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霁红釉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霁红釉梅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霁红釉梅瓶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8836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霁红釉梅瓶❖图片

霁红釉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霁红釉梅瓶

霁红釉梅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霁红釉梅瓶款识

霁红釉梅瓶❖简介

红釉 梅瓶,清康熙,高24.2厘米,口径3.4厘米,足径7.8厘米。

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玉璧形底。通体施霁红釉。玉璧形底心内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款外无边栏。造型规整,釉面匀净。标志着明代中期以来失传的高温铜红釉烧造技法在康熙时景德镇 御窑厂得到了恢复。

康熙时期的高温铜红釉品种主要有霁红釉、郎窑红釉豇豆红釉三种,各具特色。霁红釉釉面均匀凝厚,色泽深沉,除用作祭器以外,也做文房用具、日用瓷等。


相关知识科普


红釉

颜色釉品种之一。其以铜为呈色剂,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但呈色不太稳定。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 铜红釉为高温釉,铁红釉为低温釉。高温红釉种类很多,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如按其发展状况,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梅瓶

瓶式之一种,因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若而得名。瓶体修长,小口,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有的附盖。梅瓶为盛酒用具。自宋代开始流行。元代梅瓶除圆形外,尚有八方形。明清时梅瓶器型从瘦长秀丽演变为肥矮丰硕,并由日用瓷渐变为陈设瓷。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

玉璧

古玉器名。扁圆形,正中有孔。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用作礼天或以之显示身份。祭祀时作为祭天、祭星的祭器,稍小的玉璧可作为佩饰,还可放在墓中作辟邪和防尸腐用。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光素无纹饰,器型比较简单。到春秋战国时,玉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面纹等雕饰。汉代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更加精细。汉以后至宋、元时,玉璧不多见,在明、清时则又兴盛起来,并出现大量仿古制品,也有用琉璃制者。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御窑厂

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郎窑红釉

郎窑红系以康熙时江西巡抚郎廷极的姓氏命名,实乃仿宣德红釉,但比宣红釉更鲜亮,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质光泽,绚丽夺目,是我国名贵的铜红釉中呈色最鲜艳的一种。郎窑红的特点是釉汁厚,釉面除大片纹外还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器物胫下部至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于黑红,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浅红色,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郎窑红以铜为着色剂,在1300℃以上的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传统的郎窑红对烧成气氛和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制品十分困难,所以又有“若要穷,烧郎红”之说。

豇豆红釉

豇豆红釉是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名贵的高温铜红釉,因其呈深浅变化的粉红色,有时掺杂绿斑或色晕,恰似豇豆色泽,故名。又有“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美名。

相关文章

  • 蓝地黄彩折枝花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蓝地黄彩折枝花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蓝地黄彩折枝花纹盘,清雍正,高6.8厘米,口径33.3厘米,足径21厘米。清宫旧藏。盘撇口、弧腹、圈足。内外壁做蓝地黄彩装饰。内底、内外壁均绘折枝花纹,花筋、叶脉采用印花技法。造型、纹饰均模仿明代嘉靖蓝地黄彩花卉纹盘。圈足内施白釉,足边闪火石红色。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1331 折枝 印花 花卉 火石红 火石 青花
  • 钧窑天蓝釉卧足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卧足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 天蓝釉卧足盘,北宋?,高2.3厘米,口径12.6厘米 ,底径3.8厘米。盘敞口,浅弧腹,平底,卧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露出黄灰色胎体。卧足内无釉,呈黄褐色。...

    1484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 黄釉绿彩四系刻花罐 - 河南博物院陶器
    黄釉绿彩四系刻花罐 - 河南博物院陶器

    黄釉绿彩四系刻花罐北齐(公元550-577年) 高22厘米,口径8.6厘米 1958年河南濮阳李云墓出土 直口微敛,肩部有四方形系,平底假圈足。系下饰一周忍冬纹,腹部饰覆莲纹。胎呈白色,腹部艺术施米黄色釉,由口沿至腹垂挂六条绿彩,下部未施釉。 此罐是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李云墓出土的随葬品,有绝对纪年,可作为断代的参照物。罐造型端庄精美,胎细釉润,其作...

    858 陶器 黄釉绿彩四系刻花罐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青釉莲花八系尊 - 河南博物院陶器
    青釉莲花八系尊 - 河南博物院陶器

    青釉莲花八系尊北朝(公元386-581年) 高36.4厘米,口径14.8厘米,足径10.5厘米 河南鹤壁出土 侈口,长颈,圆腹,实足。颈部贴兽面及团花纹,腹部以两层覆莲瓣作装饰,上层莲瓣上有团花纹,下层莲瓣上有菩提树叶纹。肩部有八系,二系为一组。施青釉不到底。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

    521 陶器 青釉莲花八系尊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白釉双龙耳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双龙耳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双龙耳瓶,唐,高42.7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0.9厘米。瓶盘口,细长颈,溜肩,腹部丰满,至胫处渐收。颈上突起5道弦纹。口沿与肩之间有两个对称的龙形柄高耸直立,龙头探进瓶口衔住口沿。胎极白。施半截白釉。此瓶以造型的空间虚实以及轮廓线的自然和谐见长,对称的龙形柄与口、肩相连所形成的虚实对比,于浑厚质朴中洋溢出俊俏与妩媚,圆滑的曲线与折角处分明的棱角有机...

    1396 弦纹 青釉 唐三彩
  • 磁州窑白地黑花诗文如意头形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州窑白地黑花诗文如意头形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州窑 白地黑花诗文如意头形枕,金,高13.2厘米,长31.0厘米,宽22.0厘米。枕面四周以黑彩随枕形勾边,边框内以黑彩题写行草体诗文:“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枕的周壁以黑彩描绘卷草纹。经与窑址调查和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对比研究,可以确定这件瓷枕系金代河北磁县观台窑烧造。金代磁州窑瓷枕大量使用民间文人创作的诗歌进行装饰,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除了此枕...

    1586 磁州窑 白地黑花 卷草纹 卷草 瓷枕 长江
  • 定窑白釉孩儿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孩儿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孩儿枕,宋,高18.3厘米,长30厘米,宽18.3厘米。 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作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翘。身穿长袍,外罩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为长圆形,四面开光,正面开光内印螭龙纹,背面开光内光素,两侧开光内印如意云头纹,开光之间亦以如意云头纹为饰。通体施牙白色釉,底素胎无釉,有两个通气孔。定窑匠师独具匠心...

    544 定窑 团花 模印 开光 瓷枕 划花 剔花 珍珠地
  • 定窑白釉印花海兽鱼纹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海兽鱼纹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 海兽 鱼纹洗,金,高2.5厘米,口径13.8厘米,足径9.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洗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口沿无釉,镶嵌铜釦。洗内印花装饰,内底印一海兽,环以回纹。内壁印游鱼四条穿行于海水之中,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此洗内虽满印花纹,但画面安排错落有致,繁而不乱,体现出高超的制作工艺水平。...

    1847 定窑 印花 海兽 鱼纹 镶嵌 回纹
  • 青花园景花卉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园景花卉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园景花卉纹盘,明永乐,高9.2厘米,口径63厘米,足径48.6厘米。盘敞口,弧壁,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内底绘园景图:坡地、山石、花草,下有流水,上有浮云。里外壁均绘8组花草。此种盘形体较大,壁厚体重,与永乐一般瓷器的造型殊异,国内极少见到,而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博物馆里均有收藏。由于一些伊斯兰国家有用大盘盛饭,大家围盘席地而坐,用手抓饭而食的习惯,故此种大型瓷盘...

    1368 青花 花卉
  • 郎窑红釉琵琶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郎窑红釉琵琶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琵琶尊,清康熙,高36.6厘米,口径12.6厘米,足径13.6厘米。尊撇口,束颈,垂腹,二层台式圈足。通体施郎窑红釉,釉层肥厚细润,釉面布满。口部因釉层垂流,釉层变薄透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此尊造型挺拔俊秀,胎体厚重,釉面鲜红明亮,具有康熙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特征。郎窑红釉是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郎廷极(1663—1715年)督...

    330 郎窑红釉 红釉 琵琶 开片 巡抚 景德镇 还原焰
  •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元,通高6.5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6厘米。罐直口,直壁,平底,附嵌入式盖。外壁采用白地黑彩装饰,主题图案为缠枝卷草纹,盖面饰一卉纹。此罐形体较小,应为蟋蟀罐。图案简捷流畅,自然大方。这种白地黑花装饰技法缘于北方,但又具有吉州窑自身的特色。其白地泛黄,黑花发褐,底色与纹饰色彩的对比没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那样强烈。...

    897 吉州窑 白地黑花 卷草纹 卷草 缠枝 折枝 磁州窑 花瓷
  •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釉里红 缠枝牡丹纹执壶,高32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11厘米。壶唇口,细颈,斜肩,硕腹,圈足。壶身作玉壶春瓶式,壶体一侧置弯曲细长的壶流,并以一云板形饰件与壶身相连,另一侧置曲柄,连接于颈腹之间,柄上端置一小系。壶通体绘釉里红纹饰,唇口绘回纹一周,颈部分层绘焦叶纹、回纹、缠枝灵芝纹各一周,腹部满绘缠枝牡丹纹,壶流亦满饰缠枝花卉,壶柄绘有缠枝栀子花等纹饰,...

    1201 釉里红 缠枝 执壶 玉壶春瓶 小系 回纹 灵芝 花卉
  • 宜兴窑“阿曼陀室”款紫砂描金山水纹茶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阿曼陀室”款紫砂描金山水纹茶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阿曼陀室”款紫砂山水纹茶壶,清嘉庆,通高9.7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9.7厘米。壶圆腹、圈足、短流、曲柄有鋬。壶腹一面描金绘林石凉亭,上书“两峰插云”四字,另一面则描金篆书“生平爱茗饮”。壶盖描金绘流云纹。外底戳印篆书“阿曼陀室”双行四字款。壶的胎质细腻,呈紫褐色。署“阿曼陀室”款的紫砂壶是清代嘉庆年间制壶名家、杨凤年兄妹与书画家(1768~1822年)合...

    561 宜兴窑 描金 杨彭年 陈曼生
  • 郏县窑黑釉蓝斑三足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郏县窑黑釉蓝斑三足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郏县窑黑釉蓝斑三足盘,唐,高2.9厘米,口径15厘米,足距10.2厘米。盘敞口,盘心坦平,下承以三足。通体内外施釉,黑色釉地上呈现蓝、白交融的花斑。外底中心无釉。窑变釉产品在唐代被称作“花瓷”。烧制时一般是在黑色或酱色等深色釉上泼洒大块蓝、月白、灰白色斑纹。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不同色釉流动并互相浸润,呈现出窑变的艺术效果。对古瓷遗址的调查和发掘表明,唐代烧花瓷...

    1666 花瓷 月白 登封窑 执壶 花口瓶 葫芦瓶 腰鼓 铜红窑变釉
  • 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珐琅彩 缠枝 花卉 蒜头瓶,清乾隆,高18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5.5厘米。瓶口呈蒜头状、长颈、溜肩、硕腹、圈足。瓶内壁及圈足内施绿釉。通体以金彩绘锦纹为地,其上以珐琅彩绘各式缠枝花卉,色彩艳丽。口、足、颈部饰以多道金彩,愈显金碧辉煌,华贵典雅。外底双方框内署蓝料彩篆书“乾隆年制”印章款。乾隆帝对珐琅彩瓷器珍爱有加,珐琅彩瓷器的烧制数量超过康、雍两朝,且...

    1631 珐琅彩 珐琅 缠枝 花卉 蒜头瓶 蓝料彩 葫芦瓶 内务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