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三月》 70×45.5cm纸本设色
《太行的早晨》 2012年 140x310cm 纸本设色
中国画作为一个艺术系统,在世界艺术丛林中,独树一帜,源远流长,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绘画的独特的结构,技法,水墨关系以及用色等经过演变过程且发展出独有的形式美,变化多端,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而最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语言之一。由于中国书画的特有的结构,自始以来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线造型的艺术,中国绘画与书法有着血肉的关系。中国书画的递变与应用,虽有古今之区别,世代之分,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载体,造就了中国书画艺术的丰富多彩。中国文化在近百年来,虽遭遇欧风美雨的冲击,不变之亟,乃几千年之未有。但中国绘画艺术,不仅流衍不绝,且至今仍然是中国社会最宝贵,最普及的艺术门类之一,广为大众所认识。
中国绘画源于中国文字,其书写的点画,结构及形体等则有异于外文,中国书法变化微妙而多端,形态不一,意趣回异。书法家岳石先生指出:“中国书法通过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的变化,以书写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以字形的间距和行间的分布,而构成了优美的布局;有的如玉龙雕琢,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美俏丽,有的气势豪放;这些都有使得书写文字升华为艺术的道理,也就是使得中国书法具有强烈的艺术色彩的原因。“书法家权希均先生也提出:“书法已经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一支永开不败的奇葩,世人赏以欣慰,可以从中领略到其精神风度,心灵意境,生活情趣,审美追求,以及时代气息。”
我之所以特别提及中国书法艺术,是因为杨佴旻先生的水墨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来了他的书法艺术的功底。中国绘画艺术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具有鲜明的社会教化与审美价值,文化承载与传承价值,以及社会政治价值,和人类意象思维开发的科学价值及经济价值等等;从文化艺术发展史来观察,中国绘画经过了几千年的的诞生——发展——繁荣——衰败,再次繁荣,各个阶段的发展,使得中国绘画艺术持续不懈的前进!
《禁果》 雕塑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社会安定,经济的发展,研究,欣赏和学习的风气,日趋兴旺;中国的绘画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从二十世纪开始,中国绘画艺术圈内出现了一系列大师,如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国画大家,以及后来的李可染,吴冠中潘天寿,林风眠等等。今天我们又惊喜地看到一位中国画新人杨佴旻先生的崛起。
杨佴旻先生祖籍河北曲阳,自幼受到民间艺术熏陶,从小就酷爱书画艺术,以及工艺美术,篆刻等,因此具有较深的艺术功底与修养;后来专攻水墨艺术,杨佴旻不但坚持学习和继承传统水墨艺术,而且再后来努力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记得当年德国著名美学家康德老先生曾经讲过:“在文学艺术中,亦如同在人生一样,基本原理之一就是发现自我,乃至成为真正的自我。”真自我往往是令人不愉快的,但一个虚伪的自我迟早是会变得令人讨厌,正好像一个丑陋的女人,涂脂抹粉,一直涂到眉毛以上去,也会变得可怕一样。在艺术创作中和文学写作中假装毕竟也是行不通的。人的语言,说的任何一句话,都可能成为个人的证据。人的“笔迹”能显示性格,装扮一时可以,但不能始终愚弄所有的评判人。
一个真正的作家或艺术家,就应该具有伟大的人格,一个自由而独立的人格,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具有独创能力的人。中国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怀论书法时也曾经讲过:“文则数言乃知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讲的就是书法的点画之功夫,看一个书法家写出的一个字,就可以看出他的内心的感情抒发,进而认识他的人品或品格等。后来很多书法名家如清朝的周兴连等就直接说:”字如其人“。指的也是人和字,字和人之间的关系,二而一,一而二,正如鱼水相融,见字如见其人。
杨佴旻行为艺术作品《脸》入选“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4”
作为杨佴旻先生的朋友,笔者在同他交谈中,认识到他的品格,特别是,他的艺术追求:杨佴旻是一位有思想,底蕴深厚的艺术大家。笔者总结杨佴旻先生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基本源于三个方面:
一.贯穿他从幼年至今的传统中华文化的熏陶与濡染,长期以来他对于艺术史,特别是中国书画艺术史的学习研究和吸取。
二.他对于艺术的热爱与专注,以及几十年持之以恒的艺术探索和创作实践。
三.他以人为本的悲悯情怀,广泛的涉猎,开阔的视野与不断的创新精神。
也正是这三方面的努力,使得杨佴旻先生能够在世界艺术之林脱颖而出,成就了他具有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的艺术景观。
杨佴旻多次对朋友们介绍自己幼年学习书画艺术的辛苦。他很感激自己的父辈对自己的孜孜不倦的教诲;也感激自己的启蒙老师对于自己的严格教诲等。京剧界有要‘练幼功’的说法;水墨艺术也是如此;幼功非常重要。很多书画大师就是例子,比如启功先生就谈到过‘幼功’的重要性。
杨佴旻先生不但从幼年开始就要努力接受传统中国文化的教育,熏陶与濡染等;他坚持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博士课程的基础主干是国学研究;学习中国艺术史,文化史,使得他从纵线了解到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书画艺术史的发展途径和规律等,从而是自己在艺术创作中,能够做到胸中有底,不致于走偏路,走歪路。
学习,是杨佴旻先生文化攀高中最为惬意也最为痛楚的过程;他面对前人的光辉,他回望自己艺术创作路上成就时,感到的不是荣幸与骄傲;他提出,我要努力学习大家之长,但我绝对不会步其后尘,我要取长补短,做出自己的一条新路来。
杨佴旻《自然·环境》世界艺术计划
艺术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有机组织部分,在社会中一经产生就离不开对社会的,无选择地服务与关怀。杨佴旻的艺术创作是符合时代的呼唤和需要的,富有时代气息,杨佴旻的艺术是当前中国真正的主旋律。对此,杨佴旻毫不掩饰地表明。我的书画艺术就是符合时代需要的主题艺术和主旋律艺术。
笔者以为,艺术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能否承载时代文化精神和对文化的传承。但是,在当今,中国绘画艺术的时代精神研究以及艺术创作实践中如何体现时代精神,限于篇幅在这里是不宜赘述的,但其中问题却了然于世。在笔者很多年对杨佴旻先生的研究中,汇集中外人士及理论界对他艺术作品给与如下的评论:“灵气,贵气,神气,霸气,正气于一体。”笔者作为他的一个研究者,我认为杨佴旻先生的艺术的确显透出灵气,这灵气一方面说明艺术家的天资慧颖,一方面也是他长期实践修炼得来;他的艺术也的确霸气,从他的思想、绘画、诗歌、行为、观念、装置等,皆霸气。他的创作虽然霸气十足,但他做人内敛,从不骄横,为人很谦虚,喜欢聆听。杨佴旻是一位很注重内在修炼的人,胸中有正气,笔下自然亦有正气。他的思想,艺术,是写是做是为皆是表现出正气来的。
杨佴旻曾经说:“我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们比以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赋予我们作为和重任。”这说明,杨佴旻先生十分清楚他是肩负着时代使命和重任的。作为研究者、作为朋友,我这里中肯地对佴旻的绘画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的现实情境与生活;二是要努力保持中国书画以线条为造型基础的写意精神与和谐的艺术境界。这也是我对其他同时代的艺术家的建议。
杨佴旻先生尚处在他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还有很多加固成果的时间。
鲍玉珩博士 2015年12月15日于北京
附:作者简历
鲍玉珩,1947年生于北京,比较艺术学博士,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大学艺术学院,美国北卡罗来纳州A&T州立大学艺术系教授(终身教职);目前是美国联邦艺术基金会特邀顾问;美国联邦人文学科基金会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事;从1986年开始,完成12部专著的写作和出版,其中8部为外文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