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玉刀 - 故宫玉石器藏品

11-20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玉刀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玉刀
时代
门类 玉石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8396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玉刀❖图片

玉刀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刀

玉刀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刀上的乾隆御制诗

玉刀❖简介

高28厘米,宽6.4厘米,厚1.1厘米。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

表面呈黄色。长方片状,一侧及下端斜收有锐刃,另一侧饰有两单向穿孔。

一面阴刻篆书五言御制诗:“琰圭有銳鋒,不知認刀斧。斯器長九寸,製正合乎古。溫潤而廉剛,喻因除慝取。那辨幾千年,嗟出誰家土。”末署“乾隆辛亥御題”及阴刻篆书“八徴耄念”印。另一面琢剔地阳文篆书:“古稀天子之宝”、“太上皇帝”及阴刻“八徴耄念之宝”。


相关知识科普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1992年撤县建市)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可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等几种类型。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4500—4000年。龙山文化陶器有黑陶、灰陶、红陶、黄褐陶和白陶等,造型有鼎、碗、罐、甗(yǎn,音掩)、鬶(guī,音轨)、盆等,制陶工艺水平比仰韶文化有很大提高。黑陶是该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以“蛋壳黑陶”最为精美,以致有人曾将该文化称为“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薄如蛋壳的黑陶,是陶匠们用快轮拉坯法制成的。龙山文化黑陶的呈色是在烧成后期用烟熏法进行渗炭的结果。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天子之宝

天子之宝,通高6.4cm,印面7.8×7.8cm。白玉质,交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祭祀百神”之用。

太上皇

全称太上皇帝,即皇帝之上的皇帝,一般由在位皇帝的父亲充任,是皇权与父权相妥协的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太上皇的人先做皇帝,然后将帝位让给儿子(当然也有例外)。此种让位,古代称为“内禅”,以示与因将帝位让于异姓(实际上是被武力篡夺)从而导致改朝换代的“禅让”不同。“太上皇”一词最早出现于秦代。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自号始皇帝,追封其父秦庄襄王异人为太上皇,实际上异人并未当过皇帝。第一个真正的太上皇是后凉太祖吕光,公元399年12月,吕光病重,于是将帝位让给儿子吕绍而自称太上皇。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后,于1796年自愿传位于嘉庆皇帝。

相关文章

  • 碧玉镂雕云龙香筒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碧玉镂雕云龙香筒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碧玉 镂雕云龙香筒,清,高76.4厘米,径12.8×12.9厘米。香筒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铜质镀金亭阁式顶盖,中间为碧玉圆筒,上镂雕云纹和龙纹,下部为铜胎须弥式底座。香筒为一对,置于宝座前左右两侧。每当皇帝升座时,香筒内点燃檀香木,香烟从香筒的孔洞中冒出,造成香烟燎饶、香气宜人的神秘气氛,座下群臣闻到香气,借喻皇恩浩荡、垂及万民之意。清代档案及文献中多称此器...

    643 碧玉 镂雕 香筒 龙纹 宝座
  • 碧玉夔纹璧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碧玉夔纹璧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碧玉 夔纹大璧,清乾隆,直径25.6厘米,孔径4.4厘米,厚1厘米。...

    1157 碧玉 夔纹
  • 寿山石伏虎罗汉 - 故宫玉石器藏品
    寿山石伏虎罗汉 - 故宫玉石器藏品

    寿山石伏虎罗汉,清,周尚均雕刻,通高12厘米,长12厘米,宽10厘米。清宫旧藏。罗汉面带微笑坐抚虎背,虎昂首匍匐于罗汉身侧,温顺可爱。罗汉之袍服刻画精美的莲花、凤鸟图案,线条细密流畅。右手所持之物已残缺不见。座底刻隶书“古闽周彬尚均氏制”八字款。寿山石是我国独有的名贵彩石,质地莹润,色彩斑斓,柔而易攻,为制钮名石,主要分布于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品类...

    1499 寿山石 罗汉 尚均 贵人 杨玉璇
  • 银盖托白玉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银盖托白玉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银盖托白玉碗,清,通高11厘米,口径9.4厘米,足径4.9厘米。碗为上等白玉琢制。口、足稍撇。外壁浅雕缠枝 宝相花,腹部上下饰俯仰莲瓣纹。内壁光素。底部有阴刻无框“嘉庆年制”隶书款。配银镀金塔形盖,盖面饰“寿”字和蝙蝠纹,盖缘饰一周回纹。下承镂空 錾花银镀金船形托,足外底阴刻“宣统二年泰兴楼造。京平足重三两三分”戳字。这种盖、托俗称“茶船”。清宫廷中有不少这...

    1415 缠枝 宝相花 莲瓣纹 阴刻 回纹 镂空 錾花
  • 碧玉镂雕双婴耳荷叶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碧玉镂雕双婴耳荷叶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碧玉 镂雕双婴耳荷叶杯,清,口径6.8厘米X6厘米,高4.2厘米。...

    946 碧玉 镂雕
  • 白玉芭蕉仕女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芭蕉仕女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芭蕉仕女,清,高12厘米,宽8.3厘米,厚4.5厘米。...

    496 仕女
  • 翠盖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翠盖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翠盖碗,清,通高8厘米,口径11.6厘米。碗为翠玉质地,有绺。圆形,撇口,圈足,有盖。盖及碗皆光素。制作这样一个翠玉盖碗需要使用很大的一块翠料。此碗所用料绿白相间,色泽鲜艳。器壁很薄,并带有优美的弧度,做工精致,当出自治玉高手。盖碗是清代宫廷的饮茶用具,其泡茶量小,适于细细品味。碗盖略小于碗,是为品茗时刮茶叶所用。...

    140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玉石器藏品
  • 白玉乾隆御临兰亭册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乾隆御临兰亭册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乾隆御临兰亭册,清乾隆,长7.6厘米,宽5.5厘米,厚1.6厘米。...

    621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玉石器藏品
  • 玉三牙璧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三牙璧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三牙璧,商,外径15.2厘米,内径6.2厘米,厚0.6厘米。白玉质,玉料外围有大片糖色,外缘已部分鸡骨白化,并有黄褐色沁斑。器身呈扁平圆形,身上有一道平直的切割痕,中间有孔。璧外出三牙,呈旋转状,每牙上有四齿。牙璧从新石器时代出现一直延续至两周。对于牙璧的用途,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许多学者认为其为《尚书•舜典》里所说的“在璇玑玉衡,以齐其政”中的璇玑,为古代...

    514 鸡骨白 沁斑 尚书
  • 双虎首形玉璜 - 故宫玉石器藏品
    双虎首形玉璜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长12厘米、高5.4厘米、最宽2.4厘米、厚0.5厘米。1987年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M8出土,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玉璜出土于墓坑南部正中,已完全鸡骨白化,表面有黄褐色土斑。两端雕琢为虎首形,以钻孔作为虎的眼睛,孔径仅0.15厘米。虎首侧面,以阴刻线雕琢,寥寥几笔就将虎鼻、嘴与颈部皱皮纹刻出。弯颈下有三爪,旁有弯折弧线及弧线,将头颈与身腹部区别出来,两面纹饰相同...

    834 含山文化 凌家滩墓葬
  • 青玉古稀天子如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古稀天子如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古稀天子如意,清乾隆,通长52厘米,意头宽12.2厘米,柄宽4.2厘米,通高5.2厘米。...

    28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玉石器藏品
  • 玉鸮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鸮形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高2.5厘米、宽4.6厘米、厚0.4厘米,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青绿色玉料,器身有土褐色沁斑。玉鸮呈展翅状,正面琢出头和尖嘴,双翅与尾部有数道较粗的阴刻线表示羽纹。背面虽光素无纹,但有实心钻对穿的隧孔,上部对穿后,中间穿鼻残断,又从下面重新打一隧孔,孔内残留有一圈圈的钻孔痕和磨损痕,由此看出这件玉鸮当时曾长期佩戴。这件玉鸮造型与辽宁省阜新县胡头沟墓地1号墓出...

    1948 红山文化
  • 碧玉兽面纹双筒形花插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碧玉兽面纹双筒形花插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碧玉 兽面纹双筒形花插,清,尺寸:高8.4厘米,单口3.5厘米X2.6厘米。...

    545 碧玉 兽面纹
  • 青玉龙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龙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龙,战国,长16.4厘米,16.2厘米,宽11厘米,11.2厘米,厚0.5厘米。玉色偏绿,内含褐色、墨色斑点及絮斑。作扁平龙形,龙身弯曲,阴线勾勒轮廓。表面减地浅浮雕 谷纹。龙身钻一孔以供系挂。两周时期,伴随比德于玉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礼制用玉获得空前发展。玉器也因此从主要为原始宗教活动的法器,祭祀神灵祖先的祭、享礼器,发展成为具有特定内涵、相对固定组合形...

    1993 浮雕 谷纹 法器
  • 青玉甪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甪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甪端,清,高12.5厘米,长19厘米,宽8厘米。清宫旧藏。玉质暗青色,有微斑,局部染褐色。甪端为卧姿回首状,兽头较大,身体粗壮。头顶有一小角,脑后有长发。大耳,张口,颌下有须。凸胸,胸部有横节纹。前肢短,足大似蹄,细阴线刻出指爪。尾分三歧。“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兽。《宋书•符瑞志下》:“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曾经有学者将本物视为...

    879 甪端 辟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