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八成金带座佛龛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八成金带座佛龛 |
时代 | |
门类 | 金银锡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1049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八成金带座佛龛❖图片
八成金带座佛龛
八成金带座佛龛与佛
八成金带座佛龛❖简介
八成金带座佛龛,清,通高12.5厘米,长8.6厘米,宽4.6厘米。
佛龛八成金质,正面镶玻璃,周边为累丝 缠枝莲花纹。佛龛顶部、底部及侧面均饰累丝卷草纹。背面有银质插门,周边亦为累丝缠枝莲花纹。插门上刻汉文“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九月初三日,钦命阿嘉胡士克图认看供奉利益番造手持金刚”31字以及满文、藏文题记。佛龛下部有金座,束腰式,錾刻 莲瓣纹。座底刻佛花一朵。佛龛内供奉一尊小佛像,佛的头部描金,右手持金刚杵一。
此佛龛质地优良,小巧精致,是藏族僧人和信徒们为了表示虔诚,随身携带用以随时随地供佛的小佛龛。
相关知识科普
累丝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又名“花作”或“花纹”,为金属工艺中最精巧者。它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最难,须事先经“堆灰”的手续。所谓“堆灰”,即把炭研成细末,用白芨草泡制的粘液调和作为塑料,塑成人物或走兽等所要制作的物象,然后再在上面进行累丝,用焊药焊连,之后置于火中把里面的炭模烧毁,即成立体中空剔透玲珑的精美艺术品。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花纹
莲花作为佛教的标志之一,象征纯洁,缠枝因枝蔓连绵不断,具生生不息之意。缠枝莲花纹是寓意吉祥的传统装饰纹样。
缠枝莲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卷草纹
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卷草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
束腰
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
錾刻
金属工艺的一种。即用工具剔除地纹,使纹饰轮廓线凸起。錾金工艺技法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到清代,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金属工艺品上。
莲瓣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金刚杵
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中为摧毁妖魔的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