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端石雕蟾纹砚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端石雕蟾纹砚 |
时代 | |
门类 | 文房用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3455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端石雕蟾纹砚❖图片
端石雕蟾纹长方砚
端石雕蟾纹长方砚砚面
端石雕蟾纹长方砚砚底蕉叶纹
端石雕蟾纹长方砚砚面拓片
端石雕蟾纹长方砚砚侧拓片
端石雕蟾纹长方砚砚侧拓片
端石雕蟾纹砚❖简介
端石雕蟾纹砚,宋,长19.8厘米,宽12厘米,厚6.5厘米。清宫旧藏。
砚为端石质,长方形。砚面雕椭圆形砚堂,深凹处为半月形砚池,其外深浅雕饰水榭、蟾蜍纹、云纹、叶纹水池等。砚侧分别雕饰海马、鱼、象、牛四种动物纹。砚背面深凹,自然出四边框,其内浅雕蕉叶纹。
此砚胎体厚重,石质较粗,雕工简练,为宋代石砚特点。
相关知识科普
端石
端石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砚台称之“端砚”。端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用于书画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自唐宋时即已开采端石制砚。各岩坑所产砚石特点各异,有著名的青花、胭脂晕火捺、蕉叶白、石眼等天然纹理。端石制砚石质之细以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砚堂
砚的中心研墨处。为砚较为空白开阔的部位,又称墨堂、砚心。此处便于研墨,利于旋转,易于运动。砚的实用价值即视砚堂处石质的好坏而定。
砚池
砚面贮墨汁处,或称墨池,多为深凹小池。砚池多有富于装饰性者,以安排之巧、形状之奇或纹饰雕刻取胜。
海马
工艺美术品图案中所谓的海马不是生物学上的称谓,而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马,可在海浪中奔跑如飞,身上往往带有火焰,是驱除邪恶和展现吉祥的象征。
雕工
雕镂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