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德国ZKM中心 对未来的艺术畅想[图文]

时间 : 04-04 投稿人 : 嵘嵘 点击 :

德国ZKM中心 对未来的艺术畅想 | 美术学术

无论是博物馆、音乐厅,还是研究中心,用来形容ZKM都不恰当,因为它意味着2个博物馆,1个研究所,1所图书馆和1所实验室的集合。时至今日,和ZKM类似的文化中心可以说还非常少见:它将与艺术有交集的方方面面汇于一身,从创造与研究、展览与演出,到教育与拓展,保存与修复等等。一方面,它延续着长久以来传统博物馆的收藏和展览功能;另一方面,凭借它的研究员与客座艺术家在此创作,新的作品不断孕育出现。两方面合在一起:既有展出,又有产出,所以ZKM才称得上是一座新型的艺术中心,而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其创立的初衷,是成为“电子/数码时代的‘包豪斯’(Bauhaus)”,继续拓展德国在艺术创新领域在1920-30年代的前沿探索和影响力。

德国ZKM中心 对未来的艺术畅想 | 美术学术

ZKM艺术与媒体中心外景局部 ©ZKM

德国ZKM中心 对未来的艺术畅想 | 美术学术

ZKM艺术与媒体中心入口大厅局部 ©ZKM

德国ZKM中心 对未来的艺术畅想 | 美术学术

Sasha Waltz舞蹈与装置的结合, 2013-2014 ©ZKM

德国ZKM中心 对未来的艺术畅想 | 美术学术

Erwin Wurm作品»Truck«, 于卡尔斯鲁厄举办的国际艺术节 2015 © ZKM

德国ZKM中心 对未来的艺术畅想 | 美术学术

德国ZKM中心 对未来的艺术畅想 | 美术学术

Leandro Erlich作品”Pulled by the Roots”, 于卡尔斯鲁厄举办的国际艺术节2015©ZKM, Photo: Fidelis Fucks

· 艺术奖:跨地域 ·

在展览与研究之外,ZKM先后设立了三种国际艺术奖项,涉及媒体艺术与应用、也涉及电子音乐,其文化影响力亦不可小觑。

近年来最有活力的奖项当属App艺术奖。App艺术奖由ZKM发起,同时与软件集群EAS软件公司和CyberForum e.V.合作(CyberForum,德国最大的高科技商务平台)。设立这一奖项的初衷源于一个现状:“在现有的艺术标签下,以App手机应用为载体的创意作品找不到符合自己的位置。具有艺术性和高创新性的探索只收获了微小的回报。”评奖的标准,是能将“以App形式存在的艺术构思与有创意的软件实现相结合”。它的期许,是让App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德国ZKM中心 对未来的艺术畅想 | 美术学术

“App推动艺术,艺术推动App”, ©ZKM

德国ZKM中心 对未来的艺术畅想 | 美术学术

App艺术奖在世界上的足迹图,©app-art-award

从2011年至今,App艺术奖每年一届,至今已收到五大洲44个国家创作者和软件开发者的参选申请。同时,它已在北京、首尔、蒙特利尔、洛杉矶、芝加哥等世界上20个城市陆续展出,足迹遍及四大洲、十个国家和地区。也恰恰是它的新颖性,再加上App作品展示的易操作性,让如此规模的巡展成为可能。相比起来,确实是传统类型的艺术展难以实现的。

目前,该奖共设有四个奖项,包括“连接的艺术”、“共享”、“艺术+体验”以及“虚拟现实”,分别由不同的企业赞助。

“连接的艺术奖”寻求如何将真实与虚拟世界的信息障碍最小化;“共享奖”关注的是共享经济原则,甚于重视表面的艺术效果;“艺术+体验奖”着眼于多感官的人机交互方式,让用户体验更丰富;“虚拟现实奖”则着眼于对某一虚拟空间的艺术设计以及与人互动的可能性。

德国ZKM中心 对未来的艺术畅想 | 美术学术

AppArtAward 2016,Sharing: Thangs,Artist:Sammy Schuckert, David Paul, Alexander Müller, Alexander Quednau, Dominik Vincenz, Simon Walter, Samuel Nau

“共享奖”着眼于共享经济原则,而不只是表面的艺术效果;2016年该奖项的获奖作品叫Thangs,作者是Sammy Schuckert等7人。App Thangs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里人们可以在自己的关系网中分享有用的东西。它的显著特点是可以连入用户的电话簿。如果你的熟人也安装了这个应用,Thangs就会向你显示他们想借什么东西,从剪草机、家用电钻,到扑蝴蝶的网。

德国ZKM中心 对未来的艺术畅想 | 美术学术

AppArtAward 2016,Virtual Reality: Raum, 作者:Sascha Haus, Onat Hekimoglu

“虚拟现实奖”则着眼于对某一虚拟空间的艺术设计以及与人互动的可能性。2016年该奖项的获奖作品叫Raum(空间),作者是Sascha Haus 和 Onat Hekimoglu。

此前的4个奖项叫法有所不同,比如2014年的艺术创新奖,作品”Last Clock”的指向与如今的“连接的艺术奖”相近,尝试重新认识真实与虚拟世界的关系,寻找彼此之间有趣的衔接点。作者Jussi Ängeslevä, Philipp Bosch, Ross Cooper, Danqing Shi分别来自芬兰、柏林、伦敦和北京。

“Last Clock”是一件具有个人色彩的媒体艺术作品,它象征着客观时间、人所感知的时间和远端时间。像其他模拟时钟一样,”Last Clock”也有三个指针:秒针、分针和时针。当指针各自旋转时,在表盘上,一段实时影像就会沿着指针划过的弧形区域出现。随着三个指针的移动频率不同,三段时间弧反映出不同时间精密度所对应的空间节奏。

AppArtAward 2014创新奖”Last Clock”, 作者: Jussi Ängeslevä, Philipp Bosch, Ross Cooper, Danqing Shi

2015年的公众艺术奖获奖作品名为”Radwende”,作者Michael Volkmer(Scholz&Volkmer)。据德国自行车协会调查显示,威斯巴登市是一个不适宜骑行的城市。这不只是因为城市滞后的骑行基础设施,也是由于骑行文化尚未被关注。这一App的用意是记录自行车骑过的路线,以数据集成一张属于自行车的城市地图。这张图,实时显示着自行车交通情况,哪里需要自行车道?因而可以为城市的交通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与App相呼应,威斯巴登州立美术馆还展出了一台绘图机器,用于把全市的自行车路线通过图像带到观众面前。这个抽象的视觉化设计时刻提醒人们对少数骑行者的关注。可以说,Radewende App把市民的出行需求和艺术、环保联系在了一起,不失为一项富有社会热忱的探索。

AppArtAward 2015公众艺术奖”Radwende”,作者: Michael Volkmer(Scholz&Volkmer)

在四项奖项之外,还设有一高光关注版块,介绍更多有创见的参选作品。其中,2016年入选的作者Takemi Watanuki只有23岁,尚是一名日本岐阜情报艺术科学大学的学生。然而这却不是孤例,你若稍加留心便会发现,App艺术奖入选作者的年龄大多都在25-35岁之间,这一奖项的年轻化和开放性可见一斑。

· 什么使它与众不同?·

当人们在很多场合仍然把互联网、智能手机称为“新媒体”,而早在20年前ZKM已经设立媒体艺术保护部将影像艺术作为档案加以保护,着手梳理“电子艺术的历史”;在一些艺术圈的话语中,当人们还在为艺术的“新”、“旧”争得面红耳赤,ZKM已带着一种出离争执的中立态度去寻找新旧之间的对话、连接,乃至再次出发的可能。能够大胆地想象未来,同时把艺术恰当地置放在与社会的关系中,并且平等地面向大众,这也就是艺术借ZKM的宝地,所展现的跨越之奇美吧?

德国ZKM中心 对未来的艺术畅想 | 美术学术

Transsolar + Tetsuo Kondo(近藤哲雄), »Cloudscapes«(《云景》), 2015, © ZKM, photo:Harald Völkl

ZKM的现任馆长Peter Weibel,对其中心的使命有这样一段文字,容我冒昧翻译如下:

“ZKM艺术中心的目标,是连接专业知识与公众。我们一再质询既有的和已知的,以期对发掘创新有所贡献。我们能赶在别人之前发现(新的)艺术家。大多数博物馆害怕当代性,认为他们的观众也害怕当代艺术。ZKM则恰恰相反,我们认为,观众同我们一样不会害怕当代艺术;同时,我们作为博物馆也不畏惧大众。因此,最使我们感兴趣的,不是传统,而是当下和未来。在全球格局下,它们所涵盖的远比现代艺术和市场艺术更多。当今艺术的视野不再限于自我参照、自我繁衍,艺术也想改变世界:它吸取社会议题、应对其他领域的难题;它不只对政治感兴趣,更重要地是关注科学。这正是我们试图说明并想与您分享的——不只在博物馆现场,也在网上,通过我们的网站和许许多多其他途径。”

如果非要总结一点门道的话,我会说,是它的前瞻性、跨越性、公共性,让ZKM在世界新艺术的创造和推广普及中,成为一个独特的坐标。

借着它的视野,我们或许可以试着抽离一下:所谓新媒体艺术,或大而言之,“互联网时代的新艺术”,仅仅是占有最新技术、新手段的炫耀吗?你若是肯花上一天,去ZKM的展厅里逛一逛,看看它屏幕里的短片,读读墙上的文字,心里恐怕会有另外的答案。它能在数不胜数的艺术机构中独树一帜,其精彩不只关乎新技术、新媒介,更是新视野、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的集成;在错综复杂的新的时代背景里,它谋求为在艺术与人文、科技、经济、社会之间搭建新的桥梁。对于我们来说,前者学来不难,后者路漫漫其修远。

相关文章

  • 刘骁纯:指名道姓是最彻底的批评[图文]
    刘骁纯:指名道姓是最彻底的批评[图文]

    刘骁纯美术报:刘老师,您最近在做什么?刘骁纯:最近我的老毛病犯了,在家休息,养身体。有时候看看微信,看看最近美术界发生的大事,微信是一个好东西,我在微信里,就又“复习”了一遍美术史。美术报:刘老师,您在读书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难忘的事情?刘骁纯:我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上的学,那是1958年,进了学校先炼钢铁。当时中央美术学院的附中就在王府井那儿的隆福寺边上,那么一个小院,还弄个小钢炉,大炼钢铁...

    180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艺术市场未来全球化之争将加剧[图文]
    艺术市场未来全球化之争将加剧[图文]

    纽约亚洲艺术周上佳士得上拍的西汉鎏金铜熊形摆件香港巴塞尔将整个东亚的当代艺术藏家吸引到了香港,并开始吸引欧美策展人和收藏家;TEFAF在欧洲古典大师、全球艺术古董等领域占据优势的基础上,延伸了自己在当代艺术领域的话语;而纽约亚洲艺术周则倚仗一直以来对古董和中国艺术品藏家形成的强大吸引力。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纽约亚洲周上,博物馆、画廊以及拍卖行将从不同方向展现亚洲艺术。...

    167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章秋华艺术欣赏[图文]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章秋华艺术欣赏[图文]

    章秋华艺术简历中国美术家章秋华,1944年生于渐江温岭,号石塘山人,斋黄杨山庄、涨潮精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美术作品多次入选文化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举办的国家级展览,并多次获创作奖、优秀奖、金银奖及台州文化曙光奖等。被授于“世界华人艺术家”、“全国百佳书画家...

    180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工艺美术大师黄泉福: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化石[图文]
    工艺美术大师黄泉福: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化石[图文]

    《中国梦·祖国万岁》记者:王惠兵我们谈起雕刻艺术,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中国木雕第一人”黄泉福。2012年他被评为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黄泉福长于创作,精于设计,妙于画图,善于雕刻。他的木雕艺术之所以受到广泛喜爱,是因为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魅力和感人的精神力量,给人一种祥和的艺术感受,以高雅的艺术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使生活更加美好、社...

    152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装置艺术如何面对市场[图文]
    装置艺术如何面对市场[图文]

    徐冰 鸟飞了 装置作品 亚克力数位刻字 2001年(2017北京保利秋拍 成交价:690万元人民币)装置艺术在国内市场一直比较低迷。从雅昌艺术网的国内装置艺术拍卖记录看,中国装置艺术家作品拍卖超过100万元的总计41件,作者包括徐冰、黄永砯、谷文达等重要艺术家,其中最贵一件是徐震的《玩》,勉强超过1000万元。与以曾梵志、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周春芽等为代表的当代油画相比,价位相当“低廉”。...

    186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画家陈宝元——书画界最具收藏价值与潜力代表人物[图文]
    画家陈宝元——书画界最具收藏价值与潜力代表人物[图文]

    【艺术简历】陈宝元,北京市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艺术学院教授,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写作协会会员。宝元多年来研究、探索中国色彩山水画,把西方的色彩与中国山水的造型和神韵重新组合,结束了千年水墨山水随类赋彩的历史,开创了新古典绘画—中国色彩山水。宝元先后在北京前门城楼,南京龚贤故居、济南鲁班祠、西安南门城楼书画博物馆、扬州瘦西湖举办画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北京日...

    1522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势在必行的美术教育革新[图文]
    势在必行的美术教育革新[图文]

    当代艺术学者对教育的新时代革新如今,不少国内艺术家的作品和国外艺术家的作品相像,即便是在我们内心非常认同的国内艺术家,也可以看到其创作的模仿来源。更有甚者,国内有一定认知度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成名的西方艺术家作品几乎雷同,不得不为此思虑。“抄袭”和“借鉴”虽然类似,但形式上的照搬、照抄同基于理解对象的精髓、与自然特点有机结合地进行的再创造,有实质性的区别。形式上的照搬、照抄称之为“抄袭”,...

    132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新媒体艺术应该颠覆技术[图文]
    新媒体艺术应该颠覆技术[图文]

    对话 雷雅纳·坎托尼 莱昂纳多·克雷申蒂 2011钱梦妮近些年,“当代艺术”逐渐在中国各大美术馆、画廊、艺术机构、拍卖行树立起较为完整的一套社会认知。而“新媒体艺术”因为其天生与科技相关联,呈现方式与传统艺术手法迥异,又被认为是当代艺术之中较为另类,甚至更加先锋的类别。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里,许多重要机构推出的大型展览都关注了这个看似先锋小众的艺术类别,比如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馆“人机未来”...

    174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文物被"保护性破坏" 如何让岁月走慢些?[图文]
    文物被"保护性破坏" 如何让岁月走慢些?[图文]

    前不久,历史学者、作家张宏杰发表一篇文章,将位于安徽凤阳县的明中都遗址公园的建设,推上风口浪尖。他的微博视频爆料,明中都城墙的一处修缮工地,有工人用电钻将旧砖起掉,换上新砖;国家重点文物的城门里粪便堆积,已然成“公共厕所”;新砌的上城马道基石,用手一掰即松;甚至可能有工人倒卖古砖。凤阳县对于明中都城墙的破坏式维修,是一个典型。但这种维修方式,却已在全国遍地“开花”。其中反响最为强烈的事件是,去...

    40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收藏电子产品=收藏垃圾吗[图文]
    收藏电子产品=收藏垃圾吗[图文]

    [PConline 杂谈]众所周知,大师遗作珍品极具收藏价值,不但不会随着年代流逝降品,反而会因为年代的洗涤使作品不再冰冷,有了温度和情感,从而弥足珍贵。一个碗、一幅画拍出千万价格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那么推想到电子产品中,这些电子产品也能做到价值连城吗?美国少年亚历克斯从10岁就开始收集各种苹果设备,迄今已经收集到250多款苹果原型机和设备,其中包含非常稀有的Apple I。但是最近他不得不做出一个...

    91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翰墨丹青:走进当代画家张世彦绘画艺术[图文]
    翰墨丹青:走进当代画家张世彦绘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张世彦,1938年生,蓬莱人。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秘书长、漆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壁画专委会主任,数届全国美展、漆画展评委等职。壁画《唐人马球图》获六届美展、首届中国壁画大展和北京市颁奖,其毛织壁毯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奥委会。壁画《兰亭书圣》获美国国会、加州议会和洛杉矶市议会颁奖。壁画《我是财神,财神是我...

    113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品市场需走向消费时代[图文]
    艺术品市场需走向消费时代[图文]

    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可以说处于一种悬空的状态,只有大量处于闲散状态的收藏人群,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些收藏甚至并不算是艺术品。艺术品市场如果想寻求长远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实实在在的消费者并形成稳定的消费市场。但为什么消费市场如此难以形成呢?艺术消费市场为什么始终没有活跃起来呢?探究阻碍艺术品消费发展的原因,我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修养的缺失。众所周知,艺术品消费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持,...

    109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英国脱欧对艺术市场是好消息吗[图文]
    英国脱欧对艺术市场是好消息吗[图文]

    达明·赫斯特《IN》系列作品,表明支持留在欧盟。全球瞩目的“英国脱欧公投”在6月23日出结果,最终以51.9%投票率“支持脱离欧盟”而告终。这个结果对政治、经济带来了巨大震荡,文化艺术领域是否会受其波及呢?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向京华时报记者表示,“脱欧当然带来了不明朗因素,但亦有两年时间才完成,其间定会推出不少正面措施,甚至有新的商机。正如英镑贬值,应该对我们下周伦敦当代夜拍更加有利”。安...

    87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美国艺术中的图案装饰,多元化的挪用与编织[图文]
    美国艺术中的图案装饰,多元化的挪用与编织[图文]

    “乐在其中:1972-1985年美国艺术中的图案和装饰”近日在美国巴德学院赫塞尔艺术博物馆展出,呈现了来自美国各地的4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们自由地挪用花卉,蔓藤花纹,从伊斯兰建筑装饰到美国绗缝、壁纸等,他们唤起的是一个多元化的融合。展览重新思考了“图案和装饰”运动为战后美国艺术带来的影响,并探讨了女性化的,传统手工对美术界所提供的新见解。在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畔安嫩代,那里正讲述了艺术史...

    167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乔宜男 | 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创作现状与憧憬[图文]
    乔宜男 | 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创作现状与憧憬[图文]

    《美术观察》2023年第11期封面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创作现状与憧憬中国画的发展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流淌了两千余年,至今生生不息,“守正创新”是其得以延续的精神源泉。今天中国画的风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取舍、增减的结果,其中既有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也有因时而改、因势而变的鲜活特征。如同大河自西向东奔流,但一丘一壑的起伏却影响着河流的宽窄、流速,时而盘旋九曲、时而高瀑悬挂。因此,回顾影响中国画创作风貌...

    145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