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审美式教育何时出现[图文]

时间 : 04-21 投稿人 : 聪儿 点击 :

上世纪80年代,由吴贻弓执导的怀旧题材经典电影《城南旧事》在内地大获成功。

本片以一曲脍炙人口的主题曲《送别》开篇,伴随着甜美的旋律,一幕幕呈现了民国时代的温情故事,成为一代人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曲调优美又文辞典雅的《送别》歌,正是上世纪20年代民国校园里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它的传唱不衰,是民国时代青少年艺术教育的一个缩影。

从门客弟子到师范院校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着光辉灿烂的艺术与文化。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教育也保持着良好传统。

在传统《六经》中,就有专为门客弟子教授音乐的《乐经》。西汉时代,汉武帝正式设立乐府,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再进行演唱及演奏。

到了唐宋时期,还出现了一大批和艺术有关的书籍,都是中国古代艺术教育的精华之作。

然而,中国古代的艺术教育大多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艺术领域或者特定的人群,缺乏全面性和普及性。

中国审美式教育何时出现 | 美术理论

《升平乐事图》清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直到鸦片战争开始,西方世界从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艺术教育思想与成果才逐渐进入中国。这,便是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开端。

战乱下,中国国门逐渐被打开,随着天主教堂如雨后春笋一般大规模扩张,包括圣像画、雕刻品等大批宗教饰品的短缺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

为了在中国本土培养西洋画创作人才,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首先于1864年开设了一所「土山湾画馆」。

土家湾画馆创立的主旨,是从教会开设的育婴堂招收无依无靠的孤儿,先施以包括国文、算术、习字、天主教义等4年文化基础教育,再等每人长至13岁时,按各资质授以某种工艺技能,19岁卒业,「或留堂工作,或外出谋生,悉听自便」。

1913年1月,上海图画美术院成立,作为民国时期的重要艺术教育学府,其创办人皆出身于土家湾画馆。因此,徐悲鸿也将土山湾画馆称为中国西洋油画的摇篮。

另一方面,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两江师范学堂(初名三江师范学堂)同样是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因学堂里的土木建筑、军事测绘等课程都需要作图技术,校方便将图画课列为必修课。

到了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中国高等师范院校第一个美术科——图画手工科。自此,图画科成为了师范学院的常设科系,这也是中国近代官办学堂美术教育的开端。

中国审美式教育何时出现 | 美术理论

1987年两江总督张之洞率众官员视察汇文书院,与书院的中外职员合影

「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思想

与现代教育相比,中国古代的艺术教育更像是培养画家、音乐家的「工匠式教育」,这使其难以进入主流教育的范围。

而到了近现代,人们逐渐认识到艺术教育其实应为「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应将其视为大众文化教育的一部分。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每一个人去当艺术家,而是要让人们学会欣赏艺术,从而实现思想意识的进步。

最初,「美育」这个概念由德国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Johann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于18世纪后期提出。

他创作了《美育书简》,书中写道:「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们先成为审美的人。」把审美教育看成是人性复归、道德完善乃至社会变革的唯一途径,这一思想在清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审美式教育何时出现 | 美术理论

弗里德里希·席勒,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最早在中国提倡美育的,是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他把英语中的「aesthetic education」译为「美育」。艺术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用美学思想来陶冶人们的情感。蔡元培曾对美育的下过定义:

「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蔡元培所提倡的美育并不是单纯的美学教育。在他眼中,美育应成为这个缺乏宗教传统的国家的「宗教替代品」。他认为宗教的最终归宿是哲学,讨论的是人类的精神层面。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原本同为宗教元素的德育、智育、体育等都已远离哲学的范畴,然而美育却迟迟没有。

因此,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在1917年的一次演说中正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理论主张。这一主张获得了诸多有识之士的认同,其中就包括鲁迅、李叔同等人。

中国审美式教育何时出现 | 美术理论

蔡元培,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1919年11月,刚刚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不久的丰子恺,和同窗吴梦非、刘质平等人一起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美育学术团体——中华美育会。

翌年4月,中华美育会创办杂志《美育》,宗旨是发动和组织美育界共同研究美育,探索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中实施美育的方式。

至此,中国第一本探索审美教育的纸质刊物进入大众的视野。

中国审美式教育何时出现 | 美术理论

《美育》1920年创刊

民国时期的儿童艺术教育

儿童教育是民国艺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1912年,在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推动下,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小学校令》,其中规定:

初等小学校之教科目,为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女子加课缝纫……高等小学校之教科目,为修身、国文、算术、本国历史、地理、理科、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男子加课农业,女子加课缝纫。

随后,教育部不久又颁布了《中学校令》,规定中同样写道:

中学校之学科目,为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公布的教育规则中还指出了图画课的要旨:「在使祥审物体,能自由绘画,兼练习意匠,涵养美感。」

在蔡元培等人的倡导下,美术教育思想已经不再仅仅执着于「技」,而是更注重由艺术技巧产生的「艺」,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审美教育。

中国审美式教育何时出现 | 美术理论

20世纪初,中华民国的小学课堂(卡尔麦登斯 摄)

同一时期,李叔同还为中小学生们编写了大量的校歌,其中就包括《送别》。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送别》原为美国通俗歌曲作者奥德威(John Pond Ordway)所作,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和着它的旋律填写了《旅愁》,而李叔同则是在《旅愁》的旋律上重新填词,以此成为了传唱大江南北的名曲。

有趣的是,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恺还根据原曲填了一首更加适合儿童学唱的《游春》歌: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之后几十年,中国屡经战乱的洗礼。但直到1948年,民国政府在最后一次发布的教育大纲中仍然详细规定了小学至高中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中国审美式教育何时出现 | 美术理论

20世纪初,中华民国的小学课外活动(卡尔麦登斯 摄)

新时代下的艺术教育曲折

早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工作者,在延安创办了一所综合性文化艺术学校——鲁迅艺术学院(现为鲁迅美术学院)。

1940年,鲁迅艺术学院正式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化院,并在新中国成立后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北方大学文艺学院三家联办成立了中央戏剧学院。

1949年后,新中国的现代艺术教育也逐步走上了正轨。在继承先辈美育思想的基础上,学习了苏联等国的大量经验,形成了建国初期独具特色的新中国艺术教育模式。

1953年,苏联艺术教育家孔达赫强的著作《中小学图画教学法》的中译本出版,译者为翻译家丰子恺和他的女儿丰一吟。

作为苏联数十年来美术教育的集大成之作,《中小学图画教学法》的广泛传播对全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影响至深。不久后教育部随后颁布实施的《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草案)》也是基于本书的美育思想编著而成。

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拉开帷幕,原已成熟稳定的艺术教育形式被「工农兵教育」所取代。

除了特殊的「工农革命画」、「印刷品美术」、「革命歌曲」以及「八个样板戏」等形式外,几乎所有的艺术教育成果都遭到了破坏。一批批艺术家被打倒、被批斗,一代人的艺术教育断层由此而生。

中国审美式教育何时出现 | 美术理论

中国审美式教育何时出现 | 美术理论

中国宣传画,印于建国后,题材包括政治、经济、生产、军事等

「十年浩劫」结束后不久,中国开始是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教育部门在反思过去错误的同时,重拾了传统美育的重要地位,并且使传统文化热潮再次兴起。

经过多番曲折,美育再不复当初的辉煌。因此,美育能否再次成为中国的普遍教育观便成为了21世纪的重要议题。

相关文章

  • 个山美术馆之桃园雅集[图文]
    个山美术馆之桃园雅集[图文]

    风雅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行为方式,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精神气韵。这种姿态“发乎情,止乎礼”,从而缔造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太平当下,盛夏之时,对于文人雅士而言,雅集是消夏的上佳之选。由个山美术馆主办、绍兴书画社赞助协办的桃园雅集在宋庄桃园悠然举行。桃园之中有古树百棵,树势茂盛,绿叶成荫、果实累累,醇香如蜜。本次雅集特邀隐逸在画家村的文人雅士畅游桃林。一起走进自然,在自然界中创作。...

    173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我佩服高公博有三点:才华、谦恭和勤奋
    ​我佩服高公博有三点:才华、谦恭和勤奋

    编者按:1月16日,“力耕十载—高公博雕书画印艺术展”在乐清市博物馆举行,中国《收藏家》杂志名誉社长、北京《美术观察》杂志原社长、著名美术评论家阎正先生在开幕式现场作了非常精彩的发言,他的发言获得了现场嘉宾热烈的掌声,可谓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现将阎正先生的讲话稿整理如下,以飨读者: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终于来到了渴望已久的温州乐清。感谢高公博大师给我机会,这已经是第三次来,...

    103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王的盛宴:漫谈西南青铜礼乐文化[图文]
    王的盛宴:漫谈西南青铜礼乐文化[图文]

    展览开幕场景“王的盛宴——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展览正在贵州省博物馆举行,以七个单元分别介绍了蜀、巴、滇、夜郎、百越五种文化。展览体现了西南最高等级青铜礼乐文物研究的最新水平,可从学术角度进行品读。对普通观众而言,展览集聚了西南14家文博机构的馆藏青铜重器,是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精品文物展。近日,由贵州省博物馆等西南十余家文博机构共同举办的“王的盛宴——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展在贵州省博物...

    37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2024金龙贺岁——当代艺术名家吴成斌新春送祝福[图文]
    2024金龙贺岁——当代艺术名家吴成斌新春送祝福[图文]

    【艺术简介】吴成斌,出生于196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关山月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员、西安中国画院专职画家、西安古都书画院副院长、吴派书法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史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画韵中国杂志特约顾问、西安市大唐西市博物馆签约画家。多年来在艺术方面不懈追求,不断的致力于研究比较中集长安,岭南与金陵画派,各秉其风骨于一身容南派俊逸与灵秀,北派雄强与沉厚的...

    136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图文]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图文]

    “20世纪名家艺术系列特展——李詠森·冉熙·樊明体·沈绍伦·王碧梧·陆敏荪”前不久上海外滩展出,与约550幅精彩的水彩油画形成反差的是,几位曾与上海近现代美术史产生深刻缔结的老艺术家,却显得十分陌生。是什么原因导致城市美术记忆的逐渐失忆,未来又能否通过学术研究、国有美术馆和社会力量的努力,留住上海的美术记忆?樊明体《外滩黄浦江畔》水彩 纸本1979年2018年是上海美术教育家、水彩艺术家李詠森先...

    104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诗文飘逸    宦海沉浮 ——记晚清诗人、教育家、乡贤黄鼎瑞
    诗文飘逸 宦海沉浮 ——记晚清诗人、教育家、乡贤黄鼎瑞

    (一)“留诗数百篇,足傲卿相列。” 清永嘉举人吕渭英如是评价黄鼎瑞。黄鼎瑞,即晚清骚坛盟主黄梦香之子,近代著名诗人黄式苏之叔父。光绪《乐清县志》有载:“黄鼎瑞,字菊襟。幼颖异,侍父梦香古香楼中,即喜为韵语。弱冠,攻苦力学,补邑诸生,尝读书于白石山,经岁不归。既而肄业西湖诂经精舍,为山长俞曲园先生所激赏。光绪乙酉登贤书,五上春宫,四荐而不第。始入赀为福建直隶州州同,奉檄摄漳平,有惠政,三月即受...

    16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18和田玉收藏市场将会有哪些变化?[图文]
    2018和田玉收藏市场将会有哪些变化?[图文]

    和田玉是一种传统文化极为浓厚的一种标签,而古人一直说的:“君子比德于玉”,就是指的和田玉,因此被赋予了各种吉祥寓意与传奇故事的和田玉就成了众人追捧的收藏热品。但在经历了四五年市场的洗礼和调整,与其他收藏品类相同,和田玉市场也明显降温,商家的预期变得务实、买家出手变得理性。同时由于和田籽玉的减少,整个和田籽玉市场将出现明显的分化。这种分化将表现在玩料的分化:和田籽料越来越少、越来越贵这已是不争...

    85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清华大学戴顺智教授作品赏析[图文]
    清华大学戴顺智教授作品赏析[图文]

    戴顺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戴顺智画集》、《戴顺智线描集》、《线描造型艺术》、《戴顺智小品画集》、《戴顺智肖像作品集》、《戴顺智水墨画集》、《戴顺智新作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材《考前素描指导》、《考前速写指导》、《绘画基础入门》等。戴顺智:牧牛情境,溶于血脉中国的绘画对画马画牛有着独特的审美情感。如果说画马大都是缘起战争征伐、...

    31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化腐朽为神奇的赫普沃斯雕塑奖进行时[图文]
    化腐朽为神奇的赫普沃斯雕塑奖进行时[图文]

    消防水管、手雷、玻璃纤维甚至是宽檐帽等这些现成品,给予了英国艺术家迈克尔·迪恩(Michael Dean)以经济衰败的灵感,它们也成为了威尔士雕塑家锡里斯·温·埃文斯(Cerith Wyn Evans)创作其豪华乐器艺术作品的原材料。华丽而混乱……,迈克尔·迪恩创作。图片来源:David Lindsay在位于英格兰西约克郡韦克菲尔德的艺术博物馆(The Hepworth Wakefield)...

    93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1十大文化创意事件 [图文]
    2021十大文化创意事件 [图文]

    视觉中国供图时间在加速,时间也在变缓。有人困在时间里,有人则冲出了时间的约束。在行将告别2021之际,回看这一年时间长河的水面,总会有一些耀眼的“光斑”跃入眼帘。它们或让凝滞的时间流动得快了一些,或抓住了一些飞快消逝的美好事物的尾巴。不忘一些有意思的事,是为了抵抗平庸。而在有意思的事当中寻找意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1.菜市场里书法展5月1日,艺术家邱志杰的书写计划——“民以食为天”...

    200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记著名花鸟画家---黄鹤庚[图文]
    记著名花鸟画家---黄鹤庚[图文]

    黄鹤庚,湖南双峰县杏子铺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省分会会员,湖南花鸟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奥林匹克书画院名誉院长,桂林炎黄书画院特聘教授,画圣吴道子书画院研究员。作品赢得了各界人士认可和众多机界收藏,文化报,中国书画报,湖南日报,娄底日报,科教新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作品获得了文化部批准举办的全国书画大赛金鼎奖,授予全国美术百杰,多次入选全国书画...

    67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涉刀成铸歌大风——王岩和铜雕
    涉刀成铸歌大风——王岩和铜雕

    夫铜者,国之重器也!铜雕,兴于夏晚,盛于商周。入唐宋则渐入佳境!从洛邑抗鼎,到武后立朝,从马踏飞燕,到司母戊鼎,从抓铁留痕,到淬火成铸,铜,再现大美无言,大国匠心!煌煌文明,悠悠华夏,铸铜之事,已越千年也!“铜”,五行属金,有收获丰收之意,“黄”,则代表正大气象,有驱邪避凶之寓。铜雕,即以铜为原料,结合美术,雕刻等技艺,表现自然,古朴,原始,神秘之美。早期的铜铸,多以青铜,紫铜为铸,用途亦广。主...

    24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墨韵抒心致 神采亦激扬——余昌宇大写意花鸟作品解读[图文]
    墨韵抒心致 神采亦激扬——余昌宇大写意花鸟作品解读[图文]

    余昌宇,字鲸,号渔翁,1942年生于湖北省仙桃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中国书画艺术名家专项课题高研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高研班导师,中国职业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北书法创作研究员。在当代国画美学形态中,大写意艺术是最具笔墨韵味与生命情怀的。然而想要表达这份情怀,画家必须具有扎实的笔墨功底,深厚的学养积淀,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优雅的人格气质。这些层面都让看似简单易行的大写意艺术,在具体落...

    29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牛年牛画:当代画家尹育虎作品赏析[图文]
    牛年牛画:当代画家尹育虎作品赏析[图文]

    金牛报春天地暖。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牛是吉利和贵气的符号,也是踏实和勤奋的象征。古老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又让牛成为坚贞爱情的图腾,甚至在古代,牛是人们所认为的吉祥的星宿,这足见牛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人来说,牛不仅是勤劳朴实的劳动伙伴,更是和人精神相通的心灵之友。于是牛成了诗人赞颂和歌咏的对象,成为画家的纸上常客,牛的精气神在文人的笔墨中得到彰显,因之被赋予了更多的诗情画意。在这个温暖和煦的牛年...

    52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揭秘黄花梨:黄花梨为什么这么贵[图文]
    揭秘黄花梨:黄花梨为什么这么贵[图文]

    黄花梨,古无此名,古书一般称它“花梨”,也叫“花榈”,后来才被称为“黄花梨”,以区别现在的“新花梨”。《本草纲目》有降香的记载,称其木屑泡水可降血压、血脂,做枕头可舒筋活血。因此,海南黄花梨亦称“降压木”。黄花梨颜色温润,深受明代文人的喜欢,而到了明朝末年,黄花梨就被砍伐殆尽。黄花梨生长周期极长,极难成材,现在市场的海南黄花梨的新料基本绝迹,所谓的黄花梨多为产自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进口的花梨木或香...

    109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