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吴镇草书心经卷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吴镇草书心经卷 |
时代 | |
门类 | 书法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4522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吴镇草书心经卷❖图片
吴镇草书心经卷❖简介
《心经》卷,元,吴镇书,纸本,草书,纵29.3厘米,横203厘米。
释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界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得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无等等呪。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呪。即说呪曰:揭谛,揭谛,波罗僧揭谛,波罗揭谛,菩提萨婆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梅花道人奉书。至元六年夏四月初吉。
相关知识科普
吴镇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早年研习儒、释、道经典,后往来杭州、嘉兴地区,卖卜为生,以诗文书画自娱,终生不仕。其画以山水、墨竹著称,为"元四家"之一。善草书,师法怀素、杨凝式,多用于题画,独立的书作极为罕见。
刘墉
刘墉(1720—1804年,又作1719—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安。《清史稿》有传。工书法,初学赵孟頫、后法魏晋,乃自成家。清张维屏《松轩随笔》评其书云:“貌丰骨劲,味厚神藏,不受古人牢笼,超然独出。”康有为认为刘墉书法“力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书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成也”。刘墉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乾隆四大家”。
永瑆
永瑆(1752—1823年),字镜泉,号少庵、诒晋斋主人。清乾隆皇帝第十一子,封成亲王。工诗文。书法初师赵孟頫、欧阳询,后涉足前代诸家,深得古人用笔之意。精真、行二体,兼及篆、隶,名重当时,为“乾隆四家”之一。刻有《诒晋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