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香色夔龙凤暗花绸皮行服袍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香色夔龙凤暗花绸皮行服袍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4946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香色夔龙凤暗花绸皮行服袍❖图片
香色夔龙凤暗花绸皮行服袍正面
香色夔龙凤暗花绸皮行服袍背面
香色夔龙凤暗花绸皮行服袍❖简介
香色夔龙凤暗花绸皮行服袍,清康熙,身长126厘米,两袖通长180厘米,袖口宽17厘米,下摆宽128厘米,前后裾长43厘米。清宫旧藏。
袍立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前后开,缺襟式袍,以羊皮、银鼠皮做衬里。
此件行服袍在香色绸地上织暗夔龙、夔凤纹,由三组夔龙、夔凤组成一个花纹单位,小龙、小凤满布其间,有合家美满、子孙满堂之寓意。这种图案设计新颖独特,在清代帝后服饰中甚为罕见。
此为皇帝出行时所穿之袍,其右面的衣裾短1尺,是为骑马时方便,不骑马时则将短裾与掩襟扣系在一起,又可当作常服袍穿。
相关知识科普
夔龙
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行服
行服是清代皇帝的服装种类之一,包括行褂、行袍和行裳三种,主要穿用于巡幸和狩猎等外出骑行之时。其中行服袍的形式如常服袍,而最大的特点是身长较常服袍减短十分之一,右裾裁下一尺见方的一幅,观之似缺一块,故又称“缺襟袍”。裁下的一幅用钮扣与袍相系,步行时可放下,骑行时则撩开系上,以便于骑马,设计十分巧妙。
大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