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曲江边上阵阵欢笑,只见杨氏姐妹姿态浓艳,奢华明丽。身着绫花绫罗衣,金丝孔雀银丝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匎叶垂鬓唇。”翠微,薄薄的翡翠片,匎叶,一种首饰,即翡翠玉做的花饰垂在两鬓。
这摇曳生姿的古典饰品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步摇。
何为步摇,《释名·释首饰》中解释得十分明晰:“上有垂珠,步则摇动。”由此可见,步摇是悬挂缀饰的一类饰物,因其由步而动,故得此名。
今天我们一起透过时间的缝隙,一探这尤物的真容。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中华古今注·卷中》中记载道:“殷后服龙盘步摇,若侍,去梳苏,以其步步而摇,故曰步摇。” 这应该是关于步摇最早的记载了,出现于殷周时期且地位很高啊,是王后着礼服时必要佩戴的首饰。对于其实际的样式,并没有相关的图片和文物记载。笔者认为,步摇早期应该只是用来彰显身份地位的饰品,可直接佩戴,像皇冠一样,也可直接插在发髻上,以带来富丽之感。随着时代发展,步摇才逐渐与簪钗结合,成为我们今天在古装剧里常见的步摇,即带有缀饰的簪钗,称为“步摇簪”和“步摇钗”。
注:簪钗的区别只在于柄部股数不同,簪为一股,钗为两股而已。
嫩蕊商量细细开
时间是锋利的刃,磨砺经济走向繁荣,工艺走向繁复。到了汉代,作为饰品的步摇变得更加精妙绝伦。范晔在《续汉书》写到,东汉时皇后谒庙,须着以下服饰,盛装出席:“假结、步摇、簪、珥”。 这里又提到步摇,可见,汉代步摇高大上的地位没有改变,仍然作为皇后身份等级的象征。对其厚重繁杂程度,有着这样的描述:“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八爵九华,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着。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档,绕以翡翠为华云”。由此还可以体现出汉代步摇材质以黄金为主,珠翠环绕,纹样多为兽。这也反映了汉代辉煌而沉厚的历史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步摇像坐了火箭,一路蓬勃,迈进了黄金时期。其基本形制也开始向更细更新的方向发展:呈现花枝状的流苏步摇和与冠身合为一体的冠型步摇。
流苏步摇以簪钗型为主。通常作为女子头上的饰物,使用时可以直接插在鬓上,也可以在簪钗头部装饰。其纹样以凤凰、蝴蝶、花草为主,并垂挂有流苏。
南朝才女沈满愿特地作诗《咏步摇花》:
珠华萦翡翠,宝叶间金琼。
剪荷不似制,为花如自生。
低枝拂绣领,微步动瑶瑛。
但令云髻插,蛾眉本易成。
诗中仔细地描述了这魅力四射饰品的精细做工:头饰步摇上缀以美的珍珠、翡翠,饰以用薄金片和玛瑙精制的荷花,这精致的荷花栩栩如生,不像是人为所制。把它插在云髻前的两额间,枝弯珠垂,轻拂绣领,稍一挪动步子则珠摇玉动。特别是“但令云髻插,蛾眉本易成” 一句,即点出步摇花这种装饰品对于女性妆扮画龙点睛的效果。也说明了南北朝时期工匠的手艺也是登峰造极了。
那冠型步摇则显厚重。常以兽头为基座,上部以枝杈作为装饰,并在枝杈上垂挂可以活动的装饰物,使用者不仅仅局限于女性。但据《太平御览·卷七百十五·服用部十七》引晋令中记载:“步摇,蔽髻,皆以禁物”。可见冠型步摇的佩戴阶层依然有着限制,不被允许在民间流通,由上层独享,地位很高哦!
花枝状金步摇
牛头鹿角金步摇
春色满园关不住
到了唐代,商贸繁盛。步摇的发展也迈进了新时代,可以说到达了鼎盛时期。唐代之前,步摇主要用金银制作,而唐代之后,金工技术得以发展,步摇上开始镶嵌珠宝,将金玉做成螺旋式的枝条,然后在其顶端垂下珠玉,造型更为优美典雅,色彩明快协调,给人落落大方之感。就连倾国倾城,羞花容颜的杨贵妃,也少不了步摇的陪衬:“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的描写极尽旖旎曼妙,而且这时的步摇也已经在民间广为使用,不只是高高在上的贵族小姐了。
一枝红杏出墙来
正是因为步摇着优美的造型工艺,以及她独属的“步摇则动”的特点,它的美没有只停留在中国,在日本,在朝鲜半岛、在阿富汗都有大量的出土的步摇饰品。
萨尔马泰女王墓中出土的金冠图
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清时期,步摇由于技术的发展,工艺的提升,审美的改变,在工艺上使用了点翠和烧蓝,更是增加了弹簧的使用,突破了传统的珠串挂坠形式,使得步摇色彩更加多样,看起来也更典雅轻盈。
但毕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这时“步摇”一词已慢慢隐没了,被别的名称取代,如红楼梦第三回形容王熙凤的装扮:“她的打扮亦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五凤挂珠钗”其实就是凤形步摇钗,其形制为钗首五凤,下坠串珠。但我们从大量文物能够看到,步摇依然十分流行,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
(选自红楼梦)
时间的长河缓缓流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代女子无论是雄浑典雅,亦或是清丽隽秀,都不过是在摇曳长裙下迈着细碎步子。我当然不想回到那个时代,但那娉婷动人的身影还是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尘封历史中,时光流转间,仿佛有一颠倒众生的女子,款步姗姗,颤颤生姿,一步,一摇,一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