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让我在白玉上收益非浅的文章,现发上来给大家看看.望喜欢白玉的朋友共同收益.
任何一个人,初次看到玉的时候,都会被这精光内蕴的魅力所折服。感叹,世界上还真有这么漂亮的东西。而一旦爱上它喜欢它,又马上会被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所捆扰,如何全方位的真正认识和田玉?实际上就是面对一件自己看中的玉器,马上就想知道
1、它是不是玉?如果是玉,它是什么地方产出的?原生态的时候又是属于山矿玉?戈壁风砂玉?有水河道里的山流水玉、籽玉?还是无水干坑古河道里山流水玉、籽玉?它又是属于什么质地什么等级的山玉?
2、它是什么年代加工的?是采用什么工艺加工的?加工水平如何?
3、市场正确价位是多少?
其实这些问题要真正理解并搞清楚是有相当难度的,尤其在断代方面是要显示很深功力的。学玉识玉,仅仅靠看看书,看看图录照片,看看幻灯片,对照一下形制、纹饰就认为自己已经懂了,那是要吃大亏的。识玉,除了理论必须过关外,更注重的是实践,需要大量的看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的原生玉料。大量的看老工、新工、彷古件、冒充件、真品、赝品。反复揣摩,反复比较,反复体会。
甚至更深入玉器制作工坊,看制作工人怎么开料?怎么画线?怎么设计?怎么水作?怎么打磨?怎么抛光?特别是亲眼目睹怎么制作“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三国西汉玉器”。那么你会感触良久,明白这里面的水很深,学问很大。但玉器爱好者手中的工具,除了聚光灯,就是放大镜,单单凭借肉眼能识玉吗?
在这里,笔者根据几十年的市场实践和玉文化教学的经验,按照玉文化爱好者特别关注的问题谈一些浅而易懂的道理以及较为实用的鉴定玉器的经验和方法。也算抛砖引玉,带初学者步入识玉的境界。
要确定手中的一块东西是不是真玉?那么首先要学会分析材料。因为市场上有的东西都带有玉字,如独山玉、岫玉、汉白玉、翠玉、密玉、京白玉、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加拿大碧玉、辽宁河磨玉、缅甸八二玉、八三玉………等等。许多人认为,带有玉字的就一定是玉,实际上这里的误解很深。必须正本清源把真玉从琳琅满目、鱼目溷珠的市场里单独拎出来,以真正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种类繁多的所谓的玉,笔者可把它们归为如下四类:
一、玉:新疆和田玉、于田玉、且末山矿玉、叶城玉、皮山玉、密尔岱玉、阿勒玛斯玉、青海格尔木玉、格尔新坑玉、俄罗斯贝加尔湖玉、布里亚特玉、辽宁岫岩高山黄口玉、岫岩细玉沟水坑河磨玉等。
二、翠:缅甸翡翠(包括帕敢与新坑的翠玉、翠根、翠石)、八二翠、八三翠、铁龙生翠、天龙生翠等。
三、玉石:河南独山玉、辽宁岫玉、密玉、新山玉、玛瑙、绿松石、孔雀石、黑耀石、青金石等。
四、彩石:石英石(包括坑瓦石、马蹄筋石、京白玉)、汉白玉、大理石、云石、阿富汗玉(方解石)、沉积岩、斜纹石等。现在我们要讲的就是第一类的真玉。
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把玉的正确义搞清楚,现代科学明确告诉我们:玉是透闪石矿物集合体,常呈毛毡状与显微叶片变晶结构。如果说用肉眼看玉,一件打磨好的正规成品玉或原料仔玉,它的显着特征是:
1. 具有典型的温润均匀的油蜡亚光。
2. 玉体半透明或不透明
3. 摩氏硬度达到6~6.5度,不吃刀(用一般金属刀具刻划不动)有些密度好的青玉摩氏硬度可超过6.5度。
4. 在聚光灯横向移照射下肉眼可见玉体内部呈现明暗交替的云絮状纹理,连绵不断。(注意:这是玉的主要的特征,是玉与其它矿物相区别的分水岭)
5. 手摸上去有明显的粘涩感。
讲了这么多,有没有一种什么方法,一件东西一上手,几秒钟就能判断出它是不是玉,也就是说,用很短的时间就能把玉与石头或其它东西区分开,进而判断它是属于什么产地、什么等级的玉。这个问题,对于整天在玉器行业跌打滚爬的“老法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是易事。
下面介绍的方法,是简单易学非常实用的。手中拿到一件玉器,判断是不是真玉,实际上只要走一步就行。把这件东西拿到光线明亮处,慢慢移动,然后45度角斜看玉器的内部结构。如果有聚光灯,那更好。横向照射玉器看里面的内部结构,如看到里面有明暗交替的云絮状纹理那就是真玉。如果没有云絮状纹理,只是雾状或其他结构,那就不是玉。问题在于,对云絮状纹理有一个逐步理解逐步看懂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云絮状纹理的理解是这样的:明就是云絮,暗就是冰点。
云絮比冰点白亮一些容易识别。所以称明,而冰点尽管比云絮更透一些,但感觉比云絮暗澹一些,不易识别,所以称暗。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我们烧一锅稀薄的大米饭,米粒就是云絮,粥汤就是冰点。对玉的内部结构云絮纹理,要耐心的仔仔细细看,慢慢体会,就会理解。就此,我们可以得出:玉的云絮状纹理是所有玉的普遍特征,只要是玉就一定有。没有就绝对不是玉。就这一条,把玉与其它东西一下子分开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而发现,不同产地出产的玉,其毛毡云絮状纹理是有差异的,而且一些产地还有显着特征。这就是不同产地不同坑口玉的特殊性。由于不同产地不同坑口玉的总体玉质悬殊太大,市场上的价位差异也极大,所以市场呼唤玉的鉴定标准与价格体系尽早出台。由于玉的特殊性与鉴定难度是众所周知的,所以研究不同产地玉内部毛毡云絮状结构纹理的特殊性及逐步建立玉的评价机制,实际上背后酝酿着极大的商业经济价值。现已经引起各地玉器爱好者及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第一步将玉与石头分开,第二步将不同产地不同坑口的玉区分开,第三步就要分辨什么是顶级玉?什么是好玉?什么是中等玉?什么是下等玉?考虑到玉的复杂性,这个问题留到后的篇幅去慢慢叙述。
其实市场上真正符合科学标准的玉是很少的,公认的就是新疆和田玉。因为和田玉属于成矿条件优越的卡拿硅镁岩成因。好的和田仔玉中的羊脂白玉是大自然中的精华。它云絮状纹理极其细腻。结构均匀,无杂质,颜色洁白中内含一点微粉红色,给人一种极其内敛、含蓄、温润的感觉。放在手里暖在心中,使人倍感珍惜。按地矿部的标准,矿物中的透闪石含量超过90%才能称为玉,而和田玉中的白玉、黄玉、青白玉、青玉、墨玉其透闪石含量均超过90%。
尤其和田玉龙喀什么河仔玉中的顶级羊脂白玉,其透闪石含量甚至达到99.5%以上。正因为和田玉美名在外,产量稀少,故市场上价位很高,上升趋势很大,且往往有价无货。在市场上你要找普通白玉(青海白玉、于田白玉、俄罗斯白玉)很容易,但你要找一块正宗的和田玉龙喀什么河枣红皮或桂花皮羊脂白玉却非常困难,有人寻寻觅觅好几年,连其踪影都没看到。
至于近年新发现开采的辽宁河磨玉、西藏玉、青海玉因透闪石含量没有和田玉高,润性糯性等玉的特性都不尽如人意,故争议较大。而俄罗斯贝加尔湖糖皮白玉、白皮白玉、灰皮白玉,因其产量大、块度大、价格适中、质量较好,尤其玉性、玉浆非常接近和田玉而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从而占据着白玉市场的主要地位,也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另外近年来开采的俄罗斯布里雅特蒙古自治共和国软玉矿区附近原始森林河流中的布里雅特仔玉、山流水玉,因其质地细腻温润、油蜡性好,小团块云絮状纹理致密均匀,品质接近和田玉而价格适中,故市场前景看好。
从产出情况看:有高山山矿玉、山流水玉、溪流仔玉、戈壁风沙玉,古河道干砂坑仔玉等。
从产地情况看:有新疆和田玉龙喀什么河仔玉、喀拉喀什河仔玉、于田新坑山矿玉。
在这里,仔玉与山料玉,或者质量好的山矿玉与质量差的山矿玉,价位差很大,一定要搞清楚。简单来说,如果具有明暗交替的云絮状纹理是玉的普遍特征的话,那么不同产地,不同坑口的玉的云絮状纹理是有显着差别的。笔者根据多年实践,总结出如下一些经验供参考:
一、 和田玉龙喀什河仔玉
我们应该从表面特征及内部特征两方面去考虑。表面特征主要看以下几个要点:
1、 砂眼麻皮坑原生皮。仔玉表皮上到处充潢像皮肤毛孔一样的细小砂眼。整个表皮又是即润泽又凹凸不平的麻皮坑表面。这是仔玉在河流中经水冲、砂磨,许许多年滚磨的结果。而且,笔者发现一个规律:云絮状纹理越细,表皮砂眼越小,麻皮坑原生皮也越细。
2、 色沁原生皮,一部分仔玉在河里遇到其他矿物,由于复杂的渗透作用,玉的表皮会出现许多色彩斑斓的色沁皮。许多人将色沁皮作为仔玉的一个重要特征来予以取舍,这是很有道理的。但关键是要区分真皮和假皮。笔者发现,真皮上面经常出现深浅变化明显的:“圈点”,“圈线”:而假皮则做不出,只是硬生生的浮在表面的一层颜色。真皮颜色变化很大,有时一块色沁皮上出现许多种颜色,而且颜色是非常自然的舒服的。
有时候在色沁皮上会出现一条生满细脚蜈蚣样的条纹,有时弯曲,有时直走,笔者把它取名“蜈蚣纹”。
原生皮上经常出现的则是一只只像蜘蛛一样的色沁点,笔者把它取名为“蜘蛛纹”。色沁皮的变化,举不胜举,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太神奇了。
内部特征:
仔玉的云絮状纹理短而且精密,精光内蕴,油腊光泽强。内部质地温润细腻,玉感极好。用手轻轻盘玩,一会儿它就精光内蕴,丝绸般的油腊光泽显露无遗。而且越盘越好,越佩越好,用内行人的话来说:“一件好的仔玉佩,它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与你同呼吸,共命运,伴随你度过人生的每一个瞬间”。它是“活”的,它是有“生命”的。一个“活”字代表了仔玉所有的内涵。
二、 和田玉龙喀什河山流水玉
内部特征与仔玉差不多,但原生皮特征与仔玉完全不一样。由于山流水在河道的上游,冲到河中的历史比仔玉短得多,所以它的原生皮既有大起大伏的凹凸不平,同时又非常润泽,笔者给它取名:“苦瓜皮“。它与山矿玉表面参差不齐的毛口表皮是完全不同的。二相一对照一目了然。
三、 于田山矿玉
于田山矿玉主要产在昆仑山中段的于田地区境内。比较着名的海拔4200米的阿勒玛斯矿,清朝时称戚家坑。由于是山矿玉,所以表面都是参差不齐的毛口表皮,内部特征是所有玉料中最容易识别的。它的云絮状纹理长且松散,灯光照进去,象树木的纹理的一样,长条状,长丝状云絮纹理历历在目,很好辩认,一看就明白。于田玉与和田玉比较,密度相对小,硬度差一些。
上机器水和加工时,极容易沿长条、长丝状云絮纹理裂开。所以,碰到于田玉,工人上机器干活得小心对待。于田玉玉质不错,油性也好,价位也不高。
四、 俄罗斯贝加尔湖玉
经过多年亲历实践与研究,笔者发现,俄罗斯玉不是铁板一块,它也有许多亚种。简单而言,可以分为:
1、 贝加尔湖糖皮白玉 俗称俄贝老糖白玉
2、 贝加尔湖新坑糖皮白玉 俗称俄贝新糖白玉
3、 贝加尔湖白皮白玉;
4、 贝加尔湖灰皮白玉;
5、 布里雅特仔玉;
6、 布里雅特山流水玉等等。
由于市场上出现最多的是贝加尔湖糖皮白玉(市场上简称糖白玉),所以,笔者重点对它进行展开。糖白玉外表面与其它山料玉一样也是参差不齐的毛口表皮,如从中间据开,则有几层颜色变化,最外层是一层浑浊米泔水一样的玉,玉里还满布深糖色蜘蛛点。第二层是深糖色玉,第三层是浅糖色玉,过度下去就是白玉。而且越往中心,玉质越细腻,质地越好。
也有一部分是从深糖色玉一下子就过度到白玉。经反复研究,发现贝糖玉有它独有的特征:它里面的云絮状纹理呈团块状,冰点明显,且比较大。另外夹尽可能许多蟹爪纹,结构松,密度相对小,硬度差一些,行内俗话称:“饭泡粥”。另外在水作加工时,感觉糖白玉容易起性,容易产生崩口、崩点。打磨时容易形成凹凸不平的平底麻皮面。在侧光下看,明暗相间,平底麻皮坑非常明显,行内俗称:“俄料打磨面”。正因为有如此明显的特征,所以行内高手,对糖白玉的判断一拿一个准。
五、青海山矿玉
青海玉表面特征也跟其它的山矿玉一样,是参差不齐的毛口表面。如淋上水,青海玉的感觉就出来了,它特别透明,水性重。青海玉的内部特征也非常明显,灯光照进去,点状细小松散的云絮状纹理是它典型特征。水性重,油润性差,而且里面经常有比两侧玉组织更为透明的玉筋,呈条状分布。
成品有毛玻璃感觉,盘玩时总觉得:“干、水”,很不容易盘活。了解了玉材产地的简单分析判断方法,这只是第一步,还远远不够,因为一个产地产出的玉都有好、中、差之分,我们必须学会货比货,以锐利的眼光来判断同一产地玉的优劣。自古以来,人们注重对玉的纹饰、造型、做工的研究,很少有人会涉及产地及玉材优劣的研究。而事实上,你要去市场识玉、买玉,就回避不了这个问题,非得在玉材的认识上下点功夫。
我有个朋友,去上海藏宝楼市场买玉,看上了一块他认为材质、做工俱佳的玉牌。摊主说,这是一块乾隆年间好的和田玉牌,开价人民币三万五千元。我朋友仔细观察后回答他,玉牌做工很好,但阴刻线里可见崩口、崩点,阴刻线底部高速旋转机械加工引起的拉丝硬痕到处可见,就凭这点可以判断玉牌是新工。摊主眨着眼睛摇着头说:“好眼力,是新工。但材料是和田山流水玉。
这样吧,你诚心要算两万元怎么样?”朋友继续用聚光灯照着玉牌,仔细看玉牌的结构,心里有了底。告诉摊主里面是明显的团块云絮状纹理,冰点大,而且有蟹爪纹。这是开门见山的俄罗斯贝加尔湖糖白玉中的白玉部他。虽然玉质不错,但它是俄料。摊主瞠目结舌嘴里不断罗嗦着:“厉害,怎么看出来的?”甚至还要求我们朋友教会他怎么看玉材的产地与质量。
从做工到材料,“西洋镜”全部截穿了,经协商,最后以人民币一千五百元成交了那块优质贝糖白玉仿古玉牌。这个真实的故事,进一步说明了,玉材认识上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来挑选好的玉材呢?下面推出挑选白玉几个关键点:
一、看质地,云絮状结构纹理越致密质地越好。
二、看润性,玉材一定要油润,粗粗干干的,是绝对盘玩不出的,越油润越好。
三、看色度,玉材一定要油润白,而不要僵白、干白,越油润白越好。
四、看透度,以润泽的半透明为最好。
五、看均匀性,玉材内部云絮状纹理一定要均匀,不要一边粗一边细,越均匀越好。
六 看完好性,玉材内部不能有任何僵块、杂质与裂痕。如有,应该在设计时尽可有避开它们。
以上所述,如能在实践中运用好,你就会在对玉材的认识程度上有所提高。如准备几块典型的高质量白玉样品,去市场买玉时用来做参照物,将会受益匪浅。
二,痕迹分析
看老加工还是新加工。实际上很多玉文化爱好者到这里就开始感到难度大了,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假如第一步看下来,玉材不是仔玉,而是俄罗斯贝加尔湖玉—(以糖白玉为主)、青海玉或于田新坑玉、且末新坑山料玉,那就没有必要讨论第二步了,因为这些玉材的开采历史都没有超过20年。市场上大批的彷古玉器实际上就是用这几种材料做的,显然它们的年纪也不会超过20年。
这里特别要提及一种材料,就是产在辽宁岫岩细玉沟溪坑里的河磨玉,它尽管产在岫岩,但于大名鼎鼎的岫玉完全不同。岫玉不是玉,而属于玉石类,地矿学把它称为蛇纹石。而河磨玉(属溪坑仔玉)及其父本岫岩山坑黄料玉(属山料黄玉,因颜色青黄而得名),到是地地道道的钙镁透闪石,属软玉系列。
河磨玉云絮状纹理粗且杂乱,颜色大多以青黄青色为主。但河磨玉有它的特殊性,以清色(本色)、溷色(杂色透明部分)和僵斑(杂色不透明部分)三部分组成,三者合为一体,俗称:“皮夹肉,肉夹皮”。因其颜色浓郁,丰富多彩,清色部分往往以青黄色或青色为基调,很像出土古玉没有受沁的开窗部分的本色玉。
沁色部分往往以咖啡、土黄、褐土黄、褐红、褐青、黑褐色等颜色为基调,很像出土古玉受沁部分的土地沁颜色。而杂色僵斑部分往往不透明又以灰白底子加褐土黄、褐灰基调为主,很像出土古玉先受石灰沁再受其他色沁以后的感觉。尤其让人头疼的是,制做好的河磨玉仿古玉器,经一段时间人手盘玩后,它也同样会象出土古玉一样,不断地变颜色,而且变得越来越油润,越来越漂亮。
这也就是有些河磨玉仿古高手及自我抄作高手在河磨玉仿古玉器上不断骗人成功,而受骗者至今还蒙在鼓里的原因所在。经笔者多年发现,无论是河磨玉、仿古玉器古玉器还是其他玉种的玉器,都可以人工做沁、人工盘玩形成包浆。这些仿古高手把加工打磨好的玉器,经过一段时间的油浸,人手盘玩,都会不断变色,不断产生包浆,进而变得油润起来,所以经盘玩会变色和起包浆产生油润感的玉器不是检验古玉的唯一标准,这是被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事实。
正因为河磨玉有如此接近古玉的优势,所以不少仿古玉行家竭尽全力利用河磨玉的巧色,制作足以乱真的假古玉,进而充斥市场,引得不少战国、西汉玉器痴迷者整天在河磨玉、仿古玉器摊位上驻足,幻想得到一件价值连城的真古玉。由于这是一批对玉的知识相当肤浅,而期望值又极高的战国玉器爱好者,所以市场业内人士风趣地称他们为:“战国派”。他们玉器知识匮乏,钱财雄厚,而对古玉的渴求使得心情常常处于激动与亢奋之中。在市场上,一遇高仿古玉便情绪激动、热血沸腾。强烈的占有欲惯性往往把理智抛到九霄云外。
这些人以惊人的价钱买进假古玉,而事后知道上当受骗捶胸顿足的例子不胜枚举。
那么老加工、新加工究竟怎么看?有没有简单易学的方法能够一目了然看得清呢?回答是肯定的。在论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要把这个问题上的误区谈一谈,不少玉文化爱好者看玉是凭感觉的,如果一件玉器看上去包浆浓厚,缝隙里有垢,就认为是老加工。一件老玉器看上去干干净净,就总是心里忐忑不安,总认为不可靠,其实这都进了误区,是跟着感觉走看玉器的典型表现。
其实,看老加工还是新加工,是看玉器表面上的加工痕迹,象公安局刑警看桉发现场的作桉痕迹一样。所有加工成品的玉器,它上面都有许许多多自己会说话的加工痕迹。只要你看懂了这些加工痕迹,你也就拿到了识玉的金钥匙。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下苦工的。
大家知道真玉很硬不吃刀,所以玉不是用刀凋出来的,那么玉是如何加工的呢?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他山之石,可以功玉”。经过考证,“他山之石”实际就是硬度达到8度以上的石榴石矿物。古人将它敲碎敲细与粘性大的细泥拌成琢玉砂浆,然后用骨片等辅助工具蘸着砂浆进行琢磨加工。也有把琢玉砂浆做成各种形状的磨玉工具,烤硬成形,直接用来琢玉。古人琢玉操作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的。
正是由于采用的只是人工研磨法琢磨玉器,在古玉器的加工表面上就留下明显的只有用这种方法才能形成的特殊痕迹。笔者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不同朝代不同地区的古玉,在形制、纹饰、用材上差别很大,有他们各自的特殊性。由于所采用的都是徒手研磨和简单的人力驱动机械的运转琢磨,所以它们留下的痕迹有一些特殊规律可寻,不管阴线、阳线、弧面、平面、四面,其切割部分,都是比较润泽的呈现圆润的光滑过渡。
而任何表面都会呈现一种既凹凸不平,同时又有非常润泽的感觉,在侧光下慢慢晃动手中玉器,这种感觉将可以一目了然。我把这种步上学到位的凹槽与凸面一致的表现形态形象地称为:“桔皮纹”或“波浪纹”。对于“桔皮纹”在人工研磨过程中是如何产生的,笔者是做过验证的。
其来历在于古人所用砂浆,里面研磨材料的颗粒粗细不均,且溷有细泥,人工琢磨时,用力也不可能全部均匀,这样玉器表面的磨损也就不相同,有深有浅,凹凸不平。正因为是人工研磨,冲力小,玉器纹饰线条清晰、圆润、凹槽处光洁润泽,而且也有“桔皮纹”。古人爱玉如命,常佩身上,常常盘玩。由于人体的分泌物、大气的侵蚀、人手的盘摸,长年累月,玉器的表面会形成浓厚的包浆,正是“桔皮纹”上的浓厚包浆,或者充满浓厚包浆的“桔皮纹”表面,形成了古玉的明显的具有招牌式的典型痕迹特征。如果一块玉被泥石流裹夹进水流湍急的在河,经在泥沙中不断翻滚磨擦,多年以后,它也会形成自然“桔皮纹”。
由于自然界沙子磨擦剧烈,所以河中仔玉形成的是较粗的“麻皮凹陷桔皮纹”。这也是从另一面印证了“桔皮纹”形成的过程。
现代工艺采用的工具是高速旋转的玉凋机。金刚砂磨头夹在机器上作高速旋转,被加工的玉件用手捏着碰触磨头进行琢磨,在玉件接触磨头的一刹那,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容易使玉件被加工表面边缘产生细小的崩溃缝,其形态呈放射状,有时冲力大了边缘甚至会崩掉一小块,即使崩缝没有使小块玉料掉下来,在放大镜下也可以看到崩点的折光裂缝,笔者把它形象地称作“白花起壳”。因为崩裂部位的下面已经断开,光线无法透过去,在放大镜下,显出一个个小白点。至于现代打磨工艺,大多数采用手工加机械打磨。
一般都是先用钉耙手工耙过,然后用砂条手工打磨,再上机器火漆加金刚砂或金相砂皮卷纸打磨,生牛皮皮轮加刚玉粉打磨,最后是布轮抛光。故而玉器表面出现的是精细打磨面。表面比较平整,尤其经布轮抛光后,表面经常出现玻璃刺光。这种精细打磨面的玉器表面与老加工研磨工艺并充满老包浆的“桔皮纹”柔和舒服、润泽油蜡、老气横秋的表面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两者放在一起对照,可以说是泾渭分明,一目了然。
笔者认为,材料产地与质量的判别,玉器表面新老加工的判别,这是在市场上识玉的金钥匙。在市场上只要用肉眼加聚光灯加放大镜,很多玉器一上来就过不了这两关,其他鉴定方法就大可不必了。读者要以从最基础的方面慢慢体会与实践,很快就会有所进步。至于市场上那种粗制滥造的垃圾彷古件,看几遍就会产生厌恶,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会一看就知道是假货。
有关断代,那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几句话能讲清楚的。限于篇幅,也不可能展开很多,留待下次再述。想买玉的朋友很重视价位,认为很多玉器的价位水份太大,事实也确实如此。譬如翡翠,有些商家打出:翠玉5折、3折、2折甚至1折,这个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既然1折也可以卖那么其水份是可想而知的。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从古至今,玉的价格是随行就市,很难有定量定尺的标准。但市场也有价格规律,一般认为玉材价钱加上加工费就是成本,加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就是市场价。多看多了解多熟悉情况,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