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0-2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4764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图片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简介

蓝釉 描金 花卉纹带盖糊斗,清康熙,高6.2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3.3厘米。清宫旧藏。

糊斗分盖、器两部分,均施洒蓝釉为地,描金为饰。盖折沿、平底;器敞口、直颈、扁圆腹、圈足。盖顶以描金绘朵花纹,盖之折沿及器口沿处皆绘卷草一周,且对应留一凹槽,器颈部饰如意头及点珠纹,腹部绘4组朵花纹。足内白釉无款。

糊斗为文房中盛糨糊之器,加盖以防鼠窃。此器型制稳重大方,色调清雅,描金纹饰显露出皇家的富贵气派,是宫中专用的盛糊之具。


相关知识科普


蓝釉描金

元代景德镇首创,烧制时先在坯体上施含钴釉料,高温烧成,继而在蓝釉上描绘金彩花纹,复入低温炉焙烧。其工艺复杂,难度大,成品极少。这种用金彩描绘花纹的技法最早见于唐代,以后宋、辽、金的瓷器上也均有所见。

蓝釉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卷草纹

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卷草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

相关文章

  • 钧窑天蓝釉菊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菊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天蓝釉菊瓣碗,元,高14.5厘米,口径32.8厘米,足径8厘米。碗敛口,莲瓣形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足部无釉,胎呈铁褐色。此碗因烧成时的缺陷,与装烧的漏斗形匣钵粘连在一起而被遗弃在窑址,它直观反映出元代钧窑的装烧工艺,颇为难得。匣钵是瓷器焙烧时放置坯件并对坯件起保护作用的窑具。将装好坯件的匣钵层层相叠,按照不同的烧成要求摞放在窑炉...

    1826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匣钵
  • 仿钧玫瑰紫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钧玫瑰紫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钧盘,明,高4.3厘米,口径18.8厘米,足径9.2厘米。盘口微撇,弧壁,圈足,足底切削整齐。通体施玫瑰紫色釉,釉面棕眼密集。口沿处因高温熔融状态下釉层垂流变薄而呈酱黄色。足内无釉,有糊米色斑。无款。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两件明代仿器。...

    1023 玫瑰紫釉 钧窑
  • 粉彩婴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婴戏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婴戏瓶,清乾隆,高19.3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6厘米。瓶撇口、细颈、圆肩、椭圆形腹部、圈足。通体白釉饰粉彩婴戏图,表现了一群眉清目秀、雪白粉嫩的小童敲锣打鼓、燃放爆竹的节庆嬉戏景象。口、足边描饰金釉,瓶内壁施绿釉,瓶底绿釉上蓝料彩双方栏内书署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乾隆时期的婴戏图多出自供奉内廷的画家金廷标笔下。金廷标绘制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

    1394 粉彩 蓝料彩 内廷 金廷标 吉祥图案
  • 定窑白釉刻划朵花纹葵花式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朵花纹葵花式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朵花纹葵花式盘,金,高4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8.6厘米。  盘口呈八瓣葵花形,浅弧腹,圈足。盘内壁有花瓣形出筋曲线与葵花口相对应。里外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灰,釉层较薄。器外光素无纹饰,内底刻朵花,外围一圈八花瓣形纹饰,瓣内以篦划纹表现叶脉。此盘由盘中心的一朵荷花向外散射出二层花叶形纹饰,并与花瓣形口相对应,线条自然、流畅,统一中富于变化。...

    968 定窑
  • 白釉瓷烛台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瓷烛台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瓷烛台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高15厘米,座长8.4厘米 1959年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 烛台底座呈方形,中央立一有覆盆式柱础的螺旋形空柱,柱端置一横架。架上塑有“蜡烛”。通体施釉,釉不到底。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

    1651 瓷器 白釉瓷烛台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白釉瓷围棋盘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瓷围棋盘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瓷围棋盘隋代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1959年,河南省安阳县张盛墓出土 高4厘米、边长10×10厘米 盘呈正方形,其上纵横各刻19道直线,共计361个交叉点,中央和四角分别刻出天元和角星。盘面及四侧施白釉。这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19道围棋盘。...

    1411 瓷器 白釉瓷围棋盘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宜兴窑杨彭年款紫砂描金山水诗句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杨彭年款紫砂描金山水诗句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 杨彭年款紫砂描金山水诗句壶,清道光,高9厘米,口径7.3厘米,底径9.9厘米。壶身呈筒式、平盖、高钮、短流、曲柄、圈足。紫红色砂泥,质感细润。壶身一面描金行书“平台留小啜,饮味待回春。”落款“乙未冬日,松岑先生大人清玩。介峰。”另一面描金彩绘山水楼阁。底镌刻篆书“杨彭年制”四字印章款。乙未年为道光十五年(1835年)。以金彩装饰紫砂茗壶是清初以来为满...

    1207 宜兴窑 杨彭年 描金
  • 定窑白釉刻花萱草纹折腰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花萱草纹折腰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花 萱草纹折腰碗,北宋,高4.8厘米,口径20.5厘米,足径6.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碗敞口,折腰,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略泛牙黄,口镶铜扣。外壁光素无纹。内壁刻划折枝萱草纹,花朵饱满,花叶舒展。此碗的图案布局堪称定窑碗类装饰的一个突破,因为定窑碗内装饰一般仅在内底或内壁,而此碗的内部装饰图案由内底延伸至内壁,效果更显潇洒自然。...

    782 定窑 刻花 萱草 折枝
  • 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树根式梅花花盆,清,高13.7厘米,口径35.8×29.5厘米,足径31.5×26厘米。花盆树桩式,外壁凸雕梅枝。紫红色砂泥,细腻光润。宜兴紫砂泥质的可塑性很强,早在清代初期,工匠们就开始仿照自然界的树根制作花盆,这种做法在乾隆朝以后十分流行。此花盆胎体较薄,体型较大,造型自然,以梅枝作装饰更添情趣,是宫中用于栽种中型盆景的用器。...

    1157 宜兴窑 花盆
  • 磁山文化红陶小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山文化红陶小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陶小口瓶,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高23.8厘米 口径5.2厘米 底径5.6厘米。瓶撇口,束颈,颈以下渐广,至腹中部直径最大。腹部置双系,腹以下渐内收,平底。泥质红陶。以手制成型,胎体薄厚不均,具有新石器时代中期陶器的特征。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

    1425 磁山文化 双系
  • 白釉高足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高足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高足杯,隋,高10.2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4.4厘米。杯敛口,鼓腹,高足外撇。里外满施白釉,足边无釉,釉面开细碎片纹。这件白釉高足杯,造型新颖,釉质洁白细润,与北朝时的初期比较,已可看出是真正的白瓷了。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则在隋代。与北朝相比,隋代白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隋代白瓷的烧造成功,为唐代白釉瓷器的发展奠...

    716 白瓷 隋代白瓷
  • 黄釉描金秋叶形笔掭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描金秋叶形笔掭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 描金秋叶形笔掭,清乾隆,高1.4厘米,长12.5厘米,宽16.5厘米。清宫旧藏。笔掭叶形,通体施黄釉,釉面莹亮,釉色黄中泛红,叶缘红色愈深。器面的叶脉描画清晰并以描金装饰,器底亦雕出叶背脉络,全器宛如叠置的大小两片秋风中飘落的红叶。此器取秋叶的自然形态,以合于笔掭之用。濡笔之际,当令人有岁月如流、时不待我之感念。...

    1396 黄釉 描金 笔掭
  • 原始瓷青釉瓷匜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青釉瓷匜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青釉瓷匜,战国,高8.4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7.7厘米。匜(yí 音仪)圆口,弧腹,小平底。口沿一侧置一圆系,另一侧置流。内外施青釉,釉层较薄。匜为古代盥器,是盥洗时浇水的用具,有陶、青铜和瓷制品。陶制品常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至西汉的墓葬中。新石器时代嵩泽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直腹圜底匜、河南郑州春秋墓葬中出土的仿青铜式样的匜较为少见。战国以后圆盘形匜较...

    973 青釉
  • 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紫地轧道粉彩 描金带托爵杯,清乾隆,高28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7.9厘米。爵杯扁长圆口、二柱、柱顶为圆球形、有尾有流、深腹、下腹弧收、小平底、三足外撇。托盘中间有凸起的山形支柱,支柱的三个凹槽恰好支撑爵之三足,盘底三长弧形条足。爵杯外部与托盘通体以胭脂紫釉为地,爵杯内壁与托盘底部均为蓝地。爵杯与托盘的装饰风格相同,用轧道工艺饰底纹。爵杯以粉彩黄弦纹或黄...

    436 轧道粉彩 粉彩 描金 轧道工艺 弦纹 勾莲 勾莲纹 夔龙
  •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北宋,高10.2厘米,口径15.9厘米,足距14.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樽直口,口沿无釉,筒腹,外壁凸起三组共六道弦纹,平底下承以三足。里外施白釉,釉质滋润,釉色白中闪黄。定窑白瓷的工艺水平很高,原料加工筛选精细,烧成后胎体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匀净。北宋早期白釉常白中闪青,之后则白中微泛黄,呈象牙般柔和质感。这是由于以煤取代薪柴作为烧窑燃料...

    1656 定窑 弦纹 白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