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珉珉 点击 :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 | 美术理论

艺术简介

焦国辉,著名中国画画家、水彩画家、书法家。生于1937年。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师承吴冠中、白雪石、俞致贞等绘画大师。现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史馆馆员,山西省水彩画艺委会副会长。社会兼职:世界文艺家联合会终身理事,北京九州艺海高级顾问兼高级艺术指导,北京东方翰林书画院名誉院长,艺术人物杂志社荣誉社长兼创作委员,中华人民美术网特聘书画家,中国当代艺术家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焦国辉擅长中国画、水彩画、书法等。尤其擅长中国写意人物画、写意山水画和写意花鸟画。作者有深厚的中国画传统基础,又有坚实的西画修养,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二者相互渗透,中西贯通,既写实又写意,既有西画成分,又不失中国画的主体风貌。尤其在山水画方面,体现的比较明显,突破了传统的古代画法,另立新风。他的山水画凝重而明快,浑厚而清新,题材新颖,构图饱满,境界恢宏,气势博大,有较强的震撼力。其格调既高雅又通俗,二者巧妙结合,雅俗共赏,自成一格,深受专家和群众的青睐。近二十余年,作者专攻山水画,并归纳总结出一套继承和发展山水画传统的六法纲要:①写意与写实相结合,写意为基础。②线与面相结合,以线为基础。③墨与色相结合,以墨为基础。④结构与光相结合,以结构为基础。⑤气韵与气势相结合,以气韵为基础。⑥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传统为基础。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其作品多次参加省级与国家级美展,并在多种报刊、杂志、画册中发表与出版,部分作品在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及香港、台湾地区展出。部分作品由美国、泰国、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地收藏。有大量作品由国内画院、画廊、报社、杂志以及个人收藏。

作者的写意人物画《南巡》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山西第12届美展一等奖,并由多种画册发表。作者的写意牡丹、梅花、草书入展泰国国际画展,并分别获金奖与特金奖。1992年应邀赴意大利举办三人中国画联展。1998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焦国辉中国画》挂历。目前,作者的20余幅写意花鸟画由20多个出版社和刊物发表和出版,30余幅山水画由50多个出版社和刊物发表和出版,如《中国书画家》、《中国艺术博览》、《走进当代大师》、《当代名家经典》、《经典收藏》、《新领军人物》、《中国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家》、《当代中国画艺术名家》、《东方印象》、《中国国礼艺术名家》、《兰亭雅韵》、《前进的中国》、《感动世界的年度人物》、《神州艺术书画报》等。湖南省东方名人文化研究院连续3年出版作者中国画台历。兰州《华夏诗书画报》2011年8月发表作者山水画1个通版(12幅),并同时发表评论家唐美山的评论文章,给与肯定与推崇。

作者的水彩画多次参加省美展和全国美展、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香港中国水彩画大展,以及韩国、台湾水彩画大展。并被多种画册和刊物收录出版。1996年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焦国辉水彩画集》。1997年2幅水彩画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卷》出版。

作者的书画作品及辞条先后录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录》、《亚洲书画家人物录》等80余部大型画册与大型辞书。

作者喜欢写诗和格言。目前为止已有60余首诗词和格言分别发表在14种大型优秀诗集和大型格言集,并获优秀奖和金奖。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 | 美术理论

《山崖峭壁》160cm×96cm

雄杰伟丽独行己愿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

唐美山

中国画的三科,有人曾说,技法最完备的是山水画,最早成熟的是人物画,普及程度最高的是花鸟画。这种说法确实有道理:山水画从独立成科到宋元,无论是从创作的层面,还是从理论和审美的层面都已发展到了至臻至善的“完备”境地。从笔墨技法上讲出现了非常成熟的几十种皴法;从构图上讲出现了“三叠两段”、“一河两岸”、“三远”、“一角式”等经典式构建;从色彩上讲出现了“水墨山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金碧山水”等形式。山水画的这些成熟的“完备”程式,不但成为后人继承的“必修课”,也成了审美的“统一标准尺度”,更成了山水绘画观念的思维模式。有人把宋元山水画比作“唐诗宋词”,这个比喻是说其高度后人难以企及。的确,宋元之后,即在“完备”之后的山水画创作中,虽然出现了明“四家”,清初“四僧”、“四王”,但是他们的探索与创新并没有太大的建树,都没有脱离宋元山水的“完备”“成法”。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 | 美术理论

《高原翠湖》 96cm×180cm

真正意义的山水画创新是20世纪,李可染先生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又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融汇中西,位置惨淡经营,“墨与光”的关系处理独开生面,终于画出了他的“李家山水”;傅抱石先生以其非凡的才气、胆识、能力与性情创出了 “破笔皴”,画出了面目全新的山水画;张大千先生才华横溢,融古铸今,独抒己意,开泼墨泼彩山水画的新篇章;黄宾虹先生以书法之笔法入绘画,连点作线,层层叠积,使画面错落疏朗,乱中求齐,齐中求活,活中求神,气韵浑厚华滋,他结束了山水画的旧时代,开启了山水画的新时代。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 | 美术理论

《高山峻岭》 96cm×180cm

在近20余年的山水画创作中,良好的社会环境给画家们提供了千古难逢的创作环境,“艺术创新”成为了每个画家乃至整个画坛的最强音,画家们无不追求创新,无不自言有新。但实际上,纵观近20多年来的山水画,真正画出了新意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对于山水画的创新,为什么出现了如此徘徊不前的“高原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画家学养的浅薄与观念的糊涂,一是社会的浮躁与急功近利。画家们要么积学不够,要么才气不足,要么功力不到,要么路子不正,要么性情怪异,要么观念偏颇,终未出现像李可染、傅抱石、张大千、黄宾虹式的艺术人物。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 | 美术理论

《壶口奇观》 96cm×180cm

时值今日,在山水画湛蓝的天空我们发现了一颗耀眼的新星,把我们的眼前照亮。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非凡的能力,超人的勇气和唯精唯一的精神,50余年孜孜以求,立足传统,发展传统,以传统的笔墨形式与规律,汲取水彩画、油画、书法等的营养,画出了“敦厚凝重、雄杰伟丽、刚毅博大、丰富完整”鲜明风格的山水画,拓展了山水画新的艺术形式,成为继李可染先生之后的山水画大家。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 | 美术理论

《骆驼草下生锁阳》96cm×180cm

焦先生的山水画以“真”为主,以传统题材体现现代意识、时代愿望与精神,善以“画外意”与“意外妙”感染读者,令人耳目一新。在题材上他选择了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风情、文化作为他主攻创作的题材。众所周知,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最神秘,最令人神往的山脉,它长达2400公里,主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它座座伟岸巅峰雄插云霄,众多高峰永久银装素裹,5000年来它对中华民族,乃至亚洲民族产生了深刻的人格化影响。焦先生的山水画表现的这一题材可谓是个大题材,难题材,同时也是个好题题材。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 | 美术理论

《高原万寿山》 96cm×180cm

说它大是说它的山脉大,山峰大,气魄大,影响大;说它难是说它的面貌体验难,形式的表现难,主旨立意难,文化内涵挖掘难与性情寄托难;说他好是说它是一个形色势韵独特,极富诗性、哲学性和宗教性文化的地域。焦国辉先生是位具有远见卓识,独行心愿的艺术家。在他的70岁“从心所欲”之年,他将艺、将志、将道立于此。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天行之健,以一心一意,至勤至诚至专的追求,以超人的毅力与勇气,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攀登“珠峰”。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 | 美术理论

《高原秋色》 136cm×136cm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 | 美术理论

《冰峰朝晖》 96cm×180cm

我们知道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不画蓝天,不画白云,不画水中的倒影,构图多以“三叠两段”、“一河两岸”、“三远”等程式,技法以勾线、皴擦、点苔、渲染等方法表现,这些表现形式成为了表现山水的“必需模式”,但实际上以这种技法画的山水画更多体现的是作者笔墨逸趣与自我性情而对山水体势、特质、结构和纹理的表现而显得单薄,色彩也不够丰富。古人有古人的生存环境和审美情趣,社会发展到今天,画山水若仍照搬古人的东西,那可真是“食古不化”的“笨子孙”。尤其画西藏的山水和风土人情若在套用古人“模式化”的东西,那肯定不行。西藏的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水特别清,画西藏若不画蓝天白云和水中倒影,不但是“画材”取舍的遗憾,更是西藏“失真”的表现,西藏的山雄伟高大、峻险刚健、丰富博大,画西藏的山水就应用表现其特质的笔墨技法和图形构建来表现。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 | 美术理论

《西部风光》 96cm×180cm

焦先生深入体悟西藏山水的结构、形色、气势、神韵和内涵,他通过长期的探索,他认为应该用表现西藏“山水之真,自然之真,人文之真”的笔墨技法、色彩与构建画西藏。技法,古人成熟的各种技法他都“为我所用”,但他又都不用,原因是古人画南方山水的技法则不能用于表现北方的山水,古人用于表现泰山的技法再用来表现黄山就不行,各地的山水有各自的形貌,各山有各山形貌,古时交通不便,李成、范宽、米芾、黄公望未必到过西藏,若一成不变地套用古人的技法表现西藏的山水,那绝对是表现不出西藏山水的本质面貌和神韵的。要画西藏的山水就要用最能表现西藏山水的形质的技法,色彩与空间经营。焦先生经过反复比较和长时间探索,他以追求完整、丰隆、饱满与平衡的构图,以书法之笔法勾线,根据山水的具体形态、结构、纹理和气势,采取不同的皴法,如大小斧劈、长短斧劈、浓重斧劈、清淡斧劈、体面斧劈、虚实斧劈、牛奶斧劈皴、乱麻皴以及皴擦结合。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 | 美术理论

《西域风情》 96cm×180cm

焦先生特别强调一切笔墨技法都应当为造型服务,而不是造型为笔墨服务。新的技法会在不同的造型中应运而生,而不是生搬硬套传统技法。在设色方面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如果在某些局部用较浓艳的色彩,但在整体中仍然以墨为主。焦先生画山顶山坡积雪用留空白的方法,而不用白色,以保持和谐与统一。天当然是随物赋天蓝之色。焦先生西藏山水画以黑白蓝为主色调,有的每一幅有每一幅的主色调,以冷暖、强弱、明暗对比表现山水的瑰丽质感与雄伟气韵,画出了与众不同的西藏“真实”的山水。

相关文章

  • 换个角度看《鹊华秋色图》[图文]
    换个角度看《鹊华秋色图》[图文]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画心部分) 28.4×90.2cm 纸本《鹊华秋色图》是元贞元年(1295)赵孟頫(1254-1322)自济南路职位南返后,为友人周密(1232-1298)描绘其祖籍地貌景色之作。辽阔的江水沼泽地上,极目远处,地平在线,矗立着两座山,右方双峰突起,尖峭的是“华不注山”,左方圆平顶的是“鹊山”。在年代和内容方面,最有价值的一段文献自然是画者的题款和印章,画面上半中部靠左的...

    79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大足石刻:石窟艺术如何活着穿越千年?[图文]
    大足石刻:石窟艺术如何活着穿越千年?[图文]

    大足石刻 “释迦牟尼涅槃图“(俗称卧佛)前言: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开凿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鼎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迄今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点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是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重现金身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大足石刻艺术之冠宝顶山,对于其主持建造者——南宋高僧赵智...

    194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2021十大文化创意事件 [图文]
    2021十大文化创意事件 [图文]

    视觉中国供图时间在加速,时间也在变缓。有人困在时间里,有人则冲出了时间的约束。在行将告别2021之际,回看这一年时间长河的水面,总会有一些耀眼的“光斑”跃入眼帘。它们或让凝滞的时间流动得快了一些,或抓住了一些飞快消逝的美好事物的尾巴。不忘一些有意思的事,是为了抵抗平庸。而在有意思的事当中寻找意义,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1.菜市场里书法展5月1日,艺术家邱志杰的书写计划——“民以食为天”...

    200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法华镂空人物瓶赏析(图)
    法华镂空人物瓶赏析(图)

    法花镂空人物瓶带釉的瓷器大家见得很多,像珐琅器、七宝烧,还有青瓷、白瓷、青花瓷等,数不胜数,但带釉的陶器你见过多少?尤其是汉代以后,随着精细度更高、图案更精美的瓷器取代粗糙的陶器以后,就更加少见了。但少见并不是没有,像法花,就是其中很美丽的一种。法花,是上釉的陶器,它的釉和瓷器上的釉是相同的,只不过坯胎有所区别。笔者在藏友孙先生家见到的这个法花镂空人物瓶就可以称得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该瓶直...

    195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新莽时期宴乐图[图文]
    新莽时期宴乐图[图文]

    新莽女主人宴乐图壁画宴乐图与西王母图同出于一座墓中,位于墓室的墙壁上。由男、女主人宴乐图、观乐舞图和庖厨图四幅壁画组成,每幅壁画高0.41米,宽0.45米。庖厨图和男主人宴乐图位于西壁。庖厨图,中间是一位厨师,他坐在案前,手持长刀在切着食物,他的上部悬挂着禽鸟、老鳖和羊腿,右边有一人正在从地上的盆中舀取食物,两人的身旁各有一摞待用的耳杯和几个已盛好食物等待端上宴席的托盘,画面的下部是两名手托...

    190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埃及胡维古墓中的壁画[图文]
    埃及胡维古墓中的壁画[图文]

    胡维墓中的壁画近日,埃及文物部长哈立德·阿纳尼(Khaled Anany)宣布了一则消息,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在位于埃及萨卡拉金字塔群中发现了一座4300年前的埃及古墓。这座古墓中的壁画鲜亮如初,就和刚刚上完色一般,令人惊叹。甚至还有网友调侃,这是不是故意制造出来的假新闻吸引大家去旅游的。不过调侃归调侃,主要是大家难以置信几千年前的壁画竟然保存得如此完好。胡维墓中的壁画据埃及当地媒体报道...

    132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探索文创的未来[图文]
    探索文创的未来[图文]

    一、 “文创”的前世与今生“文创”即文化创意产业。早在1994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发布了一项名为《创意国度》(Creative Nation)的文化政策,首次强调了“文化”在经济、创新、市场、设计等相关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1998年,“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被英国明确提出,并给出定义:“来源于个人创意、技能和智慧,通过创造和利用知识产权(IP)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

    139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新媒体技术中的“文化温度”[图文]
    新媒体技术中的“文化温度”[图文]

    文化遗产是我们人类文化的珍贵记忆,是滋润我们心灵世界、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园。文化遗产的时间流变性,决定了其包含的“文化记忆”容易随着时代的久远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而被人们忽略、忘却或误读。这种“记忆”的消失不仅是失去一种文化的样态,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寄寓在文化遗产中的宝贵的人类智慧和精神血脉。如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进程当中,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让文化的传承变得有温度、有质感,是我们需要迫切...

    163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国际雕塑艺术节如何凸显在地性?[图文]
    国际雕塑艺术节如何凸显在地性?[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展览呈现方式,从宏观上来说,近几年来发生了一些转向:由艺术双年展、三年展、艺术节等国际普遍流行的展览规制慢慢向艺术介入公共场域转变,譬如雕塑、装置大地艺术节等更微观的方式转变。如果说艺术双年展等形式规制承担了更多艺术谱系的梳理、学术整理、艺术传播与交流的功能,包括大家熟知的上海双年展、成都双年展、广州三年展、银川双年展等,以成都双年展为例,在2011年提出的主题“溪山清远”,就...

    39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李福惠先生竹画赏析[图文]
    李福惠先生竹画赏析[图文]

    李福惠作品画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古往今来,画竹名家辈出,如宋代文同、元代吴镇、明代夏昶,清代石涛、郑板桥、吴昌硕等,无一不是在追求竹的崇高精神境界。我国著名画家李苦禅在画竹的同时写诗赞竹道:“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他赞赏竹的品格,推崇竹的精神,崇尚一个人要像竹子那样有气有节。竹,心虚、节坚、常青、傲寒……它...

    137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艺术品成为资金安全的最有效工具[图文]
    艺术品成为资金安全的最有效工具[图文]

    美国银行业投资人黛布拉·布莱克夫妇(Debra and Leon Black)2005年以2700万美元拍得的布朗库西《空中之鸟》。此作品在当时创下雕塑拍卖的最高价。在近20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中,一些成功的商业大佬都不约而同的与艺术发生着关系。这其中既有私人家族如洛克菲勒家族、罗斯查尔德家族等也有顶级机构如BMW(宝马)、Mercedes-Benz(奔驰)、(万宝龙)、大众、LVMH(路易威登...

    170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浅析“国潮”消费趋势背后的文化思考[图文]
    浅析“国潮”消费趋势背后的文化思考[图文]

    “国潮”元素在当前愈发流行,在文化与消费领域的发展趋势愈加迅猛。最近川报全媒评论理论部联合川报全媒体集群MORE大数据工作室推出《双十一“国潮”消费问卷调研》,数据说明:“90后、00后成‘国潮’消费主力军,李宁、鸿星尔克在‘国潮’领域的大众认知度较高,占比分别达26.3%、10.27%,而从‘国潮’商品的类型来看,消费者购买的‘国潮’商品超过半数(57.53%)集中在鞋帽服饰、文创产品领域。”...

    166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梵高也曾将浮世绘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图文]
    梵高也曾将浮世绘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图文]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浮世绘是版画,所以总是希望在背上文浮世绘。浮世绘的风格多样,尽管它并不够精致,它甚至有点野蛮和粗犷。和中国的版画不同,中国的版画总是带着点枯藤老树昏鸦的文人气质,浮世绘是完全开放的,它能把春宫图批量生产,也是旧时代给别人解闷的方式。在17世纪,中国的努尔哈赤践踏着草原,势必要拿下中原王朝。浮世绘只安安静静的记录着故事,历史,想象,和一些慰藉。尽管也有不少手绘的作品,那是为了赋...

    86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画家】吕拴保作品欣赏[图文]
    【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画家】吕拴保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吕拴保,独立艺术家,河南省渑池县人。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书法专业。后入北京画院、国家画院研修写意中国画。师承吴昌硕、李可染等前辈大师。从小钟情书画,也爱古典诗文。不喜繁闹喧嚣,拒绝结社入会。常独处一室,习书赏文,尤其喜欢中国画的写意花鸟,潜心钻研,勤学苦练。其笔下之鹭鸟,笔墨精炼,融汇中西,形神兼备,风格清新。他喜欢闲游江湖,自然界中的白鹭早已成为他心中灵魂的伴侣。洁白的羽毛,修...

    19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再构东方美 中国独立珠宝设计师诠释“新中国风”[图文]
    再构东方美 中国独立珠宝设计师诠释“新中国风”[图文]

    提到中国风的珠宝,人们脑中第一印象就是金玉满堂的富贵相,金戒指、玉手镯,翡翠坠子弥勒佛——这些中国传统珠宝除了在婚庆典礼上短暂地端上台面以外,似乎就没有其他的舞台可以发光发热。然而在中国珠宝风格的刻板印象越来越沉重的时代,仍然有一批年轻的珠宝设计师致力于打破这种观念的桎梏。他们用自己的理解重新解构并诠释新语境下的中国风珠宝,让人眼前一亮之余,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知。5月中旬,一场名为“...

    186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