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玄烨行书柳条边望月诗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玄烨行书柳条边望月诗轴 |
时代 | |
门类 | 书法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23797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玄烨行书柳条边望月诗轴❖图片
玄烨行书柳条边望月诗轴❖简介
《柳条边望月诗》轴,清,玄烨书,纸本,行书,纵124厘米,横58.4厘米。
释文:
雨过高天霁晚虹,关山迢逓月明中。春风寂寂吹杨柳,摇曳寒光度远空。柳条边望月。
本幅无款。钤“康熙宸翰”、“敕几清晏”印2方,引首钤印“渊鉴斋”。
鉴藏印钤“石渠宝笈所藏”、“宝笈三编”、“宣统尊亲之宝”,左裱边钤印“教育部典验之章”。
《柳条边望月诗》是玄烨自书七言绝句一首,内容为描写春天雨后月光中的景色。
玄烨自幼雅好读书,留心翰墨,对董其昌书法尤为推崇,其传世的书法作品大都以学董字为主。他在老师沈荃的指授下刻意临摹,使董字风靡朝野。玄烨此书在学董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审美意趣,书法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朗匀称,体现出闲适、自然的情趣,代表了其书法艺术成熟时期的水平。
相关知识科普
柳条边
又名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是一条南起今辽宁凤城南、东北经新宾东折、西北至开原北又折而向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的柳条篱笆墙,名为“老边”。又一段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名为“新边”。清顺治年间开始分段修筑,至康熙中期陆续完成,其作用为禁止边内居民越过篱笆打猎、采人参、放牧等。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渊鉴斋
渊鉴斋是清康熙帝的书斋名,在畅春园内。康熙帝以“渊鉴斋”为名,命人编纂了《渊鉴斋御纂朱子全书》、《渊鉴斋古文选》(又称《古文渊鉴》)及《渊鉴类涵》等书籍。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沈荃
沈荃(1624—1684年),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江苏华亭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探花,授编修,累官詹事府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卒谥文恪。著有《充斋集》行世。为人经述深湛,喜奖拔后进,颇为时重。工书法,宗法米、董二家,深得康熙帝赏识,尝召至内廷论书,“凡御制碑版及殿廷屏障御座箴铭,辄命公书之。”(方苞《望溪集外文》)为康熙帝书法代笔人之一。《江南通志》评:“荃学行醇洁,书法尤推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