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焦国辉,著名中国画画家、水彩画家、书法家。生于1937年。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师承吴冠中、白雪石、俞致贞等绘画大师。现为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史馆馆员,山西省水彩画艺委会副会长。社会兼职:世界文艺家联合会终身理事,北京九州艺海高级顾问兼高级艺术指导,北京东方翰林书画院名誉院长,艺术人物杂志社荣誉社长兼创作委员,中华人民美术网特聘书画家,中国当代艺术家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焦国辉擅长中国画、水彩画、书法等。尤其擅长中国写意人物画、写意山水画和写意花鸟画。作者有深厚的中国画传统基础,又有坚实的西画修养,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二者相互渗透,中西贯通,既写实又写意,既有西画成分,又不失中国画的主体风貌。尤其在山水画方面,体现的比较明显,突破了传统的古代画法,另立新风。他的山水画凝重而明快,浑厚而清新,题材新颖,构图饱满,境界恢宏,气势博大,有较强的震撼力。其格调既高雅又通俗,二者巧妙结合,雅俗共赏,自成一格,深受专家和群众的青睐。近二十余年,作者专攻山水画,并归纳总结出一套继承和发展山水画传统的六法纲要:①写意与写实相结合,写意为基础。②线与面相结合,以线为基础。③墨与色相结合,以墨为基础。④结构与光相结合,以结构为基础。⑤气韵与气势相结合,以气韵为基础。⑥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传统为基础。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其作品多次参加省级与国家级美展,并在多种报刊、杂志、画册中发表与出版,部分作品在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及香港、台湾地区展出。部分作品由美国、泰国、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地收藏。有大量作品由国内画院、画廊、报社、杂志以及个人收藏。
作者的写意人物画《南巡》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山西第12届美展一等奖,并由多种画册发表。作者的写意牡丹、梅花、草书入展泰国国际画展,并分别获金奖与特金奖。1992年应邀赴意大利举办三人中国画联展。1998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焦国辉中国画》挂历。目前,作者的20余幅写意花鸟画由20多个出版社和刊物发表和出版,30余幅山水画由50多个出版社和刊物发表和出版,如《中国书画家》、《中国艺术博览》、《走进当代大师》、《当代名家经典》、《经典收藏》、《新领军人物》、《中国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家》、《当代中国画艺术名家》、《东方印象》、《中国国礼艺术名家》、《兰亭雅韵》、《前进的中国》、《感动世界的年度人物》、《神州艺术书画报》等。湖南省东方名人文化研究院连续3年出版作者中国画台历。兰州《华夏诗书画报》2011年8月发表作者山水画1个通版(12幅),并同时发表评论家唐美山的评论文章,给与肯定与推崇。
作者的水彩画多次参加省美展和全国美展、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香港中国水彩画大展,以及韩国、台湾水彩画大展。并被多种画册和刊物收录出版。1996年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焦国辉水彩画集》。1997年2幅水彩画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卷》出版。
作者的书画作品及辞条先后录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录》、《亚洲书画家人物录》等80余部大型画册与大型辞书。
作者喜欢写诗和格言。目前为止已有60余首诗词和格言分别发表在14种大型优秀诗集和大型格言集,并获优秀奖和金奖。
《山崖峭壁》160cm×96cm
雄杰伟丽独行己愿
——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山水画艺术赏析
唐美山
中国画的三科,有人曾说,技法最完备的是山水画,最早成熟的是人物画,普及程度最高的是花鸟画。这种说法确实有道理:山水画从独立成科到宋元,无论是从创作的层面,还是从理论和审美的层面都已发展到了至臻至善的“完备”境地。从笔墨技法上讲出现了非常成熟的几十种皴法;从构图上讲出现了“三叠两段”、“一河两岸”、“三远”、“一角式”等经典式构建;从色彩上讲出现了“水墨山水”、“青绿山水”、“浅绛山水”和“金碧山水”等形式。山水画的这些成熟的“完备”程式,不但成为后人继承的“必修课”,也成了审美的“统一标准尺度”,更成了山水绘画观念的思维模式。有人把宋元山水画比作“唐诗宋词”,这个比喻是说其高度后人难以企及。的确,宋元之后,即在“完备”之后的山水画创作中,虽然出现了明“四家”,清初“四僧”、“四王”,但是他们的探索与创新并没有太大的建树,都没有脱离宋元山水的“完备”“成法”。
《高原翠湖》 96cm×180cm
真正意义的山水画创新是20世纪,李可染先生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又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融汇中西,位置惨淡经营,“墨与光”的关系处理独开生面,终于画出了他的“李家山水”;傅抱石先生以其非凡的才气、胆识、能力与性情创出了 “破笔皴”,画出了面目全新的山水画;张大千先生才华横溢,融古铸今,独抒己意,开泼墨泼彩山水画的新篇章;黄宾虹先生以书法之笔法入绘画,连点作线,层层叠积,使画面错落疏朗,乱中求齐,齐中求活,活中求神,气韵浑厚华滋,他结束了山水画的旧时代,开启了山水画的新时代。
《高山峻岭》 96cm×180cm
在近20余年的山水画创作中,良好的社会环境给画家们提供了千古难逢的创作环境,“艺术创新”成为了每个画家乃至整个画坛的最强音,画家们无不追求创新,无不自言有新。但实际上,纵观近20多年来的山水画,真正画出了新意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对于山水画的创新,为什么出现了如此徘徊不前的“高原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画家学养的浅薄与观念的糊涂,一是社会的浮躁与急功近利。画家们要么积学不够,要么才气不足,要么功力不到,要么路子不正,要么性情怪异,要么观念偏颇,终未出现像李可染、傅抱石、张大千、黄宾虹式的艺术人物。
《壶口奇观》 96cm×180cm
时值今日,在山水画湛蓝的天空我们发现了一颗耀眼的新星,把我们的眼前照亮。著名艺术家焦国辉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非凡的能力,超人的勇气和唯精唯一的精神,50余年孜孜以求,立足传统,发展传统,以传统的笔墨形式与规律,汲取水彩画、油画、书法等的营养,画出了“敦厚凝重、雄杰伟丽、刚毅博大、丰富完整”鲜明风格的山水画,拓展了山水画新的艺术形式,成为继李可染先生之后的山水画大家。
《骆驼草下生锁阳》96cm×180cm
焦先生的山水画以“真”为主,以传统题材体现现代意识、时代愿望与精神,善以“画外意”与“意外妙”感染读者,令人耳目一新。在题材上他选择了喜马拉雅山脉和西藏风情、文化作为他主攻创作的题材。众所周知,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最神秘,最令人神往的山脉,它长达2400公里,主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它座座伟岸巅峰雄插云霄,众多高峰永久银装素裹,5000年来它对中华民族,乃至亚洲民族产生了深刻的人格化影响。焦先生的山水画表现的这一题材可谓是个大题材,难题材,同时也是个好题题材。
《高原万寿山》 96cm×180cm
说它大是说它的山脉大,山峰大,气魄大,影响大;说它难是说它的面貌体验难,形式的表现难,主旨立意难,文化内涵挖掘难与性情寄托难;说他好是说它是一个形色势韵独特,极富诗性、哲学性和宗教性文化的地域。焦国辉先生是位具有远见卓识,独行心愿的艺术家。在他的70岁“从心所欲”之年,他将艺、将志、将道立于此。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天行之健,以一心一意,至勤至诚至专的追求,以超人的毅力与勇气,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攀登“珠峰”。
《高原秋色》 136cm×136cm
《冰峰朝晖》 96cm×180cm
我们知道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不画蓝天,不画白云,不画水中的倒影,构图多以“三叠两段”、“一河两岸”、“三远”等程式,技法以勾线、皴擦、点苔、渲染等方法表现,这些表现形式成为了表现山水的“必需模式”,但实际上以这种技法画的山水画更多体现的是作者笔墨逸趣与自我性情而对山水体势、特质、结构和纹理的表现而显得单薄,色彩也不够丰富。古人有古人的生存环境和审美情趣,社会发展到今天,画山水若仍照搬古人的东西,那可真是“食古不化”的“笨子孙”。尤其画西藏的山水和风土人情若在套用古人“模式化”的东西,那肯定不行。西藏的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水特别清,画西藏若不画蓝天白云和水中倒影,不但是“画材”取舍的遗憾,更是西藏“失真”的表现,西藏的山雄伟高大、峻险刚健、丰富博大,画西藏的山水就应用表现其特质的笔墨技法和图形构建来表现。
《西部风光》 96cm×180cm
焦先生深入体悟西藏山水的结构、形色、气势、神韵和内涵,他通过长期的探索,他认为应该用表现西藏“山水之真,自然之真,人文之真”的笔墨技法、色彩与构建画西藏。技法,古人成熟的各种技法他都“为我所用”,但他又都不用,原因是古人画南方山水的技法则不能用于表现北方的山水,古人用于表现泰山的技法再用来表现黄山就不行,各地的山水有各自的形貌,各山有各山形貌,古时交通不便,李成、范宽、米芾、黄公望未必到过西藏,若一成不变地套用古人的技法表现西藏的山水,那绝对是表现不出西藏山水的本质面貌和神韵的。要画西藏的山水就要用最能表现西藏山水的形质的技法,色彩与空间经营。焦先生经过反复比较和长时间探索,他以追求完整、丰隆、饱满与平衡的构图,以书法之笔法勾线,根据山水的具体形态、结构、纹理和气势,采取不同的皴法,如大小斧劈、长短斧劈、浓重斧劈、清淡斧劈、体面斧劈、虚实斧劈、牛奶斧劈皴、乱麻皴以及皴擦结合。
《西域风情》 96cm×180cm
焦先生特别强调一切笔墨技法都应当为造型服务,而不是造型为笔墨服务。新的技法会在不同的造型中应运而生,而不是生搬硬套传统技法。在设色方面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如果在某些局部用较浓艳的色彩,但在整体中仍然以墨为主。焦先生画山顶山坡积雪用留空白的方法,而不用白色,以保持和谐与统一。天当然是随物赋天蓝之色。焦先生西藏山水画以黑白蓝为主色调,有的每一幅有每一幅的主色调,以冷暖、强弱、明暗对比表现山水的瑰丽质感与雄伟气韵,画出了与众不同的西藏“真实”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