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金城郡王辛公妻李氏墓志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金城郡王辛公妻李氏墓志 |
时代 | |
门类 | 铭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4718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金城郡王辛公妻李氏墓志❖图片
金城郡王辛公妻李氏墓志
金城郡王辛公妻李氏墓志拓片
金城郡王辛公妻李氏墓志❖简介
金城 郡王辛公妻李氏墓志铭,唐,高52厘米,宽52厘米。
唐大历十三年(778年)墓志刻石。存文30行832字,隶书体。陕西西安出土,曾归端方收藏。墓志前志后铭,记辛公妻李氏生平及品格。辛公名云京,官至北京都知兵马使、代州刺史,大历三年(768年)八月逝,新旧唐书皆有传记。此志文为独孤愐撰写,韩秀实书文。韩秀实为唐代隶书家之一,他书写的墓志铭文较少见。唐代以隶书书文入刻石是在开元、天宝以后才盛行的。
录文:河东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金城郡王辛公妻陇西郡夫人赠肃国夫人李氏墓志。朝散大夫检校尚书仓部员外郎兼侍御史赐鱼袋独孤愐撰。朝议郎守太子中允武阳县开国男翰林侍诏韩秀实书。夫人陇西成纪人也。自保姓受氏,为天下先,故能世载忠良,休烈有光,嘉言孔彰,此之谓不朽。曾祖微明,微明生审则,皆以肥遯不干于时,有俭德而无贵仕。审则生儒珪,沙州长史。夫人既儒珪之长女也,天生神惠,亲戚异之,当其□□之岁也,服勤教导,以诗礼自处,及乎系缨之年也,恭懿端肃,以淑慎其身,特□而归我金城,挺秾华,弘令则,言成礼节,行合图史,宗族以之惇叙,闺门以之肃穆。非夫人之至贤,其孰能与于此。且以金城当将相之任,作心膂之臣,或有谋之否臧,政之颇类,夫人尝以文制事,必考而咨之,是以金城终然允臧,大扬休命。天子闻而嘉之,乃下诏曰:李氏宜于室家,是称哲妇,致兹勋业,实佐良夫,可封陇西郡夫人,宜其宣宠光膺徽号也。非夫人之至明,其孰能与于此。夫致敬于宗庙,尽心于蘋藻,贞顺之意也;睦长幼以序,训娣姒以德,礼乐之和也;织妊组紃,女工也;婉娩听从,妇道也;庄敬慈慧,母仪也。昭五美以理内,体三从以饰外,内外正而人道备矣。虽伯姬之守节,敬姜之知礼,五以上之,非夫人人之至柔,其孰能与于此。而中年体道,知生之不可以久恃也,有离俗之志,金城谕而止之,而志不可夺,由是上闻,有诏度为崇敬寺尼,法号圆寂。以一乘妙用,见诸法皆空,非夫人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夫贵与富,是人之所欲也,夫人视之,犹尘垢粃糠焉,则知纯德克明,不可及也。况始乎从人,中于立身,终以归真,行之盛也。呜乎哀哉,天胡不仁,独与之灵,而夺其寿,使贞松落荫,寒泉不流,以大历三年闰六月十五日寝疾于太原顺天寺,因归寂灭,时年五十八。比以岁时未吉,权厝晋阳,以十三年六月十日启殡西归,有时将葬,圣慈轸念,诏赠肃国夫人,备物典策,及乎哀荣之义大者。以其年七月廿四日永窆于万年杜陵之南原,礼也。圣上以相府有保乂之勋,以夫人有明哲之行,护问弔赙,用加恒制。有子曰浩,露露增感,栾栾棘心,孝之至也。铭曰:本枝茂族,百代良家。寔维邦媛,用配国华。才之难得,智也无涯。霜凋蕙草,风落晴霞。天生淑人,深不可测。克迈乃训,曰新其德。冀室凤仪,良门礼则。慎始敬终,温恭允塞。忽悟世谛,因归善缘。不留彤管,直指青莲。定水自满,真容莫传。应超□□,无恨三泉。
相关知识科普
金城
金城(1877—1926年),又名绍城,字拱北、巩伯,号北楼、藕湖,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画家,擅山水、花鸟、人物。家学渊源,文物收藏丰富。曾留学英国。1918年与陈师曾等筹建中国画学研究会并主持日常事务。著《藕庐诗草》、《北楼论画》、《画学讲义》。
郡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除皇室外,臣下亦可封郡王。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三级称为多罗郡王,简称郡王。
端方
端方(1861—1911年)。姓托忒克氏,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正白旗人。科举出身。40岁后在清朝政府中历任陕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湖北巡抚、湖广总督、湖南总督、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都兼通商事务大臣。赴多国考察,主张君主立宪。1911年11月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行至姿州被新军所杀。生平富收藏,尤以多种刻石及碑帖为最。著有《陶斋吉金录》、《陶斋藏石记》、《陶斋藏砖记》等。
韩秀实
唐代书法家,曾为官翰林,善楷隶、八分书。《唐少保李少进碑》、《平蛮颂》、《鲜于民里门颂》是其名作。《墨池编》、《金石略》、《书史会要》有载。
开元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使用的年号,共29年,始于公元713年,止于公元741年。
天宝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使用的年号,始于公元742年,止于公元756年,共15年。其中开元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
节度使
中国古代地方高级军政长官,自唐代开元中始置。唐初总辖地方军民两政的长官本为都督刺史,掌诸州兵马与镇戍事,行政上只管一州。开元中因边防之需,在边防重要地区设置了朔方、河东、幽州、河西、陇右、剑南、碛西、岭南8个节度使,专制一方。安史之乱以后,军事纷起,内地也相继设立节度使,与行政督察权相结合,事实上形成了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实体,节度使也就成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节度使往往有兼衔,最高一级为“同平章事”,原为宰相出任节度使而置,后来非宰相者也加之,作为荣称。次一级的兼衔有“检校三公”、“检校尚书仆射”、“检校御史大夫”等,又次一级的兼衔有“散骑常侍”。兼衔往往按照节度使资历加给。
尚书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大夫
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
徽号
美好的称号,古时专用以称颂帝王及皇后。如顺治帝亲政上皇太后徽号称“昭圣慈寿皇太后”。每遇庆典,徽号可以屡次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