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美术展览馆大门口
古子城是浙江金华的一座古城,始建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以前,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金华城市之根,曾是该地历代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古城内有太平天国侍王府、八咏楼、永康考寓等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11处,文保点和历史建筑43处。在八咏老街这条富有特色的街区,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门口刻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对联。这里就是金华市大都会美术展览馆,初冬的一天,我和画家、浙江省收藏行业协会副会长叶向礼先生慕名而去,拜访了馆长李承先先生。
金华市美术展览馆馆长 李承先
邂逅:陌生男子带来大师精品
馆长李承先,1970年6月出生于浙江浦江,浙江大学教育学博士毕业,曾做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职教授,教育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先后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3部,80多万字,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获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省社科联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历任秘书、办公室主任、副院长、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美术馆馆长等职。他1995年开始涉足书画艺术品的收藏与鉴赏,工作之余于2000年在浙江浦江书画街开设画廊,2009年创办了金华市大都会美术展览馆,2012年注册成立浙江大都会拍卖有限公司。20多年来,除了大学本职的行政教学科研工作之外,从事书画艺术品的收藏、鉴赏以及交流工作,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甄别能力与经济基础。
书画大师展示墙
展厅
随着李馆长打开两扇红色的大门,我们沿着台阶走进了大都会美术展览馆,旋即被扑面而来的书画大师墙吸引了,其中有黄宾虹、张大千、林风眠等上百位画家。走到台阶最上头就是展厅,我们看到了馆藏中最精彩的部分——林风眠遗珍,一幅幅大小不一的莲系列油画作品。我们一边欣赏,一边听李馆长谈起了与林风眠大师作品结上奇缘的故事:
2013年5月下旬,一位中年男子携带若干幅尺寸很小,画在纸板上的署名林风眠的老油画,慕名找到李承先,说这些画是祖上遗藏之宝,有意出售。林风眠先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文化巨擘,是中国近现代以来一代绘画宗师,他的遗作是名符其实的国之瑰宝。看到中年男子带来的林风眠大师画作,凭李馆长多年接触书画、古董的经验,判断确属老画无疑,而且画面精彩动人,他当即决定买下。并且与中年男子约定,把家藏的所有老油画悉数拿出来卖给他,价格好商量,对方答应。之后,他通过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为国立杭州艺专,林风眠是该校的首任校长)胡钟华同志联系了美院油画系一位副主任,初步看后给他的意见是:一、确属老画无疑,二、确属林风眠绘画风格。得此意见后,他匆匆赶回金华。到约定日期,那中年男子如期带画而至,只见这次带来的作品精彩纷呈,题材丰富:仕女、裸女、荷花、风景、花卉等常见题材基本齐全,还有村姑、大海、黄山、线条构成的白衣油画仕女等罕见题材。材质有纸面、纸板和布面三种,主体为油画莲系列,还有黄山和人物铅笔速写稿以及黄山写生笔记本两册。想到收藏林风眠遗珍将成为镇馆之宝,李馆长激动不已,但又深感筹资购买压力之大,收藏保管责任之重。后经过几次三番的讨价还价,他于半月之内向亲朋借巨款给中年男子,得以如愿购藏这批林风眠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珍贵遗作。
通过交流,李馆长还从中年男子口中得知,之前中年男子已拿出少量纸板小油画在北上广和杭州、金华等地画廊上门销售,有的已上拍卖公司被买家拍走,后来才慕名找到大都会美术展览馆。但自始至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对方不肯留电话,也不肯告知真实姓名。为更好地丰富馆藏和保护好这批稀世珍品,经过一年半多方探访和跟踪,他又陆续追踪购回小部分林风眠的作品。为了守护这些国宝不至于二次散失,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收藏家和民间美术展览馆馆长的他顶着巨大的举债压力,四处筹措资金,尽他个人最大努力购得并虔诚收藏保管。
林风眠 |《红衣仕女》
41x41cm | 纸面油画
60年代初期创作
林风眠 |《秋林小屋》
35x39cm |纸面油画
60年代初期创作
心愿:让林风眠精品重见天日
后来,李承先馆长又先后请浙江博物馆书画部主任赵幼强先生、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杨桦林先生、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学君女士、广东林风眠艺术园姚远东方女士前往金华大都会美术馆欣赏原作,大家一致的感受是震撼和惊奇,觉得世上竟有如此惊人的文化奇事,简直不可思议。中国美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辜居一在撰写的《林风眠的黄山系列作品原作观感》中写道:根据林风眠先生1959年9月8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老年欣逢盛世》文章、林风眠学生潘其鎏回忆和收藏林风眠文革期间画作的事实、林风眠研究学者上海同济大学教授王泽良分析与林风眠一起上黄山写生的母亲席素华女士对话以及大量书籍资料,说明在1959年6月以后林风眠创作了一批黄山系列的绘画(速写、素描和油画)作品;林风眠先生“文革”前的绘画作品并未全部付诸马桶;林风眠先生“文革”前的绘画作品有多种“秘密保存方式”。
林风眠 | 《黄山云海》
23x26cm |布面油画
60年代期初创作
辜居一教授文中介绍:“2016年夏,在浙江师范大学李承先教授的专门邀请下,我有幸在浙江金华第一次亲眼欣赏了林风眠先生的黄山系列绘画(速写、素描和油画)作品原作。虽然这批原作(其中几幅作品见本文附图)创作时间迄今已逾半个世纪,纸张也日益苍黄,但原作中透露出来的艺术信息却鲜活如初、直击我心。林风眠先生的黄山系列绘画(速写、素描和油画)作品原作非常接近中国古代画论中提出的‘目识心记’,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运用绘画艺术的形式语言创作作品的高要求。凡是登临过黄山的人,都会对客观环境中的黄山景象有很好的印象。如何画好黄山,却是对非普通游客的画家的重要考验。而林风眠先生创作的一批黄山系列的绘画(速写、素描和油画)作品则全面地、成功地交出了有艺术质量的高分答卷。他以豪迈、飞速的笔触,壮丽的色调抒发了自己三十年夙愿得以实现的激动心情;同时也以非常具有表现力的绘画风格赞美了气魄很大的黄山景色。”
林风眠 |《莲塘之一》
39x40cm |纸面油画
60年代初期创作
林风眠 |《莲塘之二》
33x34.5cm | 纸面油画
60年代初期创作
辜居一教授认为:林风眠先生的这批黄山系列绘画(速写、素描和油画)作品原作与其它被收藏在金华的莲花题材等作品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系列化。这些作品原作都由小及大、忠实地记录了林风眠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沪期间的、艰辛探索的艺术之路。林风眠先生的这批黄山系列绘画(速写、素描和油画)作品原作与其它被收藏在金华市大都会美术馆的莲花图等系列作品能重见天日,不仅是林风眠先生的艺术之福,也是我们研究林风眠先生艺术者之福。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李承先馆长坚信,雪藏整整半个世纪的风眠遗作的重见天日,不仅仅是一个奇迹,而是林先生生前有意的秘藏,是一个跨越半个世纪的美丽约定,是一份无声的坚守,是一份含泪的守望。为此他不辱重托,以百折不挠的决心毅力来做好这件事情。为此,他曾给上级文化、文物部门、博物馆和中国美院及有关领导写信,说明了自己收藏到林风眠遗珍的前后情况,希望有朝一日这些国之瑰宝能收归国有,金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金华市美协还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出具了证明,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一些重要单位曾派专人与李馆长对接,并表达了对李馆长的敬意。
林风眠 |《莲塘之三》
36x39cm |纸面油画
60年代初期创作
林风眠 |《莲塘之四》
37x39cm |纸面油画
60年代初期创作
办馆:初心如磐弘扬传统文化
浙江有书画大省之称,而金华一直是一个重要角色。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子城已经成为开展文化观光旅游的重要街区和景点,市民文化休闲的主要场地之一,尤其是每逢周末,这儿已经成为收藏爱好者的聚集地。
2009年9月,作为浙江师范大学的一名学者,李承先多了一个头衔:金华市大都会美术展览馆馆长。他在古子城八咏老街上创办的美术展览馆有1200平方米 ,有效展线500米,拥有5个标准展厅以及配套宴会厅、休闲吧、创作室等功能区。大都会美术展览馆创办伊始,就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以及“真善美”的办馆理念。李承先笑言:熟悉美术的人都知道美国纽约有一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享誉全球。相比之下,他的“大都会”显得微乎其微,但他当时对建成一个浙中地区乃至全省、全国的美术展馆知名品牌还是充满了信心。
李承先馆长是浙江浦江人,一开馆他便出手不凡,举办了《源远流长·世纪回眸———浦江书画名家作品百年回顾展》。展出作品作者年龄时间跨度逾百年,浦江籍画家有30位之多。李承先说,浦江是中国书画之乡,自古文人辈出尤以书画成名者居多,所以开馆首展以浦江书画打“前锋”。展出的作品有张书旂的《桃花八哥》、吴茀之的《篱菊公鸡》、方增先的《枝上梅花已数点》、吴山明的《高原之花》……展出作品多为书画家们的精品力作,其中有的还是在《荣宝斋画谱》等权威出版物上发表过的作品。此外,还特邀展出了潘鸿海、刘健等8位非浦江籍的国内知名画家作品。首展作品价值数千万元,一个星期多的免费展览吸引了广大的金华市民和来古城旅游的海内外游客,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紧接着 9月23日,全市公安机关书画摄影作品展在金华市大都会美术展览馆隆重开展。这次展览展出了近200幅作品,均为金华公安民警、协辅警及其家属的原创作品,主题突出、意境深远。作品从不同侧面歌颂了人民警察恪尽职守、不辱使命的忠诚本色以及心系百姓、服务为先的民生情怀,刻画了新时期人民警察开拓创新、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全市公安机关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五化三治”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经过评选共有数十幅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获奖,《金华日报》陆续对获奖作品予以选登,在读者和广大市民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也对扩大该馆名声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一个民间展览馆举办了两场影响较大的展览后,一般来说馆里大家需要休整一下。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李馆长马上又亲自坐阵,开始紧锣密鼓筹备第三场展览。当年11月7日,来自各地的艺术爱好者们聚集在大都会美术展览馆,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聚合·中国画坛”法国独立艺术沙龙邀请中国画家提名作品展。这次参展的是齐辛民、周华君、周明明、张录成、程翔宇、李也青六位应邀赴法国巴黎展览的国内知名画家的优秀作品,此前已在国内多个城市巡回展出。在展览会现场,当地记者看到了一名特殊的观众———来自美国的Paol Lang,正拿着画册追着几位画家要签名,谈及他对此次画展的感觉时,他竖着大拇指连说了三声“Good”。他说,中国画对他来说太神秘了,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几场展览下来,通过展览卖出了许多画家的作品,李承先也尝到了开馆的喜悦。但李承先馆长说,其实赚钱并不是他最主要的目的,金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文化氛围浓厚,当初在古子城开设美术展览馆的目的之一就是营造一个书画收藏爱好者们“众乐乐”的交流聚会场所,这里是免费参观的,取名“大都会”,也是想大家都能来会会的意思。
通过多年不辞辛苦的努力和巨额的投入,如今大都会美术展览馆的馆藏也日益丰富,有历代陶瓷、铜器、书画等等,展览活动也由过去不停歇的展览转向以展出馆藏精品为主的形式。
林风眠 | 《大丽菊》
36.5x40cm | 纸面油画
60年代期初创作
林风眠 | 《绣球花》
30.5x39.5cm | 纸面油画
60年代期初创作
谈起收藏的酸甜苦辣,李承先说自己是历经艰苦,五味俱全,但其中更多的是一份坚守和责任。如收藏到林风眠先生的遗珍,实属一段奇缘。他说:“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融合中西开宗立派的艺术大师,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等不少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是他的学生。吴冠中称他是‘带着中国民间艺术的感情到法国学习艺术,并先从西方艺术入手理解东方艺术的精髓,经几十年的实践,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是用西方艺术的解剖刀来解剖东方艺术,再加上他本身的艺术家气质,使他解剖得比较深、比较透。’而艺术大师刘开渠则言:‘我觉得林先生的长处,或者说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认识到了中国古代伟大的艺术,但是他以另外的新的意识创造了自己的艺术……所以林先生的艺术在中国美术界,包括在世界美术界是独树一帜的新创造,具有很高的水平。他的作品可以说百读不厌。’绘画大师李可染更是直言不讳:‘我个人觉得他的画摆在世界现代绘画里,就是从文艺复兴之后到印象派的画家之中是毫不逊色的,甚至超过他们。’由于林风眠一生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以及他个人命运多舛,许多画作在特殊时期被定性为‘黑画’而遭到红卫兵多次抄家,虽然他十分勤勉,功力深厚且创作速度令人惊讶,但存世作品不多,甚至在他工作过的西湖之畔的中国美院和浙江博物馆,他的作品也少得可怜,因此他的遗作无疑是国之瑰宝,弥足珍贵。”
李馆长说,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对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进行专题阐述,是对文物工作赋予的新要求新使命。3月21日文化部就全面加强文物的保护利用表态称,拓宽文物流通渠道,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鼓励文物市场活跃有序发展,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所有这些使他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
在与我们即将握手道别之际,李承先馆长深情地说道;“这批林老遗珍从大的方面来说应该是属于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应该由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珍惜与传承。前不久我将林风眠大师的18幅油画小品以‘莲之风骨’为题在杭州西湖艺术博览会上展出,旋即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接下来有9幅大些的作品以‘风眠归来’为题将在本月21日开幕的22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出,相信会引起更大的轰动。另外我整理画作编著的《一代宗师林风眠油画水粉遗珍画选》也即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虽说,我为了收藏和保管这批大师遗珍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作为一名大学教授,面对这批国宝,再苦再难,除了虔诚、感动、敬畏之外,我内心一直坚守着一份文化担当与历史使命,始终坚持与林风眠先生在天之灵一起含泪守望,盼望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文化艺术圈的同仁们一起欢呼‘风眠归来’那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