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乾隆款白套红玻璃缠枝花卉纹渣斗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乾隆款白套红玻璃缠枝花卉纹渣斗 |
时代 | |
门类 | 玻璃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0763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乾隆款白套红玻璃缠枝花卉纹渣斗❖图片
乾隆款白套红玻璃缠枝花卉纹渣斗❖简介
乾隆款白套红玻璃缠枝花卉纹渣斗,高9.8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5.7厘米。
渣斗圆形,喇叭口,腹部上丰下敛,圈足。器以涅白玻璃成型,套紫红色涅玻璃花纹。腹部环饰缠枝花卉纹,串联的枝叶将梅花、菊花、荷花、海棠、栀子、芍药等不同的花卉连接起来,一上一下,交错排列,新颖独特。口沿下及肩部分别雕刻俯式蕉叶纹和如意云头纹各一周。外底阴刻双方框,内双竖行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弘历曾谕令以后在渣斗上不要作年款,所以乾隆时期各工艺品种的渣斗多不具款识,此件带乾隆年款的玻璃渣斗应为乾隆早期作品。当时的套料玻璃器物以白套红居多,白色洁净,红色鲜艳,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套料玻璃器中渣斗极少见,有明确款识者则更加稀罕。
相关知识科普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渣斗
渣斗,又名奓(音乍)斗,造型来源于瓷器,或可溯源至商周时期的青铜觚。其特点是侈口,高颈,鼓腹,短足,口径可与腹径相等或稍大,颈的高度约占全器的二分之一。当奓斗作为实用器使用时,其功能相当于唾盂。玻璃奓斗只有清代才有,并且流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嘉庆以后虽有,但品质已差得远了。
蕉叶纹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