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下半叶欧美艺术发展的轮廓很难勾勒。
批评家特里·史密斯曾说:这就像试图描述时间一样,我们都知道它的存在,也很难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它不像传统艺术史,可以从文艺复兴一直到印象派有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这一时期艺术流派的共性似乎只能用前卫一词来说明。前卫的概念更接近其法语原意——先头部队,表达了艺术创作不断与传统背离的性质。前卫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两条线索:第一种意义上的前卫和现代主义相关,以形式主义为特征。对20世纪中后期西方艺术最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抽象表现主义和极少艺术的出现。
诺克(梅尔文·塞缪尔) 剥皮 188×298cm
画布喷枪喷绘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后现代主义”成为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词汇。从文学、音乐、建筑、绘画到影像,这一概念从抽象的哲学领域进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抽象表现主义被看作是现代主义的最后一次艺术运动,也是后现代主义的第一次运动。在抽象表现主义的后期,格林伯格提出了“色域绘画”的概念。他在《走向更新的拉奥孔》一文中指出,艺术的发展是自身的变革,马奈提出的“为艺术而艺术”就是要排除绘画的文学性、戏剧性和描述性,追求色彩、线条等绘画自身的语言表达。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都是由媒介所决定的。正是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极少主义出现了。极少艺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马列维奇刻板的几何抽象,以及杜尚在20世纪20年代的现成品。作为一种艺术运动,极少主义发生在美国而不是欧洲。它强调非个人化、非情感化、非身体化,是对抽象表现主义中情感化的反动。极少主义从抽象表现主义发展而来,其最大的成就反映在雕塑上,以卡尔·安德烈、唐纳德·贾德为代表。
前卫艺术的另一支是从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而来。这是前卫艺术中虚无主义的根源,是对传统艺术的蓄意反叛。波普艺术、新现实主义、观念艺术都是这种意义上的前卫艺术。
拉尔夫·戈英斯 沙发上的一对 132×113cm
画布油画 196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在美国,波普艺术最初是一种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应,因为波普艺术家要求回到人物形象,排除艺术中的个人因素。达达艺术被看作波普的先驱,所以波普艺术有时也被称为“新达达”。波普艺术是一个以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为基础的艺术运动,繁盛期为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主要发生于美国和英国。在美国和英国,波普艺术是用大众的、流行的方式展现世界,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揭穿艺术世界的高雅,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其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艺术和生活被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波普艺术题材广泛,例如,约翰斯的“国旗”、“靶子”和数字的绘画,劳申伯的拼贴与“可乐罐”“标本鸟”、以及从报刊杂志剪下的图片的综合绘画。
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选择“金宝汤罐头”、“可口可乐”等超市货架上最常见的食品图像,以石墨与丙烯来模拟机械复制的效果。几乎同时,玛丽莲·梦露的肖像也大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通过对图像的不断复制,安迪·沃霍尔表明了景观社会下图像对大众的控制。
与波普艺术密切相关的另一场艺术运动,是被称为欧洲波普艺术的新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艺术家鼓吹回归现实,反对抽象表现主义的抒情性,要求避免所谓的小资产阶级具象艺术的陷阱。因此,新现实主义艺术家用常见的物品通过拼贴和集合来说明时代的现实。同时,他们也是反拼贴技术的发明者,主要体现在对“撕裂”广告的使用上。瑞士雕塑家让·丁古利,是新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无作用的运动讽刺了现代社会中机器统治人类的现实。
“观念艺术”大约出现在1967年前后,其含义最早可以追溯到达达主义,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到70年代。80年代之后,观念艺术已是一种常态,成为当代艺术重要的表达形态。在观念艺术中,表现形式或题材是次要的,思想和意义才是展示的核心内容。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前卫艺术发展具有两个新的趋势:其一是具象绘画开始重新被重视;其二是文化的多元化。1978年在美国惠特尼博物馆举办的绘画展览,被认为是绘画回归。这种回归最早从欧洲开始,在德国被称为新表现主义,在法国被称为新野兽主义,在意大利被称为3C或者超前卫。美国的新表现主义主要是受到德国的影响。70年观念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市场很萧条,因为观念艺术的反商业性和形态多样化使其难以被收藏。所以,绘画的回归也是艺术市场的需要。
伊万·鲁本尼科夫 女歌唱家 162×123cm
画布油画 1981年 中国美术馆藏
新表现主义主要体现在绘画,也影响到雕塑,代表人物包括:德国的巴塞利茨、伊门多夫、基弗、柯布林、吕佩尔兹,意大利的基亚、克莱门特、库基、帕拉蒂诺,美国的库什纳、施奈贝尔、萨尔。新表现主义绘画一般画幅很大,笔触迅即,有时在表面使用原材料,如稻草和陶片等,具有强烈的感情特征和和主观性。它们一般是具象的,但大多是激烈、痛苦的题材,形象有时被淹没在翻滚的笔触中。在批评家看来,新表现主义绘画是有意画坏的,并且忽视了所有的绘画传统技法。
20世纪80年代以后,德国获得快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强国。这使得德国民众民族主义高涨,呼唤文化的复兴。德国新表现主义可视为德国精神的体现,巴塞利兹认为德国艺术的特点就是“丑陋”,所以新表现主义主要都是“坏画”风格。新表现主义风格不好总结,只好用“坏画”的概念来概括。在人们看来,坏画是一种天真、原始的状态。但是,新表现主义代表的具象绘画的回归,并不是欧洲从文艺复兴开始再现性绘画传统的回归。当代绘画更关注的是消费社会下图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绘画的意义并不在于如何在平面中更好地表现三维空间,重点在于将当代社会的问题以及艺术家深刻的思考展现出来。
20世纪80年代后,欧洲思想界开始对自己的政治与文化进行反思,即反思文化上的强势和优越感所带来的问题。当然,西方艺术作为强势政治的代言,也存在着问题。在经历过强劲的创新实验之后,西方艺术开始为思想的贫困和形式的空洞而困惑。艺术家们开始关注曾被忽视的第三世界国家当代艺术的发展,使之成为创新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于是,多元主义风潮开始盛行。艺术家在艺术形式上反对极端、追求折中、不尚单一、力倡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