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宋拓唐虞恭公温彦博碑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宋拓唐虞恭公温彦博碑 |
时代 | |
门类 | 铭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8143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宋拓唐虞恭公温彦博碑❖图片
虞恭公温彦博碑-封面
虞恭公温彦博碑-前附页
虞恭公温彦博碑-碑文之一
虞恭公温彦博碑-碑文之二
虞恭公温彦博碑-碑文之三
虞恭公温彦博碑-碑文之四
虞恭公温彦博碑-碑文之五
虞恭公温彦博碑-碑文之六
虞恭公温彦博碑-碑文之七
虞恭公温彦博碑-碑文之八
虞恭公温彦博碑-碑文之九
虞恭公温彦博碑-碑文之十
虞恭公温彦博碑-碑文之十一
虞恭公温彦博碑-碑文之十二
宋拓唐虞恭公温彦博碑❖简介
《虞恭公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欧阳询书,唐刻,宋拓,黑墨精拓,剪裱装册,共23页,每页纵18.3厘米,横9.2厘米。
前有汪瀚云等题签,后有陈镛等题跋以及“公彦珍秘”等钤印8方。为“蔼蔼高门”之“高”字未损本。
《虞恭公温彦博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为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十月立,在陕西醴泉县。碑正书,36行,行77字。额篆书4行16字。此碑为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昭陵陪葬碑之一。
此碑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历代书家对此碑给以极高的称赞。清王虚舟跋曰:“史称欧阳询卒于贞观间,年八十五岁,此碑书于贞观十一年,是率更最晚的作品。复四年,尚有小楷千文,计书此碑,亦已将八十矣。而圆秀膄劲,与《醴泉》、《化度》不殊,宜其特出有唐,为百代模楷也。”
宋赵明诚《金石录》,明赵涵《石墨镌华》,清孙承泽 《庚子销夏记》等书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岑文本
岑文本(595-645年),字景仁,邓州棘阳(今河南省新野)人。贞观初为秘书郎,兼直中书省。至拜中书令。文本性沉敏有姿仪,善文辞,以文墨位至宰相。工书。明陶宗仪《书史全要》卷五谓文本“工飞白书”。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经历陈、隋、唐三朝,贞观间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欧阳询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二体,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笔力险劲刻厉,意态精密俊逸,法度森严,世称“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唐人张怀瓘评之曰:“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书断》)有《虞恭公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诸名碑传世。
唐太宗
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代君主, 627至649年在位,在位期间国力强盛。
李世民
李世民(599—649年),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鼓动李渊起兵反隋,曾平定窦建德、刘黑闼、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李渊称帝,封为秦王,任尚书令。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其兄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即帝位。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府兵制,开创“贞观之治”,为李唐王朝奠定了基石。
孙承泽
孙承泽(1592—1676年),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明崇祯进士,官给事中。李自成克北京,任四川防御使。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富收藏,精鉴别书画,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著有《庚子销夏记》八卷,为其所藏书画的著录书。此书所录以题跋为详,间有议论与考证,鉴裁精审,评论独到,为学者所重。另有《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等多种著述传世。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
《庚子销夏记》
清代孙承泽撰,著录其家藏书画和石刻以及所见他人收藏的书画,共 8卷,成书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