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雍正款黄玻璃菊瓣式渣斗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雍正款黄玻璃菊瓣式渣斗 |
时代 | |
门类 | 玻璃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0651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雍正款黄玻璃菊瓣式渣斗❖图片
雍正款黄玻璃菊瓣式渣斗❖简介
雍正款黄玻璃菊瓣式渣斗,高9.9厘米,口径9.7厘米。
渣斗菊瓣式喇叭口,圆腹,外撇圈足,通体瓜棱壁。渣斗为涅黄玻璃,吹制成型后,以凹凸手法塑成十六瓣瓜棱状。底部中心双线方框内阴刻楷书“雍正年制”双竖行款。
此渣斗属小件陈设玩赏品。雍正时期玻璃厂由养心殿造办处迁移至圆明园六所,其作品基本上沿袭康熙年代的技术。这件渣斗的颜色艳丽,俗谓“鸡油黄”,色度均匀、纯正、洁净,呈色难度很大,是清早期玻璃器中的佳作。
相关知识科普
渣斗
渣斗,又名奓(音乍)斗,造型来源于瓷器,或可溯源至商周时期的青铜觚。其特点是侈口,高颈,鼓腹,短足,口径可与腹径相等或稍大,颈的高度约占全器的二分之一。当奓斗作为实用器使用时,其功能相当于唾盂。玻璃奓斗只有清代才有,并且流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嘉庆以后虽有,但品质已差得远了。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玻璃厂
清朝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的简称,成立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圣祖玄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三代皇帝的提倡和扶持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嘉庆(1796-1820年)之后仍然维持生产,每年都为皇家烧造大量的玻璃器,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方告结束。
养心殿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占地约350万平方米,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乾隆年间陆续扩建,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嘉庆、道光、咸丰时有所增建,前后历时150余年,终于建成了一个包括140余所宫殿楼阁、100多处秀丽景致的宏伟的皇家园林。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
鸡油黄
玻璃品种之一。因其质色如新鲜的鸡油,鲜嫩柔和,故名。鸡油黄色玻璃呈色极不稳定,色泽纯正者甚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