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装配式建筑具有诸多优势,国内外许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此类建筑,新加坡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在生产效率、资源和能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经验更值得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所借鉴。
新加坡装配式建筑发展亮点:
1、生产企业自成体系,构件应用范围极广
新加坡装配式建筑主要应用在高层上,这与中国的建筑现状非常相似,但新加坡建筑工业化水平非常高,不同的产品在绿色装配式酒店、板式组屋、点式住宅、独栋洋房等方面各显特色。
为了减少周转材料和现场劳动力的使用、降低现场污染,现在新加坡90%以上的工程都采用了预制装配式,因此施工现场的主要工作集中在构件安装上。
新加坡施工工艺和国内相比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加坡节点连接上完全不用焊接连接,全部用砂浆灌缝连接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的要求。但通过多年以来对施工工艺、劳力和机具的组织选择、起重设备的使用、节点构造措施、模板脚手架及后浇混凝土和防渗漏工艺进行验证,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对其他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就开始应用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进入全预制阶段。范围包括预制件剪力墙、楼板、梁、柱、卫生间、楼梯、垃圾槽等。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得到新加坡政府的积极推崇,政府出台文件鼓励促进其发展。而企业也不断尝试研究推广满足市场需求的预制结构体系。
与传统建筑方法相比,工业化建筑方法具有较高的生产率。由于其标准化和重复性程度高,大大缩短了住宅的建造周期,在新加坡项目的建设时间从传统的18个月下降到8~14个月。目前新加坡开发出15层到30层的单元AA化的装配式住宅,占全国总住宅数量的80%以上。通过平面布局,部件尺寸和安装节点的重复性来实现标准化,以设计为核心实现施工过程的工业化,相互之间配套融合,装配率达到70%。预制构件的大规模使用大大节约了项目建造成本。
新加坡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得益于在政府建设的公共组屋建设中大力推行建筑工业化,尤其是一些如达士岭组屋这样享誉世界的典范项目中,极大的鼓舞了装配式建筑企业对高水平系统的追求;
而实行项目后评价,持续改进适合国情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和建筑结构体系更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新加坡政府通过长期对工业化建筑方法进行评估,基本采用预制混凝土组件并配合使用机械化模板系统,使得新加坡的建筑工业化稳步发展。
2、绿色装配式建造技术支撑新加坡建筑屡获大奖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新加坡建筑在全球的影响力不容低估。在新加坡几乎没有相似的建筑,尤其是高层高密度组屋、酒店等项目在新加坡屡见不鲜。
在集约用地的要求下,大力推行人性化规划设计,满足功能的前提,力争实现住宅及配套设施完善化、集中化、立体化,因地制宜增加建筑物公共活动空间。巧妙处理了高层高密度可能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形成一处高品质、可持续的都市生活环境,值得我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学习。
建筑产业化是建立在标准化之上的,在新加坡个性化的设计与标准化要求并无矛盾而言。设计的“模数化”是确保这些屡获大奖的建筑项目有着适合的成本,也让新加坡装配式建筑生产能与之相辅相成。设计的“模数化”就需要对住宅户型进行模数化设计,这样有利于装配式预制构件的拆分、构件尺寸的选取和节点的设计。
政府一直推动建立基于模数化的标准化产品体系和设计规范,因地制宜,规定建筑层高、墙厚、楼板厚度的模数,有利于预制构件的设计生产,节约材料和生产耗时。以法规强制推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