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孔雀绿釉鱼藻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孔雀绿釉鱼藻纹盘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孔雀绿釉鱼藻纹盘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4570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孔雀绿釉鱼藻纹盘❖图片

孔雀绿釉鱼藻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孔雀绿釉鱼澡纹盘

孔雀绿釉鱼藻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孔雀绿釉鱼澡纹盘款识

孔雀绿釉鱼藻纹盘❖简介

孔雀绿釉 鱼藻纹盘,明正德,高3.4厘米,口径17.7厘米,足径10.4厘米。清宫旧藏。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盘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装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正德年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我国传统的主流青花瓷器是白釉青花瓷器。孔雀绿釉青花瓷器始烧于元代景德镇窑。其做法是先用青料在成型后的坯胎上描绘图案纹饰,用毛笔蘸白釉在有纹饰处涂薄薄一层,以遮盖纹饰,入窑经高温素烧。然后施孔雀绿釉,再次入窑经中温(950~1050℃)焙烧而成。青花图案呈蓝黑色。

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盘是传统品种,创烧于明代宣德官窑,成化、正德官窑沿袭,但图案越来越简单。在孔雀绿釉的掩映下,鲭、鲌、鲤、鳜四条鱼好似悠闲地畅游于碧波之中,使人赏心悦目。


相关知识科普


孔雀绿釉

一种呈色翠绿透亮似孔雀羽毛的低温色釉,又称翡翠釉、吉翠釉,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以铜为着色剂,釉色有深、浅两种。明代正德时期孔雀绿釉的烧制达到鼎盛阶段,色泽青翠鲜艳。清代康熙年间孔雀绿釉极为盛行,釉色深重葱翠,也有的色浅淡而鲜艳。其釉面薄厚不同,但均开有细碎纹片。

鱼藻纹

在陶瓷发展史上,鱼纹出现较早,新石器时期陶器上已有发现,以后历代沿袭。“鱼”、“余”同音,具有“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含义。鱼藻纹成为各个时期瓷器装饰的传统题材,在明清两代尤为常见。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花瓷

唐人对黑色釉地上饰以天蓝或月白等色花斑的瓷器的称谓。唐代工匠为了改变黑釉瓷器的单调色彩,创造性地在黑色的铁质底釉上施加以铜、锰、钛、磷酸钙等为原料的釉料,经高温烧制,釉料相互融合、浸润,变化出黑蓝、天蓝、褐色、月白等彩色斑纹,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产地主要有河南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产品以腰鼓最为著名。 20世纪60年代,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古陶瓷研究者,先后在河南省的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发现唐代烧制花瓷的窑址。其制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黑色或黑褐色釉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多产于河南鲁山段店及禹县下白峪和山西交城;一类为黑色、褐色或钧蓝釉色饰以天蓝色彩斑,出产于河南郏县黄道窑和内乡二处。这些窑址出土的标本为我们廓清了唐代花瓷的生产状况。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素烧

将成型而未上釉的坯体先进行一次焙烧,称素烧,温度约在800—1100℃以上。唐三彩器一般采用二次烧成法,即先素烧,然后施彩色釉,再第二次烧成。

相关文章

  •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芦雁纹六方茶叶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芦雁纹六方茶叶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芦雁纹六方茶叶罐,清乾隆, 高16.2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4.7厘米。罐体呈六方形,附伞形盖,盖顶置钮,盖、钮、足皆为六方形。斜弧腹、唇口、短颈、圈足。朱红色砂泥。腹部六面绘通景芦雁纹,碧波粼粼的湖面上簇簇芦苇在微风中摇弋,一群大雁飞临水面,分别作飞、鸣、食、宿状。整幅画面用细润的泥浆堆绘而成,画面微微凸起,富有立体感。芦雁纹是中国文人画常...

    248 宜兴窑 文人画
  • 黄地粉彩云龙帽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云龙帽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云龙帽筒,清嘉庆。...

    1528 粉彩
  • 宜兴窑绿地粉彩公道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绿地粉彩公道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绿地粉彩公道杯,清光绪,通高6厘米,口径12厘米。此为宜兴窑作品。杯呈荷叶状,圜底,钉状三足。整器以宜兴紫砂为胎,内外施绿釉,外壁点缀团花。杯内心为一头梳双髻、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仙人,面对一施黄彩的圆柱而坐。圆柱中空,内有紫砂陶质细长浮柱,作寿星状,圆柱上围绕浮柱有5个红点。公道杯产生于宋代,在饮酒时用于行令,以助酒兴。此杯圆柱上的5个红点分别指向在座的饮...

    1550 粉彩 宜兴窑 团花 寿星
  • 黄地粉彩百蝶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百蝶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百蝶纹盘,清同治,高5.1厘米,口径22.2厘米,足径13.3厘米。盘敞口,弧腹,圈足,足内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口沿饰金彩。盘内为黄地粉彩蝴蝶纹,盘外壁绘白地粉彩折枝牡丹纹、西蕃莲、莲花纹。...

    448 粉彩 折枝 蕃莲
  • 宜兴窑紫砂小圆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小圆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小圆壶,清嘉庆,高5.2厘米,口径3.4厘米,足径2.7厘米。壶直口、垂腹、浅圈足。环柄、弯流均高于壶口。盖面凸起,上饰宝珠钮。足内钤楷书“嘉庆年制”四字款。此壶造型小巧精致,紫红色砂泥,质地细腻光润。款识的布局、书体与当时的官窑瓷器一致,为宫廷御用紫砂小壶的代表作品。...

    1750 宜兴窑
  •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牡丹云罐,元,高28厘米,口径22.3厘米,足径18厘米。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内外施青白色釉。外壁饰青花纹样,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5个纹样带。颈部绘缠枝栀子花纹,肩部绘,上腹部绘双云龙纹,下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近足处绘仰。此器形制浑厚饱满,纹饰繁密而有气势,所绘龙纹头小,颈细,身体细长,三爪动感较强,形象凶猛,是典型的元代龙纹式样。...

    200 青花 缠枝 龙纹 卷草纹 卷草 莲瓣纹
  • 定窑镂雕八角兽首盘 - 河南博物院瓷器
    定窑镂雕八角兽首盘 - 河南博物院瓷器

    定窑镂雕八角兽首盘北宋(公元960-1127年) 高5.2厘米,内口径11.8厘米,外口径16.5厘米 1960年河南洛阳机瓦厂出土 大体呈八角形,上沿印有珍珠地纹饰,腹部装饰八个衔铃兽首,并用兽首和竹节间隔,摇之作响,也有人称之为祭盘。通体施白釉,底端露胎。釉色稍泛灰,但光润莹亮。此盘造型别致,釉质细腻,采用刻、印、雕等多种技法综合而成,做工精细,布局对称...

    1354 瓷器 定窑镂雕八角兽首盘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淡黄地红蝠金彩团“寿”字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淡黄地红蝠金彩团“寿”字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淡黄地红蝠金彩团“寿”字盘,清同治,高4.9厘米,口径22.2厘米,足径13.1厘米。清宫旧藏。盘口沿涂金彩。外壁白釉地上以矾红彩描绘三枝均匀分布的折枝花纹。盘内淡黄釉地上装饰矾红彩描金蝙蝠、金彩团“寿”字、蓝料彩描金“卍”字等,共29个团“寿”字、24个蝙蝠、12个“卍”字。整个图案寓意万寿无疆、福寿万年。外底署矾红彩楷体“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款。此盘属于同...

    588 矾红 折枝 淡黄釉 黄釉 描金 蓝料彩 万寿无疆 御窑厂
  • 定窑白釉印花蟠螭花卉莲瓣纹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蟠螭花卉莲瓣纹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印花蟠螭花卉 莲瓣纹洗,北宋,高4.6厘米,口径17.4厘米,底径10.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洗口微撇,浅弧壁,平底。通体施白釉,口镶铜扣。洗内近口沿处印一周回纹,内壁刻划蕉叶纹,内底模印 折枝花及蟠螭纹。此洗综合运用印花、刻花装饰技法,印花纹样清晰,刻花刀工有力,为宋代定窑瓷器中富代表性的器物。...

    1689 定窑 印花 花卉 莲瓣纹 回纹 蕉叶纹 模印 折枝
  • 仿哥釉古铜纹方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哥釉古铜纹方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哥釉古铜纹方尊,清雍正,高24厘米,口径12.3×9.3厘米,足径10.8×8.8厘米。尊通体略呈长方体形。侈口,溜肩,鼓腹,圈足外撇。肩两侧塑贴 铺首。外口、肩、足部均有一模印仿古铜器饕餮纹装饰带,其上均涂抹酱褐色化妆土,以模仿铁箍效果。其他部分及圈足内均施青灰色仿哥釉,釉面开细碎片纹。足底露胎。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 三行六字款。清雍正朝的仿哥...

    874 塑贴 铺首 模印 饕餮 化妆土 青花 金丝铁线 哥窑
  • 窑变釉杏元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窑变釉杏元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杏元瓶,清光绪,高29.5厘米,口径10.7×9厘米,足径11.8×9.2厘米。瓶长方形,直口,溜肩,鼓腹,方圈足。颈侧对称置贯耳。口下至肩转折处呈委角状。通体施窑变釉。足内露白胎。外底阴刻楷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款。窑变釉到了晚清多以红色为主色,交相辉映着黑色斑块。这种定式,为现代“”釉奠定了工艺基础。...

    1204 委角 阴刻 景德镇 三阳开泰
  •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圣主得贤臣颂”文,清康熙,高16.2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19.2厘米。笔筒呈圆桶形、直壁、口足尺寸相若、玉璧形底足。内外施白釉,外壁通写青花楷书《圣主得贤臣颂》,结尾用书写的形式钤釉里红篆体“熙朝传古”四字双行款外围单方框款。文字笔画工整,娟秀清晰。底心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圣主得贤臣颂》为汉代蜀人王褒应汉宣帝刘洵之诏所作...

    1731 青花 青花釉里红 花釉 釉里红 笔筒 玉璧 大夫
  • 白釉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白釉罐,隋,高19.2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15.2厘米。罐唇口,无颈,溜肩,肩下垂直至足,平底无釉。胎骨呈白色,较为厚重。内外施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薄而匀净,纯白无瑕,布满细碎开片纹。底后刻“元和宝用丁亥年造”款罐体造型饱满端庄,优雅古朴。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则在隋代。与北朝相比,隋代白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452 开片 白瓷
  • 灰陶井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灰陶井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灰陶井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高27厘米,口径21厘米 1953年河南洛阳烧沟汉墓出土 井身上宽下窄,敞口,平沿,腹壁斜直,平底。井沿上安有滑轮井架,滑轮上系有两罐,井身磨印有常青树,云纹等装饰纹样。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

    736 陶器 灰陶井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葵瓣口盘,宋,高4.1厘米,口径20.2厘米,足径7.5厘米。盘呈六瓣葵花式,浅腹,坦底。腹壁向里凸出6道棱线,圈足亦随腹壁起伏变化。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圈足露胎处呈黑褐色。此盘造型优雅、大方,线条富于变化,为哥窑的代表作品。、哥窑和的器物,往往在足部无釉处为黑褐色,即所谓“铁足”。成因是此类器物胎骨含铁量特高,在还原作用较强的足部露胎部分就呈现...

    1974 哥窑 青釉 宋代官窑 龙泉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