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款式外的另一种分类,现在翡翠书籍里面的分类,是分什么种和什么底,它是根据种水色净度的不同组合来描述某一类翡翠的,它有两种分类思路,分别是种名分类和底张分类,还有一个是按外部特征来分类的,所以分类就有三种,来看下面的分类。
种名分类:
老坑种、玻璃种、冰种、水种、糯化种、芙蓉种、藕粉种、金丝种、铁龙生种、粉彩种、油青种、乌鸡种、干青种、豆种、干白种、马牙种、雷劈种等等;
底张分类:
玻璃底、冰底、蛋清底、糯化底、米汤底、芙蓉底、藕粉底、紫水底、青水底、灰水底、浑水底、细白底(润细底)、白沙底、灰沙底(石灰底)、瓷底(润瓷底)、粗沙底、灰底、狗屎底、紫花底、青花底、白花底、褐黑底、糙白底等等;
外部特征分类:
先说下大类,业内有大概的一些分类,像种水货、色货、油青、豆种,还有种水货里面的绿水、蓝水、晴水等,再就是对颜色的把控、种够不够老嫩不嫩等,这只是凭经验的一个大概的分类,很多人把握翡翠都只是靠实践积累来的经验,不会有一个系统的翡翠分类和掌握方法的概念,而且经验是抽象的,他们自己也没办法去表达出来,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多学多看多对比,接触多了自然就懂了,我讲一下我以前经历这个阶段的一些心得,翡翠分类它只是学习过程中帮助理解的一个必经阶段,它的来源,是种水色净度工艺这些质量评价标准,行内之所以可以不去管什么种什么底,归根结底是把握了翡翠的质量评价标准的各个因素。这是最根本的方法,每个因素都来说一下。
种
理论上来说,指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的大小,大小均匀程度、相互间的紧密程度和颗粒的组合形态,理论上考虑了颗粒的大小和紧密程度来分级。实践过程中,是按颗粒的大小,种老种嫩和自身的参照物来评价的,也就是说,来源于肉眼的视觉效果和经验。
先说一下种老种嫩,种老是翡翠矿物颗粒足够致密,密度和硬度足够大,有雕刻经验的人应该会知道,雕刻翡翠的时候,种越老的料子雕起来越费劲,雕刻不会“蹦”,从肉眼上来说,种老的翡翠有刚性,温润有光泽,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种嫩的翡翠底色多为乳白色、灰白色、灰色等,有棉多、水干、石性大等特点,而且种老种嫩也有程度之分。翡翠的黑内幕,行内揭秘
水头(透明度)
水头指翡翠透明的程度,理论上用自然光的透射程度来分级。实际中用肉眼来把握,一般用多少分水来描述,分为十分水,十分水是理论上的完全透明,0分水是理论上的完全不透明,一件翡翠大概达到几分水,是要积累视觉印象和自身的参照物经验,因为评价标准是抽象的,通常描述一件翡翠也是3-4分水或者3-5分水这样大概地描述,没有绝对说这件翡翠就是3分水或者4分水,也不会有完全透明十分水的翡翠和完全不透明的0分水的翡翠。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翡翠越透越好。
颜色
翡翠有绿色、红色、紫色、黄色、黑色、白色、油青、灰色、蓝色、无色等多种颜色,讲究浓正阳和,会根据不同的的颜色形态分出颜色的等级。一件翡翠颜色浓正阳和的程度、飘色的多少、颜色的形态都会影响翡翠的价值,大家也可以想到,概念很抽象。关于颜色这方面,推荐大家看摩太老师的专著《翡翠级别标样集》,我也保存了书籍的扫描版本,可以免费提供给大家。
净度
指翡翠的纯净度,净度包含了翡翠的纹、裂、棉、黑灰丝、黑点、脏色等的内容,纯净度什么样是好什么样是差,到什么程度,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视觉经验和形成自身的对比参照物。其他条件不变,净度越好翡翠价值越高。
工艺
工艺没有明确的分级,它融入了题材、文化艺术的内容,还分大师雕刻什么的,是没办法去分级的。一般的货品,我们看它的美观程度、协调程度、有无避裂,线条是否清晰流畅,等等。行内有一看工二看种三看色的说法,一看工,有些人就是看美观程度、协调程度、有无避裂和线条是否清晰流畅,这是第一视觉,没有达到要求那其他都不用看了。二看种三看色,为什么里面没有讲到透明度和纯净度,因为透明度受种质的影响,翡翠的评价因素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不是不看透明度和净度,而是看了工、种和色之后,再看透明度和净度。
种水色净度工艺,是翡翠质量评价的根本,在实践中掌握好这些内容,就是打好了翡翠的基本功,再买东西的时候才不会吃亏上当,也不会放过可能捡到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