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青玉龙凤纹渣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11-15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青玉龙凤纹渣斗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青玉龙凤纹渣斗
时代
门类 玉石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0302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青玉龙凤纹渣斗❖图片

青玉龙凤纹渣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龙凤纹渣斗❖简介

青玉龙凤纹渣斗,清,高7.1厘米,最大口径11.5厘米。


相关知识科普


渣斗

渣斗,又名奓(音乍)斗,造型来源于瓷器,或可溯源至商周时期的青铜觚。其特点是侈口,高颈,鼓腹,短足,口径可与腹径相等或稍大,颈的高度约占全器的二分之一。当奓斗作为实用器使用时,其功能相当于唾盂。玻璃奓斗只有清代才有,并且流行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嘉庆以后虽有,但品质已差得远了。

相关文章

  • 白玉仿古斧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仿古斧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仿古斧佩,清乾隆,长12.4厘米,最宽6.3厘米,厚0.7厘米。...

    100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玉石器藏品
  • 青玉描金题诗撇口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描金题诗撇口碗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碗为青白玉质地,圆形,撇口,圈足。内壁光素,外壁一侧琢阴线填金梅花和菊花纹,另一侧镌隶书填金御制诗一首。此碗玉质莹润,造型规整,琢刻精细。...

    484 菊花纹
  • 白玉斧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斧佩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斧佩,清乾隆,长18.2厘米,宽7.4厘米。...

    35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玉石器藏品
  • 青玉甪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甪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甪端,清,高12.5厘米,长19厘米,宽8厘米。清宫旧藏。玉质暗青色,有微斑,局部染褐色。甪端为卧姿回首状,兽头较大,身体粗壮。头顶有一小角,脑后有长发。大耳,张口,颌下有须。凸胸,胸部有横节纹。前肢短,足大似蹄,细阴线刻出指爪。尾分三歧。“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兽。《宋书•符瑞志下》:“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曾经有学者将本物视为...

    884 甪端 辟邪
  • 痕都斯坦白玉单耳叶式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痕都斯坦白玉单耳叶式杯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痕都斯坦白玉单耳叶式杯,清,高4.5厘米,口径11.3-7.9厘米。清宫旧藏。杯白玉质,胎薄体轻,呈花叶形,口、壁舒张而器足收束细小。单耳雕成叶蔓,杯身刻叶筋,花叶之形态既生动逼真,又颇富装饰性,雕琢之纹饰于简练中见精致。此杯造型为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以凝脂般的白玉雕为花叶状,于清丽素雅中又显出富贵之气,当是清代御用之饮酒器。...

    1147 痕都斯坦风格
  • 会昌九老图玉山 - 故宫玉石器藏品
    会昌九老图玉山 - 故宫玉石器藏品

    会昌九老图玉山,清乾隆,通座高145厘米,最大周长245厘米。重832kg。玉山以新疆和田玉料制作。作品完成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立体雕刻,以镂雕、深浅浮雕和阴线刻等多种手法琢成四面通景的山水人物图。山间的文人雅士有的在小桥上交谈,有的在亭台内对弈,有的在抚琴,有的极目远望,还有的策杖攀登。小童子们或烧火煮茶,或捧包跟随,或在一旁洗耳恭听。玉山正面...

    700 会昌九老 九老图 镂雕 浮雕 阴刻 大夫
  • 玉镂雕螭龙合璧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镂雕螭龙合璧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直径11.1厘米、厚0.4厘米。白玉质,玉中有糖色,玉质润泽且抛光较好,有玻璃光。玉璧周圈饰谷纹,谷纹颗粒饱满。璧内镂雕龙纹,龙张口,斧形下颚,杏眼出梢上钩,脖颈处有穿贝形纹。龙身扭曲呈S形,只见三爪,前爪前伸上举,后两爪紧抓内璧沿,绞丝尾上翘外勾。龙形整体感觉威猛有力,极富动感和韵律。此物被一切为二,反面纹饰同正面,但还残留有胶的痕迹。因是清宫旧藏之物,推...

    1106 镂雕 谷纹 玉璧
  • 玉天马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天马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天马,汉,高4.2厘米,长7.8厘米,宽2.6厘米。青色玉质,有絮斑、绺裂,局部可见黄色沁斑。圆雕卧马,头微昂,张口露齿,脑后垂贴长鬃一绺,背起脊,身生双翼。肌肉饱满,富力量感。有翼天马形象,在古代中西艺术中均有所见。天马产自中亚地区。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首次见到来自大宛的宝马,极为垂青,称其为天马,并亲自作诗歌咏。此后,又两次派兵西征,目的即...

    752 沁斑 圆雕 韩幹
  • 白玉兽面纹剑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兽面纹剑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白玉兽面纹 剑璏,汉,高8厘米,宽2.4厘米,厚1.4厘米。器为上等白玉制作。略呈长方形,两端弯曲。背面有一仓孔。表面浅浮雕一兽面纹,余为勾连云纹。一般剑璏除此种纹饰外,有的表面高浮雕大、小螭各一。战国、汉代流行玉具剑,在剑上饰有四种玉饰: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和玉剑珌。玉剑璏套在剑鞘近口处。...

    2001 兽面纹 剑璏 浮雕 勾连云纹 剑首 剑格
  • 青玉虎形佩(淅川) - 河南博物院玉器
    青玉虎形佩(淅川) - 河南博物院玉器

    青玉虎形佩春秋 长14.6厘米,宽4.4厘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 玉质微黄,晶莹细润,虎形低首弓背,尾尖上卷。口与尾部各有一孔,以备系佩。虎身纹饰用粗细不同的阴刻线条和剔地的隐起面处理相结合。背部磨光。其纹饰古朴,造型生动,刻工精细。...

    1554 玉器 青玉虎形佩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青玉鱼樵图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鱼樵图屏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鱼樵图屏,清,通高17. 8厘米,屏长17. 7厘米,宽12. 7厘米。...

    148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玉石器藏品
  • 玉夔龙蚕纹璧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夔龙蚕纹璧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夔龙蚕纹璧,汉,直径25.5厘米,孔径6.7厘米,厚0.6厘米。玉色偏绿,有墨斑、绺裂,并有赭褐色沁斑。两面雕,以夔龙纹、蚕纹各一周为主题纹样,间以窄条绹纹。夔龙上装饰阴刻斜方格纹及“二”字纹。类似的兽面装饰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 自战国始,在楚文化范围内,出现了大量使用墨斑碧玉制作的玉璧、玉龙等。这些玉器器形相对较大,碾琢粗率,多用作祭祀或随葬。类似本品的...

    387 夔龙 沁斑 龙纹 绹纹 阴刻 碧玉 玉璧 蒲纹
  • 玉有领璧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有领璧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有领璧,商,外径12.1厘米,孔径6.7厘米,厚1.4厘米。环因受沁蚀成鸡骨白色,圆形,中心有一圆孔,两面各饰相同的弦纹3圈,近孔处有一圈环形凸脊。这类器物最早见于新石器时期,至商代仍有延续。以前曾被定名为乳环,推断其为女性乳房饰物。近年根据考古发掘,始知它是戴在手腕上的饰物。...

    1645 弦纹 鸡骨白
  • 青玉钺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钺 - 故宫玉石器藏品

    青玉钺,新石器时代,最长22.2厘米,最宽16.2厘米,厚0.3厘米。黄绿色玉质。整器光素,呈斜梯形,表面有白色及褐色沁斑。上端有两孔,一面有明显的线切割痕。玉钺是从石斧、石钺发展而来,《说文解字》中有“戉,大斧也”的解释。故钺从斧发展而来,但已失去了早期石斧类的生产工具功能,而演变为武器与权力威严的象征物。玉钺是上古时期十分重要的礼仪用玉。...

    971 沁斑
  • 玉辟邪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辟邪 - 故宫玉石器藏品

    玉辟邪,汉,长13.2厘米,宽4.8厘米,高8.6厘米。玉料青褐色,圆雕异兽,卧状,圆目,张口,头顶有角,身有翼,长尾。汉代,造型艺术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动物、人物题材的作品形象生动,取材广泛。其中尤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兽最引人注目。这些异兽被赋予了超自然的特性,造型上有很强的气势。目前,在汉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已发现了数件此类玉制作品,传世玉器中也有少量遗存。这...

    1875 辟邪 圆雕 玉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