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挂件
什么是玉璧
玉璧为一种中央带有穿孔的扁平状玉器,是我国传统玉礼器之一,根据玉璧中间孔径的大小能够将玉器分为玉璧、玉瑗以及玉环三种。从出土的古玉璧中可以看到,古人所制作的玉璧孔径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一般我们都是将宽边小孔径的原装器统称为璧,窄边大孔径的称之为环。玉璧在战国至两汉时期最为鼎盛,用料选材精,花纹多变,纹饰丰富。
古玉璧鉴别
鉴别一块玉璧的真假首先要看其整体造型,其次看其工艺技法,最后是看其玉质的沁色。仿制的玉璧整体形象结构都比较杂乱,整体比例失调,形态拘谨,线条不是特别流畅,缺乏活力。而工艺技法上通常都比较生硬,有形而无神。在玉质的沁色方面,玉色多是不纯,多是杂玉,沁色仅浮于表面,不是没有过渡色就是颜色太过鲜艳,层次单一。
各个时期玉璧特点
新石器时期,由于工具的限制,所以形制都不是特别的规整,外周不是很圆,壁面不平整,薄厚度不均匀。而良渚文化时期玉璧的外援就比较薄,而内缘偏厚,沁色多是呈雾状的灰白色,这一时期的玉质多是为青玉、灰白玉、淡黄玉,大多数都为素面无纹样,打磨的比较亮。
商周时期的玉璧,是贵族专用的礼器,这一时期的玉璧的尺寸要比新石器时期小,都是呈圆形,壁面比较平滑,内外缘厚度差不多,外缘边棱为圆角,两面对钻打孔都比较规整。
汉代玉璧,玉质以白、青、碧玉为主,璧形比较大,有的直径能够达到30直50厘米以上,多是透雕的龙、凤、鸟纹。东汉时期,璧体加厚,外缘立面稍有弧度,但是数量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