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谭力勤:思维艺术的方式需大胆转变[图文]

时间 : 03-20 投稿人 : 珂儿 点击 :

谭力勤:思维艺术的方式需大胆转变 | 艺术百科  谭力勤,现为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和美术部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美国SIGGRAPH数码艺术协会常务理事。加拿大康戈迪亚大学美术硕士和谢尔丹学院荣誉动画学士后。谭力勤:思维艺术的方式需大胆转变 | 艺术百科谭力勤构思、吕微微绘 《百心脏》概念效果图1~2

当技术不断飞跃改变世界,艺术家谭力勤认为思维艺术的方式需大胆转变——

前不久,人工智能对弈人类的新闻,令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人工智能的身上。人工智能是否终将战胜人类?所谓的“技术奇点”是否会快速降临?成为很多科技迷们探讨的热门话题。

但很少有人想过,“奇点”临近对艺术世界意味着什么。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谭力勤却在2006年前后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名为“奇点艺术”的新概念,并于2013年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奇点艺术”课程,同时招收了数名奇点艺术研究生。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也把“奇点艺术”列为数字艺术专业必修课。他认为,在“后智能”的奇点时代,插上科技翅膀的艺术世界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蜕变。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金叶

什么是“奇点”?

大家听过数学“奇点”、物理“奇点”、宇宙“奇点”等等。但目前我们所谈的奇点是以雷·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所阐述的“奇点”,简单地说就是两方面:一是人工智能将超过人的智能这一临界点叫“奇点”,此时代很快就会到来;二就是人工智能跟人的智能高度融合阶段,被称为奇点时期。而奇点艺术,就是研究奇点时期的艺术。这个研究和量子物理、智能机器人、生物医学、纳米科技、智能打印、智能穿戴、智能材料、太空科技、能源生态等科技都有密切关系,主要是研究当这些“技术奇点”获得迅猛发展之后,它们将对人类艺术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冲击。

我一直喜欢冲浪头

跟着变化和感觉走

广州日报:您最早钻研传统中国人物画;后加入“85思潮”,做了不少实物装置作品;出国后,投身于数码艺术;现在则提出“奇点艺术”的概念。我感觉您走的道路越来越“科幻”了?

谭力勤:你说的对,我一直处在不断转向的过程中。原因很简单,艺术潮流本身是不断变化的,我跟着艺术变化和个人感觉走。这应该来源于我的个人敏感性,我是一个喜欢变化和挑战的人。“85思潮”的时候国内就有艺术家评论我,说我是弄潮儿,总喜欢冲浪头。喜欢冲浪的性格,有好处也有坏处,它促使你不停迎接新的挑战,但也决定了你无法在某一个艺术领域待得太久。

广州日报:奇点降临之后,艺术会发生怎样的蜕变?

谭力勤:目前奇点艺术研究大多为概念构思设计和预测阶段,有些构思作品需要等待技术的成熟才能完成。我的研究是让艺术家做好准备,迎接该时期的来临。但奇点艺术的蜕变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所有艺术材料都是智能的,比如油画布、画笔、颜料都可以拥有智能。它们可以自我调整结构和色彩,富有力度和情感,甚至具有自身学习能力。

2。生物技术将使具有生命的生物体发生巨变,人类会和纳米机器人融合从而变为后人类;只要人类愿意并立法允许,动物和树木都可以拥有高智能。

3。还有纳米技术,它可以创造世间的一切,当然包括艺术。全沉浸式虚拟技术突破,使人类可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奇点艺术时代收藏方式也将巨变

广州日报:用酷炫科技创作的艺术,是不是比用毛笔、刷子等架上艺术更好、更打动人?

谭力勤: 从艺术角度来看,它们没有优劣之分。新的生产力确实会淘汰旧的生产力,但艺术中,新的和老的可以同时存在。运用先进科技进行的创作,也不见得比架上艺术更打动人。但艺术要创新,人类要进步和变化,就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而且,我要提醒大家,即便是老的创作方式,在未来也逃不掉技术奇点对它的影响。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画笔、画布本身都有了智能,除非你刻意抵触它。而且,技术奇点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到来。

广州日报:艺术的表达,观念更重要,还是技术手段更重要呢?

谭力勤:两者都重要。但我知道在当代中国的艺术界,比较重观念。但科技正在冲击整个世界,作为艺术家,完全回避这件事,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在SIGGRAPH(一个集科学、艺术、商业于一身的CG展示、学术研讨会)做过评审主席和项目负责人,该机构对艺术品的评审标准就是艺术家呈交艺术品时,必须同时附上观念阐述和技术阐述。观念上需新的思维,技术上也要有新的应用或创新。

广州日报:当奇点艺术成为未来社会主流,它会不会对艺术品收藏市场也构成冲击?

谭力勤:在奇点艺术时期,收藏方式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都是实物收藏,未来会有纳米收藏形式,把所有的藏品放在一个微纳米尺度的小地方,需要时拿出来,用纳米技术扩大便可。虚拟现实收藏则是另一形式。

未来工具很智能

写生素描无需学

广州日报:目前国内艺术界,架上艺术仍是主流。现在提出更加富有科技色彩的“奇点艺术”概念是否为时尚早?

谭力勤:在“85思潮”的时候,我曾发表一篇名为《中国艺术的未来特征》的文章。我有一个基本观点——未来指导现在,并预测即将到来的艺术社会会发生的事情。这篇文章当时获了奖,但遭到很多人反对。但其中的许多预测,十年之内基本上全都实现了。

美国许多未来学家都是对未来充满敏感性的人,往往在当下的现实中显得比较突兀。着眼于未来和着眼于当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而绝大部分中国人,没有让未来指导现在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文化中强调的是面向过去,让历史、经验、教训指引我们。而我反复强调的思维方式是:让未来指导现在,历史只能给我们提供参考。

在西方,很多人在研究未来,包括艺术领域,最突出的是建筑未来学。事实上,艺术史上很多艺术的大转向,都是受建筑哲理的影响,比如后现代主义。这是因为西方建筑学从古至今都有研究未来的传统,此外,建筑本身受科技影响力度大也是缘故之一。但最终,建筑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也可以这样说,建筑未来学引导了建筑艺术发展的方向,建筑艺术又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转变。

中国目前处在经济发展的阶段。大家都很实惠、很实际,艺术界谈的最多的都是钱的事,谁有心境去研究艺术的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个研究未来艺术的形态,就显得特别异类。

我深知这个未来艺术研究的价值所在,特别是在当下的中国,不仅不是太早,还极为迫切。我们不能老跟着别人走,不能老等到他国进入强智能时代而迅速制作奇点艺术的时候,我们才跟上。目前我们的艺术界——包括理论界,对技术的歧视和排斥太厉害,当然也有不少有远见的艺术前辈和年轻人在呼吁未来艺术的研究,从而指导今天艺术的全面发展,如彭德和皮道坚教授。但由于大多数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对目前世界的技术发展没有兴趣,这种呼声得不到重视,其实这会阻碍中国艺术的发展。我希望以我的研究,以“未来指导现在”的观点,引起部分国内同行对未来艺术研究的兴趣和注意力。

广州日报:我们的艺术似乎离科技很远,相对于欧美国家,科技本身是否就是我们的短板?

谭力勤:我认为这不是技术的差别。中国纳米材料的研究水平,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世界最轻的材料在中国产生,世界最长的纳米材料——碳纳米管也在中国。我们的科技水平在某些方面并不落后于西方,但艺术家不关心这个,更谈不上把它应用到自己的艺术中。而国外有一大把紧跟技术的艺术家们,然后马上将其应用到他们的艺术中, 如生物艺术家爱德华多·卡茨,纳米艺术家姜提·赫尔维茨等;而中国大多数艺术家对于科技没有兴趣,缺少了解,都在埋头画画,专心赚钱。

广州日报:对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奇点艺术时代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学习方式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素描、写生还重要吗?艺术家需要具备哪些新的素质?

谭力勤:素描、写生这些技巧性的东西,将来是不需要学了。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将来我们的绘画工具都会具有智能。它们的技术是完美的,将比人类写生得更好、更准确、更富有变化和情感力度,因为你可以向它输入情感、上载思想,它甚至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AlphaGo战胜棋手,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它具有自我学习、纠正和调整能力,而这样的能力,将来我们的画笔都可以具备,所以艺术家不需要再去学习很基础技巧性的东西。

在奇点时期,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不是他的技巧,而是爆发性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凌驾科技的能力。请注意“爆发”这个词语。因为届时,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是一种融合的状态。《奇点临近》一书中就阐述过,如果纳米机器人与人类大脑神经融合并运转,那将意味着个体人的智能相当于现在地球上所有人类智能的总合,也就是提高了六十亿倍。在这个背景下,对奇点艺术家而言,如何培养一种凌驾于科技的能力,以及把科技和人工智能综合爆发性地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

  • 临悟居士 张书玉作品欣赏[图文]
    临悟居士 张书玉作品欣赏[图文]

    张书玉,字青春、临悟,号中原鄙人、枝半山人、艺苑白丁、临悟居士。生于1940年2月,河南许昌人,现年七十四岁。少年习书,青年习画,中年习篆刻和砖刻。临书于名家碑帖墨迹,如晋二王、唐颜、柳、宋米芾父子、明董其昌、恩师启功。草书习临张旭、怀素、孙过庭、祝枝山,隶书习临《张迁碑》、《礼器碑》,篆书习临:锤鼎、吴大徽《说文》,徐三庚等,临诸家之所长,悟诸家之妙;临书有道,悟之无边,铸造自我。篆刻以秦汉为...

    11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盘点流失海外的中国书法名作[图文]
    盘点流失海外的中国书法名作[图文]

    羲之摹本现身日本前段时间,法国佳士得拍卖行计划拍出圆明园流失的鼠首、兔首文物,面对如潮抗议只得作罢,由此将世人目光再次引向对中国的海外流失文物加以关注。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因战争及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珍贵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而流落到私人藏家手中的文物,推测为二倍于这个数字。这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如流失海外的甲骨...

    24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陈传席:可笑!作品没有思想,只有技术,叫什么大师?[图文]
    陈传席:可笑!作品没有思想,只有技术,叫什么大师?[图文]

    牡丹 作者齐白石什么是大师?大师的作品必须是:包前孕后的,而且必须能树立一代楷模,开启一代新风。关键是“包前孕后”,后两条其实已包括在这一条中。能“包前孕后”的作品当然必须是高质量的作品,高质量的作品应有哪些标准呢?功力、样式、思想。一幅作品中,功力高、样式新、思想深,便是高质量的作品,三者缺一不可,但三者皆精,却非易事,正如谢赫说的:“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姚最说的...

    129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巴塞尔艺术展稳步发展 亚洲画廊表现活跃[图文]
    巴塞尔艺术展稳步发展 亚洲画廊表现活跃[图文]

    本报记者许望巴塞尔报道在瑞士艺术家ClaudiaComte的大型户外艺术装置《NOWIWON》带动下,第48届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ArtBaselinBasel,以下简称巴塞尔展会)的展览会场前方变成了沉浸式嘉年华。装置的二楼平台耸立着NOWIWON字样的树干雕塑,人们可以在此处观望来往的行人或是欣赏风景;一楼则如同游乐园,人们在这里玩保龄球、跳舞、掷飞镖、打高尔夫,不论是游客、收藏家还是...

    52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经济低迷 富豪为何还在投资艺术品[图文]
    经济低迷 富豪为何还在投资艺术品[图文]

    王中军拍下梵高作品当华尔街和对冲基金从业者为多年不遇的石油低价和敏感震荡的股市而惊慌不已时,超级富豪们却依然可以对他们最喜爱的资产类别之一——艺术品——保持高涨的信心。上周,艺术品市场显现出了它的威力:佳士得拍卖行和苏富比拍卖行在纽约的大型拍卖会上成交了17.8亿美元的现当代艺术品。尽管有那么一些令人烦恼的信号,比如对一些行情稳定作品的需求较低——像阿尔伯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

    195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静物画中的消费主义[图文]
    静物画中的消费主义[图文]

    Photo via Wikimedia Commons.Jan Davidsz de Heem,Still Life with Ham, Lobster and Fruit, c. 1653.17世纪,正处黄金时代的荷兰涌现了大量的静物画;从那时起,评论人对静物画的解读也分成了两个独立流派。第一个流派侧重于解读静物画里的基督教符号,这些用色深暗的画作通常强调着生命的短暂(画中普遍包含腐烂的水...

    147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不可小觑的“潮流艺术”市场[图文]
    不可小觑的“潮流艺术”市场[图文]

    如果说以前潮流文化的影响力还更多地停留在大众层面,并催生出对联名鞋款和时装的热捧,那么今年4月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上,美国潮流艺术家KAWS以《辛普森一家》为灵感创作的画作《The KAWS Album》以1.16亿港币成交,这是大多数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作品都难以企及的市场高度,也打破了潮流艺术与正统艺术之间的价格门槛。让艺术界也不得不重新审视潮流艺术的位置。KAWS《The KAWS Album》...

    136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武强年画鉴赏[图文]
    武强年画鉴赏[图文]

    武强年画的制作工艺——刻版武强年画,因产在河北省武强县而得名。始于宋末元初,明初已具规模。至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达到鼎盛,形成了以县城南关为中心的年画生产集散地。据统计,明末清初之际,武强南关有画店144家,南关周围有60多个村庄、上千户作坊从事画业生产,并在外地有180余处批发庄,年产量达1亿对开印张,行销大半个中国。武强年画题材广泛,天、地、人三才无所不包,山水、花鸟...

    35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顶级拍卖行如何挖掘富豪买家[图文]
    顶级拍卖行如何挖掘富豪买家[图文]

    近期,佳士得推出的一幅达·芬奇的《救世主》以近30亿元人民币成交,一时间吸睛无数。当今的国内艺术品市场上,北京保利秋拍推出的一件估价逾5亿元的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早在拍卖前便已引发各界疯狂刷屏。一件精品之所以能够高价成交,不仅与艺术品自身价值和地位相互匹配,还与顶级藏家们适时地参拍竞拍密不可分。因此,能否吸引到顶级买家参与竞拍,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一件艺术品能否拍出高价。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世界顶...

    158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博物馆不该被忽略的重要展品是什么[图文]
    博物馆不该被忽略的重要展品是什么[图文]

    享受博物馆之美,绕不开对于博物馆建筑空间的欣赏我喜欢拍摄博物馆。博物馆其实很难拍,这是一座与历史和艺术相关联的建筑。建筑本身已经给我们设计了一个硬件基础,包括它的朝向,它与周边的关系,以及阴晴雨雪和朝阳暮色等等。它的结构,它的材料,它的光影关系,已经很难改变。捕捉它的神采,要下功夫了解这座建筑,以发现者的眼光去发现其中的神妙之处,寻找博物馆建筑的特殊性。当建筑已经存在于空间时,它一定会和周边环...

    38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19年特别推荐:书法家孙方作品欣赏[图文]
    2019年特别推荐:书法家孙方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介】孙方,1924年出主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幼年受家庭熏陶,热爱书法,受教于表伯——著名书法家张伯英先生。1947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到晋察冀解放区参加工作。在西柏坡中共中央组织部南下干部训练班学习。南下后历任江汉日报、湖北日报记者、部主任、编委;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处秘书,湖北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湖北经济管理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

    55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牡丹天使 你未曾见过的传世经典[图文]
    牡丹天使 你未曾见过的传世经典[图文]

    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夫人访华,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能够代表民族文化特色、具有前瞻寓意的四幅小孟林的山水、名卉斗方,赠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这也预示着中美合作极具深远意义,而此举在国际上对于两国的发展都呈现出积极效应。然而这幅画为何能让习主席看中?还作为国礼赠与贵客?而画作者孟林又是何人?孟林的头衔太多,多的让人数不多来,但是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牡丹天使”。“牡丹天使”的称号最早是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题...

    37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日常的“现代感”——张友宪芭蕉系列解读[图文]
    日常的“现代感”——张友宪芭蕉系列解读[图文]

    张友宪秋风夜雨伴300×290cm1993年在当下,“现代”已经不是一个时髦的字样,而且其前卫意义似乎也大打折扣;人们现在口中谈论更多的已经是“当代”。细心体会一下,“现代”似乎意味着一种态度;而“当代”则更多具有一种时尚的感觉。我更愿意从“现代”的意义上来解读张...

    145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创作无能让艺术家沦为商人[图文]
    创作无能让艺术家沦为商人[图文]

    自从资本介入艺术以来,对艺术家与艺术作品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以至艺术家普遍被市场所左右,甚至许多颇有才华的艺术家也未能幸免,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无不透露着商人气息,而不见其艺术品位,社会中曾流传一句话:艺术家都在谈钱,商人都在谈艺术。很形象地概括了当下这类现象,即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商人化。商业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任何人类活动都不能逃离广义的市场范围,艺术当然不在例外。从宏观意义上讲,当...

    42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清代画家黄慎:画到精神飘没处[图文]
    清代画家黄慎:画到精神飘没处[图文]

    《柳塘双鹭图》黄慎以狂草笔法入画而自创粗笔写意风格,作品具有笔姿放纵、气象雄伟的特点。其绘画不拘泥于物象的形迹,擅以夸饰性的笔法表现“不似之似”的抽象美,笔墨简洁粗犷,形简而意真,形成了雄放简阔、朴拙大度的自家风貌。据说齐白石看过黄氏的画册之后曾说:“余昨在黄镜人处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黄慎对自己的绘...

    145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