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白衣观音像页 - 故宫绘画藏品

10-05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白衣观音像页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白衣观音像页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7098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白衣观音像页❖图片

白衣观音像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白衣观音像页❖简介

白衣观音像页,五代,绢本,设色,纵52厘米,横55.2厘米。敦煌遗画。

画面左侧为白衣观音,面微向右,屈腿坐于方形束腰台座上。头束高髻,戴化佛冠,顶披白纱,项饰璎珞,内着红色僧祇支,外穿白色田相袈裟。面相丰满,造型已呈女性化。右手执柳枝,左手下垂提净瓶搭于左膝上,跣足踏莲花。观音头上部有伞形华盖,身后有头光、身光。神态自然安详。六方柱形仰莲台上供养盆花牡丹。右侧画一男性供养人,面朝观音,跪于方毯上,头戴幞头,衣淡黄色袍,束玉带,手持鹊尾香炉,清烟缭绕。后立一侍童,梳双髻,右手持扇,左手抱包袱。上方祥云中现仰莲座四股金刚杵,再上现童子飞天,乘祥云作倾盆散花状,有坿叶仙桃散布空际。背景处有朱红色凭栏一排,观音与供养人之间有长方形榜题框一则,内无字。此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相互呼应。线条以铁线描为主,遒劲有力,敷色以青、红、白为主,部分头饰和飘带描金,色调富丽浓艳。

白衣观音又名白处观音、白住处观音,是观音菩萨呈现的诸多相貌之一。白色喻纯净,象征菩提之心,表示观音胸怀菩提之心。据《观世音现身种种愿除一切陀罗尼》经中说,供养此观音时应用白净的细布画观世音形像——身着白衣,坐莲座上,一手持莲花,一手提净瓶。据说诵念白衣观音经咒后白衣观音即可出现,而且能随供者所欲求愿悉得。因此,白衣观音也是密宗经常供奉的观音菩萨之一。中国古代许多画家都曾画过白衣观音像,元、明以后这个题材较为流行。在敦煌遗画中,白衣观音像并不多见,此画为国内仅见的早期作品。

这件敦煌遗画于1951年初由苏琢章先生捐献川西文物管理委员会,4月间曾展出于川西文物展览会,当时被认为是“国内现存最好的一张敦煌石室发现品”。之后由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1954年展出于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第一陈列室--皇极殿。1959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历代艺术馆,《白衣观音像》页作为历代艺术珍品在基本陈列中展出。曾收入《中国美术全集·隋唐五代卷》和《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陈列图目》二书。


相关知识科普


观音

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束腰

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

高髻

唐代妇女发髻十分丰富,有十几种之多。这件女陶俑发髻象单刀一样高高耸起,略微偏梳一侧,大概是文献中提到的偏梳髻。

化佛冠

菩萨宝冠之一种。在宝冠正中有佛像,故名。化佛冠多为弥勒菩萨和观音菩萨所戴。《弥勒经》和《观无量寿经》云:菩萨冠中所现化佛,即表现菩萨之本形。

璎珞

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僧祇支

僧人的覆肩衣、衬衣。佛、僧常穿于袈裟之内。《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云:“僧却崎(僧祇支),唐言掩腋。覆左肩,掩两腋、左开右合,长裁过腰。”

田相袈裟

袈裟之一种。袈裟横竖裁剪而不缝缀,似田畔名“田相”;也有在袈裟上贴似田畔者。《释氏要览·法衣》说方形田相:“象征田畦贮水,生长嘉苗,以养形命,法衣之田,润以四利之水,增其三善之苗,以养法身慧命也。”

净瓶

净瓶,以陶或金属等制造的盛水器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饮用或洗濯,又称水瓶或澡瓶。

跣足

跣,音险。跣足,意为光着脚,赤足。

华盖

塔顶相轮上的圆盘形冠饰,多用金属制作。

供养人

佛教称以香花、灯明、炊食等资养三宝为供养。以香花、饮食等供养称财供养;以修行、利益众生的供养叫法供养。提供供养之人便是供养人。

幞头

一种头巾,起始于北周武帝(公元6世纪中)。即将头巾裁出四脚,就头裹之,称“幞头”,又名“折上巾”、“软裹”,盖取便于武事。至唐时,两带以系巾,两带垂以为饰,所垂工脚,或圆或阔,用丝弦为骨,稍翘起,成为硬脚。至唐末僖宗(公元九世纪)时,又出现了硬胎的帽围,即用木围头,以纸绢为衬,以铜铁为骨,就其上制成而戴之,取其缓急之便,不须对镜系裹,称为“军容头”。以后二脚的形状变化更多,五代多二脚上翘,称“朝天幞头”,宋代以后又出现弓脚幞头、卷脚幞头、展脚幞头、交脚幞头等形式。历代幞头的演变形状也成为鉴定绘画时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金刚杵

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中为摧毁妖魔的法器。

铁线描

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之一。线条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没有丝毫柔弱之迹,外形状如铁丝,故名。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菩提

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为“觉”、“智”,是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但在具体理解上也有不同,或以觉知“无相”之般若智慧为菩提;或以先天具有的“佛性”为菩提。泛言之,凡是断绝人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为菩提。

皇极殿

相关文章

  • 陈师曾榴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榴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榴石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33.2厘米,横32厘米。自题:“茈莱茈『0723』伴此石榴,薰风乍起,火云不流,矅炎景于朱夏,占丰年之麦秋。辛酉端阳后一日写,衡恪。”钤“师曾”、“朽者”、“日利千万”印。“辛酉”为民国十年(1921年)。图中画秋季花果,有石榴、秋葵等。用笔相当饱满,笔势灵动。敷色时融入淡墨,以缓解色彩的浓度和鲜亮,从而达到...

    512 陈师曾
  • 陈道复《天香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陈道复《天香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天香图》扇页,明,陈道复绘,金笺,墨笔,纵18厘米,横49.7厘米。扇页款署:“天香飘远近,国色逞风流。道复。”钤 “白阳山人”、“复父氏”白文印二方。牡丹有“国色天香”的美誉,是中国花鸟画中最常见的花卉题材,也是陈道复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此图以“勾花点叶”法绘盛开的牡丹一朵。花瓣以白描线条勾出,叶片以水墨点厾(dū)。虽然全幅为墨笔画,但是作者通过墨分五彩...

    390 陈淳 勾花点叶 白描
  • 李迪枫鹰锦鸡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李迪枫鹰锦鸡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枫鹰锦鸡图》轴,南宋,李迪作,绢本,设色,纵189厘米,横209.5厘米。此图又称《鹰雉图》或《鹰窥雉图》,是传世宋画中罕见的巨幅,由南宋宫廷画家李迪创作。据左上方署款“慶元丙辰歲李迪畫”,知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画面作对角线构图,主体禽鸟雄鹰置于左上角枯枝巅,俯首下视,紧盯着右下角的锦雉。锦鸡张口鸣叫,正向草丛中窜逃。斜线的呼应关系和锦鸡奔向...

    1888 锦鸡 李迪 崔白 院体 双勾 渲染 宣和体 斧劈皴
  • 丁观鹏莲座大士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丁观鹏莲座大士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莲座大士像轴,清,丁观鹏绘,绢本设色,纵124.9厘米,横66.1厘米。...

    1322 丁观鹏
  • 蓝瑛青山红树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蓝瑛青山红树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青山红树图》扇页,明,蓝瑛绘,金笺,设色,纵17.3厘米,横49.5厘米。扇页有自题:“壬辰花朝拟范长寿法,为九一辞盟画。蓝瑛。”钤“田叔”朱文印。“壬辰”是清顺治九年(1652年),蓝瑛时年68岁。此图以“没骨重彩法”绘青山、红树、白云等景致。作者自言拟张僧繇(传为没骨山水画的肇始者)的弟子范长寿法,虽然属托古之词,但是,他在创作中还是显示出对色彩极强的...

    1566 蓝瑛 没骨 张僧繇 朱砂 董其昌
  • 李嵩货郎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李嵩货郎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货郎图》卷,南宋,李嵩作,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70.4厘米。本幅款署:“嘉定辛未李從順男嵩畫。”另有清乾隆帝御题七言诗一首。这是一幅人物风俗画卷,画面上货郎肩挑杂货担,不堪重负的弯着腰,欢呼雀跃的儿童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货担上物品繁多,不胜枚举,从锅碗盘碟、儿童玩具到瓜果糕点,无所不有。在商品流通尚不够发达的南宋时期,货郎们走街串巷,一副...

    1654 李嵩 嘉定辛未 界画 石渠宝笈
  • 唐寅王蜀宫妓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唐寅王蜀宫妓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王蜀宫妓图》轴,明,唐寅作,绢本,设色,纵124.7厘米,横63.6厘米。本幅自题:“蓮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鬥绿與爭緋。蜀後主每于宮中裹小巾,命宮妓衣道衣,冠蓮花冠,日尋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謠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濫觴。俾後想搖頭之令,不無扼腕。唐寅。”此图原名《孟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網·画录》...

    1768 王蜀宫妓 唐寅 王衍 仕女 三白 张萱 周昉 唐妆
  • 黄苗子竹石图 - 故宫绘画藏品
    黄苗子竹石图 - 故宫绘画藏品

    《竹石图》,当代(1994年),黄苗子作,纵64厘米,横43.5厘米。...

    1569 黄苗子
  • 邹喆墨艾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邹喆墨艾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墨艾图》轴,清,邹喆绘,纸本,墨笔,纵126.5厘米,横47.3厘米。本幅右上角题款:“景泰四年癸酉夏正午日,相谿沈贞。”钤“沈氏贞吉”(朱方)、“南斋”(朱方)印。款印皆伪,系后添。左下角为邹喆本款:“萧艾有清芬,为性本芳洁。寄言熏德者,不扶芑自直。癸巳午月题于节霞阁, 邹喆。”钤“邹喆之印”(白方)、“方鲁”(朱方)印。收藏印五方 :“震泽王氏鉴藏画印...

    1950 邹喆 沈贞
  • 汪承霈鱼藻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汪承霈鱼藻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鱼藻图》扇页,清,汪承霈绘,纸本,设色,纵17.4厘米,横54.3厘米。扇页有自题:“轻风不动萍,殊艳满花津。跃波鱼出藻,搅碎一池春。汪承霈。”钤“时”白文印,“斋”朱文印。此图是幅以桃花为主题的画作。图绘几瓣桃花飘落池塘,点明时值春暖花开的季节。粉嫩的花瓣与水中的黄绿色浮萍、水草,相依相守,共同营造出甜美祥宁的水乡。桃花的入池引得三尾鱼儿欢快地逐食嬉戏,...

    665 汪承霈 恽寿平 没骨
  • 康熙帝读书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康熙帝读书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康熙帝读书像》轴,清,宫廷画家绘,绢本,设色,纵138厘米,横106.5厘米。康熙皇帝自幼便广泛学习汉族传统文化知识,亲政后更是举行日讲和经筵以充实自己,他一方面身体力行地潜心钻研儒家经书,从历代丰富的典籍中汲取有益于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知识,一方面通过与日讲和经筵的讲官讨论治国安邦之道逐步将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确立为统治全国的官方正统思想,借以笼络汉族士大夫,...

    1876 日讲 经筵 渲染 透视
  • 宫苑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宫苑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宫苑图》卷,传为唐人作品,绢本,设色,纵23.9厘米,横77.2厘米。 本幅无款印。后幅吴景洲题跋,钤“瀛”、“景洲鉴定”印2方。此卷描绘古代宫苑中夏日景致,宫殿楼观、屋宇舟车纤若毫发,山石均以细笔勾出,略有皴斫,重青绿敷色,同时大量使用金线勾勒建筑物轮廓和网巾水纹,辉煌明丽,富有装饰性。此卷为吴瀛先生于1947年“倾囊得之”,1955年捐献故宫博物院,卷...

    1353 吴瀛 清河书画舫 李思训
  • 道光帝行乐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道光帝行乐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道光帝行乐图》轴,清道光,纸本,设色,纵111厘米,横294.5厘米。清宣宗道光皇帝早在做皇子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遇事果敢的一面。当年天理教林清带领起义军在嘉庆皇帝不在宫中(在避暑山庄)的时候,攻入了紫禁城。在宫中陷入一片惊慌之时,当时年仅16岁的旻宁一马当先,举枪射向起义军,并组织起了有效的抵抗。始终将起义军阻挡在乾清门外的乾清门广场上,直到八旗 健锐营的精...

    1449 林清 避暑山庄 乾清门 八旗 健锐营 鸦片 林则徐 鸦片战争
  • 边寿民芦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边寿民芦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芦雁图》轴,清雍正十年(1732年),边寿民绘,纸本,设色,纵128.5厘米,横48.5厘米。自题:“壬子立冬后二日边寿民写于白沙旅馆。”钤印“颐公”、“寿民”。“壬子”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作者时年48岁。鉴藏印3方:“文心审定”、“功甫珍赏”、“蒙泉书屋收藏金石书画之章”。此图生动地描绘了秋雁温情互唤的小景。全幅为纵式构图,作者巧妙地在近景处绘一...

    344 边寿民
  • 张庚仿董源山水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张庚仿董源山水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仿董源山水图》扇页,清,张庚绘,纸本,墨笔,纵16厘米,横46.5厘米。扇页有自题:“仿董北苑法拟澄之世兄清玩。弥伽居士庚。”下钤朱文印不识。此图是作者送给友人澄之的一幅画作。扇面虽然不大,但是作者通过山峦、树木、房舍、河塘等景致的巧妙穿插,以及虚实对比、纵横交错等手法,扩展了远近空间,令扇面小中见大具有“咫尺千里”的博大气势。山石用湿笔,连皴带擦,树木多...

    1826 董源 湿笔 黄公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