初授编修。曾因病退居家中读书十年,赋诗作文。还朝进侍讲,国子监祭酒。嘉靖初,累进南京礼部尚书。因善迎帝信道教之意,加太子太保。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拜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不久帝因“壬寅宫变”避居西苑,严嵩侍值西苑板房,未尝休沐,帝以其勤,称其“忠勤敏达“,又善写斋醮之青词,加太子太傅,曾两度任首辅,兼吏部尚书。子严世蕃为“尚宝少卿,横行公卿间”,后进至太常卿,益骄纵。父子贪污纳贿,排除异已。严嵩媚上窃权,甚至设法激怒皇帝,杀害正直功臣。后积恶甚多,帝有所觉,经御史邹应龙以确凿之罪证劾严氏父子,最后严世蕃被杀,严嵩被革职、抄家,老病而死。《明史》严嵩入《奸臣传》。

文彭

文彭(1498—1573年),明代篆刻家、书画家。字寿承,号三桥,长洲(今苏州)人。文徵明长子。精研六书,又汲取秦汉玺印营养,其篆刻风格质朴典雅,篆法方折浑厚,章法疏朗清新,对当时和后世文人篆刻流派的创作有极大影响。兼善书法,篆、隶、真、行、草各体皆有很深的功力。亦工绘画,善写墨竹,笔法纵横,得文同三昧。

项元汴

项元汴(1524—1590年),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别号香岩居士、鸳鸯湖长、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漆园傲吏等,收藏家、画家。家资富饶,广收法书名画,贮于天籁阁中,其法书、名画以及鼎彝玉石,储藏之丰,甲于海内,精鉴赏,有“项元汴印”、“子京”、“檇李项氏世家珍玩”、“神品”等鉴藏印数十方。工绘画,兼擅书法。著有《墨林山人诗集》《蕉窗九录》等。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年),字宇泰,号损庵,江苏金坛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福建参政等职。曾上抗倭疏议,不被采纳,遂引疾回乡,从事医学研究,是明代著名医学家,著有《证治准绳》等医学专著多种。擅书法,深入晋人堂奥。富藏古法帖,辑有《郁冈斋帖》十卷。

智永

智永(生卒年不详),名法极,会稽(浙江绍兴)人。南朝陈、隋年间僧人,因居永欣寺,人称“永禅师”。俗姓王,是王羲之第7世孙。其书能承祖法,精勤于技,造诣深厚,草、楷皆工。相传其于永欣寺阁上居30年,书真草《千字文》800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他习字用过的废笔积满了五大竹簏。因求书者甚众,所居门槛被踏穿,以铁叶裹之,人谓“铁门限”。其书体法度谨严,笔力精到,对后世影响很大。唐虞世南得其传授。唐张怀瓘《书断》卷中列智永章草、草书入妙品,隶书(正书)入能品,云:“微尚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 《宣和书谱》卷十七谓御府藏其书迹有草书《常侍帖》、《参军帖》、《故旧帖》、《至通法师帖》、《春雨帖》、《千文》,真书《月仪》、《献岁帖》等。传世书迹有《仿钟繇宣示表》等。

相关文章

  • 王璲行楷书手毕帖并诗页 - 故宫书法类藏品
    王璲行楷书手毕帖并诗页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手毕帖并诗》页,明,王璲书,纸本,行楷书,纵18.1厘米,横38.7厘米。释文:璲复:家僮至,辱手毕并诗,兼承录示云翁先生洎孙学和章,浩然起云霞之思。今日因山中石师旋便,仍用旧韵,赋短句奉柬,且用为晓猿夜鸐,展限一笑。林间樵人王璲上复,白寉山高士。泛泛踪难定,皇皇思每惊。岁年知几换,书剑竟何成。多雨江村夜,微灯独馆情。此时谁共语,唯念昔同盟。答山中见示韵二...

    2000 王璲 张珩 王羲之 赵孟頫 胡广
  • 杨岘隶书七言联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杨岘隶书七言联 - 故宫书法类藏品

    《隶书七言联》,清,杨岘书,纸本,纵142.7厘米,横32.8厘米。此联为杨岘76岁时为仲雅所书,上款“仲雅老贤侄属”,末款识“七十六叟杨岘”。下钤“臣顯大利”、“老藐”印二方。本幅无藏印。此联结字秀逸,笔力精到,多用颤笔飞白,较其中年书作愈见苍老古拙之气。每字之末笔,聚力磔出,健拔峭劲,奇姿宕逸,得汉碑隶体之神韵。...

    818 杨岘
  • 王文治行书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王文治行书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行书诗》轴,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王文治书,纸本,纵129.8厘米,横45.2厘米。释文:僧楼夕阳下,徒倚听钟声。林气侵人暗,池光受月明。渐穿风槛入,顿与露阶平。荦确山中路,居然玉界行。翠淙阁与潘莲巢唐耀卿释无思道省待月之作。时丙午阳生之月 文治。” 据年款“丙午”可知此作书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文治时年57岁。此作书法俊朗疏秀,精妙妍美...

    1300 王文治 刘墉
  • 顾禄隶书诗帖 - 故宫书法类藏品
    顾禄隶书诗帖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诗帖》,元,顾禄书,纸本,册页,纵25.8厘米,横54.2厘米,隶书,16行,106字。释文:南宋名臣后,簪缨奕世闻。自公承嗣续,不敢忘殷勤。去浙来吴下,依淞近水濆。通波宜卜筑,沃土趁耕耘。堂构增弘敞,仓箱益富殷。双亲跻上寿,诸子搃工文。室有芷兰馥,衣无绮縠纹。一家崇礼让,万石着劳勋。重赋恒先集,同侪耻莫群。承事郎前太常典簿官同郡顾禄谨中譔。款钤“顾禄私印...

    873 顾禄 册页 安岐 衡永 淞江 杨维桢 张商英
  • 夏初札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夏初札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夏初札》,明,徐光启,纸本,纵24.3cm,横54.2cm。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松江府上海县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明代著名科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著有《农政全书》,译《几何原本》,编纂《崇祯历书》。此作是徐光启写给亲家的一封信,信中说到时局日新,以至于典试的入场期也受到影响。典试,指主持考试之事。作品行草...

    83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书法类藏品
  • 梁同书行书录语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梁同书行书录语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行书录语》轴,清,梁同书书,纸本,行书,纵127.5厘米,横57.8厘米。释文:大苏云: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语良是。次公同学兄先生。乙巳三月山舟梁同书。钤“梁同书印”、“梁氏元颖”朱文印2方。此作录文出自苏轼《东坡题跋》卷五之《记欧公论把...

    505 梁同书 苏轼
  • 董其昌行书正阳门关侯庙碑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董其昌行书正阳门关侯庙碑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正阳门关侯庙碑》卷,明,董其昌书,纸本,手卷,前段纵33.3厘米,横412.7厘米,后段纵28.8厘米,横175.3厘米,行书,130行。卷上钤“知制诰日讲官”、“董其昌”印二方。收藏印钤“商丘宋荦审定真迹”及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等印13方。此卷为碑文与自识合装而成。《正阳门关侯庙碑》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冬日由焦竑撰写,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

    1477 董其昌 手卷 宋荦 焦竑
  • 康熙帝行书广宁道中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康熙帝行书广宁道中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广宁道中诗》轴,清,玄烨书,纸本,行书,纵125.7厘米,横51.5厘米。释文:漠漠寒云色,戍楼终日闲。饥鸟号晓月,路出十三山。广宁道中。钤玺三方:“康熙宸翰”、“稽古 右文之章”、“渊鑑斋”。鉴藏印钤“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宣统尊亲之宝”、“教育部点验之章”。本幅为康熙皇帝自作并书五言诗一首,题《广宁道中》,载《清圣祖御制诗二集》卷七。 作品笔...

    784 宸翰 稽古 右文 石渠宝笈
  • 泰不华篆书陋室铭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泰不华篆书陋室铭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陋室铭》卷,元,泰不华书,纸本,篆书,纵36.9厘米,横113.5厘米。释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至正六年正月廿八日白野兼善书。鉴藏印有“安岐之印”、“朝鲜人”、“佩裳宝藏”、...

    600 泰不华 孔子 安岐 后隔水 罗天池 刘禹锡 徐铉 海山仙馆帖
  • 文徵明行书新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文徵明行书新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新秋诗》轴,明,文徵明书,纸本,行书,纵151.5厘米,横68.5厘米。释文:江城秋色净堪怜,翠柳鸣蜩锁断烟。南国新凉歌白苎,西湖夜雨落红莲。美人寂寞空愁暮,华发凋零不待年。莫去倚栏添怅望,夕阳多在小楼前。徵明。此为文徵明所书自作诗,笔法自然遒劲,表现了其晚年大字行书的典型风格。...

    465 文徵明
  • 俞樾各体书六条屏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俞樾各体书六条屏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各体书六条》屏,清,俞樾书,6条,纸本,纵142.5厘米,横38.3厘米。释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臞客异时将有临民之责,故书老子此二语赠之。曲园。款钤“俞樾印信”、“曲园居士”二印。久住山中事事便,一家眷属总欣然。彭庵莼菜陶庄筍,法相挑来锡杖泉。此老夫山中风景也,为臞客诵之。异时过我墓门,始尚见念,请诵此诗。曲园。款钤“茶香室”印...

    1293 俞樾 老子 锡杖
  • 何焯楷书桃花源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何焯楷书桃花源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桃花源诗》轴,清,何焯书,纸本,楷书,纵60.4厘米,横33.8厘米。署款:“右临湜庵老师法,义门何焯。”下钤“何焯之印”、“峐瞻”印2方。鉴藏印钤“程心柏藏”、“巩伯平生真赏”、“春林”印3方。此书写七言古诗一首,结体工谨端秀,笔力劲健,布局舒展明朗,深得欧阳询意韵。近人马宗霍曾云:“义门日事点勘,故小真、行书不习而之,较之习而工者为雅。”此轴也反映出何...

    878 何焯 湜庵 欧阳询 马宗霍
  • 莫友芝隶书录语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莫友芝隶书录语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录语》轴,清,莫友芝书,纸本,隶书,纵124厘米,横31厘米。释文:治必以宽,宽之之术归于察,察之之术归于义。有惠百姓之心,莫如一切除非法之事。孔丛刑论杂论。钤 “莫友芝印”白文印、“子偲”朱文印。鉴藏印钤“龙友审定”白文印。此篇录文择自汉孔鲋所撰《孔丛子》。笔法结合隶书与魏碑的特点,浑厚顿错,具有浓重的金石意味。...

    1802 魏碑
  • 赵孟頫行书临兰亭序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赵孟頫行书临兰亭序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临兰亭序》卷,元,赵孟頫书,绢本,行书,纵27.4厘米,横102厘米,28行,324字。此卷原在赵孟頫“定武兰亭”十六跋后,之后被人分割,另装在南宋翻刻兰亭拓本后面。赵孟頫一生对《兰亭序》极为推重,曾反复临写,此件是其晚年所临,笔法精良。加之此卷前面有南宋翻刻定武《兰亭序》拓本,以及前后尤袤、王厚之、张翥、王蒙等宋元名家题跋,更为珍贵。本幅另有清代庆锡题跋...

    1514 兰亭序 赵孟頫 张翥 王蒙
  • 致沈良才吕港札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致沈良才吕港札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致沈良才吕港札》明,胡宗宪,纸本,第一开:纵26.4cm,横22.5cm;第二开:纵26.5cm,横30.3cm。胡宗宪(1512—1565),字汝贞,号梅林,南直隶府绩溪(今安徽绩溪)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抗倭名将。此为胡宗宪写给沈良才的信札。信中提到浙西的贼患猖獗,与甬江翁商议策略,已经将仙居常镇的一部分贼人荡平等情况奉...

    22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书法类藏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