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钧窑天蓝釉盏托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钧窑天蓝釉盏托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0009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钧窑天蓝釉盏托❖图片
钧窑天蓝釉盏托
钧窑天蓝釉盏托俯视
钧窑天蓝釉盏托底部
钧窑天蓝釉盏托❖简介
天蓝釉 盏托,北宋?,高5.6厘米,口径5.9厘米,底径4厘米。
托作杯形,口微敛,弧腹,中部出托沿,圈足中空。通体施天蓝色釉,施釉不到底,圈足端无釉,呈深褐色。从底部观察,托的圈足内套一小圈足,应为杯形器身的圈足。据此推测,这件盏托的制作流程是:上部杯形部分和托的胎体分别制作完成后,再套接成一体,然后统一施釉。
盏托又称茶托子,为古人品茗用具,与盏配合使用,以防手持茶盏烫手,最早见于唐代。据唐代《资暇集》记载:“茶托子,始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茶杯无衬,病其烫指,以碟子乘之……人人为便。”其后开始不断出现各种材质与形状的盏托。
相关知识科普
钧窑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天蓝釉
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
蓝釉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
盏托
放置茶盏的承托物,是与盏配套使用的一种茶具,在宋代较为流行。瓷质盏托始见于东晋,宋代汝窑、定窑、钧窑、景德镇窑等窑均有烧制。托口沿除圆形还有花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