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金单耳杯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金单耳杯 |
时代 | |
门类 | 金银锡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1159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金单耳杯❖图片
金单耳杯❖简介
金单耳杯,清,高4.7 厘米,通宽7 厘米,口径5.6 厘米,足径2.3厘米。
相关知识科普
赤金
指颜色金黄而略呈赤色的黄金制品。黄金因稀有而珍贵,但更为珍贵之处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其他金属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空气中不氧化;它熔点高,一千多度的高温仍可保其夺目光辉;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抗腐蚀性,并具有美丽光亮的颜色。故人们将其保值作用看得很重。中国习惯在金饰品上标注“足金”、“赤金”、“足赤”、“千足金”等等。“足”即足金,也就是纯金。“赤”即赤金,指成色好。实际上,足金与赤金的含金量只有99.99%,即所谓“金无足赤”。
耳杯
又名羽觞、耳桮。羽觞之名,最早见于楚辞《招魂》:“瑶浆密酌,实羽觞些。”汉晋唐人的辞赋中都见羽觞之称,《汉书·外戚列传·下》有“酌羽觞兮消忧”之句。西汉称桮和耳桮,《史记·项羽本纪》“幸分我一桮羹”。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耳杯上有漆书“君幸酒”和“君幸食”等字样,故可肯定耳杯为古代盛酒、羹或其它食物的器具。耳杯最早少量出现于春秋晚期墓葬中,及至战国早期则大量出现。耳杯口一般均呈椭圆形,弧壁,平底,少数有假圈足。器内多髹红漆,外髹黑漆。根据耳部的不同形状,大体可分为方耳杯、圆耳杯两种类型,也有少量的高座耳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