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文竹刻花鞘象牙刀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文竹刻花鞘象牙刀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3914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文竹刻花鞘象牙刀❖图片
文竹刻花鞘象牙刀
刀鞘局部
文竹刻花鞘象牙刀❖简介
文竹 刻花鞘象牙刀,清中期,长29.5厘米,宽2厘米。
刀鞘长扁体,线条匀美。刀柄及刀鞘为文竹制,并于浅色地上镶贴染色竹簧,构成变体缠枝莲纹,色彩鲜明悦目,花纹之上又施以阴刻,勾勒花筋叶脉,制作精密。柄及鞘之两端镶嵌象牙装饰。刀亦为象牙制,轻巧细薄。鞘上设铁鋄金扣并连缀小环。此刀形制模仿匕首,以象牙与文竹为材质,是裁纸刀中罕见的作品。
相关知识科普
文竹
又有“翻黄”、“贴黄”、“反黄”、“竹黄”等称谓。其工艺是在木制胎骨上贴以经过处理的竹内壁之黄色表皮,形成润泽的器体,还可于其上镂刻花纹。这种工艺本是湖南邵阳地区的民间工艺,后广为传播,清中期后成为竹刻之大宗,尤以乾隆时宫廷所制为佳。
刻花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竹簧
这种工艺也称“文竹”、“竹黄”、“翻簧”、“贴黄”等。以大型楠竹为材,用刀劈去竹青和竹肌,仅留下如厚纸般一层薄薄的竹簧片,呈浅黄色,色泽光润类似象牙。经过水煮、晾干、压平等工序,贴到木胎上,刻上纹饰。有的因为装饰纹样的需要,要贴上两至三层的竹簧。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