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科普 | 浅析中国水彩画的本土性

时间 : 08-05 投稿人 : 椰果 点击 :

明末清初,欧洲艺术传入中国,水彩画种所使用的媒材和表现力与中国水墨艺术的表现手法相近,故水彩画成为中国艺术家极易接受的外来艺术画种。清末,我国引进并接受西方教育模式,水彩画课程出现教科书,水彩画种在我国逐步奠定基础。

浅析中国水彩画的本土性 | 书画科普

△徐咏青水彩画《灵隐寺》

在民国时期,徐咏青以风景水彩画和郑曼陀的水彩仕女画相合作,创作出许多备受欢迎的擦笔水彩画——月份牌。特别是20世纪初,水彩画会成立,兴办展览、促交流,在不断地继承、演变、变革中,水彩画种逐渐本土化。20世纪50年代之后,中国水彩画家在画面中融入中国水墨元素,虽然两个画种的使用媒材和表现手法不同,但原理相通,作品都表现中国文化本体观念的审美意象。中国本土化的水彩画家们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不断运用水彩画媒材创作出展示新时代中国风貌的水彩作品。

西学中用

早期水彩画在中国的传播,必提土山湾画馆。这个由外国传教士传播办学、专门培养艺术人才的场所是我国最早开始传播西画的地方,也是中国最早培养出西洋画人才的地方。土山湾画馆的教学涉及水彩、油画等,其内容均与宗教相关。

浅析中国水彩画的本土性 | 书画科普

△郑曼陀水彩画《静物》

从土山湾画馆走出的徐咏青成为我国最早研究水彩画艺术的先驱。他吸收西洋水彩风景画中的经验,再紧密融合中国水墨画,成为我国早年间颇有成就的水彩画家。而郑曼陀画月份牌,在使用的媒材上基本都敷以水彩,层层皴染,使得画面显得丰富和饱满,人们将这种新的样式称之为“擦笔水彩” 。画家运用水彩媒介,以书入画,所以,水彩在皴染的方法上自然与中国绘画的方法相通。

西学东渐

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由于西方水彩与中国水墨最为相近,均基于对“水”的运用,因而进入中国的水彩画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具中国传统民族精神意趣的水彩作品。早期留学生文献记载,系统学习西方绘画特别是水彩画的年轻人有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和李叔同等。

浅析中国水彩画的本土性 | 书画科普

△李铁夫水彩画《纽约公园》

李铁夫是最早留学西方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他是中国水彩绘画史上的第一位优秀水彩画家,他把中国画的笔墨意趣与水彩绘画相融合,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水彩画。留日的李叔同曾撰我国最早的水彩绘画著作《水彩画法说略》 ,其水彩画代表作《山茶花》呈现中国传统乐理和绘画中的丰富文化意蕴。王济远在1927年创办艺苑绘画研究所,他在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水彩画临本》推动了水彩画在中国的普及。

1923年,倪贻德出版《水彩画概论》 , 1935年俞寄凡出版《水彩画纲要》 ;在此时期,伴随教育改制,水彩画得到广泛普及。致力于早期水彩画传播的艺术家不胜枚举:周湘以中国水墨技法入画,使中西媒材结合,并出版《水彩画二十四孝》图册。徐悲鸿在其《新艺术的回顾与瞻望》中称土山湾画馆“对中西文化沟通……曾有极珍贵的贡献” 。水彩画在中国艺术领域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使水彩画不断本土化地向前发展。同时,中国艺术中的色彩意识逐步觉醒,在中国水彩画家的本土化、民族化历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土化水彩画中的书写性

“骨法用笔”在历代都有不同的理解与解释,表现出的美学意义是不可低估的,而从水彩画的层面观察“骨法用笔” ,也能从各个方面体现出其迈向本土化的美学特点。

很多时候,对“笔”的解释是多义的,不分画种,水彩画中的以书入画,都源自中国水墨画对用墨的分寸——浓淡、轻重。如果用色过重,画面会产生沉重感,失去传统水彩画中特有的明快,色泽叠加的透明感则无处可寻,失去了水彩画的魅力。如果用色过淡,画面会产生苍白感,失去气息。所以,对“水”的把控全在运笔之间。而对于黑的把控,无论是在画水彩画还是在画水墨画的过程中,要想恰到好处,都需要在画面中引入书写性。

浅析中国水彩画的本土性 | 书画科普

△倪贻德水彩画《金色的田野》

追溯中国古代画论,曾有“书画同源”“书画异名而同体也”等各种说法;唐代张彦远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中云:“夫物像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又云:“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于是,对“水”所产生的通透感、韵律感,皆在笔墨之间。

从吴冠中的作品《水乡》中可以看出,他创作的作品,是在尊重水彩特性和固有色的前提条件下,以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理念、笔意、意趣的美感创作本土化的作品。画中洗练的线条融入了中国书法的书写性,呈现在生动流畅的画面之中。色彩表现点、留白表现面,处处蕴含入中国水墨意韵,更加巧妙地表现出现实生活中水乡生活的质朴气韵。

浅析中国水彩画的本土性 | 书画科普

△吴冠中水彩画《水乡》

中国水彩画家在继承了中国水墨元素的基础上,在表现水彩画面的虚实和光影时,产生了微妙变化,诠释出生命意境。水彩画在不断用水、固有色、笔触和形之间媒介和材质的碰撞,在材质上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在笔先” ,赋予画面历史和人文主义的关怀。当我们看到画中墙面由表及里的痕迹,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当看到阳光下用点线面描绘出形形色色的人物,不仅触及心灵,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生奔波的酸甜苦辣。创作者对线色的把控就如同写书法一样,不停地融入书写性的思想表达,同时希望将中国画中的笔墨融入到水彩画中,在笔触的流动中传达其内在艺术理念和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蕴。

中国水彩画在用笔方面,多讲求洗炼,强调用笔律动、形式变化、轻重回旋,崇尚中国画中的笔意。通过运笔的书写性,产生笔锋的骨气,能使画面栩栩如生。当然,这源自中国水墨画中的意趣情绪,水彩画在本土化延绵的过程中,深入骨髓地融入了传统中国画追求的艺术精神;而西方水彩画则不讲究书写性。随着中国水彩画本土化的不断演进,中国水彩画本身具有艺术观念和时代特性,能够对媒材使用、对形象表现产生直接影响,与西方水彩画面貌迥然不同,使中国水彩画更具有中国特色。

相关文章

  • 书画知识 | 赵子昂《兰亭十三跋》精美书法欣赏
    书画知识 | 赵子昂《兰亭十三跋》精美书法欣赏

    赵子昂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他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与欧阳询、柳公权和颜真卿合称“楷书四大家”,他独创“赵体”,世代相传,如今大多数书法爱好者都曾学习过赵子昂的书法字帖,而且更多的人学习赵子昂的行书。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赵子昂的《兰亭十三跋》,书法高古,不媚不俗,行云流水如一气呵成,加上底色和字的颜色协调完美,更加的美观而让人眼睛直视久久不能离开。以...

    865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吴冠中作品《贵州侗家山寨》欣赏
    书画资料 | 吴冠中作品《贵州侗家山寨》欣赏

    《贵州侗家村寨》为吴冠中80年代初所写颇具代表性的贵州系列墨彩作品。画面构图严谨而饱满,用色繁富而细腻。为营造葱茏挺拔的前景林木,画家以反复的线条和黝黑的色彩堆迭而成,墨气浓郁。整个画面无人物和动物,树木造型是景色之中动感的来源,树木的造型生机盎然。各个大小村寨在画中错落有致,层叠随雄壮的山势而上,连绵不绝,以不同浓淡的黄褐色、蓝色、绿色、红色等色块点染了寨...

    151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江寒汀荷花作品欣赏
    书画文摘 | 江寒汀荷花作品欣赏

    江寒汀(1903~1963)别名江鸿,上渔,江苏常熟人。擅长中国画。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有《杜鹃鹦鹉》、《白鹰》等,出版有《江寒汀百鸟图》画册。江寒汀画荷以淡墨写出荷枝,叶以浓墨泼开,疏密相间,富有变化,或伴以翠鸟、蜻蜓等,与荷花情状相映成趣。荷花多作红白色,花开烂漫,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显得生气蓬勃。江寒汀荷花作品...

    316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丁衍庸国画作品欣赏
    书画学堂 | 丁衍庸国画作品欣赏

    丁衍庸(1902-1978),后改名丁鸿,字叔旦,号肖虎、丁虎,广东省茂名县谢鸡镇茂坡村人。日本川端画学校、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回国后活跃于上海、广州和重庆等地,从事艺术创作和教育工作。1956年受钱穆先生之邀参与创办新亚书院两年制艺术专修科,1957年起任教于新亚书院艺术系,长达二十一年。丁衍庸擅长西画、中国画、书法。中国画擅长花鸟、山水、人物,花鸟画撷取朱...

    802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中国富豪投资早已从房地产转向艺术品
    书画知识 | 中国富豪投资早已从房地产转向艺术品

    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新加坡亚太校区资深研究员帕特里克·勒孔特称,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投资顶级艺术品,并由此积累财富。其动机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艺术上的。“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一股潮流:客户正在转向硬资产,从房地产到艺术品,这些都是中性货币。”花旗艺术品顾问及金融部门负责人苏珊·吉尔吉说。在低利率的市场大环境中,富有人群更倾向于将现金投资在艺术...

    524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关良国画作品成交价及多少钱一平尺
    书画文摘 | 关良国画作品成交价及多少钱一平尺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良国画作品拍卖价格情况及多少钱一平尺。至今为止,关良国画作品拍卖过100万的有130余幅(含重复上拍),下面列举其中拍卖最贵的前10幅作品,以飨读者。1、1978年作 东郭先生受教图 1552.50万尺寸: 181×97.5cm拍卖时间:2014-11-02是幅关良国画作品16尺,每平方尺拍卖价格97万。2、1980年作 孙悟空大闹...

    2003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百科 | 齐白石画白菜,百财聚来
    书画百科 | 齐白石画白菜,百财聚来

    清白传家”是齐白石画白菜的常用标题。齐白石生于“糠菜半年粮”的穷人世家,独以白菜为菜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认为“菜根香处最相思”。常以青白菜谐“清白”之音,以自身的丰富阅历劝导着后辈做人处事朴厚清白。△齐白石 《清白传家》齐白石画白菜也喜食白菜。客人带了卤肉来,卤肉外面包着大白菜的叶子。白石老人舍不得扔,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净,叫家里人把菜叶子切切...

    253 齐白石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常玉的画怎么变值钱的?
    书画讲解 | 常玉的画怎么变值钱的?

    2011年时,画家常玉的《五裸女》,以1.28亿港元拍卖成交,合约人民币1.07亿,刷新了当时华人油画的最高成交纪录。△《五裸女》常玉的画作是如何流转到台湾的每个人都想拥有一张常玉画作,而全球百分之九十的常玉画作在台湾。说到常玉的画作是如何流转到台湾的,可能还需要从画家的生平说起。△ 《红色背景的百合花》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常玉是第一批赴法深造的中国艺术家之一...

    861 常玉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陆抑非孔雀作品欣赏
    书画学堂 | 陆抑非孔雀作品欣赏

    孔雀这种大型禽鸟虽少为历代文人追捧,但却深受普通百姓喜爱。陆抑非继承了明代吕纪富丽工致的画法,又融入了没骨画等小写意花鸟的技法,把原本脂粉气十足的鸟中瑞禽画得超凡脱俗,平添了很多清逸之气。1943年作 孔雀牡丹1978年作 孔雀开屏陆抑非 孔雀牡丹陆抑非 孔雀1940年作 孔雀1983年作 孔雀牡丹1940年作 孔雀1949年作 碧桃孔雀1949年作 孔雀牡...

    1001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字画投资:有价值的作品得认准3点
    书画讲解 | 字画投资:有价值的作品得认准3点

    当下的收藏行业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书法字画在市场中占据了较高的比例。对于这些文化艺术品的收藏,在自身的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收入几件也是不错的选择,其本身有着保值增值的投资品意味,更是可以陶冶情操,观赏之用。这也是近年来人们的精神境界有所提高所造成的效应。▲ 启功国画作品【本站藏品】作品本身是很好地,但就收藏者而言,却并非个个都是慧眼如炬的,对于一些文化作品缺...

    797 启功 赵无极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刘奎龄:全能画家,无师自通,成一代大师
    书画资料 | 刘奎龄:全能画家,无师自通,成一代大师

    当我们面对刘奎龄先生以毕生心血创作的一幅幅作品时,我们同样可以深切感受到大师不朽的创造精神。刘奎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开派巨匠,动物画一代宗师,被誉为“全能画家”,能工善写,擅长动物、植物、人物画及山水画。他描摹的动物种类之多,范围之广至今无人可追。刘奎龄之所以自成一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固定的师承,学画的过程与方法不受任何传统方法的限制,采各家之长,用自己...

    288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吴冠中66件(本)绘画艺术作品捐赠清华
    书画文摘 | 吴冠中66件(本)绘画艺术作品捐赠清华

    7月1日,“吴可雨先生向清华大学捐赠吴冠中绘画艺术作品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著名艺术大师和艺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的长子吴可雨向清华大学捐赠吴冠中绘画艺术作品66件(本),其中65幅作品为《吴冠中全集》收录作品、1本珍贵的写生素描,将珍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与吴可雨签署协议“吴冠中先生是杰出的艺术大师和艺术教育家,是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一面重要旗...

    922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科普 | 比利时女画家时尚肖像绘画作品欣赏
    书画科普 | 比利时女画家时尚肖像绘画作品欣赏

    比利时女画家Anja Van Herle,1969年出生于比利时,1987年,她就读于比利时高等艺术教育学院,她获得了绘画美术硕士。2003年,Anja搬迁到洛杉矶。Anja在她的艺术作品里同时融合了欧洲的“sense of high”和美国“sense of wonder”风格。她现在集中于具象绘画,灵感来自古典与现代时尚。她擅长描绘女人脸部的微妙表情。...

    1756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梵高的《向日葵》到底好在哪里?
    书画学堂 | 梵高的《向日葵》到底好在哪里?

    《向日葵》是荷兰画家梵高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梵高用简练的笔法表现出植物形貌,充满了律动感及生命力。向日葵是梵高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描绘令人无法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在梵高看来,向日葵象征着一种激情,...

    998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刘文玠书法欣赏
    书画资料 | 刘文玠书法欣赏

    刘文玠 (1881~1933)本名青,字照藜,后改字文玠、介玉,号天台山农。原籍浙江黄岩,生于嘉兴。清末入苏军司书礼。辛亥革命时,参加浙军攻克南京天堡城战役。后在江北护军使刘之洁处任秘书长兼军法处长。师从吴昌硕,为其入室弟子。能自成一格。擅书法。初学苏东坡,后参北魏,雄浑俊拔,与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李瑞清、曾熙并称三大家。△刘文玠 行书七言对联△刘文玠 书法洒...

    301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