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吴冠中接受了国家邀请的一项外交任务,当时政府援助坦桑尼亚连结赞比亚的铁路工程已经接近完工,青岛的四方机车车辆厂则负责制造铁路的列车车厢,其中两节车厢将作为国礼,分别送给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两位总统作为公务车厢。四方机车厂设计科的朱仁甫希望在车厢内装饰带有当地特色的织锦图像,便邀请吴冠中前往青岛绘制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札罗雪山及赞比亚的维多利亚大瀑布两张油画作为织锦图像的蓝本。
△吴冠中油画《坦桑尼亚大瀑布》100.3×179.6cm
这段经历使得吴冠中与非洲结缘,间接地埋下了他在1981年底随着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远赴非洲的伏笔。《坦桑尼亚大瀑布》不但是吴冠中油彩画成熟时期的集大成、70年代作品于市场上出现尺幅最大之作,更是艺术家生涯唯一一次为了国家外交而创作,象征吴冠中的爱国情怀,作品历史定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坦桑尼亚大瀑布》创作于1975年,为吴冠中「银灰色」时期的开端作品之一,在吴冠中的早期油画创作中,这样的巨型画作极为罕见,可能由于是国家任务,才能有机会在物资贫乏的年代完成此等巨作,大幅构图的不易也成为艺术家对于自己的期许与挑战。画中诠释的维多利亚瀑布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是由五道瀑布所组成的瀑布群,从广大无边的河床飞流直下,打起铺天盖地的水雾,据闻声若雷鸣。此件作品的尺幅更衬托了瀑布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礡的画面仿佛引领观者实际迈入画布内的空间体验,宛如李白在《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中所描写的场景:「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1975年作 乞力马扎罗雪山 100×180cm
吴冠中的色彩统调处理尤以1970年代的油画作品臻至高峰,他将白色的颜料覆盖于瀑布悬崖边所显现的黑、灰色山岩,轻灵的水色与岩壁厚重的量感突显出两者的对立性,水线在顶端分流而下,却在中途交错遇合,直至底部激荡起迷人的水雾,巧妙的形成由上而下从点转换成线再积累成面的奇特构图。抑扬顿挫的细致笔触在解析瀑布的动态中以吴氏「抽象美」的语言带来独特的韵律,画面右下斜角的细密水雾远观看似平涂,却隐藏着轻盈、细腻的透明质感,在生机勃勃的布局中飞越激溅。吴冠中注重绘画中情感的自然表露,他认为主观的意象可以取代客观的细节表述,从而增加作品的整体感染力。他说:「我爱绘画中的意境,不过这意境是结合在形式之中,首先通过形式才能体现。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坦桑尼亚大瀑布》具有西方现代绘画明暗对比的表现方式和形式语言,也有中国传统的虚实相间概念,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可说是吴冠中油画融合中西形式之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