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巴黎漫步,一不留神可能就会路过毕加索曾经发过呆的窗口,萨特消磨过时光的咖啡馆。就在那个被誉为巴黎最黄金的时代,却孕育了一群在遭遇和作品上都呈现出悲剧色彩的天才……
20世纪初的巴黎以优雅、知性、灵动的姿态,迎来了不同国度的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超级富豪、时尚娱乐人士……他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这里,制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绚丽,并在20年代达到了顶峰。
电影《午夜巴黎》中的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
电影《午夜巴黎》中毕加索的情人、模特阿德里亚娜
电影《午夜巴黎》就是伍迪·艾伦写给这时期的巴黎的一封情书。男主角吉尔随着马车穿越到上世纪20年代的名流派对中,他阴差阳错地认识了海明威、毕加索、菲茨杰拉德、达利等。在吉尔眼里,20年代的巴黎才是“LaBelleEpoque”(美好年代)。
电影《午夜巴黎》中的巴黎风光
吉尔沉浸在那个艺术至上的年代中欲罢不能,他再也不想回到现实世界中。与此同时,一群穷艺术家共同分租,住在塞纳河左岸的蒙帕纳斯阁楼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一个弹性、多元、自由且充满想象力的人际网络。
这群艺术家的创作风格难以用一个词涵盖和归类,艺术研究者只依据他们活跃的区域,统称他们为“巴黎画派”。如今,他们的代表人物举世闻名,作品价值连城。
俄罗斯的夏加尔
夏加尔是犹太人,他从小敏感而内向,喜欢坐在屋顶俯视城镇,乐于享受孤独。13岁那年,当全家人都习惯用夏加尔画画的帆布保护房间的木地板时,他鼓起勇气告诉家人:“我要当画家,去过不同的生活。”
母亲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送他去艺术学校。于是,夏加尔卷着自己破破烂烂的素描踏上独立的求学路,当他置身于被古希腊、古罗马的石膏像包围的画室中时,他开始对所有的素描法则和基础训练感到悲哀与无奈。
夏加尔早期的作品带有毕加索蓝色时期的影子,并且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但不久以后,夏加尔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910年,夏加尔如愿以偿地来到巴黎,他如饥似渴地接受着现代艺术的洗礼。被马奈、莫奈、塞尚、梵·高、高更、马蒂斯和毕加索等大师影响,还结识了莫迪里阿尼。印象派对光与色的偏执,野兽派和立体派对构图的新理解让反对传统的夏加尔颤抖、激动和疯狂。
夏加尔与毕加索
而梵·高和高更使用颜色时充沛的表现力则让夏加尔找到了同类,他们都不在乎绿色的脸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
在蒙帕纳斯这个巴黎的小街区摇摇欲坠的“蜂房”公寓里,夏加尔默默作画,直到塞纳河从晨雾中浮现。他对巴黎着迷,并以访客的身份孜孜不倦地描绘着自己对这里的新鲜感受。
我们可以畅想回到那个自己向往已久的黄金时代,却不一定能够承受隐藏其中的代价和痛苦。狄更斯在《双城记》开头中曾经写道: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这也是最好的年代。
在这个梦一般的城市里,夏加尔的眼睛愈发明亮,他所创造的这些梦境充满朴素和温存。
三五成群的画家朋友在经过“蜂房”时,常常不忘丢一颗石子叫夏加尔一起出去玩,但夏加尔始终不能完全融入,容易产生被众人淹没的焦虑。他不敢让马蒂斯来看自己的作品,多次路过画商瓦拉德的门口,也下不了进门的决心。渐渐地,夏加尔对故乡的想念之情也不断滋长。1914年6月,夏加尔重返故乡并与深爱的未婚妻加拉结婚。
回到俄罗斯的夏加尔原以为自己只会短暂停留,结果“一战”爆发,他应征入伍。十月革命让犹太人获得了平等的公民权利。革命之后,前苏联任命夏加尔为维捷布斯克艺术代表,进入聚集着大量先锋主义者的人民艺术学校当主席。
回到俄罗斯的夏加尔原以为自己只会短暂停留,结果“一战”爆发,他应征入伍。十月革命让犹太人获得了平等的公民权利。革命之后,前苏联任命夏加尔为维捷布斯克艺术代表,进入聚集着大量先锋主义者的人民艺术学校当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