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夏)
中国当下的艺术市场是具有强支撑的独特性发展可能的行业市场吗?从艺术品本身的特点与其所产生的交易可能看来,艺术市场本身在这个问题上可以确定其未来发展是光明的。仅仅在于具有当下社会背景的艺术市场是缺乏艺术市场应有的独特的价值属性存在的,这种缺乏是一个市场要良性发展所必须的存在。既然是谈及市场,那么避免不了的是经济规律,而艺术市场往往好用艺术品的稀缺性来说艺术品的价格问题。艺术品的价格评估系统是一个很抽象的存在,一个从根本上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都不能确定的市场,本身肯定不是商品市场,而更像是一个具有实体物品交易的金融产品市场。
艺术市场本身是一个多元产品的市场,可以涉及诸如金融附加、元素衍生、理念产品等等,然而在中国现有的艺术市场仅为一简单的实品买卖交易,其他如艺术金融则是有文交所的近乎于诈骗的传销敛财行为;而中国的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开拓阶段,模式与思路仍然十分落后,而艺术品的理念和版权更是尚待开发的地带。
市场人员与专业人员的分工
艺术市场的行业弱点
艺术市场的不稳定性在中国不是基于其本身,而是作为投资领域的附庸而存在的,投资渠道缺乏的经济环境,决定了艺术品这种具有特殊属性的产品能够作为保值增值的存在,然而如果仅仅因为这一点,那么艺术品大概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只需要并入同类型的投资产品市场中便可以了。之所以艺术市场还能有其独立的存在,是因为其产品本身拥有独特性,然而如果艺术市场的从业人员不加强艺术市场中市场层面的独特性,那么艺术市场的存在自然发展是要更为闭塞和单一的。
艺术品作为市场产品的属性存在时,它具有商品交易的意义,然而商品本身的独特性是由生产者决定的,从艺术品而言那便是艺术家所创造的,若就市场而言,从业人员对于艺术市场的现状和发展的把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当下中国艺术市场的从业人员多是艺术出身,然而市场性的人员很少,艺术市场中的不少企业还在人员缺乏、方向单一、分工不明的状况下,基本少在艺术市场中的艺术品市场是存在这样的情况的,业务、销售、产品各个层面都由同一群人负责,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的部分本身就是专业的,而从现状来看,艺术市场的市场专业人员是由负责业务的艺术专业人员代替的。而在这样的状况下,无论是市场的开发,亦或市场中产品的销售,都归结于一个以眼前利益为目的的销售卖货式经营,这样的经营是把艺术品本身的投资属性作为核心的利益来获取市场认可的,然而这种认可是不具有市场的独特性的,要做到艺术市场的长远发展,需要尊重其市场的独特性并作为发展方向进行。
投资性与审美及文化性的偏重
投资并非艺术市场的核心属性
相对于市场中所拥有的其他投资产品,艺术市场中的艺术品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存在,这种存在是一种偏向于具有审美和文化层面的追求的产品,这应该是艺术市场发展的主要依据,将产品的审美性和文化性作为主要属性而并非投资性。
在注重投资目的的艺术市场中,艺术品扮演着市场中货币符号的兑换者的角色,投资属性的过于强大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品在艺术市场中的流通周期,在高风险高回报的状态下,大量的艺术品流通都处于短期高频率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艺术市场是危险的。而能够长期持有的往往是有特殊融资能力的企业与个人,这种长期持有可滋生的是另一种套现模式。然而这两种类型都是基于投资为主导的艺术市场所导致的。审美与文化的主导性价值反而在这种市场中是不重要的,书画市场以名头为重,协会主席、副主席、理事、会员各有各的价格,画院院长、教授、副教授又是自有自的客户,与其说买的是艺术品,看好的不过是这东西买回去的升值空间,审美与文化自然更不必谈。
在大资本进驻的艺术品投资在媒体宣传上看来是风风火火,实则中国艺术市场地域性十分明显,可以划分来看:北京玩的杂,什么地方的都有;上海来的精,海派发展出的支脉多;江苏的较单一,金陵、新金陵再加批当代水墨;广东则是岭南画派的主流了。然而这种各具特点的市场风格,却又在事实上是不太来往的。广东的东西拿南京是很难走的,这是一个闭塞的市场环境。就如同艺术市场作品当成国际硬通货,流通时却发现本希望在欧洲巡回卖高价,结果是出了荷兰就卖不掉的境地。
在一条本就混乱的路上,要走远那是困难的。主体不明,且流通市场地域化明显,市场专业敏感度较低,都制约着艺术市场独立和健康的发展,然而要改变这种状况,不仅是要从政策上考虑对于规范艺术市场的各种细分市场原则,如版权问题、创意市场、拍卖市场等等所现有的极大影响艺术市场发展的版块,更要从市场本身考虑,长远的发展必然是建立在市场中个体的优质和良性发展上的,企业或者个人不在艺术市场中扮演更为健康的买卖角色,难免出现在眼前的整个艺术市场自然也是混乱不堪的。
艺术市场从性质上而言也是市场经济的部分,并没有特殊性。正如同想要通过一剂强心针把面临衰亡的人重新健康地救回人世一般困难,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没有捷径走的,当下面临的最急切的问题是真正的艺术市场需要的多元化、专业化,而非被资本绑架的服务于资本的一个附庸存在。
作者简介:
文夏,现为环太湖艺术博物馆策展部负责人,原北京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记者、展览评论人,微信自媒体《美术史知识大全》创始人,书画美学研究者。
(原文刊发于《艺术品投资》2015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