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对立与合作:博物馆与当代艺术家[图文]

时间 : 04-04 投稿人 : 琅琅 点击 :

对立与合作:博物馆与当代艺术家 | 艺术知识图片来源网络

徐梦可

1668年,罗斯皮里奥西家族在罗马的一座教堂中举办了艺术作品展,展览囊括了众多老大师的绘画,却对当代艺术只字未提。这一举动让萨尔多瓦·罗萨颇为不满,他认为展览已故艺术家的作品是一种对财富的炫耀,这极大的损害了在世艺术家的利益。为此,他还专门组织了支持者绕城抗议。这种在如今看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的行为,却恰恰反映出展示、收藏与当代艺术家之间的微妙的矛盾关系,而这种“矛盾”在博物馆机制与语境中则显得更为尖锐和复杂。当博物馆开始进入当代艺术领域,裹挟其中的则是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当代艺术家本身在这种影响下,一方面拓宽了生存的可能,另一方面则由于博物馆的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与博物馆产生了一种对立与合作的复杂的矛盾关系。

公共博物馆的出现不过200余年,但其本身是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出现而出现的,真正作为“公共空间”的博物馆是不存在的。博物馆是一个批评机构,或者说是一种机构化的批评,展示什么、收藏什么、如何展示、如何收藏,这些选择都无可避免地带有着鲜明的权力态度。而对其所选中的艺术作品,博物馆则有着对这些作品加以圣化、维护、传播以及再生产的功能。而正是由于这种对作品的圣化、维护、传播以及再生产的功能,艺术作品的价值也就不再仅以其本身的形式作为依据了,依据要从博物馆之中获得。这样一来,艺术家本身的创作就在进入博物馆之后被消解了,作品的意义由博物馆本身的意义生成机制所赋予,这是一个从文本到语境的转变;同样,“艺术家”这一概念在博物馆之中也随着其作品意义的重构而被重构,当代艺术家在进入博物馆之时,成为一个博物馆意义生成机制中的一部分——他们的“艺术家”身份被博物馆所剥离了,成为另外一个共同体中的一部分。

当代艺术家们并非没有意识到博物馆的权威,艺术家们要对博物馆的这种强制性权威有所反抗。然而,艺术家对博物馆的这种意义生成机制的挑战,也正是博物馆所需要的。可以说,他们对博物馆的攻击,在一定程度上也变相地承认了博物馆的合法权。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新的艺术家、艺术现象(甚至是那些反机构的艺术家、艺术现象)的出现与艺术机构的扶持、发展是分不开的,而这种艺术机构也就理所当然地包括博物馆。

博物馆是需要当代艺术家的这种挑战的,但这种“需要”在博物馆的语境之中则显得隐晦且复杂。随着市场的完善和画廊的发展,博物馆在艺术系统中所占的分量已经开始有所下降,这导致了博物馆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鉴别力和权威性都遭到了质疑。博物馆成为一个在艺术现象、艺术批评和艺术作品发生之后的总结性场所。在这样的情况下,博物馆对当代艺术家的这种攻击可以说保持了一个“默许”的态度,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博物馆也依赖这种攻击和不满以获得下一轮的知识生产。在长期的发展下,博物馆逐渐选择将自身的权力因素掩盖起来,让它的意义建构和阐释合法化,并对当代艺术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包容,但是这种包容的实质是再一次消解这种革命性,并进行新一轮的艺术作品意义重构和圣化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当代艺术家也需要博物馆这样的意义生成机制。博物馆一方面对当代艺术家和其作品进行着消解和重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艺术品的“灵晕”,让作品成为艺术。正是因为博物馆出现以后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观看艺术的方式,突出了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减弱了其他因素,所以甚至可以说在博物馆出现之前,纯粹职业的“当代艺术家”并不存在。当代艺术需要积极的干预才能生存下来,而这种意义的消解与圣化,也成为一种当代艺术之所以可以存在的理由。

但是,博物馆的圣化功能和知识生产之间是有时滞存在的,博物馆的意义生成机制并非由博物馆本身就可以完成,它还需要仰赖整个艺术世界的配合。于是在这个时滞当中,艺术家们处于博物馆的历史之外,空间之内。当代的力量被制服,他们被赋予了一种外在于他们自身的身份属性,并强制性地被纳入到一个历史序列之中。他们的作品和他们本身被遮掩于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博物馆阐释之后,他们本身也处在了这种时空错构的历史的夹缝里。在这种夹缝之中,正如前文所述。“艺术家”本身的身份被消解,而被构筑成了一个博物馆之中的“当代艺术家”。

几个世纪以来,艺术体制和艺术市场在逐步完善和扩大,画廊、拍卖行、博物馆、收藏家、交易商、批评家、策展人等共同构成了一个运行中的艺术系统,而这个艺术系统也让艺术家不像过去那样可以轻易地直接面对公众、收藏和市场。简而言之,艺术家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在一个“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仅凭自己的个人认同就加入这个想象的艺术家共同体似乎已经行不通了,艺术家们需要权力机构的认可。但现行艺术系统中,这种“认可”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所以我们更加期待的,是博物馆被替代的可能。随着艺术体系的不断健全,这种对立与合作的关系或许会变得不再如此牢不可破,而博物馆中的“当代艺术家”们,也可以从这种错构的状态和身份的焦虑中跳脱出来,并进入下一重可能之中。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助理馆员)

相关文章

  • 洪洞县博物馆用文物串起洪赵历史脉络[图文]
    洪洞县博物馆用文物串起洪赵历史脉络[图文]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流传甚广的民谣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最大的一次人口迁徙,即明朝初年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事件。数百年来,洪洞大槐树被当作“家”,被称作“祖”,被看作“根”,成为亿万华人心目中的故乡。提起洪洞,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大槐树,根祖文化也成为洪洞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其实洪洞并不只有这些,这里还有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大型元代戏剧壁画水神庙壁...

    175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策展人的身份困境[图文]
    中国策展人的身份困境[图文]

    “策展人”作为一种称谓在当代艺术领域似乎代表着地位与话语权,在当今展览泛滥的艺术圈,国内“策展人”群体的规模也紧随展览数量的递增而日渐庞大,当该群体规模扩张到足以形成一个行业共同体时,各类“策展委员会”“策展人协会”乃至于“中国策展学”等概念便应运而生。那么,“策展人”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是否已形成独立的职业身份?是否扮演着艺术生态中不可替代的角色?是否稳定产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从而足以构建起一门新...

    154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巴黎的波希米亚生活 孕育了毕加索名作[图文]
    巴黎的波希米亚生活 孕育了毕加索名作[图文]

    亚维农少女,毕加索,1907,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对于《亚维农少女》及其开创的立体主义风格,评述已经太多。这幅作品并非灵光一现的产物,在它面世之前,毕加索就画了很多草图,他吸收了塞尚艺术的营养成分,又偷取了非洲部落面具的原始性。而我们不要忘记了,这幅作品诞生于何种环境?光影阑珊,声色犬马。如果没有住在巴黎,如果没有蒙马特高地,如果没有“洗衣船”工作室,20来岁的毕加索是否还会在彼...

    95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许化迟:艺术人生路,峥嵘岁月稠[图文]
    许化迟:艺术人生路,峥嵘岁月稠[图文]

    1978年,他花100多块钱买了张齐白石的画,父亲说他“买贵了”。1983年,他以20万元买下8000多张画,30年后价格翻了1万倍。他出生于艺术世家,与齐白石、黄永玉亲如家人。他擅画,懂画,富收藏,精鉴定,是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家。30多年以来,他充当着两岸与中外书画文化桥梁,担负着向世界推广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使命。国画家、鉴定家、收藏家许化迟因为在家族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九,所以黄永玉喜称他“小...

    112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被误读的“物派艺术”[图文]
    被误读的“物派艺术”[图文]

    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展览“挑战的灵魂”中,出生于韩国、后移居日本的李禹焕是代表东方的前卫艺术家之一,从20世纪中期以来,他曾参与和推动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物派”艺术理论的发展。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潘力的这篇文章中,解释了由“物派”的名称所导致的误读,并且通过李禹焕、关根伸夫等物派主要人物的作品及思想,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物派”。此外,他还提到,物派关注物体和空间...

    31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其命惟新者刘佑局是也[图文]
    其命惟新者刘佑局是也[图文]

    “ 刘佑局先生作为幻象主义绘画的创始人,他的作品表现了中西文化合璧的双重性格,同时又具有独立精神的文化品格,他开创了当代一种最新的画风。”—— 克里斯缇娜·亚赤蒂尼(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董事局主席)广东美术界近期的两则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一是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举行,并评选出广东百年美术史上的二十一位已故大师,始起李铁夫,止于杨之光,中间有何香凝、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林...

    100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祖国颂》:人民美术网特展
    《祖国颂》:人民美术网特展

    《祖国颂》李人毅绘祖国颂李人毅作亦趋老萍画鹤松,恩晖寸草祖国颂。①莲舟并著涉险阻,山腾海阔东方红。②注:①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不仅获得稳定安宁的生活,而且得到前所未有的社会与文化地位,有了安全感和幸福感,遂有了更为强烈的艺术创作冲动。除绘制这幅《祖国颂》之外,齐白石还画过构图、内容非常相似的《《松鹤旭日图》,赠送给毛主席。②“莲舟并著”出自唐·涨潮的《采莲词》中的“并著莲舟不畏...

    27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论画三题:书法与绘画[图文]
    论画三题:书法与绘画[图文]

    王冕 墨梅图题诗论画三题魏春雷不似之似油画、水粉之类,讲究色彩、笔触,在中国画中,色彩(包括墨)和笔触(用笔)称为笔墨。笔墨同油画、水粉的色彩、笔触一样,与造型不可分割,却也一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谓“似与不似之间”,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如用墨或金粉、银粉等单一色彩来表现自然的五彩缤纷,用朱砂来画竹子,等等。据说有人问苏轼何来朱竹,苏轼则反问岂有墨竹?启功有诗说:“墨竹世所稀,朱竹亦何有?随...

    103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画家王铭海[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画家王铭海[图文]

    【艺术简历】王铭海,1963年生人,祖籍河北怀安,内蒙古包头市人。职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包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艺财富签约画家,包头市政协书画院院士,包头市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外聘教师。包头书画创作展示中心“尚书堂”签约画家。北京八月画会创会常务理事。在2013年9月,由包头市文联选送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学习一年。师从苗重安、满维起、许俊、白云乡、张复兴等全国山水名...

    126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魏达志:中国书画艺术的经济学视野
    魏达志:中国书画艺术的经济学视野

    研讨会现场日前, 魏达志新著《中国书画艺术的经济学视野》北京研讨会在人民政协报社举行。 研讨会由人民政协报、中国书店、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支持单位有人民政协报文化周刊、全国政协《画界》杂志、人民政协报书画院 、《工美》杂志;协办单位有中国华侨画院、东京中国书画院、北京简帛书法研究院等;研讨会由深圳前海红筹互联网金融公司、深圳市众筹同业公会、深圳大学产 业经济研究中心承办。会议由2015...

    13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军旅题材作品在今天也可以很当代[图文]
    军旅题材作品在今天也可以很当代[图文]

    军旅题材作品在今天也可以很当代邓永秀《英雄传说》杨之光军旅人物画是那个时代的写真以人物画享誉全国的杨之光,亦被评论界认为是一位“与时代同行”的艺术大家。20世纪50年代中央美院毕业后至80年代初,是杨之光以肖像人物画为主的时期,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气质鲜明、性格突出的各行各业、多个少数民族的工农兵、文化艺术界知识分子等栩栩如生的劳动者形象,取得了令全国美术界瞩目的成就。...

    12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宏书法集[图文]
    陈宏书法集[图文]

    浙江乐清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入展第七、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99炎帝杯国际书画大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中国书法》、《书法导报》、《书法报》专题报道其书法。执着而不刻意业余而不草率—陈宏即出版作品集有感 朱培尔陈宏要出作品集了,特别欣慰。这件事准备至少有十年了,陈宏每年都会拿一堆作品来看,虽然每次否定的较多,过程也长了点,但是特别...

    145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两位师兄——小记孟云飞和邱海洋[图文]
    两位师兄——小记孟云飞和邱海洋[图文]

    张中行先生在其《负暄续话》中,曾写《两位美学家》一文,忆朱光潜和宗白华二位先生,并生发出由内而外追求美的慨叹。孟云飞与邱海洋,是我的两位师兄。一位是因了书法而结缘,一位则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友。二人之间虽素未谋面,所学专业亦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然因他们皆痴迷于武学,不仅可以坐而论道,起而还能亮拳,权且放在一起“青梅煮酒论英雄”。我与孟云飞同为河南驻马店籍,他是上蔡人,我是确山人。他由河南大学来京读...

    188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人工智能之于美术高考[图文]
    人工智能之于美术高考[图文]

    近来,随着精彩纷呈的跨年展和热闹的迎新活动余热褪去,美术高考成为时下美术圈最热的话题。总的来看,除了强调绘画的基本功之外,各大美术院校的考题力图求变,在框架范围之内规避套路化的应试。如果进一步看,在此基础上还出现了两个方向的演变趋势,这里暂且称之为传统型题目和创新型考题。相较而言,以国美为代表的院校,出题相对传统,操作性强,这类考题在几大专业美术院校中占大多数。而央美的考题注重创造性和考生的知识...

    113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逐渐增强的中国艺毯影响力[图文]
    逐渐增强的中国艺毯影响力[图文]

    红地菱形六角花缂毛毯近日一场重量级捐赠仪式在上博举行。著名华人文物收藏家李汝宽家族向上海博物馆正式捐赠90件长期流散在海外的珍贵艺毯,为上博的文物收藏又增添了一个新的门类。同时,也再度引来业界对于艺毯收藏的关注和探讨。收藏家海外购藏捐祖国李汝宽(1902—2011),出生于山东,是著名的爱国爱乡华人文物收藏家和学者。李汝宽移居海外后长期定居美国,于2002年回归故里山东青岛安度晚年。在美期间...

    139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