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陈师曾拄笏拜梅图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陈师曾拄笏拜梅图轴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6884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陈师曾拄笏拜梅图轴❖图片
陈师曾拄笏拜梅图轴❖简介
《拄笏拜梅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35.3厘米,横39.3厘米。
自题:“拄笏拜梅花。癸亥长夏修水陈衡恪师曾。”钤“师曾”、“陈朽”、“师子独行”印。
“癸亥”指民国十二年(1923年)。
图中以墨笔圈花法画梅花,画石则全用浅绛色。梅与石相互衬托,使梅花的峭拔与石块的朴拙对比得格外鲜明。构图别出新意,行笔颇见力度。
相关知识科普
拄笏
“笏”即朝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持的狭长板子,也称“手板(版)”。《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王子猷任桓冲的车骑参军时,桓冲对子猷说:“您在相府很久了,按理应该提拔重用了。” 子猷开始不答,只是把头抬得高高的,而后用笏拄着脸颊说:“西山的早晨倒是挺有清新的景象。”言下之意对俗事不屑一答。后以“拄笏看山”比喻在官而有闲情雅兴悠然自得状。
陈师曾
陈师曾(1876—1923年),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湖南省凤凰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著名诗人陈三立子。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苍室印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