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 |
时代 | |
门类 | 玉石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90914-5/1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图片
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
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
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简介
白玉十二辰圆形佩——卯,清,高8.6厘米,厚0.7厘米,圆径6.6厘米。
玉佩一面凸雕一只立姿小兔,另一面凸雕篆字“卯”。圆形佩上部镂雕 出廓,形成双夔龙戏珠钮。白玉质地精良,表面有玻璃光。
“卯”与兔结合来源于十二辰,也被称为十二年兽。我国从汉代开始,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卯时,为日出之象,太阳本应离卦,离卦象火,内中所含阴爻,即月亮之精,古人常用玉兔指代月亮,故而就将卯与兔配属。民间还有一种传说,十二辰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清晨五时至七时为卯时,天亮了,兔子跑出窝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的说法。
相关知识科普
玉佩
用于人身服饰的玉件。《说文》释佩:“大带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是对玉佩使用情况的解释。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身饰玉,一直延续至今。不同历史时期玉佩的表现内容有所不同。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出廓
即在玉璧的孔内或外侧镂雕出龙凤纹样。战国时期始见镂雕玉璧,汉时极为流行。汉代有些玉璧在一侧还出现凸起的镂雕装饰,其高度有时超过璧的直径,称“出廓”璧。出廓部位一般雕作螭龙对拱形,有些螭龙间还有“益寿”、“长乐”、“宜子孙”等字样,因此又有人称之为“拱璧”。清代宫廷大量仿制汉代作品,制造了许多镂雕出廓璧,只是尺寸略小于汉代。
夔龙
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地支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也叫“十二支”。古代用以记时。
玉兔
《乐府诗集》三四《相和歌辞·董逃行》云:“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哆长跪捣虾蟆丸。”晋傅云《拟天问》(《太平御览》卷四引)云:“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傅云《歌词》(《初学记》卷二九引)云:“兔捣药月间安足道!……。”故世以玉兔为月之代词。
说法
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