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八探—齐白石黄宾虹绘画异同比较

时间 : 05-11 投稿人 : 肖肖 点击 :

我们比较同类艺术顶尖人物的艺术作品时无疑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我们必须来作这项工作,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他们各自的骄人处,才能明晓他们之所以形成骄人的原因,这对于后人的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启发。我们今天的诸多从事书画艺术者往往对大师羡慕有加,而对大师究竟如何形成了骄人处却知之甚略;他们往往关注大师最高成果,却忽视了大师何以能由低至高爬坡成功的技巧选择。当我们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他们各自的特点便会凸现出来。

说到齐白石和黄宾虹,人们都知道他们同是近代国画领域具有完美继承与开拓成功的顶峰式艺术巨匠。但是当我们将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时便会清晰地看到他们虽属于同一类型,但在艺术风格上的取向上却是完全相对立的,似乎有些水火不同炉的感觉。不过,如果细加排比一下我们就会感觉到在本质上他们有着惊人相似的一面。

中国传统国画所秉承的基础是对笔墨的虔诚守护和追求。对于每一个国画家来说,在他们的创作中可以轻视构图、色彩、内容,但所示与人的笔墨必须是不苟的。似乎笔墨便是人的操守一样,人可以贫穷如洗,可以目不识丁,也可以毫无社会地位,但必须有德行,否则便不配是正人君子;国画虽云远看其势近看其质,但对于“质”有着更重要的强调。这质就是笔墨,就是与正人君子相匹配的德行。我们说到国画的笔墨似乎给人的印象只是单纯的指笔墨有无功力,其实并不是完全如此的。功力只是其中的一方面。那么难道笔墨的表现还有其它的内容吗?是的。

国画中的笔墨除了必须表现出书法的韵味外,还必须恰当的发挥它组合的美感来。如果仅有功力而不能得到恰当的组合那么它就成了吴冠中所说的“无意味的笔墨”,非但失去了美感且有搅局的破坏美感的形成作用。在国画笔墨中形成了两种对笔墨运用的极致的形式:一种是积墨法。这种手法一般由淡起笔,等到第一次墨迹略干时再接着画,如此反复皴擦点染,甚至上了颜色以后还可再皴、再勾,直至画足为止。积墨法追求使物象具有厚重蓬松的立体与质感,为此画面既要浑然一体,又要笔迹显露,墨色生动,光彩焕发,避讳画面灰暗板滞。再有就是使用积墨法不限定时间,即使一幅画完成了,如果认为还需要添加,随时可以再接着添加。积墨法的笔墨不厌其多,以表现得当为准则,且需要行笔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有序的交错,使之聚散得当,笔笔有力,行笔有度。

另一种是减笔法,这种笔法为南宋画院的梁楷所创,它要求尽量的减少用笔,用笔虽减却能起到以一当十的功效,为此它要求画家不但用笔要果断历练准确恰当,且要因物象形,强调一次性,尽量避免复笔描绘,为此要求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书法功力。相对积墨法而言,无疑减笔法更强调书法用笔的质量,用笔的质量将决定着作品的品质,为此减笔法的用笔难度更大些。

我们以上所说所对应的就是黄宾虹和齐白石。社会及学术界普遍认为他们两位一位是以积墨极至而成功者,一位是以减笔大写意而得道者。这里声明一下,我们这里所谈的成功不是以市场为参照而是单纯从艺术角度来评判的。

黄宾虹一生对国画都在执著的探讨着,一般都认为他早年画传统虽然使用技法也属于积墨法,但直至暮年才将积墨作到了登峰造极,不但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貌,且将积墨达到黑中透亮、浑厚华滋、远观严整近看凌乱的这一最高的黑密厚重境界形式美展示在世人面前。黄宾虹注重笔墨的运用,凌乱的笔墨包括了长短不一、粗细干湿不等、深浅有别线段外,尚有许多种不同的点法,这些都是草书韵味十足的,并非无书法功力的“水货”点线。

黄宾虹十分重视书法性用笔,他将行草书笔法灵活地运用到积墨法中,他认为“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他的山水画构图大多为竖长,内容也基本为传统近中远三段式:近处为屋宇、石、土坡、水面、树木,中景为山体、屋宇树木,远景为远山。他的画作大都为平远、高远,总之是很传统的山水画式样。能够欣赏他的作品的基本属于内行,因为他的画供人欣赏的基本不在内容。那么美术作品欣赏的不在内容又在什么呢?答曰:笔墨味道和笔墨构建的空灵厚重透彻的空间景象。

黄宾虹具有精湛的书法功底,在用积墨法创作中,书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实他的顶级作品并非只有黑的一种,尚有一类“近视之几无物象,唯远观始景物粲然。”(傅雷评黄宾虹画作语)单纯彰显笔的作品,此类以点线构成的作品并不追求黑。因此欣赏他这样的作品就像欣赏用红木制作的优美家具,必须同时欣赏构建的材质,即画面的笔墨。我们知道,书画界具有精湛的书法技能者不少,但能运用在国画创作中并能使书法起到巨大作用的却寥寥。内中的道理就在于,一般画家是利用书法使所绘富有骨力和韵味,而黄宾虹则大异其趣,他是将所绘内容视为彰显书法笔墨意趣的场所。就这一点来说,他本人也不见得主观已经认识到,但他努力的结果即从他大量的作品中确是可以得到印证。

请看他的作品这两张并不以黑为特色的作品,是以山水画面作为笔墨的依托,表现的是草书点线的笔意情趣。这样说并不是说没有了画意,只是说在画意美感的背后尚有另一层书法的美感在。也可以说这里是用具有书法美感的笔意体现了画意。历史上出现过这一类以表现书法意趣的文人绘画,但他们远不能与黄宾虹比肩。因为他们对于笔墨的运用远不如黄宾虹丰富精妙,对画面的处理也远不如黄宾虹饱满苍润多姿多彩。黄宾虹以线条为主的画和以黑著称的作品到底哪个是他自己认为的“我或者可以成功了”的作品呢?似乎应当是这些以线条组合的作品,因为就绘画的表现本质来说“近视之几无物象,唯远观始景物粲然”才是“不似之似”最高境界的表现手法,而黑中透亮浑厚华滋仅是一种具有可复制性的美感形式。

前者没有固有的规律可循,作到需要有精湛的书法功力和对绘画天才的理解;后者有固定的程式和终极目标模式,只要对这个工艺流程明晰并不难作到。黄宾虹也有一些花鸟画,虽然占据他总体的不多,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将绘画视为书法之一斑。这样的作品画的虽然是花,但书法的味道似乎更胜于画所展示的美。如果这里没有精湛的书法技艺支撑,观者或许或认为这是个中学生所画,而正因为有书法用笔的原因,一下便扭转了乾坤,成为了大师之作!这么说吧,以黄宾虹的美术功力,他完全可以画得与前人、今人一模一样,他的作品中就有那样的,但那样的作品远不如这样的有味道也是不争事实!

黄宾虹与齐白石对传统文化都有深邃的造诣,同时对西方绘画也都有一定的认识,就此来说我们不必画蛇添足的加以比较。

齐白石和黄宾虹对古体诗都很擅长,但齐白石的诗更富有才情,在近现代文人领域齐白石的旧体诗也是佼佼者。这大大提升了他的作品的文化层次和品味。在某种程度上说黄宾虹属于不入世的学者书画家,而齐白石则属于入世的诗人书画家。黄宾虹的书画展示的是学问和理性认识;齐白石书画展示的是才情和生活、事态、批评。

对于齐白石在书画上的成就,社会及学术界大都标榜他衰年变法后的作品,这一类作品追求平民化的鲜艳多彩画面。似乎这就是齐白石的艺术本质。社会上对齐白石的草虫情有独钟,认为那表现了齐白石的真才实学。其实那是他四十多岁的作品,那时他还未开始变法呢。胡佩衡说:“白石四十岁以前的画,以工笔花卉为主,尤其画草虫早就传神”。不过白石自己并不这么说。他说:“余自少至老不喜画工致,以为匠家作,非大叶粗枝糊涂乱抹不足怅意。学画五十年。惟四十岁时戏捉活虫写照,共得七虫。”从他的自供说看来,我们可得到两点认识:工细的草虫是白石变法前所绘;他一直追求的是非匠气的糊涂乱抹。先说前者,白石所绘的工笔草虫运用的是因物象形的“粗中带细,细里有写”的书法用笔,对于草虫的刻画“有筋有骨,有皮有肉”,并不是随意的标本式的描画。再说他的胡涂乱抹,那其实就是大写意所特有的放开笔大胆落墨的豪纵。在齐白石的题画文字中时有“大笔一挥”字样,但那只是一种形容,实际上他用笔沉稳并不是草草疾挥的。他说:“作画用笔不可太匀,太停匀就见不出疾徐顿挫的趣味。该仔细处应当特别仔细,该放胆的地方也应当放胆”。正所谓“工者如儿女之有情致,粗者如风云之变幻”。“用笔前要和小儿女一样细心,要考虑是中锋还是偏锋,还要注意疾徐顿挫来描绘对象,下笔时要和风云一样大胆挥毫”。我们看到齐白石的在绘画时强调的与草书所强调的用笔法则没有什么两样。实际可以看出他与黄宾虹一样,就是利用绘画内容在展现一种书法意趣。通过美术作品将书法变相的展示出。他在用“半如儿女半风云”的笔墨呈现图画物象时,更主要的是将精湛的非文字图画式的书法表现出来。

齐白石涉猎的内容有人物、花鸟、山水,请看他的山水画,这里的柳树、土坡都用灵活的书法线勾勒出,书法的味道几乎盖过了画的味道。再看他的花鸟画,坚挺的松干,尤其是对柔韧的马尾松松针的用笔,书法意趣十足。画面的内容很简单,我们试想,如果没有精湛的书法技艺支撑,这两幅画不仅大为失色,且还能称为画吗?齐白石类似的内容简单的作品很多,之所以他的大师地位坚不可摧,正因为书法成为了他绘画底蕴的堡垒,当人们面对他们的作品时,解析其中美的因果,最终必定会归结到书法美的决定作用。

总之,齐白石与黄宾虹的绘画都极端重视书法意趣的体现,不管他们主观上意识到没有,实际上他们都是将画面主要的作为展示书法笔墨的场所。就山水画来说,黄宾虹最高境界的“点线构成山水”以凌乱的点线组合成妙不可言生动的山水图,颇具有现代艺术味道,它强调的点线形式美颇接近现代西方的野兽派、立体派。不过只能说是接近,因为他独有的书法味道的点线是野兽派、立体派绝对没有的。而这乃是他作品的灵魂。齐白石的山水追求笔墨的意趣,是纯粹的减笔国粹式。在此方面较黄宾虹更鲜活,更富有诗的味道。在花鸟画方面,黄宾虹不如齐白石的鲜活和富有朝气,他强调孤芳自赏的文人气韵。齐白石的画文人气息虽强,但更追求贴近生活和市场化的民俗味道。他们一个是在书斋内起舞,在埋头探索中自娱,不求有看客捧场;一个是在市场上周旋,既要体现自我价值又要在其中讨生活。

刘玉来 2013.06.09

相关文章

  • 别太高估自己的藏品[图文]
    别太高估自己的藏品[图文]

    欺骗性的事情在收藏圈里发生太多太多次,却依旧有人陷入其中。上个月底,安徽警方破获了一起以鉴定藏品为名、收取手续费的诈骗案件,抓获诈骗团伙骨干成员41人。这些诈骗犯所使用的伎俩你我或许都听说过,可能还有不少人亲身经历过。藏家在网络或者其他平台上,展示或者意欲出售自己的藏品。这时,会有业务员与你联系,告诉你你的藏品在拍场上可以拍出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价格,还有的业务员会表示公司要以百万千万元的价格收...

    121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浅议艺术品交易[图文]
    浅议艺术品交易[图文]

    毕加索和 Daniel-Henry Kahnweiler, 1957. 图片来源:Imagno/Getty Images对于任何刚起步的艺术经纪人来说,粗略了解一下有哪些行业巨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生意往来中,其他经纪人可能会把他们当做某种商业模式的代名词或者用来指代某种经验教训。究竟谁是第一位艺术家代理人、或者第一个通过转售艺术品获利的人,这一点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在伟大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197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李一舟:颠覆传统独创壹舟字根书法[图文]
    李一舟:颠覆传统独创壹舟字根书法[图文]

    在我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也名家辈出。教育部16年来连续出台9个文件,明确要求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书法教育,书法教育也愈加兴盛起来。在弘星壹舟字根书法优化升级推出2.0版之际,江西六套《艺术与收藏》栏目专访了广东明世教育集团旗下弘星壹舟字根书法创始人李一舟老师,挖掘壹舟字根书法品牌背后的故事以及特点,并讲述弘星壹舟字根书法在书法教育互联网方面的实践经验。弘星壹舟字根书法创始人李一舟老师钻研20年创立实...

    91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解读翰墨千秋:如何打造艺术电商生态圈[图文]
    解读翰墨千秋:如何打造艺术电商生态圈[图文]

    目前在仍占主流传统行业的思维模式中,艺术电商的出现无疑是给艺术市场注入了新型思维模式。而在已经形成固定模式的艺术生态圈中,新业态的出现又该如何打造自己的艺术电商生态圈?传统思维模式下的艺术生态圈画廊、艺术家、拍卖公司作为艺术生态圈中的主力军角色是相互存在。艺术家通过画廊推广艺术作品,寻找买家、藏家,而拍卖公司每场拍卖活动的启动则是需要通过藏家的委托,拍品征集来进行的艺术品交易,这样的流程在线下...

    155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鉴定待破局:蹚蹚京师瓷这趟浑水[图文]
    鉴定待破局:蹚蹚京师瓷这趟浑水[图文]

    这看起来的确是一趟浑水,尤其在事关“民族大义”之后,水变得更浑了。而事件本身不过是有人质疑北师大受赠的文物是赝品,类似的事情在国内已经发生多起。既然明知道人们质疑受赠的文物是赝品,拿出来鉴定一下不就可以了吗?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就在这里,什么样的鉴定才具有打破僵局、澄清事实的公信力呢?事件背景疑似京师瓷(图片来源网络)“京师瓷”事件:2016年7月,邱季端先生捐赠6000多件古陶瓷给北师大,...

    92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理查德-汉密尔顿 超越波普艺术的波普艺术之父[图文]
    理查德-汉密尔顿 超越波普艺术的波普艺术之父[图文]

    1990年自画像,收藏于Institut Valencià d’Art Modern, Generalitat ©The estate of Richard Hamilton人们每每说到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就会提起这位波普艺术之父著名的《是什么是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迷人》。不过,八十多岁时,汉密尔顿曾把这件令他有点厌烦了的作品称为“小小的印钞机”。除了这件...

    42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公共艺术如何与城市“共生”[图文]
    公共艺术如何与城市“共生”[图文]

    今天,艺术作品走进公共空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越来越多可供标识的公共艺术成了城市名片。如罗马的母狼与撒尿小孩,丹麦的小美人鱼铜像,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海湾嵌在天然岩石中的风的梳子,芝加哥千禧公园的云门和皇冠喷泉,以及克罗地亚历史名城扎达尔海岸的海风琴等等,这些伫立于城市一角的,或新奇有趣,或鬼斧神工的艺术作品,更加融入生活日常,不同于城市广场、公园里的历史文化人物雕像以及老街中的民俗雕塑,艺术家似...

    195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著名汉传工笔佛像画家——慧馨居士[图文]
    著名汉传工笔佛像画家——慧馨居士[图文]

    慧馨居士,原名:隗兰花 别名慧馨 三宝弟子法名仁华,中国著名佛像画家。现为无相斋佛像画院副院长,佛教协会特聘工笔佛像画家。佛教绘画艺术家和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生于祖冲之故乡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年少师从玉阗居士为师,慧馨少时即喜绘事,人物、花鸟、山水皆有涉猎。临历代壁画及释道绘画,方知古人高深造诣和精巧细腻的画技,15岁时皈依佛门,拜能行法师门下法号仁华,此后,潜心于佛法,广行菩萨道,期间得到众...

    198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企业收藏中艺术与经济的相互成就[图文]
    企业收藏中艺术与经济的相互成就[图文]

    美当然不是困扰当今世界的饥饿、贫困和冲突等紧迫问题的解决办法,对美貌的热爱不会,也绝对不可能降低一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感。相反,我相信艺术中的美所表现的创造的可能性会激励我们去寻找至少同样具有创造性的方式来实现一个无害的社会。——JP摩根的创始人 John Pierpont Morgan艺术家Gerhard Richter在创作入手之初,热诚是最大动机在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华...

    141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过度旅游”给世界遗产带来的警示[图文]
    “过度旅游”给世界遗产带来的警示[图文]

    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根纽(Neville Agnew)1日在敦煌指出,近年来,中国各地游客对于世界遗产地“必须看”的心态导致旅游业增长,而许多其他重要遗产点由于缺乏游客而苦恼不已,“旅游人数在增加,但人们去的地方并未增加”。1日至2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举行。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近200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世界文化遗产...

    56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守正创新的典范——中国新汉画艺术创始人王阔海艺术作品的新突破[图文]
    守正创新的典范——中国新汉画艺术创始人王阔海艺术作品的新突破[图文]

    动物画的历史新高峰——王阔海鞍马走兽画现当代比较研究鞍马走兽是中国画一大科,历史上诞生了唐代韩滉、韩干、曹霸,宋代李公麟、元代赵子昂等大家。韩滉以画牛、羊、等动物着称,所作《五牛图》,元赵孟赞为“神气磊落,希世名笔”。韩干以画马着称,存世作品有《照夜白图》,《牧马图》,《圉人呈马图》,《洗马图》等。李公麟、赵子昂,都是画马妙手。长于画虎的有宋代包贵、包鼎、包集,以画虎为业。画猴则有宋代易无吉...

    108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影像世界中的“美美与共”[图文]
    影像世界中的“美美与共”[图文]

    自然的色彩 菲利普·埃雷米塔暮色沉沉,圣尼古拉斯教堂安详地伫立在海边,向远方的来客讲述着塞尔维亚古老的历史和动人的故事;正午时分,意大利城市中的繁华街巷宁静而美好;神秘的舞台上,一群僧人在庄重地“念经” ,他们神情肃穆,为观众演绎着具有佛学色彩和独特审美价值的《爱之歌》;黑白色调中,人的身体和动物的身体摆出不同的形态,构成的画面对立而又统一,诠释着生命的伟大……一幅幅由青年摄影家创作的作品为我...

    1607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黄吴怀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黄吴怀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成为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民主,实现了民意的汇总、民智的汇集、民力的汇聚。一份份文件,从酝酿到出台,一遍遍征集意见,一遍遍修改,再到审议表决,处处体现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国两会这一重要的窗口期,人民美术网联...

    165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范迪安:超凡脱俗 独立不羁的曾锦德[图文]
    范迪安:超凡脱俗 独立不羁的曾锦德[图文]

    曾锦德作品当我第一次看到曾锦德的作品时,我感到眼前为之一新,也为之一惊,那些在今天看来尺寸并不阔大而且纸张已经泛出旧色的作品,透溢出来的是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一个精神孤寂的世界,一个独立不羁的灵魂。曾锦德生活于闽南,在一个有着历史性局限的时代,在艰难的现实生活面前,在缺乏学术交流和慰藉的条件下,他一直坚持水墨作画,坚持以艺术的表达充实自己的生活,可以说,他是以对艺术的挚爱来克服现实的困顿,他的...

    65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画家:李治[图文]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画家:李治[图文]

    李治浙江杭州人,祖籍山东。九三学社社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从师著名画家宋涤老师现为:浙江省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西泠书画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中国画,花鸟草虫),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中心顾问,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特邀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九三学社中央书画家画家,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131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