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何晓虎,1970年生于四川省自贡市,自幼习画, 1989 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名家,在校期间,多幅作品获学院收藏, 1993 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壁画研究生同等学位。现为美国The ART door基金签约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博物院特聘画家,中国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理事,香港国际画院常务理事、客座教授,一级美术师,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山水分会主任,中华诗词协会理事,中国国学研究会理事,中华国学文化艺术大使,香港国际书画院特聘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西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在中国当代彩墨画和水墨画领域深有建树,创新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泼墨泼彩和工笔画的优点,结合当代元素及西方油画光影色彩独创出艳丽、明快融冠中西的彩墨荷花和山水画系列作品,被喻为自黄永玉、袁运甫两位大师之后又一位“彩墨荷花之王”。独立绘制完成多项大型政府工程,数十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基金会和政府机构收藏。
《金碧大荷塘》160×200cm
中国太湖石文化与荷花
文/何晓虎
太湖石是中华赏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自古以来,石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石头里面有文章,有故事,有历史.自盘古开天以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都是与石头有关的动人故事。有史料记载的赏石文化始于商,而太湖石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闻名于世的,据《清异录》载:五代后晋时代开始有人玩赏,到唐代开始特别盛行。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他在府第归仁里和南郭的别墅收藏太湖石极富白居易称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可见其爱石之深。
《荷塘花香》90×120cm
白居易曾写有《太湖石记》专门描述太湖石,《云林石谱》中也专门有记载,而发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纲”指的就是太湖石,从而引起了农民起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著名太湖石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园林名石。太湖石分为水石和干石两种。 除天然形成的以外,太湖石也有匠人参与加工的。据明代林有麟著《素园石谱》记载:“平江(今苏州)太湖工人取大唐吴融的《太湖石歌》 中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干石则是4亿年前形成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材,或高一二丈者,先雕置于急水中舂撞之,久之如天成,或以熏烟,或染之色”。
《荷塘花香-2》68×136cm
《荷塘花香-3》68×136cm
太湖石是皇家园林的布景石材,是园林石的一种.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自然形成玲珑剔透,奇形怪状的观赏石。太湖石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它永不重复,一石一座巧构思,自然天成,是叠置假山,建造园林,美化生态,点缀环境的最佳选择,是一劳永逸的绿色工程。
《荷塘花香-4》68×68cm
《映日荷花》68×68cm
千百年来,赏石、藏石仅是封建帝王将相、士大夫文人等有闲阶级的独霸娱乐。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提高,广大劳动人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赏石、藏石已经成为群众性的日常文化活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个可喜的社会变化。
《太湖石系列-1》68×68cm
《太湖石系列-2》68×68cm
古人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把我们引入这种千古名石营造的意境之中。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昆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 太湖古称震泽,又“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石系列-3》68×136cm
故,古代地质造地运动遗留下了丰富的石材。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而实际面积受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大大缩减,湖底潜出,因此石材料虽然丰富。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即使其石使用便捷,由于环保而适当限制开采。太湖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石料,或单独摆设,或叠为假山。太湖石原产苏州洞庭山太湖边,由于长年水浪冲击,产生许多窝孔、穿孔、道孔,形状奇特竣削,自古受造园家青睐。太湖石有三种:白太湖石、青黑太湖石、青灰色太湖石。采石工人携带工具潜水取石,用大绳捆绑,吊上大船运往工地造园。 明画家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
《太湖石系列-10》68×136cm
《太湖石系列-11》35×90cm
《太湖石系列-12》35×90cm
《太湖石系列-13》45×76cm
何晓虎最近几年展览:
2013年6月《何晓虎个人画展》 广州
2014年 7月《何晓虎个人画展》北京
2015年5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80/90水墨大展》北京
2016年5月《艺舞春风-名家作品展》北京
2016年5月《五月光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校友作品展》北京
何晓虎绘画:
1992-1993年学生作品《秦汉之光》,《敦煌印象》,《京剧人物》等共11幅作品被学院收藏。
1995年为中国民航总局绘制大型彩墨画《万里长城》,《江南水乡》,《黄山云海》。
1996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全国青年美展,作品《墨韵敦煌》获优秀奖并被收藏。
1997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迎接香港回归全国书画大赛,作品《巍峨长城》获银奖。
1998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盛世中华全国山水画大展”,作品《西岳华山雄姿》获金奖。
1999年参加文化部主办“水墨丹青-迎澳门回归”,作品《映日荷花别样红》获金奖,并收藏。
2006年为中国质量协会质量保证中心绘制大型彩墨画《轻舟已过万重山》,《万山红遍》,《荷塘花香》。
2006年为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研发中心绘制大型彩墨画《泰山日出》,《黄山烟云》,《富贵满园》,《硕果累累》,《天山风云》。
2006年为美国世界商务联盟集团绘制大型彩墨画《长城万里尽朝辉》。
2006年为美国北美第一开发集团绘制大型彩墨画《泰山晨曦》。
2007年3月为America Hansen Finance Company Beijing Office(美国汉森投资)绘制大型油画《美国之晨》,绘制彩墨画《云漫春山 紫气东来》。
2007年4月为美国富兰克林基金集团绘制大型油画《美国精神》,《美国往事 文明之殇》。
2007年6月美国国际投资财团(北京)有限公司收藏彩墨画《双花争艳》,《荷塘月色》。
2008年1月四川省自贡市美术馆收藏彩墨画《荷塘双艳》。
2008年1月获得"2008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
2008年3月为Huntington Fund Group Beijing Office(美国杭庭顿)基金集团绘制大型油画《国会大厦》
2008年6月福建兴业银行收藏大型彩墨画《十里荷塘》。
2008年8月参加“奥运2008中国画大展”,《荷塘碧玉》、《荷塘双娇》获优秀奖,作品由组委会收藏。
2009年5月为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绘制大型彩墨山水画《桃李满天下》。
2010年7月华凯国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收藏彩墨画《荷塘盛景》,《风中的白荷》。
2010年9月山东泰德集团有限公司收藏彩墨画《荷塘秋色》,《泰山之晨》。
2011年6月四川吴氏私人博物馆收藏大型山水画《春回桃花源》,《唐人诗意系列之——春、夏、秋、冬》四条屏,大型彩墨荷花《清香之晨》。
2011年8月北京法瑞蒂服装集团收藏彩墨荷花系列《七月荷花红似火》、《荷塘照金辉》等5幅作品,山水作品《飞流直下三千尺》、《长城春辉》、《瑞雪山林》。
2011年10月北京永盛投资基金收藏彩墨荷花系列《荷塘花香》8幅作品,山水作品《水墨三峡》、《长城外面是故乡》、《春山听泉》。
2012年6月CCTV视频存储投资基金收藏彩墨荷花系列《荷塘花香》11幅作品。
2012年7月中国少儿发展基金会收藏彩墨荷花系列《荷塘花香》2幅作品。
2013年7月广州鞋业收藏《太湖石系列》作品4幅,彩墨荷花系列《荷塘花舞》3幅作品。
2014年9月内蒙古美术馆收藏《太湖石系列》作品1幅,彩墨荷花系列《荷塘花香》2幅作品。
2014年10月中国邮政收藏《太湖石系列》作品2幅,彩墨荷花系列《荷塘花香》2幅作品。
2014年12月浙江省美术馆收藏《太湖石系列》作品1幅,彩墨荷花系列《荷塘花香》2幅作品。
2015年5月北京鸟巢文化中心收藏《太湖石系列》作品1幅。
《太湖石系列-4》68×136cm
据白居易所著的《太湖石记》,说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诚哉是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今公之所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太湖石系列-5》68×136cm
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太湖石系列-6》68×136cm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