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10-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9290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图片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简介

《天池石壁图》轴,元,黄公望绘,绢本,设色,纵139.4厘米,横57.3厘米。

本幅自识:“至正元年十月,大痴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三。” 至正元年为1341年。

画面上部有元人柳贯长题,钤元钱良右,明邹迪光、李蔚等鉴藏印记9方,又半印1方。

此图描绘的是苏州城西吴县境内天池山的景色。天池山与灵岩山、天平山一脉相连,峰巅矗立巨石,远望巧若莲花,人称“华山”。山一侧的半山坳中长年积有一泓碧水,名曰“天池”,故山之这一面亦被称为“天池山”。

画面兼用高远和深远的构图方法。近景丘陵溪涧,长松茂树。山径迂曲,通向主峰。画面正中层峦叠嶂,天池居于右上,两侧石壁对峙,池中水阁数椽。主峰两侧烟云流润,使画面虚实相生。

此幅构图繁复,高坡陡崖错落分布,雄秀多姿。画家状物之笔虽较简略,杂树多用横点,山石作披麻皴,但线条却显得自然流畅,起落有序;笔法朴厚苍润,变化多端。设色采用“浅绛”,多用淡赭,并以墨青、墨绿合染,冷暖互补,极佳地表现出山色的青葱与阳光的和煦。正如清吴修所云:“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

黄公望擅长的“浅绛法”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此图即其典范作品。另,本幅柳贯长题中称黄公望为“吴兴室内大弟子”,说明黄公望曾就学于赵孟頫,这是画史研究中的重要资料。

明都穆《寓意编》、清吴升《大观录》卷十七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本姓陆,名坚。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晚号井西老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柳贯

柳贯(1270—1342年),字道传,浙江金华人。元代书法家。官翰林待制,与黄溍、虞集、揭傒斯齐名,人称“儒林四杰”。善楷书,工篆书,妙处不减唐人。行书纵横遒逸。

邹迪光

邹迪光(1550-1626年),字彦古,号愚古,明直隶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历官湖广学政,工诗文,擅画山林。有《石语斋集》、《文府滑稽》等著作传世。曾刻印过自撰的《郁仪楼集》五十六卷、《调象庵集》四十卷。

灵岩山

位于江苏苏州之西,今属江苏吴县。此山自宋代始便是僧家参禅礼佛之胜地。山上建有灵岩禅寺、多宝塔、吴王井等古迹。

披麻皴

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

浅绛法

浅绛法是画山水染色的一种方法。浅绛用色清淡,故又称淡彩法、轻着法。浅绛法染色以水墨渲染为基础,画面色调比较单纯,选用的色彩主要是藤黄、花青、赭石等。以胭脂、曙红等作为辅助,一般不用石青、石绿等重彩颜料,即便使用也是薄染。这种染色方法还比较灵活,常以水墨、淡赭并用,结合山石的正背、明暗,以墨色与赭石调节,如此山石就有高低、远近、大小、正背的区别,增强了山石的立体感。在此基础上再以淡花青、汁绿渲染,必要时略施淡淡的石青或石绿,画面就更显得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浅绛

即浅绛山水,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染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可能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

吴修

吴修(1764—1827年),字子修,号思亭,浙江海盐人,流寓嘉兴。善诗文,工书画。山水得王洽泼墨法,兼善写生。好古,精鉴别书画法帖。著有《青霞馆论画绝句》等。

赵孟頫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历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元之冠冕”。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大观录》

二十卷,清代吴升编著。吴升,字子敏,吴县(今属江苏)人。自幼雅好古物,尤精于鉴赏书画。此书前九卷著录法书,自三国魏起至明代止,记有每件作品的书写字数、行数及本文;第十卷为《元明贤诗翰姓氏》,录有元、明时期最著名的法书家小传;第十一卷至二十卷著录自东晋至明代的名画,详尽地描述画面,记录款识、题跋,并加以客观的评论。书前有宋荦及翁方纲序。

相关文章

  • 文俶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文俶花卉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花卉图》册,明,文俶绘,纸本,设色,每开纵27.8厘米,横42.8厘米。册计八开,分别描绘海棠、石竹、野菊、剑兰等花卉,或为折枝,或衬以湖石、粉蝶,注意相互间在构图上的差异,布局颇具匠心。图中花卉的枝、叶、花瓣多用没骨晕染,不勾勒外轮廓,叶、花瓣内用细线勾其筋脉,注重色彩的精细晕染,色泽鲜丽雅致。同时画家也注意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表现技法,如剑兰图...

    1556 花卉 海棠 折枝 没骨 文徵明 册页
  • 蒋廷锡萱花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蒋廷锡萱花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萱花图》扇页,清,蒋廷锡绘,金笺,设色,纵16.5厘米,横49厘米。扇页有自题:“南沙蒋廷锡。”钤“蒋廷锡印”白文印、“扬孙” 朱文印。此图以折枝法重点刻画了一茎数朵萱花绽放的花头。萱,又名“金针”、“萱苏”、“宜男草”等,是百合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苏、浙、陕、黑、晋、湘、滇、藏等地普遍种植。一茎多花的现象实属少见,被作者视为祥瑞征兆加以表现。其笔墨写实...

    464 蒋廷锡 折枝 渲染
  • 罗聘墨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罗聘墨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墨梅图》轴,清,罗聘作,纸本,墨笔,纵125.5厘米,横42.5厘米。款题:“白玉蟾善画梅,梅枝戍削几类荆棘,著花甚繁,寒葩冻萼不知有世上人。玉蟾本姓葛名长庚,出游海上,号海琼子,又号缤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殆乎仙者也。昔年曾见其小幅题诗亦清绝,今擬之颇多合处。予初号两峰子,又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蓼洲渔父、鹿裘生、人日生人,可谓遥遥相契于千载...

    1407 罗聘 赵孟頫 王冕 葛长庚
  • 君子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君子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君子图》轴,清,纸本,纵184cm,横92.1cm。钱维城(1720-1772),初名辛来,字宗磬,号茶山、幼庵,晚号稼轩,江苏武进人。清乾隆十年(1745)状元。供奉内廷,为画苑领袖。图绘松、柏、梅、兰、水仙“五君子”。松与柏立于整个画面,虬枝盘曲、雄伟挺拔,梅花在其后盛开,自然优美,双勾水仙、撇出的墨兰则相伴左右。构图平中见奇,笔法清细繁复,格调柔雅静...

    23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马远梅石溪凫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马远梅石溪凫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梅石溪凫图》页,南宋,马远作,绢本,设色,纵26.7厘米,横28.6厘米。本幅款署“馬遠”。钤藏印:“ 潞王之寶”、“茅林心賞”、“阿蒙”、“于騰私印”。图中画山崖侧立,腊梅倒垂,薄雾蒙蒙的涧水中,一群野鸭正在游戏。山石以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与用笔轻快、毛羽松蓬的野鸭形成鲜明的对比。倒垂曲折的枝条是马远特有的画法,故有“拖枝马远”之称。画面呈典型的对角...

    1822 马远 斧劈皴 春江水暖鸭先知
  • 梁楷疏柳寒鸦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梁楷疏柳寒鸦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疏柳寒鸦图》页,宋,梁楷绘,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6.4厘米,横24.2厘米。本幅款识:“梁楷”。图绘枯柳疏枝,两只乌鸦栖息于树干上,一只低头啄食,一只仰望高空,与远处的飞鸦呼应成趣,另有一只飞临树干。几枝败柳将冬季萧瑟的气氛巧妙地烘托出来,四只寒鸦形神各异。乌鸦头尾以浓墨点染,羽翼用焦墨勾写,腹部略敷白粉,更突出鸦头之黑,笔简神丰。梁楷的“减笔”画既带...

    949 梁楷 纨扇 减笔 颜辉 徐渭 黄慎 任伯年
  • 林椿葡萄草虫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林椿葡萄草虫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葡萄草虫图》页,宋,林椿绘,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6.2厘米,横27厘米。本幅款识“林椿”。无鉴藏印。图绘葡萄累累垂挂,蜻蜓、螳螂、蝈蝈、蝽象伏于藤蔓绿叶间,画家以小幅的画面抒写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昆虫以双勾填彩法绘制,用线刚柔相济,既准确地勾勒出秋虫或动或静的各种体态和神情,又将昆虫翅膀的轻薄或外壳的坚硬等不同的质感表露无遗,显示出作者敏锐的观察...

    877 林椿 纨扇 双勾 渲染 院体
  • 边景昭王绂竹鹤双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边景昭王绂竹鹤双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竹鹤双清图》轴,明,边景昭、王绂绘,绢本,设色,纵109厘米,横44.6厘米。画面左上款署:“陇西边景昭同孟端王中书为诚斋写竹鹤双清图。”钤“怡情动植”、“边氏文进”印。另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裱边四周有清代文臣钱陈群、董邦达、汪由敦等五家题记。画面描绘两只仙鹤悠然漫步于竹林之中。此图为边景昭与王绂二人合作,边景昭画鹤,王绂画竹。边景昭是明代宫廷花鸟画家的代...

    1249 边景昭 王绂 钱陈群 董邦达 汪由敦 院体 文人画 文同
  • 豆荚蜻蜓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豆荚蜻蜓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豆荚蜻蜓图》页,南宋,蒲扇页,绢本,设色,纵27厘米,横23厘米。图中豆荚一枝,果实乍结。一只黄褐色的蜻蜓轻轻停落在枝端,将豆荚压得微微颤动。画面构图简洁自然,疏密得体。画家用中锋细笔勾勒豆荚枝叶的轮廓,用花青、石绿轻染,以白粉点花瓣,线条沉稳,色彩丰富,形象写实逼真。图中尤以蜻蜓描绘得出神入化,其翅膀透明的质感以及清晰的纹络都表现得清清楚楚,活灵活现,反...

    136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文伯仁南溪草堂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文伯仁南溪草堂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南溪草堂图》卷,明,文伯仁作,纸本,设色,纵34.8厘米,横713.5厘米。本幅自识:“隆慶己巳冬爲天錫寫。五峰文伯仁。”钤“五峰”、“文伯仁”、“画隐”、“五峰山人”。在明代吴门地区的绘画中,以名人的室名、别号为题材或描绘文人、官宦所居庄园、别墅景观的作品为数众多,此图即属于后一种。根据卷后王穉登所撰《重建南溪草堂记》可知,此图描绘的是江南望族顾氏的庄园...

    1623 文伯仁 王穉登 双勾
  • 汪士慎梅花兰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汪士慎梅花兰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梅花兰石图》轴,清,汪士慎绘,纸本,墨笔,纵138.4厘米,横44.4厘米。 款署:“庚戌仲秋近人慎写于寿萱堂中。”钤“士慎”白文印。鉴藏印有:“白门李氏珍藏”朱文印。“庚戌”为清雍正八年(1730年),作者时年45岁,正是其艺术日臻成熟期。图绘春风中兰叶翻飞、梅花初绽的景致。拳石、梅树和丛兰以豪放的笔墨一挥而就,淋漓酣畅的墨气与梅兰旺盛勃发的生命力相符相...

    1199 汪士慎
  • 文徵明茶具十咏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文徵明茶具十咏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茶具十咏图》轴,明,文徵明绘,纸本,墨笔,纵136.1厘米,横26.8厘米。图绘青山之下郁树成荫,两间茅屋在藩篱之内,主人趺坐于室内,书、壶伴其左右,另一间屋内侍茶的童子正在煮水。从款署中得知,明嘉靖十三年谷雨前三天,苏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举行茶叶品评盛会,作者因病未能参加,其好友送来几种好茶,于是令小童汲泉、吹火、煮茶,自斟,自饮,自己品评茶叶之高下,自...

    766 文徵明 皮日休 孙煜峰 张珩
  • 陈洪绶花石蝴蝶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陈洪绶花石蝴蝶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花石蝴蝶图》扇页,明,陈洪绶绘,金笺,设色,纵16.1厘米,横50.7厘米。扇页有自题:“洪绶写于玉兰客馆。”钤“章侯” 朱文印。图绘蝶恋花小景。作者在晕染上注重色彩的深浅变化,以及冷暖色的对比,色调净洁古雅,艳而不俗。在线条勾描上,注重以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品质的物象。花儿的勾线细劲而流畅,以此表现其秀媚之姿。石头的勾线多为方折用笔,随意斩错,以此表现其坚...

    558 陈洪绶
  • 髡残溪阁读书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髡残溪阁读书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溪阁读书图》扇页,清,髡残绘,纸本,设色,纵16.6厘米,横52厘米。扇页有自题:“山中云雾深,不识人间世。偶然出山游,还是山中是。戊申冬十月行脚武昌,遇山长大居士,握手论廿年心交,别时举此以志相感云耳。石道人。”钤“石谿”白文方印。“戊申”是清康熙七年(1668年),作者时年57岁。由自题而知,此图是髡残离开久居的山野行至武昌,赠别“山长大居士(王岱)”...

    926 髡残 六法 山川
  • 王鉴青绿山水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王鉴青绿山水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青绿山水图》卷,清,王鉴作,纸本,设色,纵23厘米,横198.7厘米。图中青峰翠岭,连绵起伏,敷色浓艳,皴染分明。色彩富丽的画面散溢出清雅灵秀的气息,令人眼目一新。本幅卷尾处,王鉴自题:“余向在董思翁齋頭見趙文敏《鵲華秋色》卷及余家所藏子久《浮嵐遠岫圖》,皆設青綠色,無畫苑習氣。今二卷不知流落何處,時形之夢寐,閑窗息紛,追師兩家筆法而成此圖,雖不敢望古人萬...

    1228 青绿山水 王鉴 赵孟頫 黄公望 浅绛 赵令穰 赵伯驹 院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