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并支撑着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步伐,“工匠精神”正在各行各业日益发扬光大。除了在典型的现代制造业,“工匠精神”必然是应有之义,在文化艺术领域,对“工匠精神”的推重与秉持,也承载着特殊的技艺传承与文化引领意义。
春意盎然的时节,年逾七旬、擅工欧体楷书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包景洲先生兴味盎然地为书法学员授课。实际上,每天从早晨起至少六七个小时的习字,每周的教学课,已经成为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生活习惯。
包景洲近照
包景洲先生现为中国教育部语文报刊规范汉字专业书写委员会理事、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书法等级考试中心特聘教师。潜心专攻欧楷,并溯源研习魏碑、殷墟甲骨、商周金文及篆隶等多种书体,在书法理论研究与教学上也颇有建树,著有《欧体楷书技法二十讲》等论著。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淡泊名利、不务虚名,专注于书法技艺的研习,更是在书法教育和普及上尽心竭力。他谦虚地自称自己就是一个研究书法、写字的工匠。
抱朴守正 在秉持传统中塑造风格
楷书作为书法的入门之选,最简单也是最困难的,简单到每个小学生书法课上,都要以楷书作为基本功习书,困难到即便是书法大家,也不敢轻易现场展示楷书的书写。因为楷法最为严谨,在书家挥毫展示书法艺术之美的同时,还要遵守楷书法度的严谨,犹如戴着脚镣跳舞,其难度可想而知。
曾经有人问包先生,中国的书法书体很多,为什么你偏偏对楷书欧体独有情钟呢?他认真说道:“我喜欢楷书欧体,是从敬重欧阳询的人品开始的。他不仅官至五品,还任太常博士,是唐王朝李世民重用官臣之一,欧阳询用毕生精力把楷书写到了极致,欧体楷书笔力险俊,结构刚毅,筋骨劲峭,法度森严,这些方面是其他楷书书帖难出其右的。”
持之以恒、不断进取,数十年如一日的学书习字,他的楷书在继承欧阳询的基础上,融会各种书体,于周正中见奇险,形成了具有时代风采的书法风格。他又从欧体楷书入境,进而临习苏,黄,米,蔡等书法名家的墨迹、书论,更溯源研习殷墟甲骨,商周金文,汉简。涉猎篆、隶,魏碑、行、草等多种书体。孙过庭的《书谱》,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都是他的最爱,也是每年必须要做的临帖功课。近年又在努力追求“二王”潇洒飘逸、恬淡平和的意韵,形成了尊古而有创新的独到书风。
包景洲书法展现场
包景洲书法展现场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潜心研学 在投身教育中春风化雨
“犹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千里之阵云,万岁之枯藤,像是劲松倒折,挂落之石崖,宛如壮士之扼腕。更是万钧之弩发,利剑断犀角,一波三过笔。”这形容的不是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是中国书法中楷书里最著名的“永”字八法的笔法口诀,也被称为“楷书八法”。也是包景洲先生对楷书八个笔划精髓的归纳。
包景洲先生长期深耕书法教育事业,传道授业,担任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国驻华使馆等单位干部职工教授书法。近二十年的书法教学中,包先生每一节课都精心编撰教案,每一个书体都汇总成一套教案,不仅是书法的书写,与之书法相关的历史人物、奇闻趣事,书法上的历史渊源,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把每一种贴本的时代背景,涉及人物的个人传记一一讲解谈古论今,浅出深入,原本枯燥的书法课,瞬间变得生动起来。甚至把八个笔画比喻成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使初学书法者有了形象化的理解。他还特别总结归纳设计了“百画大圆盘”,将100个典型笔画按照永字八法归结为八大类,分别放入划分为四个区的大圆盘内,让学生们全面地掌握楷书的笔划。
笔画大圆盘
寻幽入微,方能劚山觅玉。包景洲先生把自己习书的体会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他一再叮嘱学生提、按、捻、转,是用于楷书写字的执笔,而顿、挫,是用于行草的书写执笔。为了让学生们更准确地掌握书写,他把每一笔划都作了详细拆分讲解,比如“横”这一划,就分长横,短横,小横,尖头横。而不同笔划的入笔出笔也有分别,重点的笔划都编写了口诀帮助记忆。如兰叶撇的口诀:顺锋轻如笔,中锋左下行,从轻到重再到轻,自然流畅似兰叶。又如平捺口诀:走之儿建之儿方尖起,顺锋右行入右下,一波三过笔流畅,行至宽处微捻笔,绞锋平行至平出,捺尾外廓显丰满,喻作船头与船帮!“百划大圆盘”、运笔口诀的编制等一系列书法规律和教学的总结,既是楷书技法精髓与规律的凝练,也是教学方法的生动创新。
他将自己多年来习书的理论心得著书立传,传统文化守正初心,多年的沉淀终萃,得以精品。2020年9月,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精品书法教材出版《欧体楷书技法二十讲》一书,将欧体楷书的学习门径进行了精妙的解读,无论是笔划的书写,还是字形的结构,把习书者在临习练字中难以掌握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在从未间断的研习和教学中,他不仅在欧体楷书的书写造诣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的学生也桃李满天下。
书法课堂
书法讲座
与阎肃先生
淡泊明志 在植根生活中践行文化使命
常言道:字如其人,工楷书之人,严谨中不乏俊美,规矩下也有创新。要问包先生的座右铭是什么,这时的他淡淡的一笑说道:“在《九成宫醴泉铭》帖中有一句话,'人玩儿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这就是我一直秉承的做人之道。”
包景洲先生多次在国家级书法大赛中获奖,作品被全国政协、中南海、西柏坡纪念馆等单位陈列、收藏,作品作为国家领导外交礼品赠送国外政要和国际友人,为对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对于各界的邀请、所获的荣誉,他既觉得荣幸,却从不求取名利。或许是性格和追求使然,他和自己的书法学生——从离退休老同志到中小学生,在谈到书法和文化传承时,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凡友人求字,他都认真题写,欣然相赠,而在面对社会名誉、个人利益时,却总是避讳不谈。
为研习传统、博采精华,包景洲先生抱着孩童一样的梦想赴云南寻访“爨碑”,并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无偿为当地居民、青少年普及书法文化、赠送墨宝。国家扶贫攻坚为边远地区人们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但文化生活仍然薄弱,那里的人们还没有亲身见识、接触过书法家,更没有想象过能拥有墨宝真迹。短短两天他们就结下深厚情谊。返程时,村寨的人们围着车如亲人一样送别,不少人留下热泪。他说,自己也深受淳朴民风的感动,深切感受到文化工作者在人们那里获得的赞赏和力量。类似的地方,他去过不少,参加公益文化普及活动,更是乐此不彼。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当晨光伊始,朝霞照入书房,景洲先生早已是伏案习书,古曲绕梁,香茶袅袅,他早已是沉浸在书法乐趣之中。他自言:提笔忘忧,不觉劳累,已是遁入无我之境!这种沉心钻研、心无旁骛和刻苦坚持的工匠品格,更显得尤为珍贵。
正本清源,根植传统,锤炼和传承技艺的精髓;淡泊名利,扎根人民,弘扬新时代文化事业新风尚,正是包景洲先生一直所躬身实践的品行,也是新时代中国书法界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界的一个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