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5459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图片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款识
粉彩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简介
粉彩 镂空云龙纹夔凤耳转心瓶,清乾隆,高30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9.8厘米。
瓶身修长、敞口、溜肩、自肩处分成两截。口、颈、肩呈八棱花瓣形,饰蓝地粉彩花卉纹,颈部两侧贴塑金彩夔凤耳。瓶腹中部施松石绿釉饰镂空云龙纹,上下饰紫地粉彩勾莲纹。通过镂空处可以窥见内套瓶中所绘的红蝠纹。足部饰仰莲瓣纹,连接仿黑漆描金底座。足底署描金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瓶连座烧制,工艺水平极为高超,装饰手法奇巧别致,匠心独运。
相关知识科普
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与五彩相对而言,故亦称软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的施绘工艺是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料有用芸香油调合。乾隆时的清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
镂空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转心瓶
转心瓶是通过子母榫铆结构把内外瓶结合在一起,且内瓶可以转动的观赏用瓶。乾隆时除生产有转心瓶外,还生产有转体瓶,二者的差别是转心瓶以内瓶转动为特征,而转体瓶则以套在外面的瓶转动为特点。一般情况下外瓶或套瓶多有镂孔,内瓶则绘有各种内容的开光图案,在转动时可以透过镂孔看到内瓶上的内容。有的在以套瓶与外瓶壁上绘制可以搭配成组的分体图案,也有书干支字相配记月日者。由于内外瓶分体,所以在烧造时采用分体单烧的办法,内外瓶相接合的地方和榫铆处为素胎。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松石绿釉
松石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因发色与绿松石相似而得名。此种釉在清朝雍正时创烧成功,乾隆时期流行。
勾莲
景德镇窑生产的明清瓷器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图案。常见于青花、彩瓷上,是把单独的花朵以勾线连结起来,构成具有多变的形式活泼或具图案效果的纹饰。
勾莲纹
唐宋之时,工艺品上大量出现花卉图案,这一习俗一直影响到明清,莲花纹成为器物上最常用的花卉纹饰之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清代的一些莲花图案或蕃莲图案在花卉旁往往带有细长的枝蔓,称之为勾莲纹。
莲瓣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黑漆描金
在黑色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工艺技法。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