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4397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图片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款识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简介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五代,高6.4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3.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水丞敛口,器身圆鼓,圈足,外底刻行书“官”字款,胎体轻薄,细腻坚致,通体内外施白釉。

“官”字款为刻划款,书体有行、楷、草数种,以行书为多,主要见于晚唐至北宋时的白瓷上。此类器越窑耀州窑邢窑和定窑遗址均有出土。瓷器上的“官”应是“官样”之意,即是一种押记,表明是官府订烧之意。


相关知识科普


定窑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水丞

水丞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贮水,器形大多口底相若,扁腹。两晋时期烧制的青釉水丞有蛙式者。唐代越窑烧制青釉水丞,有蛙、蟾蜍式。长沙窑则烧制釉下彩及三彩水丞。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烧制了各式水丞,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天蓝釉、粉青釉、红釉、仿官、仿哥釉等品种。除瓷制外,还有玉制水丞、料器水丞。

白瓷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越窑

越窑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句。今人所谓越窑,系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北宋以前瓷窑的统称。越窑制瓷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其制瓷业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和唐、五代的全盛期,至北宋中期衰落,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过贡瓷。所产瓷器始终以青瓷为主,汉至南朝还烧造少量黑瓷。唐至北宋时期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窑瓷器的最高水平。 越窑瓷器除了行销全国各地以外,从唐代开始还大量外销亚、非各国。

耀州窑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1959年发掘,窑址以今陕西铜川黄堡市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等处,宋代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唐代已开始烧黑釉、白釉和青釉瓷,曾使用化妆土。玉璧底碗及堆酱彩朵花小盖盒是其典型器。北宋时以青瓷为主,兼烧酱色釉器。北宋中、晚期是耀州窑的鼎盛时代。器型以碗、盘、碟、罐、瓶、盒、炉为主,也有渣斗和各式小杯。胎质灰白而薄,釉色匀净。由于胎中含铁,在煤窑自然氧化气氛下烧成,使青釉或圈足周围呈现姜黄色,形成了耀州窑青瓷的独有特征。装饰以刻花为主,线条刚劲流畅,北宋中期以后,出现印花装饰。 1953年北京广安门外曾发现大批刻有龙凤及花卉图案的耀州青瓷,证实耀州窑确曾烧过贡瓷。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元代胎釉渐趋粗糙,花纹图案较简单,亦烧白地黑花器。宋代耀州窑对各地制瓷业有很大影响,河南临汝、宜阳、宝丰、新安、禹县及广东、广西等地均烧制类似的刻印花青瓷。

邢窑

邢窑的中心窑场位于今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因这一地域在唐代隶属邢州管辖,故名。始烧于隋代,唐代为繁荣期。盛产白瓷,胎质细腻,釉色洁白。唐代陆羽撰《茶经》中有邢瓷“类银”、“类雪”的记载。唐代邢窑白瓷曾一度被朝廷纳为贡品。唐代李肇撰《唐国史补》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说明邢窑白瓷在当时深受人们喜爱。

官样

官样是中国古代官府手工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规范产品形制、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西周时期官府手工业作坊里已经有政府规定的产品标准,唐宋以后关于官样的记载更加详细,或以流行的实物为样,或另行制样,手法各异。手工艺产品的生产中以彩绘图像为官样,至迟从北宋末年就开始流行。明清两代御用官窑生产中的官样形态,有宫中旧藏的瓷器实物、用木旋成的同形器物和彩绘的器物图像三种。

相关文章

  •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纹盖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纹盖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慎德堂制”款梅花纹盖碗,清道光,通高10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4.7厘米。碗直口,圈足。盖为覆盘式。内壁施白釉,外壁以粉彩装饰。碗与盖的主题纹样为折枝梅花,辅以如意云头纹做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及盖顶抓纽内均署红彩楷书“慎德堂制”双行四字款。“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内的,署“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

    1893 粉彩 折枝 圆明园 行宫
  • 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打枣图大笔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打枣图大笔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描金堆绘打枣图大笔筒,清雍正,高16.5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18.5厘米。笔筒圆形,口底相若,宽圈足。黄色砂泥。口沿髹黑漆描金彩回纹边饰,底髹黑漆。附描金红漆座,云头形三足。外壁描金堆绘打枣图。枝叶繁茂的枣树枝干粗壮,硕果累累,枣子已经鲜红熟透。一持长竿的老翁正哄着小孙孙打枣玩耍。老翁着深色衣衫,与小童的粉衫对比鲜明。小童的表情顽皮可爱,老翁深...

    709 宜兴窑 描金 笔筒 黑漆描金 回纹
  • 胭脂紫轧道珐琅彩直颈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胭脂紫轧道珐琅彩直颈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胭脂紫轧道珐琅彩直颈瓶,清乾隆,高27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4.4厘米。瓶直口,长颈,椭圆形腹,圈足,足内施松石绿釉,有青花双方栏 “乾隆年制”4字篆书款。外壁以紫釉为地,布满轧道卷草纹,其上以绿、黄、蓝等珐琅彩饰花卉纹,花纹错落有致,绘画精细。珐琅彩为康熙末年御窑厂在铜胎珐琅彩的基础上创制,乾隆时珐琅彩多用色地装饰,满绘纹饰。此瓶以红釉轧道为底釉,衬以...

    1911 珐琅彩 珐琅 松石绿釉 青花 卷草纹 卷草 花卉 御窑厂
  • 长沙窑彩绘花鸟纹注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长沙窑彩绘花鸟纹注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彩绘花鸟纹,唐,高22.7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12.2厘米。注子撇口,阔颈,瓜棱形长圆腹,肩一侧置六棱形流,另一侧置曲柄。通体施。腹部以釉下勾描一株花草及一只硕鸟,褐彩线条内涂釉下绿彩。此器造型饱满,青釉下有褐、绿两色彩,图案线条流畅,是不可多得的唐代长沙窑瓷器珍品。唐代长沙窑大量烧造釉下彩绘瓷器。它突破了的单一釉色,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技术,开创了后世...

    1950 长沙窑 注子 青釉 褐彩 青瓷
  • 霁蓝釉小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霁蓝釉小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霁蓝釉小杯,清雍正,口径7.2厘米,足径2.9厘米,高3.7厘米。杯口外撇,弧壁,圈足。杯内施白釉,外施霁蓝釉。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霁蓝釉是一种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高温单色釉。常见宫廷祭器,因此又被称为祭蓝釉。此杯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

    269 蓝釉 青花
  • 斗彩石榴花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石榴花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石榴花纹罐,清康熙,高8.3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4.7厘米。罐撇口,短颈,丰肩,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外部斗彩装饰。瓶身绘两组对称的石榴花卉纹。无款识。此罐造型隽秀,构图疏朗,瓶身只绘折枝石榴花,简洁醒目。釉上彩以红绿彩为主,颇显清新雅致。...

    1805 斗彩 花卉 折枝
  • 黄地粉彩芭蕉花卉纹花盆、奁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芭蕉花卉纹花盆、奁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芭蕉花卉纹花盆、奁,清光绪,盆高11.2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11.8厘米;奁高3.5厘米,口径16.9厘米,足径13.2厘米。花盆圆形,敞口折沿,深腹,浅圈足,底有两圆孔。里施白釉,口沿及外壁施淡黄釉,上饰粉彩装饰。口沿面饰蝠衔铜钱、间以蓝彩篆书“寿”字纹,口沿下饰变形回纹,外壁饰折枝芭蕉、牡丹、松树纹两组。底施白釉,书红彩“体和殿制”4字篆书款...

    1260 粉彩 花卉 花盆 淡黄釉 黄釉 回纹 折枝 体和殿
  •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盘,元,高4.7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9.9厘米。盘呈菊瓣形,敞口,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盘内点缀有四块玫瑰紫色斑块。元代钧窑瓷器釉色主要为天蓝色和月白色,带玫瑰紫色红斑的较少。此盘造型优美,釉色鲜艳,天蓝色与玫瑰紫色交相辉映,绚丽典雅,不愧是元代钧瓷中的工细之作。...

    1095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月白
  • 彩绘坐部陶伎乐女俑 - 河南博物院陶器
    彩绘坐部陶伎乐女俑 - 河南博物院陶器

    彩绘坐部陶伎乐女俑 隋代高19.5 厘米 河南博物院藏 1959 年安阳市豫北纱厂张盛墓出土 唐代为中国历史上音乐、舞蹈艺术集大成时期,一来继承周、秦、汉、魏不断发展之乐舞传统;二来融合外来乐舞因素,推陈出新。此种状况之发生出于当政者喜好,渐成时代风气,以致从宫廷到民间、从坊肆至深宅大院,无处不闻歌舞声。...

    1161 陶器 彩绘坐部陶伎乐女俑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绿釉弦纹熊足陶仓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绿釉弦纹熊足陶仓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绿釉弦纹熊足陶仓,东汉,高24.5厘米,口径5.7厘米,足距7.8厘米。陶仓顶部呈伞状,圆桶身,平底,下承以三熊形足。通体施绿釉。仓顶均匀分布20条放射状凸线纹,其间用波线示意出叠压的瓦纹。器身饰3组凸弦纹。汉代墓中随葬陶器的数量和品种大大超过了以往各代墓内随葬的陶器,其中一部分是实用器,但绝大多数是专为随葬烧制的陶冥器。陶仓即为随葬冥器,始见于战国、秦代墓...

    921 弦纹
  • 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模印四系罐,隋,高17.7厘米,口径9.6厘米,底径9厘米。罐直口,圆唇,短颈,圆鼓腹,平底微外撇。肩部对称置四个双股泥条制成的系,四系之间塑贴团花纹样。其下饰凸起的弦纹。腹上部塑贴团花、草叶、团龙、兽面等间隔排列的四种纹样。其下饰一条凸起的弦纹,将罐身等分为两部分。灰白色胎,胎体厚重结实。器内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罐下部有状釉垂至器足。釉色淡青泛黄,积釉处...

    1173 青釉 模印 塑贴 团花 弦纹 泪痕 开片 模印贴花
  • 青花龙穿花纹撇口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龙穿花纹撇口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穿花纹撇口尊,清雍正,高68.8厘米,口径23.7厘米,足径23厘米。尊撇口,粗长颈,圆腹下收,近底处外撇,圈足。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瓶颈与腹部分别绘通景龙穿四季花卉图案,以海水纹、回纹、如意云纹相隔。近足处衬以海水江崖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此尊形体高大挺拔。青花颜色浓郁艳丽,纹饰画工精细,具备清代前期陶瓷大器...

    1094 青花 花卉 回纹
  • 炉钧釉铺首耳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炉钧釉铺首耳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炉钧釉耳壶,清雍正,高23.5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10厘米。壶仿青铜器造型。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渐收敛,高圈足外撇。肩部置对称象耳衔环,俗称“铺首”。口、肩、腹、胫部凸起弦纹。通体施炉钧釉,釉质凝厚,釉色以深蓝与浅蓝为主色融熔于一体,流动自然,形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色彩斑驳。外底阴刻篆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此壶造型古朴,釉色素雅,其肩部以象耳装...

    1162 炉钧釉 铺首 弦纹 阴刻 景德镇 御窑厂 月白
  • 斗彩海水异兽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海水异兽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海水异兽纹罐,明成化,高11.8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8.8厘米。罐直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圈足。通体斗彩装饰。腹部绘四只海兽及海水江崖、朵云纹。肩与近底分别绘下覆、上仰。外底署楷体“天”字款。 此罐胎体轻薄,透光度强,从内壁可窥见外壁的纹饰。装饰以红彩和青花为主色,黄彩和绿彩为辅,明丽悦目。画面海水汹涌,浪花飞溅,海兽形体由象头、狮身组成,腾空而...

    504 斗彩 海兽 蕉叶纹 青花 景德镇 五彩 海马 龙纹
  • 青花花卉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花卉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 花卉纹执壶,高38.8厘米,口径7.4厘米,足径11.5厘米。壶直口,细长颈,折肩,长腹,圈足。颈一侧为壶柄,另一侧为长方形流,流口呈葫芦形。壶颈部绘缠枝花,肩部饰莲瓣纹,腹部饰八面方形开光,每一开光内饰上下两朵花卉,足部饰卷枝纹。明初青花仿伊斯兰银、铜器造型者很多,除执壶外,还有折沿盆、花浇、盘座、烛台、扁腹瓶等。此器形仿自伊斯兰银水注。...

    1837 青花 花卉 执壶 缠枝 莲瓣纹 开光 花浇 烛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