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这个行当有很多人喜欢,但是喜欢并不一定能够成为画家。只要那些既有很高的悟性,有很喜欢画画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画家或者大画家。韩墨就属于后者,所以啊成了画家,就爱你过来也有可能成为大画家。以他现在的艺术成就,我已经不能通过一篇短文来概述他了。我也只好借他成就之一斑,来窥探一下他的艺术风格了。
一个画家一生可以画很多的题材,有的画家一生也只可以画一个题材甚至一朵花、一只鸟,这都不会影响他成为一个大画家。对于生命而言,人的每一个生命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思考、观念、表现、情绪,这些因素形诸于绘画,也就会产生不同的风格样式了。荷花作为中国花鸟画范畴里一个普通之极的题材,历代画家都不发画荷花的高手,但是相对于这个题材的广泛性来说,高手毕竟还是少的。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缘分。荷花是各种花卉种最具有灵性和智慧的,她与水为邻,志趣高洁,被誉为“君子”。如果没有一定的缘分,没有心灵的融通,去描绘这样的题材,大多是要碰钉子的。韩墨出生于鲁南农村,幼年时即喜欢四处涂鸦,小小的年纪就喜欢上了皮影戏,并为之颠倒神魂。少年时代展露出的颖异之性味他后来从事与艺术做了最好的注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学时代的韩墨开始了最初的绘画训练,从素描、速写到水粉、油画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对于他来说,这些绘画的形式并没有引起他太大的兴趣。倒是那些绘画中色彩让他的思维进入了一个非非世界。当他首次接触到水墨绘画时,他的心灵一下子就皈依了,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写意艺术的怀抱,并且在荷花题材的水墨绘画领域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宿。荷花的生命历程是与春夏秋冬自然的四季吻合的,每一个季节都是荷花生长并辉煌的季节。同时,荷花的生命力也是非常旺盛的,在每一个季节里,她都顽强地生长着,延续着。荷花、荷茎、莲子、藕都是有实用价值的,并不仅仅局限在观赏方面。韩墨遇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华而实的绘画载体。韩墨是一个激情似火的人,但是他的这种个性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内敛的。他在荷花那里首先发现的是荷花那种生命的光华。他喜欢夏天的盛荷,在这个季节里,荷花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整个荷塘都陶醉在了那一片绿色的繁华之中了。红的、白的荷花在这块宽敞的绿幕上舞蹈。这种理念通过传统荷花题材表现手段是很难实现的。明清时期的荷花绘画,是文人清高自娱的案头雅玩,是一种自我标榜,是一种“小乘”意识的体现。在中国传统的水墨手段上,韩墨融入了色彩的因素,把水、墨、色同时布置在画面上,墨因水而韵,色因墨而显,很多美术评论家把他这种理念成为“融为一体”,但是,我不愿意这样评说,因为水、墨、色在他的画面是有各自的独立性的。在他的画面上,各种因素大有脱颖而出的感觉,都在为烘托画面的气氛而努力。水墨对比,色彩对比在他的画面上是强烈的。这种差异是他的绘画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张力,无论尺幅大小,你总感觉到他的画面是延伸着的,完全背叛了传统荷花绘画的形式局限性。他的画面恢弘大气,荷叶层层叠叠向悠远处延伸。在塑造荷叶的形式感方面,他有意或无意间借用了山水绘画的“三远”,着意于近景,而得意于无尽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里,荷花是一种文化的符号,象征着高洁的人格和文化品质。这一点是古代文人的思想局限性所造成的。韩墨的笔墨并没有在这个圈子里寻找新意,他把开拓的目光直接投向了自然的造化之美,他所描绘的荷花是自然地的,天籁之下的,没有污染的,这种理念是属于“大乘”的。他善于运用淋漓的墨色,饱蘸着激情,画出连绵起伏的荷叶,烘托出一片灿烂勃勃的生机。中国传统绘画中历来是讲究“野逸”之美的,他在这里把“野逸”再造为繁华中的静美,平凡中的高洁,从而奏响了一个和谐热烈的交响乐章。韩墨不单单是一画家,从另一方面看,他无论是操作书画艺术博览会,还是做电视人,我都喜欢把他成为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人。他的绘画有今天的这个面貌,如果仅仅从技法上去解释那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他的绘画的真正意义还在于他在绘画中发现了传统文化精神的魅力,并自觉地让自己的艺术探索紧随时代的脚步,努力去创造时代所需要的审美格调。
当代包括古代有很多的画荷花的画家,所拥有的作品都是有限的,题材的单一性和表现手段的单一性是两种困惑,很多画家都因为没有突破这两种困惑而退却了。在绘画史上地位,荷花远没有象梅兰竹菊那样的显赫。这是由于绘画题材的体系性所决定的。当代画坛,也有很多这样的画家面临着这样的困惑。韩墨的荷花绘画给当代画坛带来的思考也就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了。他的荷花绘画为什么能够日久弥新,而且风格多变,艺术个性越来越强烈?关键在于他以荷花为题材的绘画已经形成了一个审美体系了。从绘画理念、技法到具体实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审美体系。他的理念是属于社会与时代的审美需求;他的技法是泼墨、泼彩、水墨的独立于交融以及他绘画的书写性;具体实践就是他能够把理想化的绘画设计化为具体的操作性。这三者形成了他这个题材的体系。这一点,在当代画家中是不多见的。体系化的审美结构能够让题材充分发挥它的审美价值,形成一个良性的再生力。审视韩墨的荷花绘画,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在这个体系下生发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变幻无穷,而又有相对独立的美学意识。
翰墨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画家,思考给他的绘画风格带了相对的稳定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他的绘画历程中,他的固守与舍弃都是相对性的,他要舍弃的时候,他首先考虑到的是固守,对于艺术风格的转换,他总是很谨慎的。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今天,他的荷花从色彩、笔墨、图式等个=各方面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面对这种变化,我们感觉到他是在不断完善中前进的。他保留了属于自己个性化的因素,舍弃了那些琐碎的、小气的、非生活化的东西。他的绘画变得越来越灿烂了。尤其是他进入新千年以后的一批绘画,色彩不仅仅局限在原来的本色了,有了更加丰富的色彩。荷花在不同的光照下,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可以是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等等,韩墨敏感地发现了这种因光照产生的色彩变异,但是他的绘画并没有严格按照色彩去塑造他的荷花形象,他笔下的荷花形象是他按照心灵的感悟去塑造的,正如宋人陈格非所说的“意足部求颜色似”。谈到荷花形象的问题,他的荷花更像是他的人生阅历,对于荷花他做了拟人化的处理,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壮年时代。。。。。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个性。很多画荷花的画家都局限在托物言志上,韩墨的荷花则是一个人生的历程和季节的轮回,象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很多人喜欢他的荷花,因为他的荷花诉说着人生的美丽。他的荷花让人感到亲切,因为他是一个平民化的画家,他的绘画中有着浓郁的人文意识。从他的荷花中,我同时也读到了他对于生命的赞颂以及对于未来命运的憧憬,他的荷花绘画承载着他对于自然造化的理解与崇拜。
喝点酒,韩墨喜欢大发狂言,口无遮拦地与人辩论,激情澎湃地演说自己的艺术思想,还说自己画得好,将来必定成为一代大家之类。每当这时,他都表现得很可爱。可爱之处就是他说出自己心里的话。但是,我并不渴望他成为什么大家,要知道当大家也是很累的。你还是什么都不说,尽情尽性地画画吧。画画,每天都能画出新的画,比什么都快乐。